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分析兰州市肺科医院新型冠状病毒6名确诊病例及7名疑似病例血清IgM抗体检测和咽拭子核酸检测的结果,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快速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收集我院13名疑似COVID-19就诊病例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咽拭子核酸检测和血清COVID-19-IgM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确诊的6例COVID-19病例血清COVID-19-IgM抗体在15d时均为阳性,经过核酸检测排除新冠肺炎的7例疑似病例,血清COVID-19-IgM抗体在15天时均为阴性。血清COVID-19-IgM抗体检测可作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辅助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2.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是一种基于芯片表面折射率变化的光学检测技术,具有快速、灵敏、免标记等优点,可实时在线地跟踪固液界面反应,在蛋白及核酸等生物分子检测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传统的SPR检测方法难以检测低分子量、超低浓度的生物分子。纳米金具有密度大、介电常数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点,因此,基于纳米金放大的SPR技术既可以保持生物分子的生物活性,又可以有效突破传统SPR中检测限的限制。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ree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f,-PSA)是一种常用于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标志物,但由于其在血清中的浓度非常低,给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造成困难。本论文利用基于纳米金放大的SPR技术,设计竞争型免疫模式实现了f-PSA的超灵敏检测。  相似文献   

3.
血乳酸生物传感器在新冠肺炎诊疗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爆发已造成严重危害,对新冠肺炎进行快速诊断和实施精准治疗是目前面临的重大挑战。对近年来血乳酸指标在肺炎临床中的应用及血乳酸生物传感器方法学进行了回顾,提出血乳酸水平或血乳酸清除率是新冠肺炎病情分层、治疗效果评估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其中POCT(即时检验)血乳酸生物传感器快捷、经济、可靠,可实现临床患者或个人(家庭)血乳酸快速和连续的检测,有利于新冠肺炎病情严重度分层和治疗效果评估,也可使患者及时识别自身状况,解除心理顾虑,促进机体康复。  相似文献   

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存在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该文选择了一例发生在湖南省空调大巴中的新冠肺炎传染案例,建立数值模型开展计算,分析了含新冠肺炎病毒的液滴和气溶胶的扩散输运过程,研究了空调排风模式、颗粒粒径、传染源位置等因素对于新冠肺炎病毒在空调大巴中传播规律的影响,并针对所有乘客的感染风险进行了定量评估,将...  相似文献   

5.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一些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IBDV近年来的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概况,主要包括IBDv的基因组结构及理化特性、病毒蛋白、不同型IBDV变异的分子基础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等,以探讨利用病毒重要基因核酸序列的差异进行IBD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及病毒各致病型快速鉴别诊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分析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的效果。采集筛查2020年2月至6月疫情期间有发热症状、有湖北工作、旅居史者的咽拭子标本15650份,将新冠病毒的开放读码框1ab(ORF1ab)、核壳蛋白(N)基因等2段保守基因序列作为检测靶标,并采用实时qPCR。15650份检测标本中,阳性1例,阳性率0.0064%。疫情期间有发热症状、有湖北工作、旅居史者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极为必要,qPCR为一种新冠病毒检测的有效方法,可将咽拭子标本中的新冠病毒核酸快速高效检出,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张仲景《伤寒论》理法方药理论,对当前正在流行的新冠肺炎(COVID-19)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合理的诊疗、防控策略。认为新冠病毒是一种伤寒病毒,由其引发的新冠肺炎应该定义为张仲景所说的伤寒,新冠病毒感染的怕冷发热病人不宜采用输液消炎的方式降温。该结论不仅能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提供指导意见,还能为以后类似流行性传染病的防控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光纤表面等离子体波传感器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技术设计了光纤表面等离子体波传感器.该传感器与传统棱镜SPR传感器相比有很多优点.由于引入了光纤结构,SPR传感器的计算变得相当复杂.此前,由于不能准确计算,其设计主要依赖于经验,从而严重影响了所设计的传感器的性能.根据光纤SPR传感器的特点,在一定条件下把斜线作为子午线来处理,推导了光纤SPR传感器中总反射系数的计算公式,实现了对光纤SPR传感器的理论计算过程,同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相吻合,从而为系统地分析光纤SPR传感器的性能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手段,并且为实际设计光纤SPR传感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初步探索了黄连治疗新冠肺炎(COVID-19)的作用机理.使用中草药系统药理学平台筛选黄连的有效活性成分与作用靶点,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筛选COVID-19的疾病靶点,R软件筛选药物与疾病的共同靶点,并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互作网络,STRING数据库构建共同靶点蛋白互作网络,ClueGo软件对共同靶点进行基因功能分析,R软件对共同靶点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然后将黄连有效成分中的核心成分与其治疗COVID-19的主要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表明,黄连的有效活性成分共14种,靶点共235个;COVID-19的相关基因共341个;黄连治疗COVID-19的关键靶点包括VEGFA,IL6,POR,PLAT.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黄连中核心化合物榭皮素与PLAT,VEGFA,IL6对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基于张仲景《伤寒论》理法方药理论,对当前正在流行的新冠肺炎(COVID-19)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合理的诊疗、防控策略。认为新冠病毒是一种伤寒病毒,由其引发的新冠肺炎应该定义为张仲景所说的伤寒,新冠病毒感染的怕冷发热病人不宜采用输液消炎的方式降温。该结论不仅能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提供指导意见,还能为以后类似流行性传染病的防控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空银纳米球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的金属纳米粒子因为独特的由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诱导(SPR)的光学性质和很多的潜在应用而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在具有SPR效应的贵金属纳米粒子中,中空纳米结构有一个很高的散射系数,其共振频率通过改变中空核的尺寸和壳的厚度可以很容易地被控制。本论文中拟采用电化学方法结合电偶置换法在高定向热解石墨(HOPG)及金膜表面制备不同尺寸具有中空结构的银纳米阵列,研究了中空银纳米阵列的局域表面等离子效应(L-SPR),为其在SPR定性和定量研究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正一项于2020年4月8日发表在Science上的研究显示,新冠病毒(COVID-19)可以感染猫,并在猫和猫之间传播。相比之下,狗并不是很容易感染新冠病毒。此外,研究团队还对鸡、鸭、猪进行了病毒的感染实验,结果显示,这3种动物也对病毒不易感。近期,世界各地相继报道了宠物猫狗感染新冠病毒的案例。2020年4月6日,美国农业部称,纽约市的一家动物园内,一只老虎的冠状病毒检测呈阳性,并出现了干咳和食欲不振等症状。除了猫科动物,研究  相似文献   

13.
管浩 《华东科技》2022,(4):34-35
受疫情影响,近年来中国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市场规模一直保持增长,2019年中国核酸检测市场规模为106亿元人民币,占全球市场规模的18%.过去3年中国核酸检测市场的增速在18%至19%,市场增长速度领跑全球.相应地,核酸检测原料市场亦快速扩大.  相似文献   

14.
非洲猪瘟病毒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特异的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定量检测方法,根据TaqMan探针荧光定量分析原理,对ASFV核酸进行了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借助计算机软件辅助,对ASFV基因序列及检测引物和探针进行了优化筛选,利用pET-ASFVP72质粒作为参比模板对PCR反应的Mg^2-、引物、探针浓度等参数进行了优化,其最佳浓度分别为4.5mmol/L,400nmol/L和500nmol/L.同时,对灵敏度、特异性、定量线性关系、精确度等进行了评估,最低检出量为10^2个拷贝数的质粒,特异性为100%,CT(Cycle Threshold)值的变异系数CV小于5%.对送检的15份(是否感染ASFV不确定)猪肉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全为阴性.试验表明,所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能够快速、准确、特异、灵敏地对ASFV核酸进行定量分析,从而为非洲猪瘟的检测提供了一个新的、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是近年来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流行病。早期发现是治疗COVID-19患者的关键,而胸片作为一种快速有效的辅助诊断方法被广泛用于实际的医疗案例中。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方法能更快、更准确地诊断CXR图像,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然而,常见的深度学习模型在对数据进行特征提取时没有针对性。对此,本文提出基于卷积注意力的新冠肺炎图像识别网络,提升对COVID-19阳性样本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增加的模型参数量和训练时间可以忽略不计。本文结合VGG16、MobileNet、InceptionV3、ResNet50等经典深度学习网络搭建了卷积注意力模型,并在COVIDRD公开数据库上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网络架构有效的提升了对新冠肺炎识别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微创血糖检测技术通过测量人体组织液中葡萄糖浓度来预测人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从而指导胰岛素的注入来控制和治疗糖尿病.由于透皮抽取得到的组织液体积微小且成分复杂,要求高测量精度和排除其他物质的干扰,提出一种基于硼酸盐聚合物绑定的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plasmonresonance,SPR)葡萄糖浓度测量方法.表面等离子共振测量具有很高的测量精度,硼酸盐聚合物PAA.ran—PAAPBA对葡萄糖分子具有特异性吸附作用,而且性质稳定、制作简单.通过层层自组装技术将其绑定在SPR传感器金膜表面,可实现特异性检测并提高测量灵敏度.测量结果显示葡萄糖浓度在2—10mg/dL范围内二次曲线拟合度为0.90177,25~1000mg/dL范围内拟合度为0.99509,而且队A.ran.PAAPBA和葡萄糖分子的动态解离情况良好,满足连续血糖测量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正>新冠肺炎疫情这场阻击战中,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方法是疫情控制的重要支撑。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病毒迅速扩散至大半个中国,随后确认该疫情的病原体为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后被正式命名为“SARS-CoV-2”。严峻的形势下,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之江生物”)第一时间研发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并产业化应用,通过试剂盒可以及时、准确地检测出新冠病毒,从而进行隔离和治疗,快速有效地控制了疫情恶性发展,成为防疫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8.
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传感技术具有免标记、灵敏度高、体积小、成本低等优点.在传统的光纤SPR传感器件基础上设计制造了光导毛细管SPR传感器件,利用自行研制的波长调制式SPR传感装置,对器件灵敏度、分辨率和检测精密度等方面的性能进行了评价.相比光纤SPR传感器件,光导毛细管SPR传感器件产生更显著的SPR效应,提高系统分辨率达9.6×10-6 RIU(折射率单位).应用光导毛细管SPR传感器件可进行IgG快速、定量检测,检测线性范围受传感区固定的蛋白A疏密程度影响,其中0.01mg/mL蛋白A修饰条件下检测线性范围是0.33~1.53μmol/L,0.10mg/mL蛋白A修饰条件下检测线性范围是0.20~3.67μmol/L;并进行了蛋白A-IgG的解离常数测定,Kd=1.4×10-7 mol/L.相对于现有商业SPR仪器,基于光导毛细管器件的SPR生物传感器使用成本低、便携性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探讨武威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防控模式下武威医学科学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检测阴性,无外地旅居史发热患者防控效果及实施综合干预策略后疗效。选择武威医学科学院自2020年1月26日-2020年3月31日预检分诊、发热门诊等就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检测阴性,无外地旅居史发热患者58例,简单随机分组法分观察组、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患者予以武威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模式知识宣讲。对照组患者予以武威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模式知识宣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第五版)宣讲、常规治疗。发热患者防控效果,对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及并发睡眠障碍、消化功能紊乱等发生率进行分析。武威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防控模式下我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检测阴性,无外地旅居史发热患者精准实策、区域内诊疗、严防疾病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实施综合干预策略治疗对治疗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并发睡眠障碍、消化功能紊乱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均有显著差异变化,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新冠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防控模式下武威医学科学院防疫效果明显,综合干预策略对武威医学科学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检测阴性,无外地旅居史发热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SPR检测是一种光学技术,在生物表面化学及研究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文章主要综述SPR对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阐述与评价SPR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