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作为一种诗意载体、精神境界和审美风格之西部具有丰富的现代诗学内涵,体现出撼人心魄的诗性之美。其诗性之美乃在其诗意栖居的家园意识、灵魂与生命交融的西部体验以及独特的西部精神。中美西部诗人的西部体验成为一种超越时空的诗性体验,他们将这种体验融入诗歌的艺术形式之中,揭开西部厚重而神秘的面纱,重新发现人类诗意栖居之新大陆,表现出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和超越地域意义的现代诗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跨界民族因现代国家边界而分布于不同的国家,其边界意识与身份认同必然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通过研究西南边疆跨界民族的边界意识与身份认同发现,其边界意识具有模糊性,其民族认同也超越了国家认同,这将会对我们的边疆稳定与国家安全带来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弗洛斯特的诗歌明显地流露出一种虚无思想,这种思想往往借助星光意象产生顿悟,从而实现诗中"我"的精神升华:虚无与超越.这种"实现"主要以三种形式表现出来:死亡意识、孤独意识和梦幻意识.诗人的虚无思想有其产生的根源,这种思想对他的诗歌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作为海派文学的代表,张爱玲的散文表现出鲜明的市民意识,以致长久以来很多读者产生误解,认为其作品更多只是表现对物质与感官满足愉悦的津津乐道与追求。其实,张爱玲的散文创作以强烈的现代都市文化意识,反抗中国传统农业文明社会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状态,以凡俗的市民生活哲学,化解文学传统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标准,以思考追问生命本体的文人意识,超越拜物恶俗的小市民趣味与时代政治。其创作并不是对读者的简单迎合与俯就,而更多是对市民意识的一种引领与超越。  相似文献   

5.
文章认为原始道教是吸取老于的平等思想,唤起下层人民的平等意识和对贵族统治者的不满而形成的宗教组织,驳斥了把原始社会的巫术思想看作是道教的思想渊源这一说法。  相似文献   

6.
王安忆是一个女性意识很强的作家,在其作品中表现出对女性本体的强烈关注.随着作者年龄的增长和写作功底的加深,王安忆的女性意识呈现出明显的变化.通过对王安忆创作的纵向考察,不难发现在新时期之初,王安忆以"中性"状态进行写作,女性经验被主流话语遮蔽;八十年代中期,其女性主题意识觉醒;九十年代则立足女性自我,超越性别对立,对人的本质和现代文明进行了深刻的思索和质询.每一个阶段都表露出作者对女性本体如何走出困境的深刻思索.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妇女的悲惨命运源于儒家礼教中的"三从四德"、"男尊女卑"教条,而道教却提出"尊阴阳,等男女"的宝贵思想,对妇女抱有一种尊崇的态度老子哲学为道教尊重女性、提升女性意识,起了理论上的先导作用,道教的修炼成仙理论及道教戒律对妇女的保护,为妇女地位的提高做出了实际的贡献.道教对妇女的尊崇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然值得大力弘扬.  相似文献   

8.
李商隐相当一部分诗朦胧以至晦涩、阐释上聚讼纷纭,具有多义性特点,这与其创作中直觉思维的运用有直接关系。李商隐诗表现出直觉思维的诸般特色,如整体性、非逻辑性、跳跃性、超越性及直接性等。李商隐直觉思维的形成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一是他对传统诗论的超越、对诗歌独创性的追求;二是佛教、道教对其重视心灵表现、推崇妙悟的影响。对于李商隐这类具有直觉思维特色的诗作,用理性去分析、解构往往是行不通。  相似文献   

9.
苏轼富于理性与哲思的山水诗,透过山水景物了悟自然奥秘与人生真谛,获得一种审美超越,映现出他通达的人格和人生的智慧,给人以启迪.他"天地与人一理”的山水自然观决定其诗独具奇趣妙理,拓展出新的表现技巧与艺术境界,在山水诗坛占有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论述了生活在传统观念居主导地位的十九世纪中后叶的陀斯妥耶夫斯基在他的诸多作品中表现出的对传统的弊害的反叛与超越,并传达出了许多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