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转换波(P-SV)的传播速度比纵波低,传播不受孔隙流体的影响,传播规律和纵波有较大的区别,可以进行有效的油气识别。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储层以陆相中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为主,储层分布变化大,横向上低孔低渗,储层物性的非均质性比较强,P-SV波资料处理与P波资料处理有一些差异的特征,对SLG气区实际3D-3C地震资料处理中的转换波静校正问题、共转换点(CCP)道集抽取方法、转换波的速度分析方法、动校正方法及转换波和纵波比例压缩方法等进行了研究,建立了3D-3C地震资料处理方法和技术,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将该方法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与纵波地震资料相比,由于多分量资料的矢量特征、各向异性和转换波传播路径非对称性,因此需要一套特殊的资料处理技术,解决多波地震资料处理中的难题,同时发挥矢量波场的优势,从而改善三分量地震资料处理的质量.利用多分量的矢量特征、偏振特征以及面波特征,压制随机和相干噪声,进行纵波和横波的波场合成与分离.针对转换波非对称传播路径问题,提出转换波共反射面元计算、建立近地表浅层横波速度模型的解决方案,从而解决转换波共反射面元和转换波静校正问题.各向异性对转换波的影响比纵波更加明显,因此如何从多波资料中反演各向异性参数,消除各向异性参数对成像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在这个处理环节中,建立了4参数各向异性反演方法,实现转换波各向异性动校正和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同时在国内最早提出和实现了转换波弯曲射线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技术,改善偏移能量的聚焦性,降低成像剖面低频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根据具有相似震源位置及破裂机理的微地震事件通常在地震记录上表现出相似波形特征的原理, 提出一种基于波形互相关的微地震事件自动识别及初至拾取方法。首先, 通过计算道间互相关函数, 对微地震记录进行时差校正; 然后, 通过计算道间相似系数的方法识别连续地震记录中的微地震事件。在完成事件识别的同时, 对时差校正后的多道记录进行叠加, 并采用STA/LTA方法对叠加道进行初至拾取, 结合各道间的时差信息即可获得各道微地震事件的初至到时。为了检验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分别对模型数据和实际资料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利用所提方法可以在有效地识别微地震事件的同时, 得到较为准确的初至拾取结果。  相似文献   

4.
西部地区表层结构、地下构造相对复杂。表层速度的横向变化不满足线性动校正前提,提出了一种利用大炮初至信息迭代拟合的方法来监控地表物理点位置;不同地表激发子波不同,经过地层衰减后信号也有所差异,从这两个方面来监控西部地区激发效果;不同地表检波器接收资料品质有较大差异,共检波点道集分析在质量监控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解释中, 反射纵波与转换横波反射时间关系是影响地震储层预测的关键因素之一。该文在前人研究工作基础上,提出了利用转换波叠前道集进行纵横波速度比提取及纵波与转换横波反射时间匹配处理方法。模型资料计算结果表明,文中所述方法可以直接由转换波道集计算得到横波速度、纵横波速度比等参数,应用这些参数可实现纵波与转换波反射时间匹配处理。该方法具有一定的计算精度,特别适合于水平层状地层多波多分量资料处理。  相似文献   

6.
为了在多波地震资料解释过程中解决多波信息识别难的问题,基于弹性波正演技术,针对某油田勘探区块的实际储层地质模型,采用高阶交错网格差分技术正演模拟非零偏炮集多波地震记录,并经多波资料处理,得到纵波和转换波CMP和CCP叠前含AVA的动校正道集及叠加剖面。在已知模型的AVA计算、模型层位参数与正演纵、横波波场关系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正演记录中各储层的纵波和转换波对应关系。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AVA分析结果吻合,同一储层的纵波和转换波波场响应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利用小波变换提高地震波初至拾取的精确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众所周知,折射静校正是中国西北地区地震资料处理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而准确地拾取初至又是折射静校正的基础.然而,这些地区的地震记录中,初至波却常常受到各种干扰的影响,使得其波形发生畸变,从而导致初至拾取不准确.文章首先分析了最常见的引起初至波难以准确拾取的情况,并提出了初至拾取预处理的方法.具体采用小波阈值去噪并结合连续小波变换的方法,恢复初至波的最大振幅波形,并突出初至波的起跳时刻,从而提高初至拾取的准确度.通过理论模型研究和实际资料试算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它对于目前常用的拾取初至起跳时刻和拾取初至波最大峰值时刻的两类拾取方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常规的瑞利波压制方法是利用瑞利波和有效波在频率或视速度方面的差异,对瑞利波进行分离和压制,在差异较小时,压制效果不理想。针对这一问题,引入超虚干涉法实现瑞利波压制。该方法是一种数据驱动的方法,不依赖频率和视速度信息,且对于复杂地表有较好的适用性。与传统干涉法只能预测检波点间的瑞利波并要求检波点附近存在真实炮点相比,超虚干涉法可以直接得到炮点至检波点的瑞利波,进而通过多道L1范数自适应相减法去除瑞利波。通过合成数据处理,利用该方法压制瑞利波取得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陈良 《科技信息》2013,(15):27-28,39
该项目对炮点空间位置自动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自动拾取初至时间反演共中心点面元上的速度,再通过此速度计算直达波旅行时,比较该旅行时与拾取的初至时间之间的误差,即为偏点误差。误差越大,偏点偏移距离越远。给定误差阈值,检测出偏点;再通过给定步长(一般为一个道距或半个道距)进行偏点偏移距离扫描,重复计算误差,选取误差最小的点作为正确的位置,从而确定校正量。  相似文献   

10.
深层高陡地层中零井源距垂直地震剖面(vertical seismic profiling, VSP)初至波出现分叉现象或复波等异常,造成传统VSP初至拾取方法已无法满足处理要求。针对该类特征零井源距VSP初至波拾取面临的难题,通过数值模型正演分析明确深层高陡地层零井源距VSP初至波产生异常的原因。其原因是地层倾角较大时,沿远离井筒的地震波通过高速地层比垂直入射波先到达检波点所至,且地层倾角越大、界面上下介质速度差越大,初至分叉越明显,与实际资料中展示的初至波场特征一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正演模式导向的沿浅层“首波”同相轴连续向下拾取的策略,在塔里木盆地中寒1井VSP处理中应用,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静校正问题已成为解决复杂地区地震成像的关键问题,弄清复杂地区近地表速度模型,解决复杂地区的静校正问题已经成为物探工作者的当务之急.在众多静校正方法中,Osypov提出的无射线追踪的折射层析静校方法首先利用初至旅行时进行视速度和延迟时的估计,然后利用Herglotz-Wiechert公式进行速度模型估计,进而实现静校正量的计算,在反演过程中不进行射线追踪,它既具有首波方法的稳定性,又具有回折波方法的实用性.在分析了影响该方法处理效果的主要参数后,将它应用于川西复杂地区地震资料处理中,应用后炮记录的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改进,叠加剖面中层位错断现象得到消除,资料品质得到较大提高.该方法能较好地解决复杂地区的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12.
叠前AVO反演可以得到地层的弹性信息,继而进行地层岩性和流体类型识别。与速度信息相比,弹性模量信息更有利于储层描述。因此,本文采用叠前AVO反演方法直接反演得到纵波模量反射系数、横波模量反射系数和密度反射系数,联合纵波(PP)资料和转换横波(PS)资料进行AVO反演提高反演结果的精度和稳定性。常规AVO反演方法所采用的数据都是动校正后的CRP道集,动校正处理引入的动校正拉伸效应会影响反演效果,降低反演精度,尤其是密度的反演结果会受到较大影响。本文采用动校正前的CRP道集进行联合AVO反演,在反演过程中引入贝叶斯理论,从而提高反演的稳定性和精度。理论模型试算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反演方法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更高的精度以及更强的抗噪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在复杂地表进行地震勘探,受到表层剧烈变化的和地面障碍的影响,原始地震记录的初至形态会严重畸变,特别是在低能量高背景噪音情况下,本来就不清晰的初至受到高能背景噪音的影响更加难以分辨。利用笔者提出的初至拾取预处理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初至信号与背景噪音的信噪比,从而绝对提高初至拾取的精度和效率。不但为静校正计算提供准确的初至信息,而且可以使其用于炮点位置质量监控。  相似文献   

14.
基于矢量波场分离弹性波逆时偏移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的弹性波逆时偏移中,通过Helmholtz分解获取的横波的极性随入射方向改变,导致转换波的成像值也随入射方向发生极性变化(极性反转),多炮叠加后转换波成像同相轴将受到破坏。在传统波场分离基础上,对标量势(纵波)与矢量势(横波)分别进行梯度和旋度处理,得到矢量纵波与矢量横波。针对矢量纵横波波场,引入内积成像条件进行偏移成像,通过这种成像方法无需对转换波成像进行极性校正。波场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既适用于同类波高精度成像,也适用于转换波成像。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利用任意广角方程逆时延拓的高阶有限差分格式实现了纵波资料的叠前逆时深度偏移,给出了稳定性条件及吸收边界条件;采用归一化互相关成像条件,在成像条件的计算中摒弃双程波方程,采用单程波方程对检波点逆时延拓波场和炮点正向延拓波场进行计算,得出了最佳归一化互相关成像条件.该算法在煤田资料偏移处理中,对较深处的构造清晰成像,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研究解决三维复杂地表层析静校正耗时等问题的方法,采用快速初至时间拾取、快速表层模型折射反演、快速计算低频校正量及高频校正量、快速地表一致性和地表非一致性时差校正方法,实现了高效、高精度的快速初至波层析静校正,并经实际二维、三维资料处理证实了该方法及软件具有较高的效率,优于常规地震资料处理中所用的微测井加初至波静校正商业软件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7.
针对3DVSP成像方法中的保幅性差、对复杂构造的归位不准、分辨率低等问题,提出基于波场外推的波动方程深度偏移成像方法。该方法以三维声波方程为出发点,对有限差分法进行误差补偿,多方面确保成像的稳定性,并充分考虑到波场在地下传播过程中的绕射和折射效应,避免了Kirchhoff方法中的高频近似假设和在复杂构造区的焦散及多路径现象。实现过程是将三维VSP数据按井中检波器的位置抽成共检波点道集,对共波点道集进行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对偏移后的数据进行同深度叠加。该成像方法在胜利垦71井区3DVSP实际资料处理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成像效果。实际处理结果证明:该方法正确、可行、实用。  相似文献   

18.
低信噪比地震记录中信号初至的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一种基于赤池信息量准则(AIC)算法和信号幅值比的混合方法来估计低信噪比地震记录中信号的初至.用信号的AIC曲线和幅值比曲线构造一种叠如曲线,对叠加曲线进行类似于坐标旋转的校正,利用校正后的叠加曲线可以准确估计低信噪比记录中信号的初至.用该方法对乌鲁木齐台记录到的35次天然地震中P波、S波和Lg波进行初至估计,P波初至估计误差的均方误差为0.71,后续震相(S波、Lg波)初至估计误差的均方误差为1.64,其结果均优于传统AIC算法的估计结果.  相似文献   

19.
初至波表层速度模型层析反演是层析静校正的重要基础。作者研究了一套完整的方法和软件系统 ,利用计算机可视化技术进行人机交互初至波检测、表层模型正演及反演 ,可直观地分析、监控初至波检测的合理性及模型层析反演的质量 ,提高表层速度模型层析反演的可靠性 ,为层析静校正提供合理的表层速度模型。  相似文献   

20.
常规地震资料解释主要利用纵波来识别岩性和检测气水层,其结果多解性较大,而利用多分蚤地震资料提供的纵波和转换波速度及由此导出的泊松比、纵速度比、纵波、道积分和转换波的波阻杭反演联合解释来直接预测含油气性,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很好,说明利用多波资料能提高地震预测油气藏的可靠性和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