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初到杭州,李叔同在对待生命的基本态度上,主要是持守人文主义立场的.经过一系列事件,其思想开始发生转变,一方面有了佛教的解脱愿想,另一方面又掺杂进道家的隐逸情怀、儒家的道德追求,以及异教的神恩观念.出家之后,弘一大师的思想完全转向佛教,很快形成了融净土、戒律、华严于一炉的思想格局.其佛学思想虽受到唯心论的熏染.但顺应近世佛教的主流,仍以净土信仰为圭桌.  相似文献   

2.
大学不仅仅是客观的物质存在,更是一种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大学文化包含大学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大学有其自身的文化性格,它是以传承、传播、研究高深学问为本能,以包容的态度和不断创新的精神为动力,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社会文化价值,从而塑造出自己稳定的文化品格。大学文化性格集中体现在大学的精神上,并通过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功能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世纪之初中日两国各自的社会转型及其互动关系为背景,考察李叔同的东渡动机、精神波折,以及这段精神经历与其日后出家的逻辑关联。起于明治维新示范的天津新政以及在此背景下铺展开的人际网络,使李氏文化兴国的思路逐渐明晰并为其留学作了铺垫。但清末政局的动荡,日本在从明治向大正过渡之中淡化国家主义、凸现个体价值的讨论,以及原初与李氏同调的中日人际网络的散失,又使他在失落和苦闷中疏离政治,重新思考个体的人生定位。1908年前后传主创作取向和艺术行为的变化,反映了这种精神深层的波动。其持续追求人格完善的轨迹通向了此后的律宗选择。如上史实,展现了近代中日关系史上一种颇具特色的文化侧面  相似文献   

4.
韦拔群既是接受了马列主义理论的知识分子,又是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熏陶下的农民领袖。正是这两种思想的融合,铸成了韦拔群的多元文化性格。这一性格的外显,即我们所说的"韦拔群精神"。正是在这一性格的驱使下,他导演了东兰农民革命运动的一幕幕"壮剧"。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代建筑设计理论中的地域性文化设计趋势,对地域文化的内涵、外延及建筑的性格作了论述,对建筑性格和地域文化精神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李叔同留学东京期间的一些问题,提供了若干新的史料  相似文献   

7.
体育消费心理文化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江 《开封大学学报》2001,15(4):60-62,67
体育消费是大众生活消费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其消费行为受价值观、审美取向、民族性格取向、民族思维方式、民风民俗等文化因素的影响。我们要把握文化与体育消费之间的关系,掌握体育消费的心理和行为表现的深层次规律。  相似文献   

8.
伊丽莎白是简@奥期丁的<傲慢与偏见>中最生气勃勃、最能吸引人的女主角,她身上表现出多元化性格,使之成为"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最可爱的人物."她不仅是位出色的演员,也是位对周围世界敏锐的观察者.她异常活泼,情绪饱满,富有勇气、活力和才智,具有良好的判断力和感受力.她具有充满理智的杰出的反思能力,阅历丰富,能随机应变,善于分辨真伪,忠于理想的爱情观,等等这些都是人们值得珍惜和仿效的方面.  相似文献   

9.
中国有着丰富的园林植物资源,素有"园林之母"的称谓.在长期的园林植物栽培与应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园林植物独特的文化含义.园林植物的文化性格最初现于文学之中,它决定了中国园林中植物的物种和种植形式,形成中国园林的植物特色,在当前,中国园林植物的文化性格已渐渐为人所忽视.这个过程也伴随着园林植物多样性的减少.本文从中国园林植物的文化性格为出发点,关注其在当今时代的传承与发扬,以及园林植物多样性的保护.文章首先介绍中国园林植物文化性格的发展历程,以及这种文化性格在园林中的体现.文章的主体内容是对当前中国园林植物文化性格的缺失及其原因进行重点分析.在其中,园林植物多样性的消失是研究的重点.根据分析结论,本文提出风景园林的地方特色保护,以保证全球化背景下风景园林的多样性.结尾对文中的分析和解决策略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0.
从色彩审美意识比较中日民族性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色彩,除了视觉上的物理属性,还往往被赋予丰富的化内涵。一个民族的色彩审美意识可以折射出这个民族的化心理及潜在性格。以“红、黄”与“白、青”为两组对比色,分别代表中日两国不同的色彩审美意识,进一步剖析色彩与民族化心理的内在联系,并以此为切入点,对中日民族性格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1.
1998年至2002年,笔者与杨志勤君一起整理"雨夜楼"藏画时,先后发现了李叔同的早期绘画作品34件(油画5件,水彩画24件,素描5件).现将发现过程记述如下. 最初的发现是在打开一尘封约半个世纪的包装时,发现一张叠成二折的民国三十五年的<新华日报>.此报纸被压在其他一些绘画作品的下面.翻开报纸时,抖落出3件美术作品.这就是后来被定名为<东瀛民居><溪山彤云>和<出海>的3幅水彩作品.这3幅作品都没有落款,只在画面的右下侧钤有"演音"印章一方,为篆书朱文."演音"是李叔同皈依佛教后的法名,当为李叔同的作品.随着清理工作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李叔同作品浮出水面.这些作品是:  相似文献   

12.
图 1-1 李叔同《〈淮源庙碑〉节文隶书四条屏》图 1-2 东汉《桐柏淮源庙碑》(局部 ,据元代重摹者之拓本剪贴 )图 2 -1 李叔同《〈曹全碑〉节文隶书二条屏》图 2 -2 东汉《曹全碑》(局部 ,据原碑明拓本剪贴 )图 3 杨见山《节临汉隶四碑四条屏》(约 1891-1895 )隶法见山:关于两件李叔同早期隶书作品的考察报告@方爱龙$杭州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12~~  相似文献   

13.
李白诗歌有着深广的文化内蕴,集中表现为奋斗进取的精神,高大的人格,对生活的热爱,多元一体的思想等方面,这些文化精神的形成主要取决于自己努力,但与客观条件也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4.
桐城派的“文化品格”表现在立言与生活中,尤其是创作和批评实践活动中整体所表现出的一种精神面貌和学术品性,它具有跨越时空的永恒魅力,于古、今皆有启迪意义,这集中体现在因时而变、切磋商讨、师承提携、忧国忧民等层面.  相似文献   

15.
从人文品格、科学品格、文化自觉性、创新品格、开放包容品格以及民族精神品格等方面论述了中国大学文化品格追求的方向和途径。认为中国大学应该是中国新时代的表征,其文化追求应该充分反映新时代的精神特质和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6.
文章针对宋祖英等政协委最提出的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从汉字的文化特征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汉字的确具有文化的传承性,但是现代汉字的发展演变又使得汉字的理据性有所降低,如果一味强调传承而忽视了文字的发展,也会矫枉过正,我们应该要在尊重文字自身规律和国家有关法规的基础上加强汉字的文化信息分析,从而培养年轻一代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本国文化的自豪感。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一个突出标志是大众文化的崛起,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电视剧伴随着大众文化的兴起与发展走向兴盛繁荣.电视剧面向大众,走向世俗,但其世俗娱乐功能与其文化普世意义同等重要,更何况在我们这样一个数千年来“风”“雅”“颂”传统并重的国度.倡导主旋律,追求雅俗整合的现实主义宏大叙事成为中国电视剧创作与欣赏的双向需求,并由此成为贯穿中国电视剧发展历程的一条清晰的创作主线.  相似文献   

18.
语言发展的背后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和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心理。在语言诸要素中,词汇对文化的反映表现得最为直接与敏感。鱼作为远古时代人们最早的食物之一,与人类有着渊源的密切关系,透视了汉民族的部分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从古代希腊竞技会产生的文化基础和人的"德性教育"等多方面的文化剖析,揭示了古代希腊竞技的超功利与英雄主义的文化特质,还得出竞技会是古代希腊人对理想社会模式的诉求与构想的结论。通过中西方对希腊竞技文化精神继承的比较,把超越宗教、政治、文化、民族和国家的奥林匹克文化的主体精神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中国美学思想史上,李泽厚实践美学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我们以李泽厚实践美学的初创为研究对象,着重梳理了他这一时期关于美感、美和自然美三个基本美学问题的看法,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对李泽厚实践美学的初创及其文化内蕴进行深入反思和理性评价。由此我们认为,李泽厚实践美学的初创虽呈现出鲜明的哲学思辨性,但从深层的文化建构内蕴来看,它能在"美学大讨论"中独树一帜,并非如李所言是一种纯粹的学术现象,而是当时权力话语的一种折射,从而使得李泽厚实践美学的初创呈现出某种历史复杂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