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言二拍"与<一千零一夜>诞生于两个不同的国度,在描写商业发展盛况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所塑造的商人形象却存在明显差异:如中国商人的儒商文人之气与阿拉伯商人的市民习气;中国商人的重义与阿拉伯商人的重利;中国商人的谨慎稳重与阿拉伯商人的大胆冒险;中国商人致富后谋求政治势力,偏好于由富到贵的转型,而阿拉伯商则偏重物质生活的享乐等.这些差异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2.
《金瓶梅》是写商人的小说,不可避免地受到商人文化的影响,在题材上,它写的是商人的生活;在人物塑造上,它以"利"为中心塑造人物,突破了传统的以"德"、"义"为中心的写法,对人物不做一元的善恶评判;它对各种消费品所作的过多描绘作为全书的一大特色也与商人文化有关。  相似文献   

3.
《史记》与《左传》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两部历史著作,为我们保留了大量的珍贵资料,中国早期女性形象的记载也大多留于此。但不论从形象塑造内容、人物塑造方法,以及各种形成原因等方面来看,二者都有较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春秋穀梁传》之叙述不是仅仅关注于事件本身,而是更关注于事件与人之关联,从而完成了人物形象之塑造。《春秋穀梁传》在回答提问过程中娓娓而谈,以简练清晰之白描笔法描述以人物为中心之历史事件发展的全过程。通过对人物之语言、行动、细节的描述以及多种艺术方法并用,突出表现人物的心性特点,实际上也就勾画出了历史事件之主体——人物的形象,从而也就使《春秋穀梁传》的人物形象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形成了与《春秋左氏传》不同之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5.
《春秋穀梁传》之叙述不是仅仅关注于事件本身,而是更关注于事件与人之关联,从而完成了人物形象之塑造。《春秋穀梁传》在回答提问过程中娓娓而谈,以简练清晰之白描笔法描述以人物为中心之历史事件发展的全过程。通过对人物之语言、行动、细节的描述以及多种艺术方法并用,突出表现人物的心性特点,实际上也就勾画出了历史事件之主体——人物的形象,从而也就使《春秋穀梁传》的人物形象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形成了与《春秋左氏传》不同之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6.
刘相雨 《菏泽学院学报》2006,28(3):76-80,119
《水浒传》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男英雄,但是其中的女英雄形象却不尽如人意;而《水浒后传》《后水浒传》和《荡寇志》等续书中的女英雄形象则不同程度地超越了《水浒传》。其中,《水浒后传》中的顾大嫂在外貌、性格、行为方式等方面都与《水浒传》中有所不同;《后水浒传》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可爱的、充满女性色彩的女英雄屠俏;《荡寇志》则塑造了以陈丽卿、刘慧娘为首的一系列女英雄形象。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庄子》中塑造的一系列在黑暗社会环境下乐观生活的畸形人形象的分析,肯定了他们的生活态度。试图通过这些人物来阐发《庄子》重“德”的哲学观点,以及庄子哲学中的隐逸思想。  相似文献   

8.
《鼎峙春秋》与早期京剧中的关羽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清朝中后期 ,花、雅二部在关羽戏上都有精彩的表现 ,但不同的戏曲模式对于关羽形象塑造还是有着不同的接受形态。《鼎峙春秋》是编演三国故事的连台大戏。其中的关羽形象是很丰富完整的人神统一 ,在这点上甚至超过了小说中的关羽形象。早期京剧中的关羽戏则是花雅二部的融合  相似文献   

9.
“柳儿”是普契尼在其未竞的“天鹅之歌”——歌剧《图兰朵》中成功塑造的歌剧形象,也是闻名世界的经典歌剧形象之一。《图兰朵》采用多种艺术手段对歌剧形象的塑造,完成了柳儿歌剧人物从卑微的柔弱女子上升为生动、鲜明、感人的歌剧形象,赋予了歌剧作品长久的艺术价值和魅力,使该歌剧作品呈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不朽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要探讨《长生殿》主题,只能依据剧本中的《自序》、《例言》与《传概》三则材料。《长生殿》只有唯一的主题,即情爱主题。洪升塑造杨妃形象时,情感倾向基本上回归到中晚唐,择取了同情、回味与美化的态度;在价值观上则运用了汤显祖的“至情观”,使杨妃的文化品格得以升华。对于李隆基形象的理解,不同时代的丈人是不断渐进的。洪升写李杨情爱时别具匠心:第一,写出了李杨不断深化与升华的情爱过程;第二,写出了李杨情爱的风流本色;第三,化用织女牛郎故事作合李杨的天上之情。  相似文献   

11.
从套话的角度,立足文本,梳理《中国商人》中出现的一系列对立的和具有文化意义的词汇,可以看出,在集体无意识的作用下,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意识形态化他者的形象。  相似文献   

12.
本文借助女性主义"妇女形象"批评方法分析《威尼斯商人》,发现莎士比亚塑造的女性形象并不是女性主义批评家们所批评的男性笔下两个极端类型:好女人,坏女人;相反,他塑造了反传统的,具有现代思想的女性。同男性形象相比,女性处于主动、中心地位而男性则处于被动、从属地位,从而打破了父权中心,解构了父权社会对妇女的界定,指明了莎士比亚的女权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3.
《金瓶梅》人物形象塑造的美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小说史上,《金瓶梅》的美学价值是不容忽视的。《金瓶梅》塑造的人物形象真实可信,颇具活力。这些来自现实生活的人物第一次走入长篇小说的艺术殿堂;他们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呈现出多变的形象;同时觉醒的女性有了合理的追求与欲望,开始了抗争。由人物形象剖析出作者的关学观:以丑为美,形象的市井化,关注人性。  相似文献   

14.
董伟 《科技信息》2007,(22):227-227
《长亭送别》是元代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中的第四本第三折,是全剧最为脍炙人口的精彩片断之一。既是塑造莺莺形象的重场戏,也充分体现了王实甫剧作情景交融、富于文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从《左传》到《列女传》,女性形象的塑造发生了某些变化,这一方面与文学发展的内部规律相关,但更重要的是,这些形象的塑造与作者的创作目的,与当时的学术语境密切相关。随着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局面的逐步形成,儒学开始以经学的形式统治社会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刘向《列女传》中的女性形象的塑造不同于《左传》,其实质乃是用儒家的观念塑造而成。  相似文献   

16.
狐精形象在中国有漫长的演变历史,《广异记》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其中的狐精形象与宗教脱离,逐渐向人的形象发展。《广异记》中出现了最初的人性化的美狐、情狐形象,它使狐精的性别趋于女性化,并把爱情赋予这个形象,使之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狐形象最终能够成为独具东方民族特色的、内涵深遂丰富的重要文学形象,《广异记》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7.
邱蔚华 《龙岩师专学报》2003,21(1):28-29,35
悲剧形象塑造充分展示了《史记》杰出的写人艺术成就,通过分析《史记》悲剧形象的塑造,探讨司马迁独特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8.
通过探究《醉翁亭记》可以发现:欧阳修在文中塑造了生动鲜明的自传性醉翁形象。塑造了酷爱自然山水景物、功成名就毅然辞官的醉翁形象的系列词作,意义重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的《呐喊》、《彷徨》的心理描写,艺术地与其它诸种描写有机地揉合在一起。其形式多样,可谓匠心独特。这一艺术形式起着塑造典型形象、表现作者观点、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集大成之作。作品中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女子,如:封建叛逆者形象、复仇女神形象、执着追求者形象、爱情忠贞者形象,蒲松龄借笔下女性们的血肉之躯,热情讴歌了人性的真、善、美。虽然这些女子是现实加幻想的产物,但从她们身上体现了作者对理想的抒发与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