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转子式机油泵内流场CFD分析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AE软件对转子式机油泵内流场进行了几何建模.对模型应用非结构化网格生成技术划分网格并进行了有限元前处理.在采用k-ω湍流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卸荷槽的影响,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模拟稳定工况下机油泵出口部分的三维湍流流动.得到了详尽的分析结果,包括压力等高线云图、速度矢量等高线云图等.分析并证明了卸荷槽具有缓解压力负荷的作用.完成了对机油泵的台架实验,将数值模拟得到的机油泵性能特性曲线与实验特性曲线进行比较,发现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证明仿真模拟结果能够反映机油泵的流动性能和特殊流动现象;利用数值仿真可以得到具有参考意义的机油泵流量特性曲线,为机油泵开发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纵切自动机床的主轴箱控制凸轮机构为例,对低速大质量凸轮从动件系统的动力学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提出了改进凸轮设计的方案,进行了对比实验,论证了对低速大质量凸轮从动件系统进行动力学研究的必要性,为这类问题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显示动态分析和接触应力分析的基本理论,并应用显示动态分析对转子式机油泵的内、外转子的接触问题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所计算的机油泵存在设计缺陷,需通过采取修改转子齿型、减小内外转子间的偏心距等措施来改进改进内、外转子的接触情况,减小内外转子间的挤压应力.  相似文献   

4.
设计双模数啮合齿轮泵,对主、从动齿轮啮合过程及接触强度进行了仿真研究.将两种不同模数的齿轮进行匹配,设计双模数主、从动齿轮,提高齿轮的排量;以刚度、阻尼、摩擦系数模拟齿轮之间的油膜间隙,对主、从动齿轮的工作过程进行仿真研究,再利用Workbench对主、从动齿轮进行接触有限元分析.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双模齿轮泵排量是同体积齿轮泵的2~6倍,齿轮泵工作时,第一对小齿啮合时接触应力最大,从动齿轮工作过程中的变形量大于主动齿轮,两齿轮的安全系数较大,强度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5.
傅里叶级数凸轮的通用设计方法能够求解的近休止区间较小,收敛性较差. 针对以上不足,提出一种可扩展近休止角的高速傅里叶级数凸轮的改进设计方法. 通过引入近休止角函数,求解凸轮任意近休止角的位移方程,推导出从动件的速度、加速度、跃度和跳度方程. 基于凸轮特征参数和轮廓曲线数据,建立傅里叶级数凸轮三维模型. 与通用设计方法对比,验证改进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并对影响凸轮机构运动特性的转速和推杆升程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改进设计方法的凸轮近休止角范围较大,廓线计算收敛性好,冲击力小. 随近休止期区间、凸轮轴转速与推杆升程的增大,从动件速度、加速度峰值增大. 改进设计方法可减小高速凸轮机构的振动与冲击,提高传动精度.  相似文献   

6.
针对航空二冲程直喷式发动机的结构和性能要求,设计并开发了以某型电控机油泵作为核心执行器的智能化润滑系统.结合机油泵的工作原理设计出专用的驱动-反馈系统并对泵油特性进行试验研究.根据发动机的实际需求进行润滑油量的匹配计算和发动机台架试验测定,并对不同气缸的润滑油泵油均匀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型机油泵的有效泵油脉宽为16~30 ms,润滑系统可以满足二冲程直喷式发动机的润滑要求,泵油均匀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的三维快速精确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凸轮机构设计主要包括凸轮轮廓曲线和从动件运动规律的设计.在确定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后,根据从动件的运动规律来确定凸轮的轮廓曲线,利用Matlab编程语言,可以精确作出任意凸轮轮廓曲线和各种从动件的运动规律曲线,同时还可以将设计出来的精密轮廓曲线导入三维软件Pro/engineer中进行三维建模,达到快速精确设计凸轮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电力机车裂损从动齿轮进行现场检查、理化检验、断口分析、失效原因分析,指出从动齿轮齿裂是由于齿轮表面局部过载,淬硬层存在淬火软区,在运行中产生疲劳裂纹所致,为减少从动齿轮发生裂损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2BJD-4型单组式半精密主轴卡死报警装置。通过对播种机主轴卡死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报警器的功能。然后对现有播种机报警装置进行分析,最后得出了采用霍尔开关作为报警器的信号输入,信号经过单片机处理控制报警灯亮灭适合此类播种机的结论,并对报警器的信号发生和信号处理进行了结构设计和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10.
非接触IC卡的应用很普遍,保密性强,但由于操作方法不当等原因易出错.提高非接触IC卡读卡器正确读写数据能力只能从软硬件设计的改进两方面进行.为了从根本上防止刷卡出错,在非接触IC卡读卡器硬件设计上加入红外发射接收电路部分.软件设计上有更多的改进空间,如缩短卡操作的时间,合理使用延时子程序,适当时机的显示及声音提示等.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解决桑科电站水轮机主轴油封的漏油问题.通过观察分析,针对主轴自带油泵和主轴油封存在的问题,采取了改进措施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输送流体双腔并联压电泵性能分析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压电泵的输出能力,采用压电双晶片进行驱动,设计了双腔并联被动截止阀压电泵,并加工了试验样机.对不同压电振子驱动方式(同步驱动或异步驱动)的双腔并联压电泵输出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理论分析,分别以液体和气体为介质对样机进行了试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110 V驱动电压下,工作频率小于400 Hz时,输送液体最大输出流量为1330 mL/min,2个振子异步驱动泵的输出能力好于同步驱动;输送气体最大输出流量为950 mL/min时,2个振子同步驱动和异步驱动泵的输出能力基本接近,从而确定了双腔并联压电泵输送流体时的最佳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13.
离心油泵的性能与相似准则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研究了输送介质的粘度、泵轴转速等参数对离心油泵性能的影响.使用相似分析方法,以雷诺数为准则数,考察了离心油泵在不同流量系数下的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输送粘性流体时,离心油泵的性能随雷诺数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点.  相似文献   

14.
新型真空净油机排油泵的理论分析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针对现有真空净油机排油泵存在问题,分析了产生该问题的原因,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一种新型机构原理的排油泵,阐述了该类排油泵的特点,并对其工作情况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计算。依据该原理做出了两相布置的样机并进行了试验,样机实现了预期的功能,为我国的泵类产品增加了一个新品种,对生产实际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磨煤机液压油站单油泵运行时间过长造成油温过高的原因,并提出了“通过停掉油泵,维持压力,让油泵冷却一段时间来降低油温”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6.
传统装载机的负荷敏感转向系统存在较高的溢流损失和节流损失,转向过程中能量损耗较大.为提高转向系统的能量利用率,提出一种电驱闭式泵控液压转向系统,采用电控方向盘代替原转向系统中的转向阀和方向盘直接控制同步伺服电机,同步伺服电机转速直接由电控方向盘控制,使液压泵输出转向所需的流量到转向液压缸中.研究中,为验证该系统的可行性,首先建立联合仿真模型;然后构建该转向系统的试验测试样机进行验证,并对比原负荷传感转向系统与改进系统在相同转向工况下的工作特性.由试验结果可知,电驱闭式泵控液压转向系统消除负荷敏感转向系统的溢流损失和节流损失,并降低了转向系统的待机能耗,比负荷传感转向系统节能约56%,提高了转向系统的响应速度,使转向过程更加平稳、迅速.   相似文献   

17.
以新疆准噶尔南缘地区深井中低压高渗地层特点为对象,分析了发生压差粘附卡钻的潜在原因。针对压差粘附卡钻的特点,提出并建立了两种评价压差卡钻的实用方法,即静失水比较法和压差卡钻趋势测定法。根据部分实验研究结果和新疆深井钻井液体系特点,提出了新疆深井中低压高渗地层防止压差卡钻的工艺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胜利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开采难度加大,采油成本上升,节能已成为采油厂成本控制的主要因素,采用燃气轮机或燃气内燃机发电、烟气驱动热泵回收污水余热和加热原油等工艺相结合,可以构建基于天然气的分布式能源系统。通过对传统联合站以及联合站分布式能源系统进行夹点分析,从而实现能流分析优化。基于燃气内燃机变工况能流模型,通过热力模拟进行燃气内燃机的燃烧计算,对水套加热炉加热原油的传统联合站进行夹点分析。基于烟气余热驱动的溴化锂吸收式热泵能流模型,对联合站分布式能源系统进行夹点分析。对联合站分布式能源系统与传统联合站进行了对比分析,联合站分布式能源系统节能潜力达24%,为实现“双碳”目标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某型号汽车起重机散热效果差的问题,研究其液压系统原理,根据主要元件的产热与散热特性,建立了液压系统的热平衡数学模型;基于AMESim软件建立了汽车起重机在发动机高速空载状态下的热液压系统仿真模型,并通过实验对比散热器进出口的温度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分析了发动机高速空载工况下4个泵的压力损失特性.结果表明:2号泵能量损失最大,约38%,由多路阀和中心回转体的能量损失而产生的热量是液压系统的主要产热源;3号泵和4号泵的回油产热也较大,且由于原始设计中回油没有经过冷却处理,导致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整体的散热效果较差.通过将回转系统和控制系统的回油引入散热器,改进后的多路阀各口出口温度降低,油箱的出口温度也明显降低,提高了液压系统的散热效果,改进合理有效,为今后改进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的热管理控制策略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