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9 毫秒
1.
中国石油工业的掘起与腾飞,使物探装备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地震勘探仪器经历了6次升级换代,契而不舍地追踪国外先进技术,保持了与时俱进、同步发展的局面;可控震源技术走“引进、吸收、消化、创新”的道路,经过20多年的艰辛研发,达到领先或局部领先国际的技术水平;地震辅助装备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开发”方针,经历30多年探索与创新,使国产设备闪亮挤身于国际勘探市场。自主开发的辅助装备,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山东科学》2014,(2):F0003-F0003
<正>山东省光纤传感技术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8年11月,依托山东省科学院激光研究所建立拥有一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光纤传感技术研究团队和一大批先进的实验装备实验室以光纤传感应月基础和关键技术研究为重点围绕我国能源领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矿山安全、油井智能化等交叉领域重大共性问题为研究  相似文献   

3.
 人类认识海洋、开发海洋、保护海洋都要依靠最先进的科技装备。建设海洋强国的核心问题是发展海洋高技术。载人潜水器能够满足海底复杂地形下的精确定位、精细调查取样和近距离观察的要求,对于完成中国的国际海底矿区的勘探任务和开展深海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4.
发展高端激光制造技术与装备可促进我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由天津大学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高性能倍半氧化物激光晶体生长及制造工艺与装备"针对性能优良的大尺寸、高熔点倍半氧化物晶体生长工艺与集成装备,及硬脆激光晶体的高效低损伤超精密磨削、抛光工艺与装备等研发难题,开展晶体生长、加工工艺和装备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预期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尺寸、高熔点倍半氧化物晶体的生长工艺及装备、加工工艺及装备。研制出的高精度大径厚比倍半氧化物激光晶体元件为高功率先进激光器提供核心元件,将会在增材制造、激光制造、信息产业等国家需求的重点领域开拓战略性的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5.
 2020年,国内外在深海装备研发领域取得显著的进展。围绕载人/无人潜水器的研发,重点介绍了2020年国际和国内的研究热点和亮点工作,分析了中国海洋技术所处的国际地位,并对中国深海潜水器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南海海底天然地震台阵观测实验及其数据质量分析为了在海底天然地震观测领域积累经验,同时揭示南海中央海盆残留洋脊下的岩石圈结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刘晨光等在南海深海区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被动源海底地震仪(OBS)台阵观测实验。从多个角度分析所收集的海底地震记录的数据质量。地震波形分析表明回收的OBS记录质量良好,来自远震、区域性地震和马尼拉俯冲带内的小震的主要  相似文献   

7.
造山带复理石区以发育大量的深海、次深海浊积扇为特征 ,由于这些复理石盆地的多向物源性 ,从而在盆地中形成了大量不同时期、不同源区、不同供应水道、不同规模的海底扇复杂叠覆现象 ,加之海底扇本身的发育特征 ,都要求在造山带复理石区的新一轮地质大调查中 ,运用海底扇法填图来解决过去区调工作中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九五”期间四川西康群区区调的实践也证明 ,在造山带复理石区填图中 ,海底扇法是一种比层序地层学更可行、更有效、更直观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现阶段中国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温差能等海洋可再生能源的技术进展,将中国江厦4.1 MW潮汐能电站、浙江大学650 kW潮流能电站、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500 kW波浪能电站、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15 kW温差能电站在关键技术参数和装置规模上与国外先进的海洋能装置进行了比较。中国在发电关键技术能量转化效率方面总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在装机功率、海试时间及装置可靠性上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建议在研发关键获能技术的同时,开展海洋能装备共性技术的研发,以提高海洋能装置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积极开展海洋能绿色技术和海洋能综合利用的研究,促进海洋能关键技术的转化,推进海洋能装备的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介了KDY-1矿井地震仪的基本原理、主要技术指标、软件设计与数据处理功能,以及在煤矿井下超浅层探测、超前探测、堤坝弹性波透射层析成像,滑坡调查、现场P-S波速度检层等方面的应用。对本质安全型电路防爆地震仪的设计、强干扰恶劣环境下地震信号的采集与处理、击杆震源与超浅层地震反射探测技术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提出了发展我国高级地震仪对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创新科技》2014,(23):62-62
近日,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成功研发油品储运场所静电在线检测报警系统,填补了国内行业安全生产线空白,将为全国工业场所安全生产领域带来技术性革命。该系统是利用油品储运设备与操作人员静电积聚特点及对检测方式、防爆等级、检测量程、仪表安装位置等方面的适应性要求,研发出的一款能够对油品储运场所进行实时在线检测、数据远传、自动报警的安全管理系统。科技人员通过引进国际顶尖技术,自主研发出静电采集分析报警软件核心关键技术,实现了通过静电检测、接地电阻检测、报警及组网通信单元等进行防爆性能分析与防暴设计,使其预警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1.
Long-term passive source ocean bottom seis- mograph (OBS) observatory is challenging due to various technical difficulties. In order to gain experience in this field, and to reveal the lithospheric structure beneath the extinct ridge in the central South China Sea (SCS), we carried out a passive source OBS array experiment, which includes 18 OBSs, in the deep portion of SCS. Here we present the instrumentation, the OBS deployment and recovery of this experiment, and more importantly, the data quality evaluated by a number of approaches. Through processing and inspecting waveforms from global, regional and local earthquakes, we find that most of recovered OBSs have good data quality with discernible main phases. The ambient noise analyses of OBS recordings show that their noise is higher than the global average, and the horizontal component is noisier than the vertical, indicating current impacts on horizontal components are more severe. In the period range of 5-10 s, there is a noise notch for the SCS OBSs, and noise levels of horizontal components are comparable to the vertical. This feature, which is not seen at OBS stations in open ocean, suggests the distant sources for double frequency microseism in this marginal sea are not significant. In addition, we successfully determined the orientations for 7 OBSs by investigating their Rayleigh wave polarizations; and we demonstrated the dispersion feature of Rayleigh waves through the frequency-time analysis. Finally, we summarized lessons learned from this experiment regarding the passive source OBS investiga- tions in SCS.  相似文献   

12.
OBS(海底地震探测仪)探测技术是继BSR(似海底反射)的AVO(叠前反演)模拟技术之后兴起的新型地震探测技术。因OBS可以获得更高的分辨率,且随着广角OBS地震探测技术的发展,OBS在新型能源-天然气水化合物的勘探上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分析了近几年来国内OBS的发展近况,列举了国际上成功利用OBS取得进展的案例,并对国内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风云气象卫星具有全球、全天候、三维立体观测的能力,在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等方面都达到了国际上先进气象卫星的水平,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可发挥重要作用。介绍了风云气象卫星在台风、暴雨、干旱、高温、沙尘、雪灾、洪涝和森林草原火灾监测中的应用,展望风云气象卫星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工作进行了展望。随着风云气象卫星遥感仪器性能的不断提升、数据处理和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将更好的为我国和全球提供卫星遥感灾害监测评估预警信息,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更加科学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4.
郝增亮  王影 《河南科学》2013,(11):2019-2023
发展深海石油装备产业,提升深海油气资源开发能力有助于缓解我国不断攀升的原油对外依存度。深海石油装备产业链涉及面广、产品技术含量高,产业发展需要跨产业的多方主体通力合作。当前松散的、垄断的、低水平重复的产业生态环境严重阻碍了我国深海石油装备的技术开发和产业素质提升。强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培育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促进专业人才的培养开发、提升科研深度强化合作以及构建信息共享平台是促进我国深海石油装备产业链发展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15.
Structure models associated with P- and S-wave velocities contain considerable amount of information on lithology and geophysical properties, which can be used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complexity of the deep crustal structure. However, records of converted shear waves are less due to the speciality of seismic survey at sea and the rigorous generated conditions. The study on shear waves has always been a weakness for studying the deep crustal structures of South China Sea (SCS). In this paper, eleven three-component OBSs were deployed along the Profile OBS-2001 in northeastern SCS. After the data processing of polarization and band-pass filter, converted S-wave phase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radical component records of nine OBSs. Taking the OBS7 as an example,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converted shear waves wer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in detail. A few phase groups, such as PwSc, PgSs, PnSc, ProS, and PwSn, were found coming from the deep crust or Moho interface by simple theoretical model calculation and ray-tracing simulation. The results not only provide the underlying basis for studies of S-wave velocity structure and Poisson's ratio structure, but also reve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ustal petrology and seismology, which will be of importance for making full use of S-wave information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科学合理地对深远海恶劣海洋环境下溢油作业进行综合风险评估,建立了一种多层耦合关系视角下的安全屏障绩效评估模型,基于各类安全屏障的特点,分别采用适宜的绩效评估方法,计算各类屏障的绩效水平,精细展现各类风险因素对系统整体安全状态的影响程度,量化深远海恶劣海洋环境下溢油回收作业的安全风险等级。结果显示,深远海恶劣海洋环境下溢油回收作业整体风险处于较高等级。从屏障层次细化角度来看,人员管理屏障与环境屏障风险等级处于较高风险,设备屏障风险处于中等风险。同时,针对各层屏障中定量挖掘出的较高风险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安全管控措施,也为其他类型的深远海救助作业风险评估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7.
EDI是现代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与处理业务相结合的产物,是集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于一体的新的贸易方式,是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海关EDI处于试用阶段,如何将微机应用于EDI并将其实用化,是中国海关管理自动化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容奇海关比较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本文着重介绍其总体设计思想及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8.
交叉能量矩阵在海底地震仪水平分量旋转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底地震仪(OBS)地震数据为4个分量:1个垂直分量,2个水平分量和1个水听器.OBS采集数据为共接收点数据,即炮点沿测线移动而检波点不动,这就导致同一采集系统中道与道之间不具有一致的振幅和极化方向,从而道与道之间振幅能量不一致,这一问题的解决是通过水平分量旋转完成的.利用x,y分量构成的交叉能量矩阵求解其最大本征特征向量值,从而确定极化方向进行水平分量旋转.通过实际OBS数据应用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效果,且计算速度快,缩短了处理周期.  相似文献   

19.
王亚彬  王帅  王金帼  岳帅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28):12233-12241
随着军队改革的深入和军事装备的发展,合成部队对装备保障的“精确化”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装备保障模式无法适应新的要求,出现了信息利用水平不高、主动预警能力不强、器材需求测算不准等问题。数字孪生技术的出现与发展为解决当前问题提供了有效方法。通过分析装备保障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将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装备保障领域,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关于数字孪生与装备保障关键技术的研究,并进行了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