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利用存在城镇拓展空间紧缺、农村建设用地却低效利用的现象.为了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的土地资源保障能力,亟需对城乡建设用地进行空间优化配置以释放空间效应,增加经济供给.首先,阐述了优化配置与适宜度评价间的关系;其次,以栅格为空间单元对城镇土地及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空间适宜度进行评价,并考虑城镇土地扩张的连续性与居民点整理的可操作性,分别划定了新增区与拆旧区;最后,综合分析了研究区城乡建设用地空间优化配置前后的数量及布局变化.结果表明:空间优化配置后,城乡建设用地平均适宜度由61.67提高至64.26,效益有一定提高;优化配置后城镇土地与农村居民点用地分别为495.81km2,344.49km2,空间分布更加集聚有序.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空间上表现为城市地域的扩展。从土地利用角度来审视城市化现象,可以更综合、更深入地去把握城市化及其本质。本文以大连甘井子区为例,深入研究甘井子区建设用地的利用特征和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趋向同步扩张,农村居民点用地问题突出,现行交通用地形成的交通网络体系结构效益低下,城市建设用地的效益有待提高。提出城市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的优化方案:优化城乡建设用地,推动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发展,促进集体建设用地资源盘整,最终引导土地利用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空间上表现为城市地域的扩展.从土地利用角度来审视城市化现象,可以更综合、更深入地去把握城市化及其本质.本文以大连甘井子区为例,深入研究甘井子区建设用地的利用特征和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趋向同步扩张,农村居民点用地问题突出,现行交通用地形成的交通网络体系结构效益低下,城市建设用地的效益有待提高.提出城市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的优化方案:优化城乡建设用地,推动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发展,促进集体建设用地资源盘整,最终引导土地利用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郴州市嘉禾县为研究对象,在充分调查嘉禾县城乡建设用地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城乡建设用地结构特点,按照统筹安排城乡用地的原则,初步提出了嘉禾县城乡建设用地与城市、建制镇和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调整的方案,以及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黔西南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已过半,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和发展态势已深刻变化。为及时发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采用资料分析和比较的方法,分析了《黔西南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实施以来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从规划主要指标实施、用地结构和布局、节约集约用地、规划修改4个方面的14个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黔西南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阶段性实施情况总体较好,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得到了维护,但是城乡建设用地、城镇工矿建设用地规模等部分规划指标未能得到有效落实,部分新增用地布局不尽合理,集约节约利用水平不高,规划的未来适应性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武汉市当前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分析,着重探讨了武汉市城市建设用地无序扩张的原因和方式,进而引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这一政策,总结武汉市实施这一政策以来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和这一政策的经验总结.探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实施以来对武汉市城乡建设用地合理利用的作用以及对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和改变农村面貌的重要积极作用.文章综合运用了相关分析法和图表数据,得出的结论是武汉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实施不仅有效的解决了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的问题,而且还对于促进城乡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农村土地规模利用、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状况、促进新农村的建设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城乡建设用地是人类活动对自然影响最深刻的区域,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国新型城镇化、新型农村社区发展的关键阶段,研究区域性城乡建设用地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1990年和2013年Landsat TM/ETM卫星遥感影像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对聊城市城乡建设用地变化的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90-2013年,聊城市城乡建设用地增长明显;各类建设用地增长的同时,中心城区与县城建设用地所占比例增加,乡镇、农村居民点用地所占比例减少;聊城市各县(市、区)城乡建设用地均有所增加,但变化强度有明显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8.
城乡建设用地统筹是城镇与农村建设用地指标进行挂钩的表现,是提高城乡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重要途径.以兰州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03年~2005年间城乡建设用地和耕地的变化情况;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灰色综合评价法计算了各研究区的灰色关联度;对各区域厌色关联度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改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期期间,兰州市耕地面积在减少,建设用地面积在增加;城区城乡建设用地统筹的效益好,但整个兰州市潜力比较大,郊县是城乡建设用地统筹的重点;要提高城乡建设用地的统筹效益,须提高人口与建设用地弹性指数、建设用地城镇化指数和城乡建设用地协调指数的关联度,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提高建设用地人口密度,加紧农村居民点的整理与改造.  相似文献   

9.
太原市西山地区是山西省重要的工业聚集地。通过对西山地区的城乡建设用地统筹利用进行分析,为该地区合理进行土地资源配置和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据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影响因素建立指标体系,使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功效系数法和障碍因子模型,以广西宁明县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例,对其2006年至2012年的实施成效展开评价研究和障碍因子诊断分析。研究表明:(1)2006—2012年,宁明县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成效评价的总功效系数值为78.61,处于较为良好状态。(2)影响规划实施成效主要的障碍因子有:新增建设用地执行率、与其他规划协调程度、公众参与度、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公众满意度、城镇工矿用地占城乡建设用地比例、剩余新增建设用地满足需求比率、重大项目执行率和人均农居点用地下降程度。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土地利用特征与问题是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研究的基础和起点.以南通市港闸区为例,分析港闸区土地在时空上的利用特征,为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政策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法、空间分析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结果:港闸区属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其土地利用具有明显的动态性、过渡性及非农化、非耕地化速度快等基本特征.研究结论:城乡结合部应坚持保护耕地和保障发展相结合的土地利用政策,一方面严格控制耕地减少,加强区内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和保护;另一方面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特别是城镇工矿用地规模的扩张速度,促进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12.
土地整治在城乡统筹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以刘易斯经济增长的通道说为视角,分析土地整治与城乡统筹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城乡统筹和土地整治分属于两者关系的需求导向面和供给调整面,发挥土地整治对城乡统筹的支撑,必须搭建城乡统筹发展的土地整治"有形"和"无形"通道,而与"通道"相契合的关键环节和落脚点,是土地整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实践载体和具体抓手.重庆土地整治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方面取得了实效,其经验证实,土地整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是利用"有形"与"无形"通道,抓住关键环节和落脚点实施"人地分离"的农地集中连片整治和"地随人走"的农村建设用地整治,以便对土地及其附属资源要素进行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13.
城乡交错地区因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城市化优势明显,已成为许多学科研究的热点.国外由于城市化起步早,对城乡交错地区的研究较早,从20世纪30,40年代就已经开始,而国内的研究在80年代才开始,对城乡交错地区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特性分析、土地利用、土地增值等方面.分析了武汉市江夏区经济发展、产业布局现状,尝试确定江夏区城乡交错地区的范围,运用增长极理论分析该区域发展的驱动机制及产业在该地区的布局趋势.  相似文献   

14.
基于3S技术的福建省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3S技术为支撑,在对福建省1988年和2000年2个时期陆地卫星TM影像进行遥感判读和分析的基础上,对12年间的福建省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年间福建省各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其中林地和建设用地的面积增加,而耕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的面积减少;林地面积增加的区域集中在闽西北地区,且主要来自于草地类型的转变;耕地面积的减少则主要由于城乡居住建设用地的扩张与占用,且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闽东南地区.  相似文献   

15.
利用遥感影像快速准确地提取多种生态环境方面的基础信息,应用数学概念中的多准则多目标评价原理,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锦州一葫芦岛沿海地区的建设用地进行适宜性评价.之后,使用基于蚁群智能算法的元胞自动机(ACO-CA)模型在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建设用地的位置选取,从而实现建设用地的空间优化.优化结果与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规划及土地利用等相关规划的内容基本吻合,与各城市的空间发展战略基本一致.该方法使停留在理论探讨上的空间优化问题在方法论上有了补充,该优化结果有利于从开发建设的根源上控制和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促进锦州一葫芦岛沿海地区的城市建设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上游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1970,1980,1990和2000年4个时相卫星遥感数据,阐述了长江上游近30年来土地利用/覆被在数量、结构和空间上的变化特征,明确了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类型和变化趋势,并进一步分析了长江上游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林地和草地为主,此特征决定了该区以农牧业生产为主.1970-2000年耕地面积大幅减少,其余土地利用类型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增加,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的主要方向是林地转变为草地,草地转变为荒地和水域,耕地转变为林地、草地和城乡建设用地.研究区特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是制约土地利用水平和结构的基本要素,而人类开发活动和宏观政策的制订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With the rapid urbanization, land bank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ans for rational land use and land configuration optimizing. Rational urban land reserve and supply plan are keys for an urban land banking. GIS has been used to model urban growth, growth at the ruralurban fringe specifically. This paper identifies that the urban land banking potential can be evaluated based on RS and GIS technology. 10 indicators were chosen in the integrated index system. As a case of Metropolitan area in Chongqing, urban land banking potential was evaluated based on RS and GIS technology. With GIS, two steps can help to finish potential analysis of land banking. One is goal driven process, such as the process of planning and definition; the other step is datadriven process, such as the process of Manipulating. The results are used to establish the current land banking plan.   相似文献   

18.
With the rapid urbanization, land bank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ans for rational land use and land configuration optimizing. Rational urban land reserve and supply plan are keys for an urban land banking. GIS has been used to model urban growth, growth at the rural-urban fringe specifically. This paper identifies that the urban land banking potential can be evaluated based on RS and GIS technology. 10 indicators were chosen in the integrated index system. As a case of Metropolitan area in Chongqing, urban land banking potential was evaluated based on RS and GIS technology. With GIS, two steps can help to finish potential analysis of land banking. One is goal driven process, such as the process of planning and definition; the other step is data-driven process, such as the process of Manipulating. The results are used to establish the current land banking plan.  相似文献   

19.
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生态经济预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先分析了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的生态经济问题;然后,探讨了交错带土地利用预警的原理;最后,从交错带的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出发,依据主导因子、独立性和完备性的原则,建立了预警指标体系,共包含31个指标,该指标体系具有简单和可操作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协调好各类用地,是一小时经济圈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保证.以重庆长寿湖周边地区为例,利用遥感与GIS技术,借助地质、地球化学、遥感等多源信息,按照国内外相关规范,对参评数据定标分级,通过AHP方法,以土地的自然属性为基础,建立了一套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多指标决策模型对研究区耕地利用现状做了适宜性评价.在评价单元上采取了图斑叠置分析法与土地利用现状图斑为单元相结合的方法,以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实用性.通过评价结果与土地利用现状、野外实地调研的对比分析,对研究区的耕地利用情况作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并结合该区土地在一小时经济圈的发展方向对其土地规划提出了建议.结果表明,以土地的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为基础的土地评价与规划方法可为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土地规划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