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肝血管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B型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图(CDFI)和能量图(CDE)对72例肝血管瘤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CDFI对于直径大于1cm的肝血管瘤能显示血流信号,对直径小于1cm的小血管瘤不显示血流信号,而CDE对于直径小于1cm的小血管瘤也可显示血流信号.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血管瘤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CDE在肝小血管瘤病灶内的彩色血流显示方面优于CDPI.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肝血管瘤的CT影像特征,提高CT对肝血管瘤诊断准确率.方法:对52例肝血管瘤进行了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大多数肝血管瘤在CT上表现为肝内单发或多发圆形、椭圆形的低密度影,增强后动脉期明显环形强化,延迟期呈填充改变.结论:CT扫描是诊断肝血管瘤的一种有效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于超声、X线钼靶、MRI及CT的多模态影像组学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收治入院的75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行超声、X线钼靶、MRI及CT扫描,将扫描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对,并分析其诊断效果.结果 1)超声:可见血流信号,有细点钙化;2)X线钼靶:有结节影及钙化灶(簇状泥沙样钙化),钙化灶边缘模糊有毛刺;3)MRI:出现局灶性、导管样及段样、肿块化等强化,肿块边缘不规则有毛刺;4)CT:出现肿块或结节,部分边缘较为光滑,另有小部分较为模糊,出现钙化或肿块肿大.与术后病理比对,诊断的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超声为76.00%、80.00%、60.00%,X线钼靶为77.33%、81.67%、60.00%,MRI为77.33%、80.00%、66.66%,CT为81.33%、83.33%、86.67%,联合诊断为90.67%、91.67%、86.67%.结论 超声、X线钼靶、MRI及CT均为乳腺癌早期诊断的常见方法,4种方法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联合诊断可提升早期诊断的效能.  相似文献   

4.
杨东霞  杨晓娟  李军 《甘肃科技》2010,26(23):145-146
探讨了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对3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进行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与其他检查手段进行了对照比较。32例夹层动脉瘤患者中I型12例、Ⅱ型16例、Ⅲ型4例。彩色多普勒超声、CT与MRI都能较好地探测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率分别是90.6%、83.9%和84%。彩超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分型、区分真假腔、夹层范围的观察均优于其他检查,是无创性检查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 (MRI)对肢体深部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 15例下肢肌肉内海绵状血管瘤 ,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 :12例在T1WI上为稍高信号 ,T2WI上均为高信号 ,信号不均匀 ,边缘不光整 ,肌肉受侵蚀 ,骨骼少受侵蚀。结论 :MRI可作为诊断肢体深部海绵状血管瘤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过量铁质沉积症的临床特点及CT和MRI对此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48岁男性肝过量铁质沉积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报道27例,对其临床表现、影像特点进行探讨.结果:CT可见肝实质密度明显增高,CT值76-130HU;肝血管影呈相对低密度影.MRI见肝实质T1WI、T2WI信号明显降低,形成全肝低信号的“黑肝”,尤其T2值明显缩短.结论:肝过量铁质沉积症在CT、MRI表现上具有特征性,MRI对肝过量铁质沉积症的诊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该病诊断和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成娜  雷炜 《甘肃科技》2022,(6):122-124
探讨MRI与CT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纳入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经临床诊断证实的86例AS患者,对所有患者均经CT和MRI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AS骶髂关节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的检出率及对不同级别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效能。MRI对骶髂关节中骨髓水肿、腰5骶1关节突病变及关节面下骨质囊变的检出率明显优于CT (P<0.05),而CT对于骶髂关节骨质硬化及关节侵蚀病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MRI(P<0.05)。此外,MRI对于AS早期骶髂关节病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P<0.05)。临床医师可根据AS患者自身病情,对于早期疑似AS患者采用MRI检查,而对于已经确诊患者宜采用CT检查,在满足临床需求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8.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作者仅从X线片、CT、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MRI等影像学诊断,以及治疗如颈椎牵引、手法、针刺、中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小针刀治疗、综合疗法等方面,对CSA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探讨临床在妇科盆腔肿瘤诊断中采取CT与MRI联合诊断的价值分析。选取本院收治的108例疑似妇科盆腔肿瘤患者,依据临床诊断方法的不同随机分组,CT组36例患者行单纯CT检查,MRI组36例患者行单纯MRI检查,CT联合MRI组36例采取CT联合MRI检查,统计3组影像学检查结果,统计完成后将上述结果与实际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CT联合MRI组子宫肌瘤检出率明显高于CT组(P0.05),CT联合MRI组总检出率明显高于CT组、MRI组(P0.05)。联合CT与MRI进行妇科盆腔肿瘤诊断,对获得更加确切的诊断结果方面产生十分有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和探讨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巨大肝血管瘤的治疗效果。方法:50例肝血管瘤患者,瘤体直径5~27cm。全部病例经CT或MRI、肝动脉造影确诊。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行选择性肝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并栓塞。其中1例行3次栓塞,49例行1次栓塞。栓塞材料彩碘油+平阳霉素混合乳剂。结果:随访6~12个月,血管瘤供血动脉超选择性插管操作成功率100%,栓塞后无不良反应,除3例栓塞后无明显效果外,其他患者肿瘤均缩小,35例瘤体均缩小达50%以上。结论: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巨大肝血管瘤是一种疗效肯定,相对安全,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评估彩超、MRI对肝实性占位病变(删)诊断价值,采用Simens Sonolin Uersa彩超及Synphony1.5T磁共振仪,对HM回声、血供与MRI动态增强扫描(DES)作了比较,并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97例中,血管瘤、转移癌、局灶性结节增生、小肝癌、肝脓肿、肝腺瘤、胆管细胞癌、炎性假瘤分别为29、22、14、12、8、5、4、3例.彩超对其边界、内部回声及血供、血管走行较敏感,MRI对其形态结构及信号能清楚判断;DES能显示其时间一信号曲线特征.彩超、MRI诊断SNL的敏感性、特异性与准确性分别为91%和99%、86%和86%、90%和98%.研究表明:彩超与MRI检查诊断HM均有较高价值,后者对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Budd-Chiari综合征又称肝静脉阻塞综合征,是肝静脉和邻近下腔静脉完全或部分阻塞引起肝脏和血液循环障碍的一种病变,临床少见,需经CT,MRI、肝静脉造影才能明确诊断,易误诊.  相似文献   

13.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2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 (CH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全组 2 8例 39个肝海绵状血管瘤 ,瘤体直径 3 0~ 2 8 0cm ,平均为 (6 3± 4 5 )cm。超选择插管至肿瘤供血动脉 ,注入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其中 4例术后 3个月再次行栓塞治疗。结果 :术后病灶内碘油沉积良好 ,无严重并发症 ;2 8例 39个病灶术后 3个月、6个月复查结果显示 :瘤体缩小 >5 0 %者 18例 (6 4 3% ) ,缩小 30 %~ 5 0 %者 10例 (35 7% )。结论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治疗CHL安全有效 ,可作为CHL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RI和CT对周围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持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分析10例肿瘤经手术病理证实周围神经源性肿瘤的MRI或和CT征象,其中MRI检查8例,CT检查3例,1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结果:7例神经鞘瘤均表现为边缘光滑的肿块,T2加权上呈不同程度的高信号,多数信号不均,但号强度和分布取决于antoniA区和antoniB区的比例,2例神经纤维瘤表现为弥漫性皮下软组织肿块,CT密度均匀1全恶性神经鞘瘤呈分叶状,密度明显不均。10例中与重要血管神经束相邻肿瘤6例,其中5例行MRI检查的良性神经鞘瘤均清楚显示相邻血管神经束,1例行CT检查的腹股沟恶性神经鞘瘤其血管神经束受累,显示不清。结论:MRI或CT对判断周围神经源性肿瘤的来源及其定位有重要价值,术前MRI或CT检查可减少术中对重要神经或血管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对活体肌肉非侵入性量化方法比较研究表明:CT有使人体暴露在粒子辐射下的风险;超声波仪便宜,对于肌肉动态影像具有较好的效果,但精度较差,且耗时较长;生物电阻抗仪精度有待提高;MRI技术虽费用高、耗时长,但仍被认为是目前肌肉影像学中一个"金标准"。随着技术的发展,三维超声、全景超声、实时超声等新技术在近几年出现,其图像清晰度接近MRI,应用更广,而CT技术亦被认为是超声和MRI的中和。非侵入性肌肉测量方法是相互补充的。  相似文献   

16.
医学影像中的CT和MRI图像的精确匹配融合能为临床提供全面,丰富的诊断信息。文中首先对CT图像正常脑组织边缘做距离变换,形成距离图像,然后利用MRI图像正常脑组织边缘作为模板,实现了CT和MRI图像的精确匹配。在此基础上完成了CT和MRI的信息融合。文中算法适用于CT和MRI的匹配,并对SPECT,PET,DSA等医学图像的匹配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分析肝血管瘤与肝癌在一过性非延迟增强扫描的CT增强表现,并寻找它们的特点,对经穿刺活检及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31例肝肿瘤病人的CT资料(肝血管瘤16例,肝癌15例)作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人均行平扫后立即做传统团注增强扫描,描述:病灶增强的类型,病灶强化的程度,强化组织的分布,造影剂用量为1.5mL/kg体重,结果,81%的肝血管瘤及8%的肝癌病灶可见以球关或结节状强化(P〈0.05)。81%的肝血管瘤  相似文献   

18.
基于反求工程的个体匹配化骨骼制造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制造方法无法再现人体骨骼原有形状的问题,提出和实现了2种人工骨骼的制造新方法,即直接插值法和曲面拟合法。这2种方法依据病人患处的CT(Computer Tomography)或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的断层数据,结合现代图像处理技术,根据临床实际需要,利用反求工程技术,采用快速成型的加工方法,实现了人工骨骼的个体匹配化制造。2个骨骼的制造实例证明,运用基于反求工程的新型制造技术,可以再现人体骨骼的原有形状,并具有制造周期短、成本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