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等位酶电泳技术研究了云南省和四川省西南共 5个县境内金荞麦 (Fagopyrumdibotrys(D .Don)Hara) 5个天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 .金荞麦居群内维持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多态位点比率为 5 6 .7% ,预期杂合度和观察杂合度分别为 0 .2 2 1和 0 .36 3.并对金荞麦与栽培荞麦之间遗传变异作了比较 .  相似文献   

2.
采用等位酶电泳研究了云南省和四川省西南共五县境内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D.Don)Hara)5个天然居群间的遗传分化,金荞麦居群间遗传分化程度较低,FST值为0.225,居群间遗传一致度和遗传距离的均值分别为0.9053和0.1005,并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3.
用等位酶分析技术研究了海南东寨港红树林分布区内位于高潮带和低潮带桐花树亚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结果表明,不同潮位的桐花树种亚种群维持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观察杂合度为0.235,预期杂合度为0.186,不同潮位的桐花树亚种群的遗传分化很低,亚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为FST=0.058,表明总的遗传变异中有94.2%来自亚种群内。基因流顺畅,Nm=4.06。亚种群间的遗传一致度和遗传距离分别为0.976和0.024。  相似文献   

4.
利用ddRAD-seq测序技术研究波叶杜鹃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探讨种群演化历史,为其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回归引种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波叶杜鹃在居群水平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He=0.226 7±0.002;π=0.241 0±0.003 2),居群间的遗传分化处于中等水平(FST=0.062 6). AMOVA分析表明,总遗传变异中有98.42%的变异来自居群内,居群间的变异仅占1.58%.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163 6±0.002和0.226 7±0.002,居群内近交系数(FIS)为0.222 0±0.022 2,所有居群均表现出杂合子缺失.聚类分析表明,6个居群可归类为2个类群,大多数个体(98.8%)谱系清晰.在近期的进化过程中,波叶杜鹃的有效种群大小(Ne)在持续下降,直到约1000年前.波叶杜鹃在物种和居群水平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进一步选择和育种利用的潜力较好.遗传分化水平中等,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居群内.由于近期冰期气候环境的变化,再加上人为活动(发展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导致波叶杜鹃的生存环境逐步恶化,使得该物种面临极高的灭绝风险.从对...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析开口箭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应用7对微卫星引物对15个产地72份开口箭样本以及4个弯蕊开口箭样本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分析,并对这些样本进行UPGMA聚类分析和主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开口箭15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范围为0.082 1~0.303 5、Nei’s遗传杂合度HE的变化范围0.139 8~0.170 2,弯蕊开口箭4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范围为0.162 9~0.369 1、Nei’s遗传杂合度HE的变化范围为0.112 4~0.128 1。7对SSR引物表现出了较高的多态性,可以区分19个居群的开口箭属植物样本;开口箭和弯蕊开口箭在物种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高,遗传分化显著,聚类分析和主相关性结果表明地理位置相近的种群亲缘关系较为相近。  相似文献   

6.
刺五加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选取我国东北哈尔滨地区刺五加3个居群共49个单株的新鲜叶片,提取化基因组DNA〈使用OPA和OPB系列8个随机引物进行PCR反应,对DNA样本做RAPD分析,3个居群多态RAPD位点的百分数分别为93.5%,91.3%和97.6%;3个居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241,0.363和0.388;3个居群两两单株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345,0.390和0.412,结果表明刺五加种内居群内和居  相似文献   

7.
地黄居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楠  李宏庆 《河南科学》2009,27(11):1386-1391
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地黄(Rehnwmnia glutinosa)14个自然居群、1个栽培居群和属内近缘种5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黄不同居群的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40.53%,平均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1915,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1253,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AMOVA分析结果和基因分化系数显示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居群内,居群间的遗传分化显著,其遗传分化水平介于异交物种和自交物种之间.地黄居群间的基因交流程度有限(基因流为0.3784).Mantel检测显示自然居群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没有明显相关性.推断营养繁殖占优势和受人类栽培活动的长期影响可能是导致地黄遗传多样性水平低、居群间遗传分化显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紫斑百合居群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应用居群生物学原理和方法,以分布于云南境内的紫斑百合(LiliumnepalenseD.Don)3个居群为研究对象,从形态性状、常规染色体以及ISSR位点3个层次展开研究,旨在阐明紫斑百合的遗传体制和遗传多样性.紫斑百合为广布种,从滇西北到滇南都有分布.其居群内存在巨大的遗传变异,个体杂合程度较高,适应力强.杂合有利性以及环境的异质性是造成居群内多态现象的重要原因.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不仅为紫斑百合的自然选择进化提供了保证,还为开发利用这一野生花卉资源提供了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9.
濒危植物缙云卫矛的同工酶变异及生态遗传分化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运用电泳技术,测定了重庆北碚特产的缙云卫矛(Euonymuschloranthoides)3个居群36个个体功能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酸性磷酸酯酶(Acidphosphoesterase,ACP)的同工酶谱带,并进行编码;然后采用RogersTanimoto结合系数的组平均法(UPGMA)对各酶谱带进行聚类分析;同时结合遗传杂合度(He)、遗传相似性系数(I)、遗传距离(D)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来自同一居群的个体,不但同工酶谱相似性高、遗传杂合度小,而且遗传相似性系数大、遗传距离小,显示出居群内个体遗传分化小;显示出居群之间的个体却刚好相反.这是由于其特殊的生殖方式和环境隔离所致.  相似文献   

10.
秋茄是世界分布最北的红树植物,研究温度对其遗传多样性的影响有助于阐明其抗冻机制.文章同时应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3个不同纬度地区秋茄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分析,根据RAPD和ISSR数据计算遗传距离并进行聚类分析.2种方法均显示3个居群分为2大支:西门岛和象山港两居群之间遗传距离最小,两者之间的遗传一致度最大,首先聚为一类;漳江口和象山港居群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两者之间的遗传一致度最小,因此单独为一支.由于温度的原因对引种的秋茄进行了筛选,导致遗传多样性减少.  相似文献   

11.
采用10个引物对采自贵州青冈树上、中、下3个部位的15个居群尖叶拟船叶藓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表明,上部尖叶拟船叶藓在居群间有最高的遗传多样性,但居群内遗传多样性最低;下部的居群内遗传多样性最高。各部位遗传多样性与树皮含水量相关性分析表明,居群间遗传多样性与树皮含水量呈负相关,居群内的遗传多样性则与树皮含水量呈正相关;聚类分析显示15个居群基本按各自附生部位聚类,进一步证实了小生境中的水分因子对尖叶拟船叶藓的遗传多样性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外来入侵种空心莲子草的RAPD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方法,对8个居群空心莲子草Agasicles hygrophila的遗传多样性及分化程度进行分析。10条随机引物扩增出99个可分析位点,多态位点百分比为36.3%。POPOGENE分析发现,空心莲子草居群平均水平的多态位点百分比为26.2%,Nei’s基因多样度为0.0906,Shannon信息指数为0.1609,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居群间遗传分化比例为30.88%,居群内遗传分化占69.12%;居群间基因流为1.1189。结合居群遗传多样性及UPGMA聚类分析表明,镇江及南京地区是空心莲子草遗传变异程度最高的中心区,应该作为外来种空心莲子草防治及根除的重点地带,防治的最有效措施是加强对其无性繁殖体临近传播、蔓延和扩散途径的阻断。  相似文献   

13.
以上海市狭叶小羽藓居群为实验材料,测定不同居群植物体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标记技术(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对不同浓度重金属污染下的小羽藓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04个检测位点中发现94个多态性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1.35%,总的居群的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682,Shannon指数(I)为0.4108,小羽藓种群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总的遗传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5591,居群内遗传分化系数(协)为0.1182,居群间的变异程度远远大于居群内的变异程度.将各个样点居群的Shannon信息指数同重金属含量做相关性分析得出,Shannon信息指数的增加同Cr含量呈明显正相关,表明Cr胁迫对小羽藓种群的遗传分化有较大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运片JSSR分子标记的方法,对分布于中国北方7个居群的137个珍珠猪毛菜个体筛选出了15条引物,产生了196条带,其中153条为多态性条带,总的基因多态率为78.06%,多态性在种群水平上较低,平均多态率为45.60%.平均期望杂合度和Shannon信息指数在种间水平上分别为0.1759和0.2811,在居群水平上为0.125l和0.1977,种群内个体间的遗传分化较大,为70.96%,而种群间遗传分化较小,为29.04%,种群间的遗传一致度平均为0.9320.AMOVA分析得到了相似结果.基于Nei's遗传距离的UPGMA聚类分析将7个居群分为3组:德令哈、兰州和其余5个居群(中宁,乌海,民勤,金塔和安西).Mantel检验表明遗传距离与垂直地理分布显著相关(P相似文献   

15.
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试了采自四川南川县金佛山不同生境的多辐溲疏5个居群50株个体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对酶谱带位置进行了二态编码,然后采用Rogers-Tanimoto,Sokal-Mich-ener,Sokal-Sneath,Jaccard等结合系数用组平均法(UPGMA)对各谱带位置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相同生境同一居群内的个体间表现出较大的遗传同质性,而来源于不同生境的不同居群个体间却呈现出较大的遗传趋异性;同时,5个居群不但具有许多共同谱带,而且整体相聚的结合系数大多超过0.5,这表明5个居群在很早以前可能是属于同一大居群,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由于微生境的地理与气候因子选择,使得多辐溲疏现仅在金佛山海拔600~1200m的约km2范围内呈岛状分布;又由于其特殊的繁殖方式——居群内个体虽能杂交,但因该种仅能正常开花传粉,大部分种子败育,使得居群内个体遗传变异性不能通过有性生殖方式固定下来,仅能通过营养繁殖方式繁殖后代,而正是营养繁殖导致了居群内较大遗传同质性以及居群间的遗传趋异性.在整个进化过程中生境只不过是对那些遗传变异起到了选择固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海伦兜兰(Paphiopedilum helenae)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本研究利用EST-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广西海伦兜兰的5个居群(71个样品)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旨在为该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海伦兜兰具有中等遗传多样性,多态位点百分比(PPB)为90%-100%,期望杂合度(He)平均值为0.451,香农信息指数(I)平均值为0.801。海伦兜兰绝大多数(93%)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内,仅有7%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间,居群内的遗传变异大于居群间的变异,基因流(Nm)平均值为4.916。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主坐标分析(PCoA)和Structure分析结果表明,聚类并未严格按照地理位置划分,广西邦亮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靖西市(JX)和龙州县下冻镇春秀村(LZ)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应作为海伦兜兰重点保护单元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7.
3种药用枸杞过氧化物同工酶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垂直板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了中国产枸杞属(Lycium Linn. )3个药用种(枸杞、宁夏枸杞、新疆枸杞)6个居群过氧化物酶,对酶谱进行了分析,计算出基因频率、多态位点比例(P)、各位点等位基因平均数(A)、期望杂合度(He)、固定指数(F)、遗传一致度(I)并进行了聚类分析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枸杞过氧化物同工酶谱带显示5个位点,每个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量为1.4,1.6,1.25;3种枸杞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60%,80%,60%;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572 8,0.324 9,0.259 4.枸杞和宁夏枸杞之间遗传一致度较低(0.571 8~0.598 8);宁夏枸杞和新疆枸杞、河北枸杞的遗传一致度却比较高(0.681 5~-0.819 7).3种枸杞居群遗传变异类型为HT=0.655 5,GST=0.317 8,即总的基因变异的31.78%来自于居群间,68.22%来自于居群内.  相似文献   

18.
采用等位酶电泳技术分析了贵州西部地区野生矮杨梅(Myrica nana Cheval)5种等位酶12个位点上25个等位基因的分化特征。结果表明:群体内多态位点比例平均为0.61,每个位点的平均杂合率为0.26,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78;矮杨梅种内基因多样性的86%产生在居群内,居群间分化的明显效果为14%;对于所有配对组合,居群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1,遗传同一性为0.90,说明矮杨梅种内变异很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庙台槭(Acer miaotaiense P.C.Tsoong)自然居群的遗传结构和种内遗传多样性。方法 选取20条RAPD随机引物对3个庙台槭居群的39个个体进行PCR扩增得到一系列0,1数据,用Popgen32,AMOVA和SPSS 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条引物共检测到128个RAPD位点,庙台槭物种水平的多态性位点比率为53.13%,居群水平的多态位点比率分别为秦岭中段南坡居群42.90%,中段北坡居群18.75%,秦岭西段居群32.78%。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显示3个居群的个体有以彼此为中心的聚集趋势。庙台槭居群间基因流大小仅为Nm=0.7036。结论 庙台槭具有较低的遗传多样性,尤其是在居群水平上;庙台槭居群间已发生了强烈的遗传分化;庙台槭居群间的基因流很小,遗传漂变和随之而来的近交可能是刻划居群遗传结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养殖群体繁殖过程往往受到人为干扰,经过多年养殖后容易出现近亲繁殖现象,影响养殖效益。为了解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评估棘胸蛙的遗传现状,本研究选用9个微卫星分子标记对5个养殖群体(江西、浙江、广西、广东、福建)148个实验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9个微卫星位点在5个养殖群体中共检测到46个等位基因位点,其中,平均等位基因和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5.111和2.702,平均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为0.182和0.58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536;养殖群体内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分别在0.130~0.230和0.353~0.468,且观测杂合度均小于期望杂合度。广东和广西群体遗传相似度最高(0.819),福建和江西群体的遗传相似度最低(0.441),与利用MEGA软件构建UPGMA进化树结果相一致。实验结果揭示棘胸蛙养殖群体已经存在一定的近亲繁殖现象。建议在人工养殖棘胸蛙的过程中,应尽量扩大选种范围,避免近亲繁殖;同时,定期从外地良种场引进良种作为繁殖亲本,提高亲本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