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大孔强碱树脂为母体树脂,用硫酸进行磺化反应,合成两性树脂.考察了硫酸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树脂吸附量的影响,找出了较好的合成条件,在此条件下合成的两性树脂显示了较好的硬水软化能力和热水再生性能.  相似文献   

2.
利用自行合成的五种有机高分子树脂作为碳化预聚体,系统分析了碳化处理条件对制备的树脂碳粉末材料比表面积的影响,同时还分析讨论了树脂的空间结构和元素组成对树脂碳粉末材料比表面积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碳化处理温度和碳化处理气氛对制备的树脂碳粉末材料比表面积有重要的影响,后者的影响程度大于前者。同时还发现,具有一维线性结构的有机高分子树脂制备的树脂碳粉末材料比表面积都高于相同碳化处理条件下的三维立体结构的有机高分子树脂制备的树脂碳粉末材料。对比分析了树脂中氧、硫、氮等元素对树脂碳粉末材料比表面积的影响规律,其影响程度为S>O>N.综合来看,杂原子对树脂碳化产物比表面积的影响大于树脂空间结构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汽车摩擦材料树脂基体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5种不同树脂基体的热性能和以其为基体的摩擦材料的力学性能及摩擦磨损性能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在所研究的树脂中,其热分解温度都较高.其中进口环氧改性树脂、国内吉林产酚醛树脂和浙江产腰果壳油改性酚醛树脂的热分解温度都超过520℃,且前二者在500℃时热分解余重都超过70%,说明这两类树脂热分解温度高,分解缓慢,是一种较理想的树脂基体材料.从冲击强度、三点弯曲性能、硬度等力学性能指标考虑,以上3种树脂基体也较优.从摩擦磨损性能看,进口漆树粉改性树脂及吉林产树脂有较高且稳定的摩擦因数、热衰退较小.综合各种性能指标,树脂粘结剂以国产酚醛树脂、进口环氧改性树脂和漆树粉改性树脂为佳.  相似文献   

4.
用静态法研究6-氨基青霉烷酸(6-APA)在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D301和330上的吸附行为.在溶液pH为8.0,6-APA起始浓度介于1.5至20mg/mL条件下,测定25℃时D301树脂和330树脂的静态交换动力学曲线、吸附等温线.并求算D301树脂和330树脂的吸附等温线方程.分别用Langmuir型和Freundlich型方程对D301树脂和330树脂吸附等温线进行线性回归拟和,结果表明,6-APA在D301树脂和330树脂上的吸附更符合Langmuir型吸附.  相似文献   

5.
油松树脂道结构及与树脂产生和分泌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油松树脂道由上皮细胞围绕着引长的胞间隙构成,在上皮细胞外又有2~3层鞘细胞。它们在各类器官中均有分布,除胚珠外树脂道都以裂生方式发生,但是在不同器官中树脂道的结构、分布和发育方式并不完全一致。从树脂道细胞超微结构特点分析。上皮细胞中各种细胞器都参与了树脂的合成,但由质体、线粒体、核膜和内质网合成的树脂及由高尔基体和细胞质合成的树脂分别以不同的方式通过质膜分泌至原生质体之外,然后,分泌至质膜外的树脂则以相同的方式通过细胞壁分泌至树脂道腔中.  相似文献   

6.
进行了阳极电泳树脂和阴极电泳树脂的抗蚀性对比实验,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研究两类电泳树脂的防腐机理,结果表明阴极电泳树脂具有很强的抗蚀能力.  相似文献   

7.
通过差热分析,计算了耐高温乙烯基酯树脂的固化反应动力学参数,提出了树脂成型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并制定了合理的树脂固化工艺制度。用红外分析方法对树脂固化前后的样品进行了测试,验证了合成反应和固化形式,并从结构的角度对树脂性能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以羟基乙酸、苹果酸和柠檬酸为分离研究对象,通过比较系统的相平衡实验和萃淋树脂的萃吸平衡实验,研究了羟基酸的络合萃取和萃吸分离过程,初步探讨了利用络合萃取的过程机理筛选萃淋树脂的途径.实验结果表明,7301萃淋树脂对柠檬酸的萃吸性能最好,TRPO萃淋树脂的次之,TBP萃淋树脂的相对较小,萃淋树脂的萃吸性能好坏与对应的溶剂的Lewis碱性强弱相对应.初步可以认为,可以利用络合萃取过程的有关实验结果来筛选合适的萃淋树脂进行稀溶液的萃吸分离.  相似文献   

9.
胜利100号沥青合成改性COPNA树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胜利100号沥青为原料合成了改性COPNA树脂,改性COPNA树脂需要在COPNA树脂的侧链上接入含-Si(Oet),基团的偶联剂分子,以使其比改性前对石英砂具有较强的亲和性、较高的热稳定性及抗压强度.试验考察了改性COPNA树脂的合成条件、溶解性、热稳定性和固砂性能等.实验中,选择“南大-42”为硅烷偶联剂,“COPNA树脂与偶联剂”的质量比例为“200:0.5”,于85~90℃温度下,搅拌反应6h,生成改性COPNA-B树脂;以苯甲醛为固化剂,可使得改性COPNA树脂在400℃以下时,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及抗压强度.试验表明,改性COPNA树脂可用作高温油井防砂材料和稠油热采防砂材料.  相似文献   

10.
萘系COPNA树脂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苯甲醛为交联剂,萘为单体,浓H2SO4为催化剂,在170℃反应,得到未交联的缩合多核芳香烃树脂(COPNA树脂)。根据实验结果,对催化剂的活性、B阶树脂的溶解性和交联后树脂的耐热性作了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银杏黄酮苷的不同提取精制方法比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探讨了溶剂萃取和树脂吸附精制银杏黄酮苷的机理,比较了溶剂萃取法和树脂吸附法提取精制银杏叶中黄酮苷的方法,结果表明,树脂吸附精制银杏黄酮苷优于溶剂萃取精制。溶剂萃取和树脂吸附精制的提取物,其总黄酮苷含量分别为28.14%和35.11%,产率分别为1.90%和1.67%。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验室的标准测定工作条件,对标准离子交换树脂和被测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对比实验,形成鉴定和测定离子交换树脂交换容量的简易方法,并在工作实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合成和分析了双马来酰亚胺和3,3′-二烯丙基-4,4′-二羟基二苯丙烷,并由它们为原料制备了双马来酰亚胺改性树脂。用IR和DSC技术检测了树脂的固化反应;还对树脂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改性的树脂还溶于低沸点极性溶剂;固化温度大于160℃;热分解温度达424℃;玻璃化转变温度340℃左右,是一种兼有优良工艺性能和耐热性的热固性树脂。  相似文献   

14.
多种树脂混配使用,才能制得性能优异的涂膜,而多种树脂的混配使用常常存在着相容性问题,通过接枝技术,控制适当的条件,合成一种可与多种树脂相容的中介树脂,将之加入到含多种树脂的涂料体积中,改善多种树脂的互容性,从而提高涂膜的表现性能,理化性能。  相似文献   

15.
以珠状苯乙烯系大孔树脂吸收含间苯二酚、甲醛、三聚氰胺及致孔剂的混合物在树脂孔隙中进行缩聚反应,可制得珠状大孔互贯的含有酚羟基和氨基的两性树脂DHFA-8,该树脂对焦糖、葡萄糖、桉蜜的脱色效果优于D85树脂和通用1号脱色树脂。  相似文献   

16.
TiO2/BMI树脂固化反应及热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热分析技术测定了纳米TiO2共混改性双马来酰亚按(BMI)树脂体系的固体反应参数,考察了固化条件与玻璃化温度之间的关系及纳米TiO2对固化树脂高温热分解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树脂中引入纳米TiO2,降低了固化反应活化能和树脂固化后处理温度,改善了BMI树脂的加工性能;树脂在N2中的超始热分解温度降低,但不改变热氧分解温度;TiO2/BMI固化树脂玻璃化温度高达302℃,热分解温度达420℃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用大孔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萃取柴油中碱性含氮化合物的方法,包括树脂的筛选,树脂柱层的高径比(H/D)、流速对碱氮脱除率的影响;洗脱剂选择,洗脱剂配比、流速对洗脱效率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柱上萃取、洗脱及树脂再生的条件.实验表明,本法具有树脂吸附容量大,柴油中碱氮脱除率和回收率高(96%以上),树脂再生效果好,操作简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加入适当的碳纤维和铝粉对双马来酰亚胺(BMI)树脂进行复合增韧,可以有效改善其力学性能,通常只能通过多次试验结果的优劣比较来评价BMI树脂的力学性能,而不能判断其力学性能是否达最优值。为此,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理论,给出BMI树脂力学性能的评价模型和计算方法,利用试验数据可以有效测算其最优值,控制碳纤维和铝粉的加入量,使BMI树脂的力学性能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19.
以不同地区的催化裂化油浆为原料,与对苯二甲醇反应,得到不同性能的沥青树脂。分别以沥青树脂和酚醛为基体与炭纤维复合,通过模压成型,得到实验室复合材料试样。考察了沥青树脂的软化点、残炭值、树脂含量等指标与炭纤维/书寸脂复合材料的抗冲击强度、层间剪切强度等力学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沥青树脂基的炭纤维复合材料表现出的力学性能优于酚醛树脂复合材料,并间接证明了沥青树脂与炭纤维有较强的亲和性。  相似文献   

20.
快速立体激光光造型树脂感光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能在Ar离子可见光激光下快速固化的感光树脂体系的组成对其感光性能的影响。感光树脂体系包含丙烯酸环氧树脂,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N-乙烯基吡咯烷酮,和由紫外引发剂,染料及叔胺组成的协同引发剂,还研究了激光能量,引发剂组成,树脂组成对树脂粘度,固化转化率,固化深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