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世界科学》2007,(6):48-48
由美法等同科学家组成的一个国际科研小组最近表示,他们完成了对埃及伊蚊基因组的测序工作,这将为控制登革热和黄热病的传播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美国科学家对全部人类基因组的30.55亿个碱基对进行了测序,包括20年前第一个人类基因组测序时缺失或错误的8%的基因组。与此前的结果相比,新结果增加了2亿个碱基对以及2000多个基因。人类拥有数万个基因,它们被储存于细胞中心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中。基因信息以四种碱基(C、G、T和A)的形式存在,每两个碱基形成碱基对。  相似文献   

3.
4.
张悌 《科学》2006,58(2):9-9
据英国Nature,2006,439:331报道。“国际人类基因组测序联盟”发表了人类第8号染色体的测序结果。  相似文献   

5.
蓝冰 《科学》2007,59(6):51-51
第一个完整中国人基因组图谱(又称“炎黄一号”)近日由中国科学家在深圳盐田绘制完成,这也是第一个亚洲人全基因序列图谱。该项目是我国科学家用新一代测序技术独立完成的100%中国人基因组图谱。  相似文献   

6.
1869年瑞士青年学者米歇尔(Johann F.Miescher.1844—1895年)在莱茵河鳟鱼的精子里发现了脱氧核糖核酸分子,即现在大家熟知的DNA。他虽然也曾猜想过DNA可能与遗传有关,但还是倾毕生精力去研究鱼精蛋白。毕竟蛋白质与生命过程的关系已经是当时科学研究的热门。以致1878年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就写下了至今还基本正确的语句:“生命是蛋白质的存在方式,这种存在方式本质上就在于这些蛋白质的化学组成部分的不断的自我更新。”  相似文献   

7.
张悌 《科学》2005,57(6):24-24
据英国Nature,2005,437:69报道.“黑猩猩测序和分析联盟”发表了对黑猩猩基因组的初步测序结果,并将黑猩猩基因组与人类基因组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修正错误和解读密码 原计划准备重复人类基因组序列12次、以期删除涉及31亿段信息资料组合基因图谱中不可避免出现的各种错误。目前塞莱拉基因组学公司声明,有意参与上述计划中的部分工作。 填补基因组序列中数万个缺口 这些缺口占今年6月26日颁布的基因组草图约15%的空间。大部分缺口位于成百上千次反复截断序列的衔接处,想要到位地吻合这些缺口困难极大。 补全7%的基因序列 这7%的人类基因组序列原先并未纳入测序方案中。区域就是异染色质区,该区域DNA密集而长期被认为不合基因。然而今年3月通过对果蝇异染色质区…  相似文献   

9.
池晴佳 《世界科学》2009,(11):29-30
在医学诊断中.基因组测序技术或许最终不负众望,能够精确地确定基因突变位点,这是治疗个人病例的关键所在。在过去的十年里.这一领域曾是基因组学的热点.但这些突破却并不在对那些具有复杂基因起源疾病的DNA分析上。尽管许多从事基因组研究的科学家将注意力转到单个基因缺陷引起的罕见遗传病上,然而它们的病因仍是一个谜:  相似文献   

10.
11.
人类基因组测序引起世人瞩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基因组序列第一部分今日问世 由世界各国科学家联合参与、旨在破译人体细胞全部遗传密码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取得第一次堪称里程碑的重大突破。今天,英国剑桥桑格中心的伊恩·邓纳姆(Ian Dunham)及其同事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22号染色体的基因序列。22号染色体是人类23对染色体(位于细胞核内分离的DNA分子)中次小的一对。 22号染色体的DNA序列测定是包括美国、英国和日本在内的世界各国研究人员大规模联合攻关的结果。尽管它还含有一些小空白(由于技术原因尚未测序的DNA段落),但仍不失为一项令人…  相似文献   

12.
2002年11月21日, 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在沪联合宣布, 中国科学家完成了所承担的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第4号染色体精确测序任务, 对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测序工作的贡献率达10%. 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完成的最大的基因组单条染色体的精确测序, 这标志着我国在大基因组测序方面已经具备构建完成图的绘制能力, 成为基因组学研究强国之一. 测序专家工作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韩斌博士等研究人员, 在《Nature》杂志上发表题为《水稻基因组第4号染色体序列及分析》的论文, 宣布采用克隆步移法完成了对水稻粳稻基因组第4号染色体全长序列的精确测定. 拼接后总长为35000 kb, 精确度为99.99%, 覆盖染色体全长序列98% (仅留下7个小的空洞), 达到了国际公认的基因组测序完成图的标准. 这与在《 Nature》杂志同时发表的日本科学家Sasaki博士等人完成的第1号染色体精确测序的结果一起, 对国际基因组研究计划起到了巨大的带动作用. 《Nature》杂志审稿人称, 水稻第4和第1条染色体测序的完成是紧接着水稻基因组草图完成后水稻基因组测序项目工作中里程碑性的事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个人全基因组的测序和分析,测试者将成为在线聊天族并开设博客,彼此共享特定的基因变异详情、交换家族的基因档案,并实施有助于疾病预防的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癌症基因组研究的未来就藏身于临床信息之中。2020年2月5日,《自然》杂志基于PCAWG成果发布的系列论文对癌症的遗传学原因给出了新的解释,而这些研究结果为我们展示了人类对癌症理解的最新进展,以及未来我们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5.
<正>美国一项从遗传学角度描述1万个肿瘤的庞大计划日前正式落下帷幕。作为在2006年开始的一个斥资1亿美元的试点项目,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如今是国际癌症基因组联盟中最大的组成部分,该联盟由来自16个国家的科学家组成,已经发现了近1000万个与癌症相关的基因突变。现在的问题是下一步该怎么做。一些研究人员希望能够继续专注于测序;其他人则希望扩充他们的工作,从而探索已经被查明的基因突变如何对癌症的形成与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蝙蝠(bats)是唯一能够自主飞行的哺乳动物,其前肢进化为翼手,手臂和手指显著延长,手指之间具有宽阔的指间膜.蝙蝠翼手发育与进化的分子机制,虽然已有十几年的研究历史,但仍然不明确.近期,利用先进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包括全基因组测序、转录组测序(RNA-Seq)和染色质免疫沉淀测序(Ch IP-Seq),研究者们发现大量调控蝙蝠翼手发育的差异表达基因和调控元件,证明蝙蝠翼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多基因表达模式的改变和表达调控元件的适应性分子进化.未来研究哺乳动物飞行进化的分子机制问题,应关注关键基因和重要调控元件的功能以及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奇云 《世界科学》2003,(11):21-22
美目研究人员首次绘出了狗的基因组序列草图。通过对草图进行初步分析发现,被视为“人类最好朋友”的狗,在基因水平上与人类的相似程度要超过鼠。在9月26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美国马里兰州基因学研究所和基因组学促进中心的研究人员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在病毒DNA或病毒RNA的核苷酸序列中,隐藏着生命的重要秘密.许多热心探索生命秘密的科学家,都很重视测定核苷酸序列的工作.但DNA或RNA是由几千到几百万个核苷酸组成,而且排列毫无规则;因此在十年以前,人们感到测定核苷酸序列要比登天还难.历史也正是这样记载的:人类遨游太空已经将近二十年了,可是测定简单的病毒DNA或病毒RNA的全核苷酸序列才是最近二、三年的事情. 进入七十年代后,测定核苷酸序列的技术和方法有了可喜的突破.1970年以来各种限制性内切酶的应用以及1975年和1977年快速分析DNA片段一级结构的桑格尔-考尔森(Sanger-Coulson)法和马克山姆-吉尔伯特(Maxam-Gilbert)法的先后建立,促使  相似文献   

19.
2005年, 在四川局部地区爆发的人感染猪链球菌疫情导致200多人感染, 30多人死亡. 为了研究猪链球菌的致病机理, 以达到防止细菌传播和人畜感染的目的, 对已测序的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的2个菌株(P1/7, 89-1591)进行了全面的功能注释和分析. 猪链球菌P1/7的基因组全长为2.007 Mb, 共有1969个可读框(ORF), 而部分测序的猪链球菌 89-1591序列包含在177个连接群(contig)中, 长为1.98 Mb, 含有1918个ORF. 两菌株基因组比较结果表明, 其平均编码区(CDS)的长度非常接近. 在所有ORF中, 同源ORF数为1306个. 两菌株中可能的毒性因子大多数具同源性. 但也存在例外, 如在P1/7中存在于一个基因岛内, 编码与毒性相关的荚膜多糖的11个毒性因子(CPS2A-2K)中, 4个基因cps2A, 2B, 2I, 2J未在89-159菌株中发现. 同时, P1/7中编码细胞外因子(EF)和溶血素(Haemolysin)的基因也未在89-159菌株中发现. 另外, 两菌株中与DNA复制、修复及重组相关的基因组成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并且在表面蛋白质组成上也同样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这些特性表明两菌株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压力而演化出特有的功能单位, 暗示着2个菌株在毒性机理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以上分析结果为系统地研究猪链球菌以及防治、疫苗的开发、治疗药物的设计提供了广泛的基因组学信息.  相似文献   

20.
《科学通报》1958,3(11):328-328
1958年5月15日苏联发射了第三个人造地球卫星。这个卫星是靠强大的运载火箭送上轨道的。带有卫星的运载火箭在预定的飞行轨道上到达每秒8,000公尺以上的速度以后,卫星就借助专门装置的作用脱离了运载火箭,并开始沿楕园形轨道绕地球运行。在卫星脱离运载火箭的时候,园椎形护套和护板即脱离了卫星。带着护板的运载火箭和园椎形护套沿着自己的轨道运行,与卫星轨道相差不远。根据苏联第三个人造卫星的各种资料,它大大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