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程建设是高校最重要的基本教学建设之一,由于课程本身的复杂性,导致课程建设的复杂性。以计算机类专业课程结构的转型为研究基础,提出了开设"特殊课程"的思想。"特殊课程"是在当前课程体系的基础之上进行重构,这些课程具有完整的"课程"要素,但是在开课形式和实施策略上区别于传统课程。主要包括新生入学时的"新生研讨课程"、大二学年度的"创新实践课程",大三学年度的"本科生科研课程"以及大四学年度的"就业能力专训课程"。这些课程更加专注于创新实践能力和其他素质的培养,弥补了传统课程在此方面的不足,"普适性"的课程设置和实施策略,将创新实践能力的训练的受益面扩大到100%。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需要推动"课程思政"的实施。课题组通过开展问卷调查,了解无锡市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实施现状:部分高职院校缺乏顶层设计,"课程思政"开展过程碎片化,教师对"课程思政"教育的认知度不够,"课程思政"教学缺乏明确的载体和有力的抓手。"课程思政"要取得更好的发展,还需要从完善顶层设计,加强"课程思政"教师的队伍建设,开发课程资源等方面继续完善。  相似文献   

3.
课程理论是课程的基石和指针.在现代体育课程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有两种不同的课程理论,即工具论和目的论,人们很少从文化这个层面来讨论课程理论.本文运用"文化"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从课程文化的界定、课程文化的价值判断及课程文化的开发途径等方面,讨论和解构体育课程"文化主体"的定位,使"体育课程回归于文化",使高校体育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价值得以显现和扩张."课程文化"概念的提出,为体育课程理论的建立提供一个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4.
思政课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对于"课程思政"的质量提升非常重要,思政课教师对作为"课程思政"实施主体的其他各类课程教师起着坚定理想信念的引领者、思政素养提升的导学者、"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助力者的作用。由于专业课程教师对思政课重要性认知不到位,加之思政课教师和其他各类课程教师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思政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中处于缺位状态。发挥好思政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作用,要突出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建立思政课教师和其他各类课程教师协作的机制,以思政课教师素质提升筑牢"课程思政"根基。  相似文献   

5.
阐述大数据时代"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内涵及特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现状。本文通过教学实践的透彻分析,总结大数据时代"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对策,即为高校增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之意识、高校强化思政课程带动学科课程育人之合力、高校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之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6.
指出高师物理教育专业的专业课不是物理课程,而是"物理教育课程",论述了加强"物理教育课程"建设的重要性,介绍了在三年制师专进行"物理教育课程"建设的实践情况.  相似文献   

7.
李龙彪 《科技信息》2013,(19):144-144
"民航机务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是民航机务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本文对"民航机务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开展研究,分析了课程的学科内涵,明确了课程的教学内容,提出了课程教学方法。在民航机务专业英语教学领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归纳演绎法等研究方法,以高等学校为研究对象,以高校开设"应急体适能"课程可行性为目的,对"应急体适能"课程概念和研究背景进行阐述,提出了高校开设"应急体适能"课程的现实意义,详细介绍了应急体适能课程框架体系,着重探讨了该课程体系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等五个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9.
澄清作为三级课程体制结构中的"学校课程"概念,分析"学校课程"的缘由和要义,参照泰勒提出的课程与指导原理,结合中国课程实际情况,初步梳理学校自主设计课程的思路、程序和相应的教师专业化、课程管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正5月28日,教育部公布了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名单(教高函[2021]7号),我校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黄红武教授主讲的"研究生综合素质养成与实践"获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该课程的授课教师、团队获评"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同时,我校2门课程入选"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其中,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孔祥松副教授主讲的"现代控制理论"入选本科教育类课程,"厦门理工学院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中心"入选"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  相似文献   

11.
以合肥学院非生物专业学生开设"生命科学"课程为研究背景,在课程开设前以问卷调查的方式,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了解学生对"生命科学"课程的基本态度.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显示:有64.3%的非生物专业的学生都赞同开设"生命科学"课程;出于主动目的积极获取知识的需要而选修"生命科学"课程的非生物专业的学生占到总人数的54%;47.6%和39.7%非生物专业的学生希望开设"生命科学"课程的学时分别为16学时和24学时;有75.4%的非生物专业的学生赞同开设"生命科学"课程所配套的实验课程.  相似文献   

12.
在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讨论了"信息技术"整合课程理论、概念、意义以及整合课程的原因,并探讨了"信息技术"整合课程的实际情况的整合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不仅作为新时代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更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战略举措。根据课程思政的内涵及特征,阐明在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价值和意义,根据课程思政和数学学科的结合点,探索并总结出实施"课程思政"的若干方法和路径,有效地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中,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职数学"课程难教、学生难学"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14.
在"互联网+教育"时代背景下,为了提升思政教育效果,提出了基于线上线下教学一体化的"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并在测绘类课程中进行了教学探索.结合课程特点和专业特色建设具有专业教育、爱国教育、法治教育和社会教育特色的"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库,解决课堂"课程思政"和网络"课程思政"教学的辩证关系,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提升"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实现"双一流"建设,就是要坚持特色发展。"民族性"特色和"师范性"特色是民族地区学前教师教育课程建设的基本内涵。文章以西藏大学为例,揭示当前我国民族地区学前教师教育课程存在的共通问题:"民族性"不够凸显,"师范性"有待提升。对标"双一流"建设,要求民族地区的学前教师教育课程进行如下变革:明确课程目标的服务指向,优化通识教育课程结构,整合专业教育课程内容,实施全程教学实践课程。  相似文献   

16.
《传热传质学》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三大基础课程之一,课程内容多、理论性强以及大量偏微分方程推导。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线下课程授课遇到的问题,以及分析线上课程的优势,探讨了《传热传质学》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实践模式。《传热传质学》的线上课程分别设置"知识点微视频"、"视频学习效果检测"、"典型习题视频讲解"、"知识点梳理总结笔记"、"问郭老师"、"考研题库"等内容。探讨了如何设计和制作线上课程,并分析了《传热传质学》线上线下课程有机结合的模式,为开发本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出了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基于"工作过程"高职课程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三个方面对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建设作阐述:基于"工作过程"的理性思考,基于"工作过程"进行高职课程建设的内在逻辑,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微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已经成为高职高专院校专业教学研究改革的热点之一。本文首先从"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课程特点与当前教学模式出发、分析了采用"微课程"教学模式必要性;然后具体就课程需要解决的重要知识点、技能点的进行梳理、归纳;接着,阐述课程微课程教学模式展开的具体过程,重点介绍将制作好的微课(微视频)上传到学校的微课"云平台"上,以满足学生"互联网+"时代自主学习、在线学习的个性化需求等整个实施路径;最后总结"微课程"教学模式在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课程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教学模式,结合江苏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将传统课程与"一体化"课程改革实行比较,以气液传动系统的设计与PLC控制课程改革为案例,探析以"能力为本"的课程改革评价理念。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是解决传统思政教育"孤岛"化困境的有效措施。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有新的变化和价值。在"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上,长效机制建设是保障,深挖全课程思政资源是条件,教师是关键。"课程思政"的高职立体化育人之路刚刚起步,在明确目标的同时,也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由此不断提升高职思政教育新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