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2种食用菌凝集素的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2种食用菌提取液经磷酸缓冲液抽提,硫酸铵沉淀而获得.用不同类型的细胞检测其凝集活性,结果表明:有10种食用菌提取液能凝集2种或2种以上的供试细胞,表现出凝集活性.但不同菌种凝集素的凝集能力、凝集活性及热稳定性有很大的差异,抑制凝集活性的糖的种类也有所不同,这可能与它们的组分及化学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2.
17种蕨类植物凝集素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7种蕨类植物叶组织经磷酸缓冲液抽提,硫酸铵沉淀,得到蛋白质提取液,用不同类型的红细胞检测凝集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有12种蕨类植物的提取物中含有凝集素,能凝集一种或多种类型的红细胞,不同种类对红细胞的凝集效应不同,产生凝集作用所需的最低蛋白质浓度相差很大,从0.8μg/ml到1100.0μg/ml,在供试的红细胞中,鸽子红细胞对蕨类植物集素提取物最敏感,某些种类提取物与兔红细胞的凝集活性可分别被1种或多种类型糖类所抑制,多数种类凝集素提取物能够耐高温处理(90-100℃),这可能与蕨类植物凝集素的某些化学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3.
福建11种软体动物凝集素的凝集性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绵羊、家鸡、麻鸭、家鸽、家兔、白鼠、牛蛙及人的A、B、AB、O型血共11种血细胞对福建常见的11种软体动物进行了凝集素的筛选实验,结果表明,91%的动物粗蛋白提取液至少能凝集2种以上红细胞,绵羊红细胞对软体动物凝集素最敏感,同时发现实验动物凝集素与绵羊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的适宜pH为6.5-8.0,而其对高温的耐受性则各不相同,其中河蚬、菲律宾蛤仔、短蛸的凝集素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在95℃,15min处理后仍有活性。各种动物凝集素的凝集性能可以分别被不同的糖所抑制,但均可被0.02mol/L EDTA抑制。  相似文献   

4.
4种软体动物凝集素的细胞凝集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4种软体动物肌肉中获得凝集素粗提液.用人的四种血型红细胞和三种动物红细胞检测其凝集活性,结果表明,每种软体动物凝集素至少凝集6种以上的红细胞.兔血红细胞对凝集素最敏感.能够和兔血细胞发生凝集反应的海螺丝、缢蛙、毛蚶、四角蛤蜊凝集素提取液的最小蛋白浓度分别为0.67μg/ml,0.78μg/ml,0.29μg/ml和0.49μg/ml。6种微生物细胞或孢子不能与凝集素样品发生凝集反应。  相似文献   

5.
从韭菜叶片组织分离的韭菜凝集素具有凝集细胞的作用。在测试的红细胞中能凝集小鼠、豚鼠、兔的红细胞,其中对兔的红细胞凝集活性最高。韭菜凝集素还能凝集小鼠S_(180)肉瘤细胞、大鼠W_(258)肿瘤细胞,人的Hela肿瘤细胞和MGC_(80-3)胃癌细胞、小鼠和大鼠的骨髓细胞以及牛精子细胞,而不凝集小鼠艾氏肿瘤细胞、小鼠和大鼠的脾脏淋巴细胞。韭菜凝集素的血凝活性可被D—甘露糖、D—半乳糖和D—松二糖所抑制。  相似文献   

6.
花椰莱(Brassica oleracea var. botrytis L.)凝集素能凝集兔、大鼠和小鼠的红细胞,其中对兔的红细胞的凝集活性最高,最低凝集浓度为0.68μg/ml。但不凝集我们所测试的其它16种红细胞。浓度为0.1mg/ml时,花椰菜凝集素也能凝集小鼠艾氏腹水瘤细胞,S_(180)肉瘤细胞,大鼠W_(256)肿瘤细胞、人的MGC_(80-3)胃癌细胞、小鼠和大鼠的脾脏淋巴细胞、骨髓细胞以及牛精子细胞,而不凝集人的Hela细胞。该凝集素对免的红细胞的凝集活性可被L—鼠李糖和D—树胶醛糖所抑制,最低抑制浓度分别为33.3m mol/L和16.7m mol/L。  相似文献   

7.
3种食用菌凝集素的纯化和部分生物学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柱状田头菇、鲍鱼菇、红菇子实体浸出液经硫酸铵分级沉淀、活性炭柱吸附、DEAE-SepharoseFF离子交换层析及Sephadex G-100分子筛层析,得到纯化的柱状田头菇凝集素(Agrocybe cylindraceaLectin,简称ACL)、鲍鱼菇凝集素(Pleurotus abalonusLectin,简称PAL)、红菇凝集素(Russula depallensLcetin,简称RDL).从纯化结果来看,RDL的纯化倍数及蛋白回收率比ACL和PAL高.ACL和RDL对供试动物的红细胞都有凝集作用,PAL只凝集部分动物红细胞并表现出血型专一性.ACL、RDL和PAL除凝集红细胞外也能凝集动物的其它细胞,但PAL不凝集S180瘤细胞.此外,3种凝集素也能凝集某些微生物,如细菌、放线菌、植物病原菌.凝集结果表明ACL、RDL的凝集活性普遍高于PAL.  相似文献   

8.
泥蚶(TegillarcagranosaLinnaeus)凝集素能凝集所测试的14种人或动物的红细胞,其中对兔的红细跑的凝集活性最高.泥蚶凝集素也能凝集大鼠和小鼠的肺、脾脏、肝脏、骨髓细胞以及小鼠精子细胞.该凝集素对兔的红细胞的凝集活性不被测试的10种浓度为200mmol·L-1的糖所抑制.  相似文献   

9.
10.
采用来自5种脊椎动物的8种血细胞、7种微生物单细胞、5种藻类细胞,对4种海产腹足纲动物凝集素进行筛选,均检测到凝集活性。绵羊红细胞、啤酒酵母、紫球藻对凝集反应最为敏感。4种动物凝集素普遍不耐高温,60℃或65℃下15min即全部失活,凝集反应的适宜pH为6.5-8.0,其凝集性能可能分别被不同的糖所抑制,但均可被0.02mol/LEDTA抑制。  相似文献   

11.
二种蕨类植物凝集素的细胞凝集和抑菌活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分别从狗脊蕨、扇叶铁线蕨叶片组织中提取得到的凝集素进行细胞凝集和抑菌活性比较.采用倍比稀释法在"V"型微量血凝板上进行凝集活性测定,采用琼脂平板法测定抑菌效果.结果发现二种凝集素均能有选择地凝集不同来源的动物血红细胞.狗脊蕨凝集素对鲫鱼红细胞的凝集活性最高达到29,扇叶铁线蕨凝集素对鸡红细胞的凝集活性最高达到210,对微藻细胞、细菌、酵母菌和肿瘤细胞的凝集具有特异性,对二种植物病原菌及细菌的抑制活性存在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野亚麻蝇幼虫凝集素的测定结果表明:它对人的A、B、O、AB血型红细胞,以及兔、豚鼠、大鼠、小鼠、鸽子的红细胞有凝集作用,其中对豚鼠红细胞凝集活性最高;但对牛、绵羊、鸡、鸭、龟、蛙、鳝鱼、鲤鱼、泥鳅的红细胞无凝集作用。对小鼠淋巴细胞凝集作用的浓度为18.75μg/ml,而对大鼠淋巴细胞凝集浓度则为150μg/ml,对牛的淋巴细胞无凝集活性。对肿瘤细胞的凝集作用很不相同,可凝集小鼠的S180、SP2/0、u14、LⅡ细胞,但不能凝集小鼠艾氏细胞,大鼠W256细胞、人Hela细胞和MGC80—3胃癌细胞。该凝集素对兔红细胞的凝集作用可被D—半乳糖,N—乙酰氨基半乳糖抑制。  相似文献   

13.
龙须菜多糖的提取、分离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龙须菜多糖的最适提取工艺条件、分离方法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提取多糖的最适条件为浸提温度90℃, 浸提时间4 h, 料水比1∶100. 分别经DEAE 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柱和Sephadex 100层析柱分离, 均显示出提取的多糖含有3种以上组分. 抗氧化实验显示该多糖对Fenton体系产生的·OH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江蓠属Gracilaria和龙须菜属Gracilariopsis 5个物种的23个群体的ITS(含5.8S rDNA)序列,并结合GenBank数据库中现有江蓠科Gracilariaceae的16个物种的ITS序列进行分析,在不同分类阶元中探讨了序列变异和和系统进化关系。江蓠科海藻ITS序列长度在893~1 508 bp之间,种间遗传距离在0.041~0.600之间,种内遗传距离在0.000~0.012之间,其种间遗传距离均大于种内遗传距离;ITS系统发育聚类结果显示江蓠科分为两大分支,分别是江蓠属/Hydropuntia分支、龙须菜属/蓠生藻属Gracilariophila分支;江蓠科海藻5.8S序列种内种间变异很小,但存在稳定的属间区分位点,可用于属以上水平的分类鉴定;中国、美国和俄罗斯三地的真江蓠群体的ITS序列存在9个稳定的变异位点,可以将不同地理群体区分开。  相似文献   

15.
从甘薯品种中筛选凝集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相同种植环境,相同提取条件下,对6种甘薯抗感品种的叶片组织进行凝集素的提取,研究结果表明:6个品种均存在着凝集素,其区别在于品种之间对兔红细胞的凝集活性及活性峰不同,检没了这些凝集素的中性糖含量,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糖抑制作用和抑菌作用,为进一步纯化提供了一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干残次龙须菜和番石榴为原料制备复合饮料,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酸水解保温浸提龙须菜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加水量为湿重的15倍,醋酸量0.06℅,加热温度80℃,加热时间3 h;复合饮料最佳配方为:龙须菜汁与番石榴汁体积比3∶1,柠檬酸添加量0.03℅,甜味剂添加量5℅;小白鼠经口灌服剂量达10 g/(kg.bw),属无毒级,食用安全.饮料中龙须菜多糖含量1.65 mg/mL,Vc含量1.696μg/mL,营养丰富,口感良好,具较高的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