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研究六元瓜环与2-氨基甲基吡啶的相互作用及其结构特征。从主客体包结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可以看出2-氨基甲基吡啶的吡啶环进入了瓜环空腔,形成1∶1包结配合物,表明2-氨基甲基吡啶与对六元瓜环有明显地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研究六元瓜环和八元瓜环与苯胺盐酸盐的相互作用及其结构特征。从主客体包结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可以看出苯胺的苯环进入了六元瓜环空腔,形成1:1包结配合物,两分子苯胺以相反的方向平行地进入八元瓜环空腔,形成了2:1包结配合物;表明苯胺与两种瓜环有不同的作用模式。  相似文献   

3.
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定瓜环与喹啉衍生物包结物包结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法考察了七元、八元瓜环(Q[7、8])与喹啉、异喹啉、7一-甲基喹啉的相互作用。实验表明七元、八元瓜环对喹啉、异喹啉、7-甲基喹啉有包结作用,并用两种方法测定了主客体包结物的包结比及包结常数。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联苯胺和对吡啶甲醛为原料合成了1种联苯胺衍生物盐酸盐(客体).利用1H NMR和MASS方法进行标定,并利用1H NMR分析方法考察了客体盐酸盐分别与六、七、八元瓜环相互作用的结构特征,考察结果显示客体与六元瓜环形成1∶2的哑铃型包结物,与七元瓜环形成1∶1的棒锤型包结物,八元瓜环形成1∶1的类轮烷型包结物.  相似文献   

5.
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G*的计算水平上研究了不同烷基链长的氯代N-甲基吗啉.通过计算可知,N甲-基乙基吗啉与1个Cl-形成的离子液体主要有3种构型(mon型、nop型和orth型)6种位置.每个位置形成了3个氢键,其中与吗啉环上的氢形成的氢键最强,键长最短.吗啉环上甲基或乙基上的H原子和Cl-形成相对较弱的氢键相互作用,有利于增强离子对的稳定性.对于N-甲基乙基吗啉、N-甲基丙基吗啉和N-甲基丁基吗啉,随着烷基链的增长,Cl-与吗啉环上的H原子形成的氢键键长逐渐增大,Cl原子与不同链长烷基取代基N-甲基吗啉结合的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了3-N-正烷基氨甲基-2,3-二氢萘并[2,1-b]吡喃-4-酮盐酸盐(正烷基分别为甲基、乙基、正丁基、正己基)四种新化合物的合成。  相似文献   

7.
设计、合成了具有多作用位点的长链分子N,N'-二甲基-苯甲基-1,10二氨基癸烷(N10)作为客体,利用1H NMR技术、紫外吸收光谱法以及荧光光谱法等手段考察了N10与八元瓜环(主体)的相互作用,以及形成的主客体包结配合物的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其作用模式为类轮烷型包结配合物和哑铃型包结配合物相互共存,这一特性在分子器件的制备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以核磁共振技术为研究手段,系统考察了瓜环(Cucurbit[n]urils n=6)为主体,链状多元胺化合物N,N'-二(吡啶甲基)-二胺基烷烃为客体的主客体包结实体自组装过程及其特殊结构,这些结构还得到ESMS质谱分析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以N-甲基吗啉,氯磺酸为原料合成N-甲基-N-磺酸基吗啉盐酸盐的酸性离子液体,将其代替浓硫酸用于催化乙酸酐和水杨酸的酯化反应,合成阿司匹林。考察了原料配比、离子液体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阿司匹林产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合成条件。结果表明该离子液体对阿司匹林的合成具有良好的催化效果,在水杨酸20mmol、乙酸酐40mmol、N-甲基-N-磺酸基吗啉盐酸盐离子液体3mL、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30min的条件下,阿司匹林产率可达77.12%。  相似文献   

10.
以氯化镍与2-氨基甲基吡啶反应合成了配合物二氯化二(2-氨基甲基吡啶)(二水)合镍([Ni(2-ampy)2·(H2O)2]·Cl2).利用IR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通过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与六、七、八元瓜环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六、七、八元瓜环与配合物形成包结比为1:1的配合物.稳定常数为103数量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气相色谱法考察了瓜环Q[5]、Q[6]、Q[8]及混合瓜环Q[n]对卷烟主流烟气中焦油、烟碱的截留作用,结果表明空腔较大的瓜环对焦油、烟碱有明显的截留作用,截留效率随瓜环空腔尺寸及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当瓜环用量为20 mg时,Q[8]和Q[n]对焦油、烟碱的截留分别达到46.1%、60.3%和32.5%、40.8%.  相似文献   

12.
Self-assembled complexes between cage com-pounds cucurbit[n = 5—8]urils and hexamethylenetetramine were studied by using NMR techniques. Experimental results reveal that hexamethylenetetramine can lid cucurbit[5]uril to forming self-assembled capsules in which nothing is encap-sulated yet; the cavity of the cucurbit[7]uril can accommo-date a hexamethylenetetramine molecule to form a self- assembled host-guest inclusion. Moreover, both the cavity interaction of the cucurbit[7]uril with hexamethylenetetra-mine稨Cl and the portal interaction of the dipole carbonyl of the cucurbit[7]uril with hexamethylenetetramine稨Cl lead to form self-assembled capsules in which the hexamethylene-tetramine稨Cl are encapsulated in the hexamethylenetetra-mine稨Cl lidded cucurbit[7]uril. Although the structures of the portal and cavity to cucurbit[5]uril are similar, there is no obvious interaction between decamethylcucurbit[5]uril and hexamethylenetetramine, and also between cucurbit [6]uril or cucurbit[8]uril and hexamethylenetetramine.  相似文献   

13.
实验结果表明过渡金属离子对八元瓜环的溶解性有影响。在测试浓度范围里,随着过渡金属离子溶液浓度的增加,八元瓜环的溶解度逐渐降低。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表明八元瓜环单晶中含有金属离子,但是晶体结构测定仅找到八元瓜环的结构,尚未发现八元瓜环与过渡金属离子形成自组装结构。  相似文献   

14.
文中以实验室合成的Q[n](n=5~8)与一定浓度的硫酸作用,形成瓜环硫酸盐晶体。运用酸碱滴定法,对该产物的酸度进行测定,通过计算得出不同瓜环的缚酸比例,进而总结出瓜环缚酸的规律。另采用该瓜环硫酸盐催化环己醇合成环己烯,既减少硫酸用量,降低了实验操作的危险性和实验室污染,又增加了瓜环的应用范围。对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葫芦[5]脲、葫芦[6]脲、葫芦[7]脲分别与褪黑素的相互作用,考察了溶液的pH值、常用溶剂等对包合物的形成及荧光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褪黑素与葫芦[7]脲不发生作用,而与葫芦[5]脲和葫芦[6]脲发生相互作用,均形成物质的量比为1:1的稳定的包合物.  相似文献   

16.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及核磁共振技术考察了瓜环与香料吲哚的分子包结.实验表明,主客体相互作用时,吲哚分子进入瓜环的空腔,形成主客体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分子胶囊;热力学研究表明主客体包结物的形成与瓜环空腔的疏水作用引起的焓变、熵变有关;用紫外吸收光谱法考察了反应的动力学过程,对于不同的瓜环增大客体或瓜环的初始浓度对体系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7.
利用^1H NMR技术、等温滴定量热(ITC)法和紫外吸收光谱等手段,研究了瓜环与二甲基苯甲酰亚甲基溴锍盐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Q[7]与二甲基苯甲酰亚甲基溴锍盐相互作用时,将其苯环包进Q[7]内腔内,形成1∶1的包结物.而Q[8]将两个二甲基苯甲酰亚甲基溴锍盐的两个苯环包进其内腔内形成1∶2的包结物.进一步通过热分析发现,包结物形成后,能够增强瓜环和二甲基苯甲酰亚甲基溴锍盐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Cucurbit[n]urils (Q[n]) are promising ligands for the coordination of metal ions, metal complexes or clusters, and form various Q[n]-based complexes. Among the Q[n] complexes, those formed by direct coordination between Q[n]s and metal ions are partic- ularly important. The direct coordination of metal ions to cucurbit[n]urils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Q[n]-based molecular capsules, tubular polymers and molecular bracelets, which could have nanoscale applications in drug delivery, molecular devices and new materia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