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卢佩章 《科学通报》1982,27(2):80-80
将色谱这种高效分离方法连续化,一直是人们向往的.为此Martin在1949年提出了连续圆筒色谱仪的概念.1962年Giddings从理论上进行了研究.1969年Fox等人采用聚丙烯酸树脂圆筒构成的旋转圆环在常压下提纯肌红蛋白;1978年Canon等人用树脂玻璃  相似文献   

2.
<正>失踪的大行星在幼年的太阳周围有一些尘埃气体,它们是太阳形成后的残留物。这些尘埃环绕在太阳的周围,成为一个巨大的圆环,这个圆环就是未来形成大行星的原料。在这个圆环中,挥发性的物质变成了气体,只留下坚硬的岩石成为较小的行星。还有另一些挥发性的气体,在更远的地方变成  相似文献   

3.
几十年来,科学家注意到一个奇怪现象:每年春季,俄罗斯贝加尔湖冻结的湖面上都会出现硕大的圆环,直径有5~7千米.科学家发现,从圆环出现前一直到出现期间,结冰的湖面下会出现顺时针旋转的涡流.科学家认为,涡流可能是由甲烷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微)玻璃陨石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春来  欧阳自远 《科学通报》1997,42(16):1681-1695
玻璃陨石是地外物体剧烈撞击地球时,地表靶物质熔融后快速凝结的天然玻璃。地表发现的玻璃陨石多呈块状,棕黑色到浅绿色,一般为厘米级大小,表面多具空气动力学熔蚀刻痕;与地表发现的玻璃陨石不同,微玻璃陨石是在沉积物或地层极为局限的层位中发现的微细玻璃陨石,粒度一般为毫米级以下,它们与相应的玻璃陨石事件在成因和分布范围上有密切的联系,其形成年龄和化学成分与玻璃陨石相当,并常具有撞击成因的结构构造特征。 虽然玻璃陨石也是一种撞击玻璃,但它具有广泛而限定的地理分布,至今没有找到相应的、可以确定的撞击坑,其靶物质的性质也不清楚,因此玻璃陨石在概念上不包括与特定撞击坑或界线事件有关的撞击玻璃(Impact glasses)或撞击成因的微玻璃球。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玻璃的起源和发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干福熹 《自然杂志》2006,28(4):187-193
本文对中国古代玻璃的研究概况以及近半个多世纪来科技考古的结果作了简要的阐述。中国内地的古代玻璃技术产生于公元前500年春秋末战国初期。从中国出土的古代玻璃的化学成分的演变,阐明了中国古代玻璃的发展特点,并分析了中国内地的古代玻璃与西方古代玻璃的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邵济安 《科学通报》1988,33(22):1731-1731
天然界存在的玻璃大体有以下几种:与火山喷发有关的“火山玻璃”(Volcanic glass)、与陨石冲击或核爆有关的“击变玻璃”(diaplectic glass)、与断层快速变形有关的“假玄武玻璃”(Pseudotachylite)。在火山喷发中高温熔浆骤冷,形成的火山玻璃与火山岩关系密切,这种熔融成因的玻璃不含水或含很少的水。而击变玻璃一般发生在地表或很浅的部位,高速冲  相似文献   

7.
光敏玻璃     
光敏玻璃是熔有贵金属离子,特别是铜、银或金的玻璃。光敏玻璃经短波辐射(紫外线)曝光,贵金属离子被还原成原子。玻璃再受热,原子就聚集成较大的微粒,玻璃受辐射曝光的区域则出现可见的有色影象。光敏玻璃通过激活辐射产生的潜影只有在热处理之后才能成为可见影象。该影象在光敏玻璃中产生是基于微粒的凝聚,而不同于曝晒作用之处在于它是一个不  相似文献   

8.
玻璃的发明使人类生活更富于乐趣、更加方便。现在,玻璃在资料贫乏的世界里有希望进一步成为迅速传输信息的网络中的重要元件。可是玻璃的组成成分除了细微末节的小改小革之外,还保持着基本上近似液态结构的无定形的简单无机物。距今四千五百年前,在古埃及的王国里出现了玻璃。嗣后一直到十九世纪末叶,玻璃的美及其多方面的用途,与日俱增地适应着艺术界和建筑师们的需要。进入二十世纪,对玻璃的基础化学研究导致了生产十分新颖的玻璃品种以及玻璃工业新分支的出现:强韧玻  相似文献   

9.
徐曙 《科学通报》1989,34(20):1533-1533
将NMR方法运用于玻璃结构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近年来也有文献报道运用变温NMR技术研究玻璃的熔体结构,但局限于单一组分玻璃,如B_2O_3,SiO_2玻璃等。 Bray等曾用NMR方法研究了RNa_2O·B_2O_3玻璃态结构,认为R=0.5时玻璃的基  相似文献   

10.
2022年是国际玻璃年。金属玻璃(又称非晶合金)是一类原子结构长程无序、短程有序,兼具金属、玻璃、液体、固体和软物质等物态特性的新型金属材料,也是玻璃家族的新成员。快速发展的金属玻璃材料已经在军工航天等高技术、绿色节能、信息电子器件、催化、防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这个新型玻璃领域中,华人科学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文章回顾 了近百年来金属玻璃研究和研发历程中华人科学家的重要贡献,并对未来中国在金属玻璃领域的发展和贡献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黄彭年 《科学通报》1983,28(22):1378-1378
引言随着固态离子学的兴起,玻璃态的快离子导电性日益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因为与晶体相比,玻璃的成份连续可变,易于加工,以及无晶界影响等,使之有希望制作为各种离子器件。Otto较早的研究表明,锂硼酸盐玻璃有着比其他玻璃较高的锂离子导电性。近年来,Levasseur和Button等相继对锂卤硼酸盐玻璃进行了研究。但是这种锂硼酸盐玻璃的化学稳定  相似文献   

12.
汤正诠 《科学通报》1991,36(1):38-38
处于玻璃转变范围内的玻璃的某些性质会随保温时间发生变化,并逐渐趋于平衡值。这种弛豫型的变化被认为是玻璃某些原子或分子局部重排的结果,并被称为玻璃的结构弛豫。由于结构弛豫,玻璃的许多物理化学性质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其热历史。 晶格缺陷理论的发展使人们意识到有可能利用这方面的成就来解释玻璃的结构弛豫。但是至今证明缺陷(空位)存在的实验在本质上差不多都是间接的,甚至如何定义玻璃中的缺  相似文献   

13.
李彦灼  汪卫华 《自然杂志》2013,35(3):157-166
金属玻璃是1960 年被发明的新材料,多年以来被各国科学家广泛而深入地研究。与相应的晶态合金相比,这种材料展现出非常独特的力学与物理性能,使之在多个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金属玻璃作为结构无序材料中一类相对简单的代表体系,是研究非晶态物理的一个比较理想的材料模型。解决金属玻璃中的基本科学问题,比如它的结构表征、形变机理、玻璃转变、玻璃形成能力等,不仅可以促进金属玻璃本身的应用,而且也将推动整个凝聚态物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古代丝绸之路和中国古代玻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干福熹 《自然杂志》2006,28(5):253-260
本文介绍了古代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叙述了古代丝绸之路在世界范围对古代玻璃的交流以及促进中国古代玻璃技术的发展和传播。重点讨论了原史(Protohistory)时间中、外交通和部落往来对先秦时期中国古代玻璃的起源和发展的影响,以及汉通西域后西方古代玻璃物品和技术的传入和中国古代玻璃物品和技术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5.
掺镱硼酸盐和磷酸盐玻璃光谱性质的成分依赖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姜淳  曾庆济  干福熹 《科学通报》2000,45(11):1123-1132
了玻璃成分对掺镱硼酸盐和磷酸盐玻璃光谱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其变化规律与Nd^3+离子在相应基质中的变化规律相似,即在网络骨架结构为主的硼卤玻璃中,随着饰体阳离子场强增加或高价阳离子的引入,吸收截面和发射截面升高。与此相反,磷酸盐玻璃由于链状结构的特点,随着修饰体阳离子场强升高,吸收截面和发射截面降低。两种玻璃中,硼酸盐玻璃有较高的发射截面,其发射截面高于目前发展中的掺Yb^3+激光玻璃,磷酸盐玻  相似文献   

16.
在磷硅酸盐玻璃中八面体配位的硅:K边X射线吸收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在高压条件下,硅酸盐矿物和玻璃中的硅可以形成八面体配位,但在通常的低压硅酸盐玻璃中,硅为四面体配位,因为玻璃中硅的八面体配位会迫使形成周期性结构,破坏玻璃的非晶态。目前几乎没有文献报道在低压硅酸盐玻璃中存在八面体配位的硅。很久以来,人们一直对于含磷的硅酸盐玻璃和熔体有很大兴趣,因为一方面含磷的硅酸盐玻璃是很有前景的光导纤维材料,另一方面,在地球化学上P_2O_5加入到岩浆体系中,会导致液相不混溶,降低岩浆的液相线温度和粘度,影响元素在固相-液相和液相-液相之间的分配,尽管有报道证明在钠的磷硅酸盐玻璃中存在八面体配位的硅,但此结果仍有一定的争议。本文采用同步辐射的硅K边X射线吸收光谱研究了硅在SiO_2-P_2O_5和Na_2O-SiO_2-P_2O_5体系的磷硅酸盐玻璃中的结构与配位,以及硅的配位几何随玻璃中P_2O_5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就玻璃工业而言,在大气污染方面的污染物主要是二氧化硫和粉尘,对玻璃窑炉烟气进行脱硫除尘一体化的综合治理,是我国玻璃行业执行环保标准,实施清洁生产的重中之重。玻璃生产及玻璃熔窑有其自身的特点,而目前世界上烟气脱硫技术(FGD)有上百种,"双碱法——旋流板塔"湿法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具有"双高双低"的突出优势,即脱硫除尘效率高(脱硫效率≥95%,除尘效率≥99%),系统运行可靠性高,投资费用低,运行费用低。该技术比较适合我国国情,并能较好地满足对玻璃窑炉烟气治理的各种需要,宜作为玻璃窑炉烟气治理的首选技术。  相似文献   

18.
韦钦 《科学通报》1986,31(18):1378-1378
一、引言研究金属玻璃晶化过程是探索金属玻璃微观结构和电学、磁学、力学性能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加深对金属玻璃的稳定性规律的了解,以便对材料更有效的掌握和应用。近期来,对铁镍基金属玻璃的晶化研究已有不少报道。但对六元系统的铁镍金属玻璃  相似文献   

19.
利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Eu3+掺杂的45SiO2-25Al2O3-18Na2O-9.5LaF3玻璃,并将基础玻璃在可控条件下进行晶化热处理后获得了性能良好的玻璃陶瓷.通过XRD,TEM和光谱学手段对玻璃陶瓷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晶化热处理后,LaF3纳米晶体从原有单一的玻璃相中析出,晶粒大小约为25 nm.Eu3+掺杂玻璃陶瓷、纳米晶体和玻璃3种基质的光谱分析及XRD结果证明稀土离子进入到LaF3纳米晶体中并计算出在其中富集的比例.进一步利用源自于Eu3+离子的发射谱和激发谱研究了退火温度和前驱物中重金属离子对玻璃网络结构中LaF3纳米晶体生长影响的机理,为玻璃陶瓷的人工设计合成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李家治 《科学通报》1964,9(4):353-353
测量玻璃的内耗是研究玻璃滞弹性行为的一种方法。由于它在研究玻璃热历史的影响、玻璃中离子或原子团的移动、某些阳离子在玻璃中配位的变化,以及玻璃晶化过程的机构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近来利用这一方法作为探讨玻璃结构的工具已日益增多。关于在含碱硅酸盐玻璃中,在室温附近(低温峯),100到260℃之间(中温峯),以及在300℃附近(高温峯)所出现的内耗峯已进行了不少的研究。一般认为,低温峯是由于碱金属离子的扩散所引起,中温峯是非桥氧离子的扩散所引起,关于高温峯的机构到目前尚没有比较肯定的解释。作者研究了本系玻璃的内耗和电导的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