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FlexRay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代车用网络标准,为了研究FlexRay在汽车线控系统上的应用前景,本文提出了基于FlexRay的线控制动系统解决方案。这个原型系统由4个轮速传感器、3个ECU单元,1个步进电机,1个制动踏板位置传感器组成,开发流程采用了V模型。从运行情况看,系统实现了在高速的情况下进行双通道容错实时通信,相对其它总线系统,本系统具有良好的数据传输稳定性及可靠性,线控制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针对线控制动系统单轮制动失效时车辆制动稳定性控制问题,提出了协同线控转向和线控制动系统的制动力优化分配控制策略.为了最大程度满足驾驶员的制动期望,采用二次规划方法初始分配剩余三轮制动力;为防止车辆因制动力重构产生横摆或跑偏,采用滑模控制方法设计前轮转向控制器;考虑前轮转向对轮胎纵向力的影响,建立基于魔术公式的轮胎侧向力数学模型,基于二次规划方法实时优化轮胎在侧偏纵滑工况下的制动力.联合Simulink和Carsim进行了仿真实验分析,结果显示车辆的横摆角速度快速收敛为0,侧向跑偏距离均小于0.1 m.结果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制动力优化分配控制策略在不同的制动工况下均能提高单轮制动失效车辆的制动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制动过程的舒适性并消除制动操作时的不适感,考虑到制动踏板感觉是线控制动系统研究的核心内容并直接关系到车辆的驾驶舒适度及行驶安全性,利用踏板行程模拟器来模拟制动踏板感觉,并分析比较传统制动系统和带有踏板行程模拟器的线控制动系统.利用AMESim软件建立踏板行程模拟器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设计踏板行程模拟器的单神经元自适应智能PID控制策略.设置传统车辆制动系统台架试验基本参数并进行仿真验证,最终得出该线控制动系统中的踏板行程模拟器和控制策略均能达到传统制动系统的性能要求,并有效地改善了制动过程中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4.
在线控转向系统中,方向盘和车轮相互独立,为车辆实现最佳的稳定性提供了很大的设计空间.本文通过Simulink和CarSim软件联合仿真建立了带有线控转向系统的车辆模型,对车辆模型进行了稳定性分析;提出了基于线控转向系统的主动安全控制算法;通过CarSim和LabVIEW联合建立的硬件在环试验平台实现了整车仿真数据与硬件台架信号的互相通信,并验证了主动安全控制算法.这为线控转向车辆稳定性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针对线控制动系统的不确定性和非线性问题,提出将制动强度与制动意图联系起来作为对线控制动系统整体控制的基础,建立了1/2车辆动力学模型及线控制动系统模型;将路面、制动踏板开度及其变化率作为识别器输入,建立了基于神经模糊系统的制动意图识别器;离线求解出不同路面上制动强度与最优滑移率的关系,应用改进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结合路面识别方法对线控制动系统在Simulink与Carsim中进行联合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路面上,考虑驾驶员制动意图和制动强度的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可以快速稳定地追踪目标滑移率,且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线控制动系统缺乏自适应识别车辆特征信息和硬件模块连接数量的问题,本文研究一种融合自识别功能的线控制动系统,包括多个压力调节阀、轮速传感器、转向角传感器和中央控制单元,通过中央控制单元自动识别制动系统硬件部件的连接状态,使得制动系统能够选择适宜的工作模式,将车辆以40km/h的速度分别在附着率为0.8和0.4的路面行驶,完成检测识别挂车是否连接在牵引车上、识别传动轴上轮速传感器和压力调节模块和识别转向角传感器和横摆率传感器的实车测试。结果表明,当车辆采取紧急制动时,带有自识别功能的线控制动系统利用中央控制单元能够通过CAN总线检测到轮速传感器、压力调节模块、转向角传感器等硬件的连接状态,并将CAN通讯信号反馈到制动总阀,为车辆提供有效的制动力,并且系统在高附着路面的调节能力优于在低附着路面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FlexRay总线协议, 提出基于FlexRay技术的线控刹车系统. 通过模糊PID控制器对刹车电机进行控制, 并给出实验仿真结果及分析. FlexRay的应用使系统制动响应具有实时性, 提高了制动系统的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提高海上无人平台管理效率及人员登临的便利性,通过对其起重机远程操控系统的研究,开发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术方案,并成功应用于渤海油田。经现场应用验证,该系统能够有效提高海上无人平台人员及物资交换的效率,切实降低了人力负荷。  相似文献   

9.
为利用旋挖钻机在回转阶段的制动能量,提出一种基于二次调节技术和液压蓄能器的能量回收系统。通过分析上车回转的工况特点,运用功率键合图理论建立回转动能回收利用的数学模型。针对系统参数的不确定性及存在的外干扰,设计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器对回转速度进行跟踪控制,并利用李雅普诺夫函数证明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收敛性。为对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仿真分析液压蓄能器容积、充气压力及回转制动时间这3个主要因素对系统工作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回转系统在制动时能有效地完成能量回收,其中,回转制动时间对系统工作压力和能量回收效率影响最大,而液压蓄能器容积和充气压力对能量回收效率影响较小,但对恒压网络压力波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子技术、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制动控制系统也在不断改进。一种完全无油液、完全的电子线控制动系统BBW(Brake-By-Wire,线控制动系统)将逐渐取代传统的制动系统。本文介绍了BBW的结构原理、线控制动系统防抱死特性的数学模型及目前线控制动系统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汽车制动控制统统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着重分析了人力液压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讨论了ABS防抱死系统的鲁棒性和BBW系统的基本原理,介绍了液压制动系统中液压油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2.
基于近年来现代汽车制动控制技术得到了新发展和广泛应用,详细阐述了其中主要的车辆防抱制动控制技术、加速防滑控制技术、电子稳定控制技术、测控一体化制动控制技术和线控制动技术的新发展及其应用;分析评价了这些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汽车的方向稳定性、主动安全性和操控性,为汽车制动控制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针对铁矿提升机系统的调速不连续、制动不安全、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变频调速的控制方案。系统采用 PLC 为核心控制平台,采用基于变频器的提升机控制系统,应用工控机与 PLC 进行网络通讯,实现多画面监控,达到监控的目的,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阳煤集团三矿裕公井副井提升机变频调速控制技术,与交流绕线式电机转子串电阻调速控制系统相比,具有性能稳定、制动可靠、操作简便、维护量小、运行效率高、节能效果显著等诸多优点,经实际检验运行良好。  相似文献   

15.
采用传统方法对急刹车情况下汽车防抱死制动性能进行研究时,通常将车轮转速作为影响因子确定车轮转速阈值,效率不高。提出一种新的汽车防抱死制动性能影响因子,通过对制动器摩擦力矩所需的力、地面制动力、地面附着力等进行分析,完成急刹车情况下汽车防抱死制动过程中受力分析。通过对急刹车情况下汽车防抱死制动过程中车轮滑动程度、滑移率和轮胎侧偏角等进行分析,完成汽车防抱死制动性能影响因子分析过程。依据汽车横向稳定性、控制误差、轮胎特性变化,以及车辆运动状态和路面条件等,对汽车防抱死制动过程中滑移率和轮胎侧偏角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实现滑移率的实时控制,保证制动过程中的附着力,提高汽车防抱死制动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依据实际情况实时改变滑移率,保证高附着系数,对汽车防抱死制动性能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针对变道行为的ACC系统上层速度控制模型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汽车制动性能测试仿真试验验证了ACC系统上层速度IDM控制模型的不足,对比分析了改进的IDM控制模型(IIDM)的优点。针对变道插入行为引起后车不必要的紧急刹车行为,基于CAH模型的假设,建立结合IIDM模型和CAH模型的ACC系统上层速度控制模型并进行特定工况下的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建立的ACC系统上层速度控制模型不仅保留了IIDM和CAH模型的优点,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当不切实际的制动减速行为发生时,ACC系统IIDM模型和CAH模型的制动减速度应在aCAH-b和aCAH之间;对于较小的车间距离,制动减速度则会适当增大,可以避免危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汽车再生制动系统机电制动力分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汽车制动能量再生系统的机电制动力分配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以电机制动效能为依据划分制动模式,提出了常规液压制动与再生制动力(电机制动)协调控制方法,建立了相应的再生制动系统机电制动力分配控制策略模型,并且对控制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再生制动系统机电制动力分配控制策略能够保证汽车前后轴制动力分配随理想制动力分配I曲线变化,实现良好制动性能,制动过程中增加了电机制动率,从而提高了汽车制动能量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