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约公元前2500~公元前639年埃兰王国埃兰人居住在伊朗高原西南部卡伦河流域,他们是伊朗高原的土著人。约公元前2500年,埃兰人建立了国家。公元前1176年,埃兰国攻陷巴比伦。公元前639年,埃兰国被亚述人所灭。米底王国公元前639~公元前550年公元前2千纪,中亚的印欧人种雅利安人的一支南迁至伊朗高原,井逐渐与土著届民融合、同化,形成了伊朗人的主体。公元前7世纪中叶.米底部落击败周围其它部落,建立了伊朗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雅利安人国家。公元前6世纪初.米底部落征服伊朗西南部的波斯部落,并灭亚述帝国,其疆域扩至现土耳  相似文献   

2.
1900年巴比伦古城遗址出土一枚公元前9世纪的青金石滚印。运用考古学、亚述学、文献史学、印章工艺学等多学科方法对滚印的窖藏背景、楔形文字铭文、图案和矿物贸易开展研究,可以窥视公元前一千纪亚述、巴比伦和埃兰王国间的冲突,古代近东地区的文化传统演进,以及东西方文明交流。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的两个犹太国家——以色列国和犹太国,分别于公元前722年和586年被亚述和巴比伦灭亡。公元前二世纪时犹太人建立了马卡比王朝,公元前一世纪时被罗马帝国征服。此后绝大多数犹太人离开巴勒斯坦,散居世界各地。十九世纪末叶,在奥地利、德国、俄国的犹太资产阶级中流行着一种犹太复国思想,鼓吹世界各国的犹太人是一个统一的“民族”,他们具有一致的“民族利益”,号召各地的犹太人迁居巴勒斯坦,去重建“大以色列国”,企图使犹太工人和劳动人民服从  相似文献   

4.
公元前8世纪后期兴起的新亚迷帝国是亚述民族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历130余年。帝国凭依浓厚的战争传统、完善的征战方略、优良的作战武器征服了近东地区众多民族,构筑出一个横跨亚、非洲的军事强国和多民族混居的大国。其间,帝国在不同时期、不同辖区灵活运用相异的民族政策,在维持帝国政权正常运转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后近东地区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被称为贝希斯顿或毕苏吞的巨大铭刻,是现在所知道的阿黑明尼得王朝所有铭刻中最重要的一个,它刻在米提贝希斯敦地方的高大的山岩上。原文包括三部分,以不同形式的楔形文字和不同的语言(波斯的,埃兰的,巴比伦的)写成。波斯文用字母的楔形符号写成。把这种文字与巴比伦文字(是前者的译文)相对照,有助于罗林逊(Rawlin-son)之解读亚述——巴比伦的楔形文字(1846-1851)。这位研究家也是本铭文的第一个出版者。贝希斯顿铭文报导了冈比西死后笼罩着波斯帝国的大骚动,以及大流士为了保  相似文献   

6.
古以色列大卫王的儿子所罗门为了存放国家的圣物诺亚方舟,并为犹太人提供一个祈祷的场所,约于公元前961年,在耶路撒冷的锡安山上动工修建一座犹太人的圣殿。4年后,神殿竣工。神殿有两厅一廊,后世称之为第一圣殿。圣殿外面有一道很长的围墙,墙内大院成为了犹太人进行政治和宗教活动的中心, 公元前586年,巴比伦人攻占了耶路  相似文献   

7.
关于上古中东帝国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新的史料和观点,讨论了有关上古中东帝国的几个长期受到忽视的问题。作者认为: (1)古代帝国是社会经济、中央集权、军事技术和组织、文明交往发展的后果,而不仅仅是军事征服的后果,它们的寿命一般并不短; (2)所谓亚述帝国“残暴论”是不符合事实的; (3)古代中东帝国频繁地进行对外战争主要与争夺商路和防御外敌有关; (4)城市长期保持了自治地位,这是帝国政治体制的重要内容之一; (5)所谓居鲁士和亚历山大“解放”巴比伦的说法只是统治阶级和史学家的一种臆造。  相似文献   

8.
今天的伊拉克大体相当于两河之间的古美索不达米亚文化区,这里被学者看作西方文明的摇篮。这里是《圣经》中伊甸园所在地,这里给西方世界贡献了第一个城市、书写体系、图书馆、法典、硬币、历法、二进制记数法和农业技术等等。现今伊拉克有一万多个考古点,既有被毁的城市遗址,如尼尼微(古亚述首都)、巴比伦和乌尔(古苏美尔人重要城市),也有一些神话中宫殿的废墟。公元前701年亚述王西拿基立就是从其中一个宫殿降旨发兵,“狼入羊圈”般去攻打耶路撒冷。这些宝贵的遗产面临战争的威胁。尽管美国国防部已列出150多个地方可忍痛…  相似文献   

9.
<正>伊拉克和叙利亚都地处"肥沃新月"的核心地带,历来就是"文明的十字路口",举凡巴比伦、亚述、波斯、马其顿、罗马、阿拉伯……这些人类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帝国或多或少都在这里留下过足迹,几千年积累下来,地上地下的文物古迹数不胜数。但近年来的战乱,尤其是"伊斯兰国"出现以来,西亚的文物惨遭"乱世劫难"。8月25日,"伊斯兰国"悍然在社交媒体上公布了叙利亚巴尔米拉古城内巴尔沙明古神庙被炸毁的视频截图。这座古神庙始建于公元17年,供奉的是  相似文献   

10.
《奇闻怪事》2011,(1):28-29
恐怖的亚述人亚述人(公元前1300年至公元前612年)是居住在两河流域北部(今伊拉克的摩苏尔地区)的一支闪族人,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与非闪族人融合了的闪族人。他们最大的特点是比其他游牧民族更崇尚武力,更喜好穷兵黩武。亚述人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就是战争的艺术。亚述国家的政治、经  相似文献   

11.
一丰饶资源的宝库亚洲和非洲占地球陆地面积的二分之一以上,居住着全世界总数五分之三以上的人口,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从远古以来,黄河、恒河、尼罗河、幼发拉底河……这些著名的河流灌溉着两岸阡陌相连的肥沃的土地,哺育着亿万勤劳勇敢的人民。亚非人民凭着无穷的智慧和巧妙的双手,创造了不可估量的物质和文化财富。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阿旃陀石窟、中国的万里长城,这些人类文化史上无价的环宝,都是亚非人民辛勤劳动的巨大贡献。当欧美还在洪荒时代,亚非两洲已经有了统一的国家。大约在公元前三千二百年,埃及的上下尼罗河已经成立了统一的王国,接着出现了苏马连、巴比伦、亚述、腓尼基、中国、印度、波斯等一系列的古国。巴比伦汉穆拉比王的法典是世界最古的法典,亚述巴尼拔的尼尼微图书馆是世界最早的图书馆。现在世界上所有主要的宗教也都发源于亚洲。在亚非国家辽阔美丽的土地上,埋藏着大量的天然资源。据已知的估计数字,仅马来亚、印度尼西亚、  相似文献   

12.
古典生物工程和现代生物工程公元前六千年古巴比伦人就会用酵母造啤酒,古埃及人在公元前四千年用酵母制作面包,我国商代(约在公元前16~17世纪)就能酿酒.这些就是古典的生物工程.生物工程的传统概念大意是:运用生物学过程,改良具有经济价值的动植物性状,生产供人类使用的物质.  相似文献   

13.
历史马克思指出,“金实际上是人所发现的第一种金属”。这首先是因为“自然界本身赋予金以纯粹结晶的形式,使它孤立存在,不与其他物质化合”。远在六七千年以前,黄金就引起史前人类的注意。在远古的溪边河旁,大自然中的黄金放射出耀眼夺目的光芒,不能不吸引人们。人们开始把它收集起来,逐渐对它有了新的认识,发现它具有作为货币特性的惊人价值:各部分是同质的、均匀的,质地坚固、不易磨损,便于分割和融合,小量体积具有大量价值,便于携带和贮藏。早在三千五百年以前的古代中国、印度、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国家,以及公元前七八世纪的古希腊,黄金已作为货币使用。而金制品的广泛出现,则远在四五千年以前的古代埃及、腓尼基、亚述、巴比伦,  相似文献   

14.
正3月25日,希腊隆重庆祝独立战争爆发200周年。这场战争结束了奥斯曼帝国对其近400年的统治,建立了现代国家,开启了欧洲地区一个新的时代,意义不言而喻。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历史可上溯到古希腊。公元前800年形成奴隶制国家,公元前5世纪发展至以雅典和斯巴达为代表的希腊城邦鼎盛时期。公元前146年被并入罗马帝国,后成为拜占庭帝国的核心部分。  相似文献   

15.
公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金字塔王朝建立,恰与《史记》所载的中国炎帝、黄帝同时。两者都是古代文化始源。公元前20世纪至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创建了以月亮围绕地球旋转周期计算的太阴历,与我  相似文献   

16.
古代赫梯人、亚述人和新巴比伦人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论述了古代中东地区以赫梯、亚述、新巴比伦民族为代表的美学思想的基本特征,揭示了这些民族的审美思想同其政治、宗教和军事的密切联系,指出了古代这些民族的审美思维同原始思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公元前604年至562年间,古巴比伦国王尼布加尼撒二世为他最心爱的王后塞米拉米斯王后建造了一座奇幻的高大建筑——空中花园。空中花园上栽满了奇花异草,并有完整的供水系统,当时到过巴比伦的古希腊人称之为世界奇迹。而这个花园的主人——塞米拉米斯王后是从尼布加尼撒米太国娶回来的皇后,因为地理环境差异,她在平秃的巴比伦日夜思念故国的山林,于是便有了这座巧夺天工的梦幻花园。  相似文献   

18.
巴比伦"空中花园"建在哪里?巴比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位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南90千米处,与古代中国、印度、埃及并称四大古国。一般认为,巴比伦"空中花园"建在幼发拉底河东面,距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大约100千米,为巴比伦最兴盛时期尼布甲尼撒二世时代(公元前604年~前562  相似文献   

19.
原住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于西亚和北非的阿拉伯人,经过长期融合,形成阿拉伯民族,具有统一的宗教(伊斯兰教)和语言(阿拉伯语)。在七世纪至十三世纪期间,他们曾建立封建军事大帝国——阿拉伯帝国,最强盛时领土横跨亚、非、欧三洲。勤劳智慧的阿拉伯人民,在吸收古埃及、巴比伦、希  相似文献   

20.
我系在十月十三日上午举行了一次“如何接受与继承祖国教育遗产”的座谈会。座谈会开得比较热烈,大家在发言中接触到了关于接受教育遗产的各个方面。在座谈中,大家一致指出,祖国的教育遗产是非常丰富的,把这些遗产很好地整理、发扬,不仅对我国学术界会有所贡献,而且对世界教育界、学术界也会有所帮助;发扬教育遗产在培养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方面会起很大的作用,在加强教育工作者的精神和信心方面,也会起一定的作用。研究教育史的教师用具体例子说明,在公元前二、三千年,我国已有萌芽的学校;我国教育产生之早,可以与东方埃及、巴比伦、亚述等相比。并指出我国的教育家,象孔子这样伟大的教育家,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