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决定 ,把 2 0 0 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分别授予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和英国科学家约翰·苏尔斯顿 ,以表彰他们为研究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调节作用作出的重大贡献。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发表的新闻公报说 ,布雷内、霍维茨和苏尔斯顿之所以能分享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是因为他们在研究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基因调节作用领域获得了重大发现。通过对线虫的研究 ,他们找到了调节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关键基因 ,并证实在包括人类在内的高等物种中也存在相…  相似文献   

2.
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日前揭晓。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雷蒙德·戴维斯、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和美国科学家里卡尔多·贾科尼;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分别授予了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和英国科学家约翰·苏尔斯顿;将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和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他们的研究为什么能够获得大奖?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请看特约记者的解析。  相似文献   

3.
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分别授予了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和英国科学家约翰·苏尔斯顿,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在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规则.  相似文献   

4.
用线虫实验模型系统研究调节器官发育及细胞程序化死亡的基因,且发现这种基因在人体中也存在,这一成果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程序性细胞死亡”机理的发现为艾滋病、肿瘤和癌症等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寻找新方法的可能,将在人类战胜疾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法国科学家伊夫·肖万(Yves Chauvin)和美国科学家罗伯特·格拉布(Robert H Grubbs)、理查德·施罗克(Richard R Schrock)3人因为发展了烯烃复分解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而共享了2005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简要介绍了烯烃复分解反应的原理、应用和发展简况,以及发现过程.  相似文献   

6.
物理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利昂·莱德曼、梅尔文·施瓦茨和杰克·斯坦伯格,以表彰他们从事的中微子波束工作以及通过发现μ介子中微子从而对轻粒子对称结构进行论证的贡献。 化学奖授予联邦德国科学家约翰·德森霍弗、罗伯特·休伯和哈特穆特·米歇尔。他们首先成功地阐明了带膜的蛋白质详细构成情况,揭示了分子内每个原子的结构。从而确定了光合作用反应中心的立体结构。  相似文献   

7.
物理学家原来爱好文学20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拥有俄罗斯和美国双重国籍的科学家阿列克谢·阿布里科索夫、俄罗斯科学家维塔利·金茨堡以及拥有英国和美国双重国籍的科学家安东尼·莱格特。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之一的安东尼·莱格特原先爱好古典文学。对文学的热爱使他开阔了眼界,这位获奖者称“哲  相似文献   

8.
唐宁街十号     
伦敦唐宁街十号是英国首相的官邸。这条街东西走向,并不长,其东口连接白厅街。因是英国外交家乔治·唐宁于一六八一年所建,因此得名。一七三二年,英王乔治二世把那里的建筑物赐予他的宠臣财政大臣罗伯特·沃尔波爵士。当时英国尚无首相之称,而财政大臣往往占有大臣的首位。一九三七年英国议  相似文献   

9.
一、氦3超流体的发现 本世纪初,荷兰物理学家翁奈恩将氦气液化成功,首次得到接近绝对零度(-273℃)的低温;接着又发现水银等金属在这样低温下突然失去了电阻,即变成了超导体,开创了低温的物理研究的新领域。美国科学家戴维·李、道格拉斯·奥谢罗夫和罗伯特·理查森因发现了可以在无摩擦的极低温度状态下流动的氦而获得了199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0.
用一种精确的、非入侵的方法对人体内部器官进行成像,对于医学诊断、治疗和康复非常重要。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PaulLauterbur,1929-)和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PeterMansfield,1933-)在用核磁共振技术拍摄不同结构的图像上获得了新的发现。这些发现导致了在临床诊断和医学研究上获得突破的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出现。核磁共振成像(NMRI)代表了医学诊断和研究领域的一个突破。评述了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及其获得者。  相似文献   

11.
神奇材料与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神奇材料——导电聚合物又称“合成金属”的发现与 2 0 0 0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关系 ,介绍了导电聚合物的广泛应用及其前景 ,说明了这一伟大发明是科学家通力合作研究的结晶 ,对美国科学家艾伦·黑格 (Alan Jay Heeger,1 936 -) ,艾伦·马克迪尔米德 (Alan Graham Mac Diarmid,1 92 7-)和日本科学家白川英树 (Shirakawa Hideki,1 936 -)授予 2 0 0 0年诺贝尔化学奖 ,也是对从事导电聚合物研究领域内所有科学家研究成果的肯定与认可 ,这一领域将是未来十分活跃的新材料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2.
美国报刊最近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约翰·肯尼迪在白宫连任两届美国总统以后,将由他的大弟罗伯特·肯·尼迪来接替。罗伯特执政八年后,再把白宫的宝座移交抬小弟弟爱德华·肯尼迪,等到爱德华两届任期精束,今天向在褪释中的肯尼迪儿子小钓翰已  相似文献   

13.
●清华大学发育生物学实验室和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在对斑马鱼的研究中发现了诱导脊椎动物胚胎中胚层生长的转化生长因子的新调控机制,其研究成果发表在10月1日出版的Science上。●2004年诺贝尔奖10月揭晓,美国科学家戴维·格罗斯、戴维·波利策和弗兰克·维尔切克3人因发现粒子物理的强相互作用理论中的“渐近自由”现象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色列科学家阿龙·西查诺瓦、阿弗拉姆·赫尔什科和美国科学家伊尔温·罗斯3人因发现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而获诺贝尔化学奖,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2人因在人体气味受体…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七九年二月三日,英国前首相麦克米伦八十五岁寿辰,他同英国广播电台记者罗伯特·麦肯齐谈了一些问题。现摘译其有关国际问题的谈话。麦克米伦对国际问题的看法,反映了当前英国以及一些欧洲国家的一部分统治阶级的观点,对于了解这些国家的对外政策不无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美国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重金属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1994年7月30日报道,美国麦迪逊威斯康星大学的贾森·卡德利(JasonCardelli)用NASA的哈勃空间望远镜第一次在星际空间发现了许多重元素。他测定了星际空间有低含量的像、锗、砷、氢、锡和更...  相似文献   

16.
佛郎西斯·克里克和另一名科学家詹姆斯·沃森于1953年揭示出DNA双螺旋结构,1962年,两人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标志着分子生物学基本理论框架的初步确立,此后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在现代生命科学中,剩下需要解决的基础理论问题只有三个:即生命的起源、意识的产生和生命发育过程。多年来,克里克就一直致力于研究意识的产生,尤其致力于反驳灵魂存在学说。他认为,人的灵魂或意识根本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由人体大脑中的一小组神经元细胞产生和控制的。他说:“我的科学信仰使我相信,我们的思想、意识完全可以用大脑中一些神经细胞的交互作用来解释。”不久前,他和他的研究小组通过大量实验终于发现了人类的“灵魂细胞”。  相似文献   

17.
国外科技     
人类有望在下世纪前15年登上火星 据国际文传电讯社报道,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航天工程师罗伯特·朱布林最近预测2007年地球人可能登上火星,而美国航空航天局的专家则认为人类的这一梦想将在2018年实现。 在美国马萨诸塞工艺研究所日前举行的研讨会上,一些科学家则提出人类在未来10至15年内将到达火星。他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英国报业大王罗伯特·马克斯韦尔的生活“就象一个不真实的故事”。没想到,这位富豪的死也让人感到那么难以置信。11月5日晚,马克斯韦尔突然被发现浮尸西班牙加那利群岛附近海域,消息传来,世人为之震惊。  相似文献   

19.
霍尔特     
今年一月二十日,担任澳大利亚总理达十六年之久的罗伯特·戈登·孟席斯,在国际局势动蕩、国內外困难加深、英美矛盾的压力交加的情况下,被迫辞职。他还辞去了代表澳大利亚金融、工业垄断資  相似文献   

20.
甘晓潘 《创新科技》2012,(11):50-51
<正>罗伯特·莱夫科维茨10月10日,因为对"G蛋白偶联受体"的研究,两位美国科学家——杜克大学医学中心教授、69岁的罗伯特·莱夫科维茨(Robert Lefkowitz)和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57岁的布莱恩·科比尔卡(Brian Kobilka)分享了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他们破解了人体信息交流系统的秘密,即身体如何感知外部世界,并将信息发送到细胞。该项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新药物的开发。而18年前,G蛋白和G蛋白偶联受体(GPCRs)就曾令他们的发现者——两名美国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