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概述了"绿色建筑"的内涵,分析了绿色建筑的设计特色,论述了绿色建筑的设计要点,提出要重视整体设计;因地制宜;尊重基地环境;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应用减轻环境负荷的建筑节能新技术;使建筑融入历史与地域的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2.
商业步行空间设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商业步行街的环境设计进行了探讨.认为步行内部环境设计应体现:以人为中心;体现出城市历史文化风貌;具有空间逻辑性;提供多样化的活动空间与空间感受.步行街的空间构成包括"点"、"道"、"场"三部分,空间序列安排强调系统性、清晰性和功能性.以合适建筑如步行街入口、历史性建筑、大型购物中心等形成"点"."道"的宽度,要考虑步行人流密度、行人观赏视线两侧建筑的日照条件,特种车辆的通行."场"作为供游客休息、交往的场所和空间转换的枢纽,应满足人们"必要行为"和"随机行为"的需要.步行街内部环境装饰要注意色彩、纹理、夜晚光照的运用,并利用绿化调节景观.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建筑创作领域的现状,结合笔者多年的工程实践,提出并深入阐释了"两观三性"的建筑创作理论,即建筑要坚持"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建筑创作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的和谐统一;并分析了在该理论指导下带领团队完成的包括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等在内的一批当代建筑的创作实践.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夏热冬冷地区建筑热工设计时,建筑物夏季要"挡"太阳辐射、冬季要"用"太阳辐射这一看似矛盾的问题,采用理论推导与模拟计算及实验验证的方法,以夏热冬冷气候区内典型建筑为研究对象,分析围护结构(墙体与屋顶)在不同设计参数时,其内外表面温度变化及建筑冷热负荷需求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围护结构外表面材料太阳辐射吸收系数由0.9减小到0.3,围护结构外表面温度明显降低,其中外表面最高温度最大降幅20.2℃(屋顶),平均温度最大降幅6.9℃(屋顶),而内表面温度降幅不大;降低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可以明显降低建筑夏季冷负荷需求,对冬季热负荷影响甚微;增大围护结构(墙体与屋顶)热阻能够降低建筑冬季热负荷需求,并且热阻与节能量近似呈线性关系,但其对降低夏季冷负荷的效果不如降低冬季热负荷明显,并且有"反节能"风险.该研究可为夏热冬冷气候区建筑围护结构的优化设计,解决夏季隔热及全年综合降低空调能耗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中机实业公司综合大楼的建筑方案设计,探讨了建筑与环境、建筑物的功能与建筑个性的统一问题。建筑要与环境相谐调,建筑物的体型和立面设计等要反映建筑物的功能,突出建筑的个性,要重视建筑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一个城市的存在饱含历史要素,诠释着城市发展进程的各个细节。然而在建筑"全球化"的浪潮下,城市发展趋于相似,城市特色几近消亡,这是人类城市发展进程中所要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文章通过对建筑的时间性、建筑传统文化的继承这两个方面的论述,系统地阐释了建筑对城市历史性表达的重要性,也给现代城市的发展做一概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现代主义建筑跨越到后现代建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对现代建筑出现的背景、原因以及其历史局限性进行了研究;指出后现代建筑注重了建筑与环境、历史、建筑形式与人的心理感受等的关系,突破了现代建筑"功能主义"和"简洁主义"的教条.  相似文献   

8.
刘桂龄 《科技资讯》2008,(4):237-237
本文结合文化广场的建设实倒,论述了城市文化广场设计要满足规划要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要展现城市文化特色和空间形态特色,注重广场与周围建筑环境协调和统一,用心建设市民喜爱的、独具魅力的、主题突出的文化广场。  相似文献   

9.
生态和谐是建筑形态消解设计理念的重要源泉,通过对注重生态与可持续建筑形态的系统分析与归纳,从建筑形体消解、建筑表皮消隐等视角,提出了"建筑隐藏、化整为零、底层架空、外表虚化、界面绿化"等5种建筑形态消解的建筑模式语言.  相似文献   

10.
《创新科技》2013,(1):48
<正>为落实河北省在"十二五"期间建设十大产业技术研究院的规划要求,河北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天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共同组建的河北省绿色建筑产业技术研究院进行了可行性论证,并批准组建。至此,河北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已达到8家。2011年河北省提出,在3年内,每个设区市要建成3个以上、每个县级市  相似文献   

11.
刘萌  周伟 《江西科学》2012,30(5):672-675,689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居所的创造与发展日新月异,我们的居住环境、城市与建筑空间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人类对健康的需求与居住建筑空间的品质息息相关,这将使得建筑空间的健康属性成为新的焦点问题。基于建筑空间的物理要素分析指出,传统居住建筑和谐于地域自然环境。当代一些建筑则因土地资源紧缺、人口数量加剧等因素所致,背离了对健康环境要求的进化方向,成为对居住者身心健康不利的"病态建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健康建筑空间的基本属性及其理论与实践意义,阐述了在当今建筑的设计中,应当重视"健康建筑"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推广,使健康建筑空间成为绿色、低碳建筑固有的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系统价值论美学的学术视野,构建了"形式审美循环与秩序探索递进"的复合系统;并通过对现、当代建筑艺术,基于形式审美与秩序探索价值取向的分析,提出了探索"深层秩序"、提炼"模仿秩序"、建构"复杂形式"的当代建筑,是系统价值论建筑美学不断完善、人类科学探索不断超越的重大转折;同时具体探讨了当代建筑艺术,基于数学、复杂性科学、晶体学等学科科学追求的建筑范式.  相似文献   

13.
<正>2009年年底,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这次会议,明确提出我国要"加快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并"加快形成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眼下,我们每个人都与"低碳"息  相似文献   

14.
当前,住宅节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十分重大.文章通过对皖南传统民居建筑与空间的生态适应性分析与研究,从民居建筑单体的空间设计与布局和建筑外部空间环境布局这两大方面分析皖南民居的生态适应性设计,以期对当代建筑"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的发展提供极有价值的经验和依据,更好服务于人类.  相似文献   

15.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绿色"的概念,是一段时间来国内外各界广泛讨论的热点话题,其内容包括环境保护与可持续性发展等。绿色建筑,绿色住宅是日渐兴起的一种居住概念。意在寻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即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要控制对于自然资源的使用,实现向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
<正>2010年3月18日至20日,浙江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联合浙江省科技厅、省经信委、省环保厅在杭州浙江世界贸易中心举办"2010第四届浙江省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技术、产品博览会"。博览会以"节能建筑、绿色低碳"为主题,设置节能建筑、新能源、绿色建材等6个展区,集中展示130多幅优秀大学生节能设计作品,并举办了"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及  相似文献   

17.
商业建筑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产物之一,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利的购物、逛街的条件,商业建筑的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与一般居民建筑的有所不同,相对来说要比居民建筑要复杂很多,由于商业建筑具有人流量较大、结构复杂等特点,使得商业建筑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也存在更大的挑战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简单梳理建筑空间跨越式的演变历程,分析了空间艺术与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提出了当代建筑空间对"直观形象与动态发展、时代精神与民族文化、生态意识与科学技术"等艺术审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建设速度的加剧,为提升建筑建设质量,应当强化新型施工技术的应用。当前提倡的是"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绿色施工技术与该理念十分契合。为此,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施工特点、探讨场地要求,选择最佳的施工技术,借助专业建筑形式,获得高端施工策略。该文主要研究的是高层建筑建设中,该技术的应用,所得结论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儒家"和"的建筑美学思想在建筑环境方面表现突出,"和"建筑的理想追求是强化和突出建筑本身与建筑环境以及建筑整体设计和 ,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孔庙建筑群是孔子创立的儒学中"和"的建筑美学观的经典范例,我们透过堪称"和"的建筑美学之典范的吉林文庙即可窥见一斑.吉林文庙独辟蹊径地利用儒家"和"的建筑群,进行了一系列有力的探索,在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方面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