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宁  曹世勋 《自然杂志》2019,41(5):358-363
磁化开关效应(也称自旋开关效应),是指RFeO_3中稀土离子磁矩或铁离子磁矩在特定的外场和温度下发生180°翻转的现象,且由于材料体系中稀土离子的不同而呈现出多种表现形式。文章对稀土正铁氧体RFeO_3体系中的磁化开关效应进行分类讨论,并详细讨论磁化开关现象发生前后,稀土离子磁矩和铁离子磁矩两种亚晶格的磁构型,以及外磁场对磁化开关效应的调控。  相似文献   

2.
沉积剩磁的获得和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人的古地磁工作已经证明,沉积物的剩磁获得机理十分复杂。不同条件下不同的磁化过程能否产生与地磁场变化毫无关系的伪磁信号,其判别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3.
胡伯平 《科学通报》1996,41(Z1):78-78
<正> 1永磁材料概况1.1永磁材料的性能特征 磁性与电性一样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之一。物质的磁性根据其不同的特点,可以分为弱磁性和强磁性两大类。弱磁性仅在具有外场的情况下才表现出来,并随着磁场增大而增强。强磁性主要表现在无外加磁场时仍存在自发磁化。有限大物质的自发磁化通常被分成若干小区域,不同区域的自发磁化强度方向不同以使体系的静磁能最小。这些小的区域称为磁畴。在  相似文献   

4.
官可洪 《科学通报》1983,28(13):789-789
引言用快速淬火法制备的非晶合金具有磁各向异性,已被许多实验现象所证实,这种磁各向异性的程度可用不同方向磁化功之差来表达,即  相似文献   

5.
官可洪 《科学通报》1984,29(18):1108-1108
用快速淬火法制备的非晶合金薄带具有不同程度的磁各向异性K_Q,如果再经过纵向或横向磁退火时更有明显的感生磁各向异性K_u,两种磁各向异性的程度皆可用不同方向磁化功之差来表达,即  相似文献   

6.
Co纳米线阵列膜热处理前后的结构与磁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具有纳米级孔洞的多孔氧化铝模板上,用电化学方法成功地制备出钴纳米线有序阵列复合膜。分别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选区电子衍射(SAED)、X射线衍射仪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样品进行了测试表征。形貌和物相分析表明,模板中的Co纳米线均匀有序,彼此独立,相互平行,每根纳米线由一串微晶粒构成。Co纳米线属六方密堆积结构,有很好的结晶取向,晶体的C轴沿纳米线轴定向排列。热处理能优化Co纳米线的结晶取向。磁性研究显示,纳米线长到一定程度后,长度的增加不再影响它的矫顽力。纳米线短和纳米线长时,存在两种不同的磁化反转机制,对短纳米线,磁化反转机制为旋转型。在这种机制中,热处理导致矫顽力增大。对长纳米线,反磁化机制为畴壁位移。在这同制中,热处理引起矫顽力减小。微磁学计算模拟证明了它们的磁化反转机理。  相似文献   

7.
弥散硬化埃林瓦合金中的负ΔG和负ΔE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谭延昌 《科学通报》1988,33(2):106-106
铁磁性金属和合金的杨氏模量E由于试样被磁化而产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ΔE效应。自本世纪30年代以来做了大量的工作,归纳出有三种类型的ΔE/E—H(磁场)曲线。在弱磁场范围,Fe,Ni等由于磁化E增加或ΔE/E为正。而Ni-Cu,Fe-Ni,Fe-Co等由于磁化E减小或ΔE/E为负,这称为负ΔE效应。与此类似,在扭振动下由于磁化剪切模量G减小或ΔG/G  相似文献   

8.
通过粉末熔化处理 法制备了Y1-xHoxBa2Cu3Oy超导体,采用SQUID磁强计,测量了所有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磁化曲线,临界电流密度Jc是通过Bean监态模型得到的。  相似文献   

9.
回顾了烧结稀土永磁材料磁化与反磁化机制的研究现状,针对新型多主相复合永磁材料独特的结构特征,开展"多硬磁相、多尺度"新型复合稀土永磁材料(包括R-Fe-B/Nd-Fe-B,R-Fe-B/Sm-Co及多相复合磁体)的设计、可控制备基础理论和矫顽力机制的探讨.通过采用双主相(或多主相)合金等多相复合材料制备新技术,探索制备兼具多种永磁单相优点的新型复合型永磁材料.尝试探讨了双硬磁主相复合材料的矫顽力机制,认为不仅要考虑不同各向异性常数的硬磁相之间的相互作用,还应考虑不同相的体积分数和分布.最后展望了永磁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试论峨眉山玄武岩的剩磁极性归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开年 《科学通报》1987,32(11):854-854
总观现有的峨眉山玄武岩的古地磁结果,从不同地点测得的平均剩磁倾角多很小,平均剩磁偏角却显示很大的区域差异,从中部地区测得的剩磁偏角与从东、西两侧测得的几近相反。对于这种差异,已有人提出构造旋转和重新磁化的解释。不久前,我们又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假定中部地区的峨眉山玄武岩喷发较晚,且大部晚于Kiaman反向极性时,其结果将会是从中部地区测得的平均剩磁偏角可能呈NNE向(正向磁化),而从两侧测得的平均剩磁偏  相似文献   

11.
谢廷栋 《科学通报》1982,27(5):319-319
最近,我们对人体肺磁场进行了一系列测试,在测试中我们使用了磁通门式磁梯度计,其测试过程如下:(1)在短时间内对受试者胸部施加300—1000Gs的磁化场,然后去掉磁化场;(2)在受试者胸  相似文献   

12.
通过塔里木盆地古地磁和岩石学研究,发现和谁了塔里木盆地早古生代和中、新生代岩石中喜山期重磁化的普遍影响,探讨了喜山期重磁化的携磁矿物类型及剩磁特征,认为其成因是由于喜山期的构造流体作用。其中富含沥青质及油气饱和的岩石中的草莓状黄铁矿,在晚期的碱性条件下转变为草莓状磁铁矿,并形成重磁化的携磁矿物。  相似文献   

13.
用磁控溅射法在加热到700℃的MgO(001)基板上沉积了FePt薄膜. 依靠基板与薄膜间的晶格失配, 形成了磁化易轴垂直于基板平面的L10相(001)织构. 膜厚为5 nm时得到了直径约70 nm的纳米粒子, 4.2 K温度下其矫顽力达105 kOe(1 Oe=79.58 A/m). 膜厚增加到50 nm时, 薄膜由不连续变化为连续, 矫顽力下降了一个数量级. 用微磁学方法对单畴粒子的自发磁化和磁化反转过程进行了模拟. 结果表明, 磁化反转机制是涡旋式的成核, 模拟矫顽力为121 kOe. 这意味着实验获得的矫顽力已经接近理想单晶单磁畴粒子矫顽力的极限.  相似文献   

14.
叶瑛    沈忠悦  方大钧 《科学通报》1996,41(24):2254-2256
塔里木早奥陶世白云岗灰岩样品中,包含有原生剩磁和重磁化等多磁组分,同一岩层中的多重磁组分具有重要的岩石磁学意义.岩石中磁性矿物类型和样品成岩历史的差异,均会使岩石产生不同类型的重磁化.对多重磁组分的解释,取决于对携磁矿物的种类、产状及其与岩石中其他矿物关系的认识.以往对磁性矿物的研究,常采用化学溶蚀法获得岩石中的磁性矿物,但它与周围矿物的结构构造关系在提取过程中被破坏,后者对指示重磁化的地质意义极为重要.本文在对白云岗组灰岩进行剩磁及等温剩磁测试的基础上,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样品岩石薄片中携磁矿物的结构构造、结晶特征、形态、颗粒大小和矿物共生组合,区分出了原生剩磁和次生剩磁的携磁矿物,获得了有关携磁矿物的岩石学证据,并解释了白云岗组炭岩的原生剩磁与重磁化产生的原因.1 样品及其古地磁结果样品采自库鲁克塔格雅尔当山剖面下奥陶统白云岗组,为黑色致密状灰岩、泥晶灰岩、瘤状灰岩.对该剖面的古地磁研究表明,样品经历了部分重磁化,但天然剩磁中保留有相当强度的原生剩磁组分.对白云岗组样品的剩磁特征分离结果显示有三组磁组分:(1)软磁组分,在100℃左右被清洗;(2)中等稳定性磁组分,该组分几乎全部集中在现代地磁场附近,其平均方向为D=15.3°  相似文献   

15.
孙校开 《科学通报》1990,35(14):1110-1110
一、概述 文献报道表明,Pr_2Co_(14)B化合物具有异常高的单轴磁晶各向异性,其磁晶各向异性场在4.2K时可达近75T。Bolzoni等人在研究赝三元系Pr_2(Fe,Co)_(14)B时把这种异常高的磁晶各向异性归结为稀土亚晶格的贡献。对于R_2T_(14)B型化合物,当T为Co时,3d亚晶格贡献易平面磁化;当T为Fe时,则贡献易轴磁化。对于稀土亚晶格,贡献易平面或易轴磁化取  相似文献   

16.
高飞 《科学通报》1986,31(13):978-978
一、引言熟知,在磁化等离子体中可以传播多种模式周期波。近年来发现,其中一些模式也能以孤立波形式传播,如离子声孤立波、磁声孤立波、Alfven孤立波,等等。以上作者都限于单独考察某一种模式孤立波。本文在准电中性假设下,全面考察了磁化冷等离子体中斜向传播  相似文献   

17.
交流磁场作用下弥散硬化埃林瓦合金中的负△E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延昌 《科学通报》1991,36(5):386-386
一、前言 铁磁性金属和合金的杨氏模量E由于试样被磁化而产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E效应.在弱磁场范围,试样因磁化其E值减小或△E/E为负称为负△E效应.文献[1,2]研究了纯金属Ni在直流和交流磁场作用下的负△E效应,文献[3]研究了直流磁场作用下弥散硬化  相似文献   

18.
席力  贾成龙  薛德胜 《科学通报》2019,64(35):3686-3698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具有非易失性、高读写速度、高存储密度、低功耗和微型化的存储器成为了未来信息存储发展的主要趋势.尽管有多种信息存储方式,利用磁性材料磁化翻转的磁存储依然是当下信息存储的主体.在磁信息存储的过程中,相比于磁场和电流驱动的磁化翻转,在铁电/铁磁异质结构中利用电场调控铁磁性材料的磁化翻转具有高存储密度、低能耗、局域化和高效率等优点.铁电/铁磁异质结构磁性的电场调控也因此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系统地回顾了兰州大学磁学与磁性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铁电/铁磁异质结构的磁电耦合效应研究方向的进展:实现了电场作用下铁磁层材料磁矩的挥发性或非挥发性翻转,多态高密度存储,外延单晶铁磁层薄膜磁性的多场调控,磁化动力学性能以及自旋波(磁子)的电场效应,并讨论了未来多场可控自旋电子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陈笃行 《科学通报》1985,30(8):632-632
一、引言 对于金属玻璃的磁感生各向异性常数K_u随温度的变化,已经发现有如下关系成立: K_u(T)=kM_s~α(T), (1)其中K_u(T)和M_s(T)为温度T下的磁感生各向异性常数和饱和磁化强度,k和α为常数。现有的工作曾得到不同的α值。对于FeNiPB的磁化感生各向异性,Egami等和Allia等得到α=2,Luborsky得到α=3.7。对于几种近零磁致伸缩Co基合金的磁化感生和应变感生各向异性,Flanders等和作者分别得到α=2.6和3。对于(Fe_(1-x)Co_x)_(78)Si_(10)B_(12)的指  相似文献   

20.
在静磁场作用后水的光学特性的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波  庞小峰 《科学通报》2007,52(9):999-1002
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了在静磁场作用下水的光学特性的改变. 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得经磁场处理的水具有饱和效应与记忆效应, 即磁场处理时间越长, 磁场对水的影响越强, 但在中止外加磁场后, 这种影响逐渐减弱直至消失. 同时, 磁处理后的水在中红外区的红外光谱的吸收强度有明显变化, 在 5500~4000 cm&;#8722;1的近红外区也有同样的变化; 磁处理后水的紫外光谱在200 nm附近的吸收明显增强; 其 X 射线衍射结果表明磁场处理后的水的衍射强度也有一定增加, 在磁处理水中加入具有磁性的纳米四氧化三铁后, 其衍射谱发生了谱线的移动和峰值的增加, 这清楚地表明水经磁场处理后具有一定磁性. 利用水的磁化理论和磁场与物质的作用特点简明地解释了经过磁场处理后水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与X衍射谱所发生的这些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