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访问控制模型的安全性分析与证明问题,提出了基于安全熵的量化分析方法.首先,结合信息论有关知识引入安全熵的概念,提出了系统对违规访问行为响应的不确定性计算方法;然后,基于安全熵提出了不同等级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定理;最后,应用该方法对经典安全模型进行了量化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并比较了这些访问控制模型安全性以及在等级化信息系统中的适用性.结果证明该方法可适用于访问控制模型的安全性度量以及系统的访问控制能力评估.  相似文献   

2.
随着分布式仿真系统与Web服务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以及功能与资源分离的愈加明显,导致大量仿真资源暴露于网络中,传统、单一的访问控制模型已无法应对。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属性的针对功能和资源的双重访问控制模型,采用证书代理机制实现功能端单点登录,采用XACML实现资源端多属性的访问控制。详细描述了该模型的访问控制流程,目前已应用到虚拟采办系统中。通过对性能的分析和测试,证明了该双重访问控制模型的可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从主体和客体两方面探讨了访问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角色和任务的访问控制模型。该模型不但考虑了访问控制的主体(用户/角色),以及访问控制所处的环境(静态/动态),而且引入受控对象层次和操作类型层次概念,并定义相应的处理规则进行权限定义,使权限定义变得更加简单明了。  相似文献   

4.
在对操作系统目前流行的访问控制手段和Linux操作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探索了改进系统安全性的可行方案。重点研究了在操作系统中实现多种访问控制策略的方法,并利用访问控制通用框架(GFAC),探索了在单一操作系统内实现细粒度自主访问控制、基于Bell-LaPadula模型多级安全规则的安全性强制访问控制以及基于Biba模型的完整性强制访问控制等多种安全策略的方法。提出了可根据实际需要在操作系统中灵活选择、组合访问控制机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基于任务的访问控制模型及其实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了基于任务的访问控制原理,参考工作流系统及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提出了一个基于任务访问控制的基础模型,讨论了联合任务和职责分离思想,并对该模型在应用中的实现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基于SOAP的Web服务访问控制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Web服务的访问控制及安全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参考NIST RBAC/Web模型提出了一个基于SOAP扩展的Web服务安全模型;针对该安全模型中的基于角色的Web服务访问控制模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设计。  相似文献   

7.
根据政务信息化的运营特点与安全需求,结合强制访问控制、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和推理通道的访问控制,为基于云中心的政务信息系统设计了一种安全的混合访问控制模型,提出了事前建立访问控制基线、事中监测与仲裁威胁、事后审计与追溯的云计算安全访问控制机制.该方案满足系统数据级敏感标记、访问控制与权责、威胁监控与追溯、敏感数据密文控制、剩余信息保护的云计算安全性需求.  相似文献   

8.
孟媛媛 《科技资讯》2009,(20):140-140
本文首先概述了数据库的访问控制策略和BLP模型,分析并改进了角色访问控制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改进的角色访问控制模型ERBAC-M。新模型引入了多级角色与内部角色的概念,通过二者在系统内部的自动转换.方便管理员进行权限管理的同时提供强制访问控制。  相似文献   

9.
基于角色的多级访问控制模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ole-based access control,RBAC)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角色的多级访问控制模型RBMHAC(role-based multi-hierarchy access control),该模型引入了“域”的概念来根据现实世界中的等级管理体制,通过对“域”用户的安全管理来有效地实现多级安全管理,RBHMAC模型能提供更加完善的访问控制策略,对角色的管理也更加方便高效。  相似文献   

10.
基于动态协商的网格访问控制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网格用户访问权限的全局一致性问题,基于NIST RBAC访问控制模型和网格特性,提出一种改进的动态协商访问控制模型,通过访问策略及其动态协商机制,为网格访问控制中用户对资源访问权限的全局一致性定义及自动恢复协同提供支持.测试结果表明该机制是可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牛士铭  薛茹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4,24(16):6809-6820
针对现有混沌映射模型的混沌空间小及混沌能力弱的问题,本文通过耦合二维Henon混沌映射模型和Sine混沌映射模型,设计了一种新的二维混沌映射模型,通过耦合Sine混沌映射模型和Logistic混沌映射模型,设计了一种新的一维混沌映射模型。针对使用单一置乱方法进行图像加密时安全性能不高的问题,本文通过使用Lorenz映射设计了一种随机选择置乱算法的方法。使用本文设计的两种混沌映射及置乱选择方法,提出一种彩色图像加密方案。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大的置乱范围、较高的安全性和良好的图像加密效果,对常见的攻击有较强的抵抗力,且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12.
结合网络安全评价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未确知数学理论的网络安全综合评价新方法。分析了网络安全风险的因素,建立了网络安全风险评价因素的指标体系和评价等级空间。在分析网络安全风险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网络安全风险评价因素的指标体系和评价等级空间,将未确知数学的方法运用于网络安全风险的综合评估中,在未确知测度理论的基础上,定义了未确知测度期望、未确知评价等级二值效应量值、综合评价的未确知测度向量、未确知等级二值效应期望和二值效应方差等新的未确知数学概念。在新的未确知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了网络安全风险综合评估的未确知数学模型。并用实例对该模型进行了应用,评价结果用一个未确知有理数来表示更符合实际。实例表明该方法计算简单科学有效,为网络安全综合评价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为了能实时准确地评估网络安全风险,提出一种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的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方法。该方法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对目标网络进行建模,通过节点的直接风险和相关性引起的间接风险来量化节点的安全风险;考虑节点在网络中的重要性程度,结合节点安全风险,量化目标网络的整体安全风险。通过实验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对由节点相关性和节点重要性程度所带来的网络安全风险进行量化,使得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结果更加准确、可信。与传统的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相比,该方法能够更加及时地发现网络中的异常风险变化情况,为网络安全防御策略的及时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概念、要素和基本评估方法,分析了典型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计算模型和计算步骤。针对传统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计算模型和方法,构建了改进型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计算模型,在原有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模型计算方法,克服了传统模型和计算的缺点,为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评估方法和计算思路。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物免疫特性的主机免疫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传统计算机安全防护理论的不足,提出了一种采用生物免疫思想解决主机安全问题的方法.该方法确定了主机免疫系统的目标,即实现自适应分布式主机安全防护,设计了主机免疫系统的结构框架,对各组成部分进行定义和描述,同时给出了生物免疫系统与主机免疫模型组件映射关系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讨论了模型的重要特征,重点对分布式特性、协同刺激和多样性进行了分析.讨论与仿真结果表明,该设计基本达到主机免疫系统模型的5项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6.
PS(Paterson and Schuldt)算法直接利用两组独立的Waters身份处理函数分别处理用户身份和签名消息,该算法的安全归约效率很低。为此,改进了Waters身份处
理函数的参数选择方法,并将其应用于PS签名算法安全证明的改进,使新的基于身份数字签名算法安全归约效率大大提高,从PS方案的O((qkn)-2)提高到O((qkn)-1),从而使新算法更加安全、可信。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广播电视信息由模拟转为数字,传媒信息安全问题迫在眉睫,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文本分类技术,设计了一种新的文本分类模型,并应用该传媒信息安全系统,从而减少系统的误报率和漏报率,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电视加、解扰中密钥产生、传输和分配的密钥管理方法 .其中加密算法采用与传统DES算法兼容、普通单片机即可实现的FEAL 8快速加密算法 .给出了相应密钥破译工作量的估量和该密钥管理方法抗攻击性能的分析 .估量和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运算速度快、安全性高和成本低的特点 ,因而比其他方法更为有效和实用  相似文献   

19.
一个多维信息安全指标体系及等级保护量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信息安全性能度量和信息安全等级分配结合起来,建立了一个多维信息安全指标体系,提出了一个基于安全指数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量化模型.用层次化的基于评分的方法来对系统的信息安全性进行评估,安全等级分配问题则被抽象成一类线性规划问题.与使用传统方法的模型相比,该模型具有易于量化、可操作性强等特性.通过举例说明了模型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0.
安全网络的评测认证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了目前主流的IT安全评估技术,分析了安全网络的概念模型,针对安全网络技术与安全评估机制进行联合运作的需要,文中在分析两者技术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对评估结果的重用性、形式化评估方法和保障维护机制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两种技术联动的一个可行的模型,其结论可为安全网络和评估技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