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文化是指学生为主体的文化,是和谐校园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学生文化就是指某个或某些学生群体所具有的独特的行为规范、言语表达和价值观念所构成的生活方式。学生文化是生成性的,除了学生自身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因素外,社会背景、家庭风貌、学生教育与同辈群体都对其不断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源泉。  相似文献   

2.
1.英语教学中的文化策略1.1文化策略文化策略是指在外语教学中,为实现文化知识与外语教学的有机结合,以促进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运用文化知识达到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或群体之间实现沟通、理解、达成共识所采取的行动或步骤。  相似文献   

3.
组织行为学在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斯莉 《南昌高专学报》2011,26(6):125-126,129
本文运用组织行为学三层式分析法,分析在学生个体、群体、组织中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并从激励理论、帕累托原理、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组织文化等方面探讨相应的对策,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为学生营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同时也有效地提高高校辅导员管理学生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理性选择理论认为,个体行为具有社会理性和制度理性.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生成是学生个体理性选择的产物.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偏差行为有三类表现形式,呈现出边界的模糊性、模仿性与易变性、二元性及其寻求朋辈与朋辈文化认同、网络偏差行为的相互渗透等四个特征.对非正式群体进行教育干预应坚持传统教育范式与建构范式的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固有权能,发挥支持网络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城市困难群体的心理健康状态以及精神文化需求,为提高困难人群精神文化生活质量服务.采用<心理健康主现评定问卷>和<居民精神文化需求调查问卷>对福建省漳州市183户社区居民进行入户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困难群体心理健康水平与正常居民在认知评价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困难群体精神文化知识获取途径较单一有待扩展;困难群体居民有社会交往需求,但个人性格和时间限制较大;困难群体居民所追求生活方式及价值观趋向务实和物质化.结论如下:城市困难群体对心理健康重视不够,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缺乏主动性,需尽快建立包括心理帮扶在内的社区精神文化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6.
文化公平是学前教育“普惠性”的一个重要体现,实现学前教育的“普惠性”自然不能忽略对其文化层面的考究.幼儿的年龄特征、个性特征及文化特征塑造了儿童所特有的文化,包括儿童群体文化和儿童个体文化.必须通过关注儿童文化来促进学前教育的文化公平,进而实现学前教育真正的“普惠性”.  相似文献   

7.
为推动营养教育和改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自行设计问卷随机抽取娄底市城区部分学生与其家长进行调查,了解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与其家长群体特征关联性.结果发现家长的文化程度、经济收人和职业等是导致中小学生营养异常的重要因素,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与其家长群体特征密切相关.因此,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学生与家长"双管齐下"的营养教育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健康良好的学生正式 体或非正式群体,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发展特长和兴趣爱好的天地;另一面学生群体,特别是学生非正式群体自身也存在不足和缺陷。面对这种情况既要给予学生群体支持和帮助,又要加强引导,及时克服因学生群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熔炉论和多元文化主义是二十世纪西方思想界较为重要的社会思潮和文化理论.多元文化主义在与熔炉论的论争中兴起,初期借助批判熔炉论阐明其核心架构和主张,即社会由不同文化群体构成,不同文化群体、尤其是少数群体的身份和话语权不应被边缘化甚至抹杀,国家文化乃至人类文化是多元平等的.本文从熔炉论和多元文化主义的论争史出发,关注熔炉论...  相似文献   

10.
教师是深化课程改革最为关键的因素,教师文化是对教师素养的普遍理解.基于教师文化对课程改革具有积极影响的假设,问卷调查甘肃省2012年“国培计划”120位中学教师.结果显示:如果教师文化是卓越的、合作的、旨向促进学生发展的,既能促进教师个体和群体的专业发展,也能有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反之则不然.  相似文献   

11.
马骥 《科技资讯》2013,(26):255-255
“微信”是一种建立在通讯网络平台上,以手机为终端用户的新兴的信息传播方式,目前已经拥有了庞大的受众群体.图书馆文化所面对的受众群体和潜在的受众与“微信”的拥趸有着很大部分的相似和重叠,如果能够适时合理的将图书馆文化与“微信”这一信息平台相融合,将会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开展微信查询、借阅、催还、定制等服务;面向高校群体开展定向服务;将微信作为读者反馈信息的有效途径等都将成为切实可行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浅析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发斌 《甘肃科技纵横》2006,35(4):186-186,10
通过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校园体育文化的两大功能的分析论述,探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及校园体育文化与社会需要和教育目的的关系、学生价值观以及校园体育的价值体系,提出校园体育文化的灵魂与核心就是校园精神,校园精神是深层次的群众意识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是校园群体共同的价值认同、价值取向、心理特征、行为方式,以及发展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群体是指有一定数量的个体,通过一定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集合体,按其组织方式的不同,可以把它划分为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指有一定手续、有严格规范、有隶属关系的群体,而非正式群体则是指由于某种共同的需要,或兴趣爱好相同、感情融洽,或是老同学、亲友、邻居等关系而自然形成的群体。班级作为学生学习和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作为学校进行教育的基本单位,其中也存在着各种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学生群体,对学生正式群体的研究,一直为教育工作者所重视,但对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探讨则显得不够具体、深入和系统。本文即拟对班级中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种类、特征及其教育管理措施作一全面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李源 《科技信息》2007,(24):551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指中华民族的群体性格、价值观念和文化素质等经过历史的积淀而内化于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之中的积极因素,它们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内容,是维系和支撑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阐述了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在武术教学中的渗透,旨在加强学生道德修养,培育人文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为培养德才兼备、内外兼修的祖国优秀人才而准备.  相似文献   

15.
张红 《科技信息》2007,(24):153
技师学院“弱势学生群体”是指在学生群体构成中享受教育资源的程度偏小、物质生活资料与学习资料相对贫乏、以及综合能力素质处于相对弱势的学生群体,其生存状态难以对应社会发展的主流。技师学院“弱势学生群体”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学生家庭生活剧变,受到意外的打击,心理上难以承受,导致学生存在心理缺陷,造成难以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的现实;二是学生个体的综合能力较低、个体素质较差,导致其在校内学习、校外实践过程中缺乏竞争力,获得发展的机遇较少;三是学生家庭经济基础薄弱,所拥有的学习和生活资源存在先天不足,在学生群体中处…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是少数民族人民在其独特的生存环境中对族内群体生存轨迹的描述.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源于民族的繁衍生息、生产劳动、宗教祭祀和节日庆典等活动,在其相对稳定的传承发展过程中具有显明的地域性特征,是维系民族群体的重要文化标志.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在20世纪最后30年间的创造和发展.是军事策略、大型科学组织、科技产业,以及反传统文化的创新所衍生的独特混合体。”技术系统是人类社会的产物,社会生产的形成是文化的,英特网也不能例外。伴随着网络的诞生和发展,催生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作为网络社会主要参与者的青少年群体同时也是网络文化的主要构建者,因此研究网络文化的特点及其对青少年群体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背景文化对英语听力教学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它可分为表层文化、中层文化及深层文化.但不同民族和区域的文化是存在差异性的,学生如不熟悉英语国家背景文化,就会在听力理解过程中误解英语国家所特有的事物、制度和观念,无法有效地理解听力内容.教师应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设备,在听力课上输入大量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以丰富的知识为后盾,有效地提高学生听力水平.  相似文献   

19.
学校文化就是学校群体成员以价值观念为核心所建立起来的各种观念、制度与行为方式的总称.要建设好学校文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确立生命观念,这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前提;二是解读本校文化,这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三是确立学校价值观,这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四是变革学校管理制度,这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五是学校的制度建设,这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净化校园网络道德 营建和谐校园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网络道德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就必要性而言,既是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内在要求,也是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结果.其现实问题主要集中在国家高等院校网络教育与管理机制,大学生基本信仰、政治观念与社会道德,及学生的学业、行为与生活三个层面.构建和谐校园网络文化可从人与制度两方面着手,前者主要着力在高校管理者和校园网络文化管理队伍、大学生群体,后者主要在于相关规定的制定、监督与执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