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近几年,全国各地方的原生态民族舞蹈不断涌现出来,在我国的历史文化传承和发展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各民族舞蹈现代舞化也有很大的突破,尤其是蒙古族舞蹈更显得明显和突出,这样的舞蹈给予了我们视觉上很大的冲击和可观性,但是也导致了民族舞蹈文化的双重性,给我国的民族舞蹈事业带来了利弊参半的现实问题,这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民族文化所产生"变异"的客观现象。  相似文献   

2.
藏族舞蹈中所具有的审美特征,是藏民族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文化现象的集中体现,也是藏民族的舞蹈风格及特点形成的根基。探讨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是继承优秀藏族舞蹈艺术,同时它也是符合民族审美情趣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需要。藏民族舞蹈不仅是西藏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也是表达民族思想情感最有力的"形象语言"。我们要认真研究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使其在新时代更好地发挥舞蹈艺术的独特功效。  相似文献   

3.
刘家贝  粟芩苓 《科技信息》2013,(13):43-43,61
民族舞蹈与健美操都是全民健身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之一,民族舞蹈有几千年的发展史,而健美操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项健身内容,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区别,本文通过对民族舞蹈与健美操的共性和个性进行探讨,认识两者的关系,为两者的谐和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4.
丧葬礼俗是中国古来极富特色的一种社会和文化现象,其场面大多充满了庄重、严肃、悲痛的氛围,但南方少数民族丧葬仪式中却出现了“以喜寄哀”的丧葬舞蹈,这种特殊的仪式既体现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又蕴含着共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逊奈"仪式又称割礼,是回族的成人仪式。其产生于回民族形成、发展的时期,并受到社会、历史、文化的积累作用。仪式中的核心是对包皮的切割,笔者认为这体现了回族认知中的洁净观,而由此行为带给当事者以成人、通过的象征意义。笔者运用身体人类学和象征人类学的相关理论具体分析了仪式象征意义的来源和过程。  相似文献   

6.
治民族研究,民族叙事中"结构"必然是民族志的核心问题;而族源性纪念和祭祀仪式不仅成为一个民族叙事、表述和传承的"原生形式",而且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质。故以瑶族的"还盘王愿"祭祀仪式为例,借用人类学仪式理论,对瑶族仪式叙事的"根范式"进行分析;试图证明:任何一个民族重要的代表性仪式都存着特定的"原型结构",它既是存在,也是叙事,更是本色。  相似文献   

7.
民族民间舞蹈教育从诞生之初,便有着反映新文化建设的本质诉求,社会主义与民族文化是其形成的时代背景与理论的“言说”情境。现代性的不断推进坐实了舞蹈教育的“名实”之变。首先,民族民间舞蹈教育改变了其原有的师承关系,进入了“群体化教育”的进程中,并逐步向着精英化教育转变;其次,进入教育进程中的民族民间舞蹈所关注的重点也发生偏移,从其神圣化的仪式视界向着世俗时空转变,由此逐步构建起民族民间舞蹈教育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朱红 《科技咨询导报》2008,(18):107-108
民族地区的专业舞蹈院校在少数民族丰富多样的文化生态系统中拥有最好的文化资源优势,这里既是培养民族舞蹈艺术高等人才的艺术摇篮,也是传承与发展民族传统舞蹈文化的重要空间。民间舞蹈教育要担负起文化继承者和传递者的重任,注重民间舞教育理念的文化核心意识、民间舞专业教材建设的舞蹈文化研究、民间舞课程设置中文化理论课的选择与运用以及传承本地区民族民间舞蹈的特色教学。各民族地区舞蹈院校要根据本地的民族文化特色出发,研究适应本地区的教学模式,最终在"百花齐放"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格局中延伸绚丽多姿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  相似文献   

9.
西部民族民间舞蹈地域特性鲜明,洋溢着旺盛的生命活力和令人神往的艺术感染力。西部民族众多,拥有最为丰厚的舞蹈资源,呈现差异与多样的风格状况,舞蹈语汇极为丰富;西部民族舞蹈保持了原生态面貌,集戏曲、杂技、武术、说唱和歌唱等于一身,是一个民族所有娱乐形式的综合表现;全民参与使西部民族舞蹈场面宏阔,气氛热烈,身体语言的能量在瞬间聚集、释放,人们在刹那间融为一体。这样三个方面的特性是把握和理解西部民族舞蹈文化魅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凌艳芬 《科技信息》2013,(12):311-311
<正>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的宝贵财富。中国古代舞蹈文化是这宝贵财富中的一颗明珠。人类社会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都是劳动创造的,舞蹈艺术也是如此。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的本身"。翻开历史可以看到,我国早在原始社会就有了舞蹈,如《百兽率舞》是模拟鸟兽动物的原始舞蹈动作和欢庆胜利以及狩猎生活的再现;《葛天氏之乐》是原始社会的三人操也叫三人舞,它反映了先民们的原始宗教意识——即对天地祖先的崇拜。除此以外我国发现最早的舞蹈形象,是青海大通县"上孙家赛墓地"发掘出的新石器时代的"舞蹈文陶盆"。西周是我国舞蹈历史发展的第一个高峰,产生了乐舞,经历了500多年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雅乐"、"雅舞",使舞蹈进入宫廷。汉代是我国舞蹈历史发展的第二高峰,《百戏》使各类文艺同舞蹈串演,舞蹈有了简单的故事。在这时期产生了许多好舞蹈,如《巴渝舞》、《盘舞》等,  相似文献   

11.
浅谈幼师专业的舞蹈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师专业舞蹈教学中存在任务重、时间少和学生素质差等不利因素。搞好幼师舞蹈教学的关键在于要抓住重点,明确基本功训练、民族民间舞教学和儿童舞蹈教学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动作性、节奏性、抒情性是舞蹈艺术的三大主要特征,同时也是舞蹈艺术的"生命"与"灵魂"之所在.笔者试从舞蹈的三个主要特征来谈谈舞蹈教学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周向东  程海霞 《科技咨询导报》2007,(22):113-113,115
舞蹈艺术是体现真、善、美的艺术,它所具有的功能是可与其他艺术相媲美的。舞蹈美,美在"舞外之情、情外之意"。只有用心去舞蹈,用心描绘动态美,用心体验意蕴美,及心塑造神韵美,才能真正创造和展现舞蹈之美。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楚雄州双柏小麦地镇冲村的"老虎笙"以其独特的演绎方式,浓缩了崇拜虎的古老形式.仪式以一种最古老的艺术形式--舞蹈来表达"罗罗人"的一颗感恩的心,集"罗罗人"日常生产、生活于一体,融合了自娱、自乐的传统风情.  相似文献   

15.
虽然回族与维族同样是信仰伊斯兰教的两个民族,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和制约,但是综观两个民族舞蹈的历史发展及现状,二者不论在舞蹈的表演形式上,还是在舞蹈的风格特点上都呈现出诸多不同,其最主要的原因有两点:第一,地域环境不同;第二,文化背景不同;本文将从以上两个民族舞蹈的发展历史与表演形式上分析由于历史文化背景和地域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同一信仰的两个民族舞蹈文化发展的不同状况。  相似文献   

16.
姜磊 《当代地方科技》2010,(15):166-166
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标志,它展现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生活特征、审美风格,象征着一个民族的繁荣与兴盛。然而,在当今世界,古老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不断受到经济浪潮和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而面临着流失和消亡的威胁。本文从文化的发展与保护角度提出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重要性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民族舞蹈与大众体育融合对民族舞蹈传承和民族体育现代化都有积极作用。文章从民族舞蹈和大众体育在时空、动作韵律、功能和价值等四个方面的融合做出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国家、高校和社会在民族舞蹈和大众体育融合具体所能发挥的作用。因此,民族舞蹈与大众体育融合及其生成路径的研究从理论上系统地分析两者融合的内涵及其具体实现的方式,这不仅拓展民族舞蹈和大众体育研究范围,为民族舞蹈的传承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也为大众体育开发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为民族民间舞蹈和体育学的跨学科交叉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大自然》2016,(4)
正蜜蜂是一种社会性昆虫,成员之间分工协作,共同维护蜂群的稳定与繁荣。社会性生存要求个体之间能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觅食是蜜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它们通过"舞蹈语言"的形式将食物的方位、距离等信息传递给同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意思"的舞蹈花蜜是蜜蜂的主要食物,蜂群外出采蜜之前会先派出少量蜜蜂去寻找  相似文献   

19.
张丽萍 《科技信息》2013,(3):480-480
在古老的舞蹈艺术中,气息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者应该掌握和研究各个民族舞蹈中气息方法的共性与个性,针对不同的舞蹈个性进行发展创新,不断提高民族舞蹈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20.
在艺术之中,舞蹈是一种很特殊的存在形式。而在我国进行少数民族舞蹈的教育,也需要结合我国综合性大学的具体环境,运用专门并且特剐的教学手段来教学。随着我国的发展以及对民族文化的保护,民族舞蹈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我国综合性大学少数民族舞蹈的教学,现令正在飞速的发展着,并且还在朝着教学的规范化努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