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干旱胁迫下,植物通过自身复杂而有效的应对机制减少水分散失,其中关闭植物气孔降低蒸腾作用是一个重要环节。脱落酸(ABA)是植物响应干旱胁迫产生的可以诱导气孔关闭、减少水分散失的重要植物激素。丙酮酸是光合作用糖酵解的产物,需要借助线粒体丙酮酸转运体(MPCs)进入线粒体中进行后续物质和能量代谢。本研究发现拟南芥线粒体丙酮酸转运体AtMPC3参与介导植物干旱胁迫响应,在外源施加ABA条件下,AtMPC3基因缺失突变体的气孔较野生型开度更小,植物失水率更低,表现出更强的抗旱能力。结果说明AtMPC3在脱落酸促进植物气孔关闭及干旱应答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提高植物抗旱能力以及作物产量提升具有潜在应用价值及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尽管干旱应答基因在植物抗旱中的功能已得到广泛认可,但其在不同条件下对植物抗旱的贡献至今未见系统地比较和研究报道.本研究以转基因烟草为实验材料,对两类不同的基因,即干旱应答基因(如At DREB1B和At CBL1)及根系形态建成调节基因(如iaa M和At CKX3)的抗旱能力进行了比较.用根系特异启动子PYK10(P10)驱动At CKX3,35S:At CKX3和P10:iaa M进行烟草转化,结果表明其能明显促进转基因植株的根系生长和发育.虽然干旱应答基因(35S:At DREB1B,35S:At CBL1)以及35S:iaa M的转化植株在实验室可控条件下抗旱性明显提高,但是在田间条件下,这些转化植株对干旱胁迫却变得敏感.而根系形态建成调节基因(P10:At CKX3,35S:At CKX3,P10:iaa M)的转基因植株虽然在实验室环境下未表现抗旱,但在田间条件下能耐受干旱.该研究证明转基因植物的抗旱性会随着环境变化而改变,在田间自然条件下,操纵植物根系生长的基因对提高植物抗旱性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3.
水田需要大量的水资源作为作物生长的基础和农业丰收的保障,灌溉工作是水田生产的前提,在干旱季节做好抗旱灌溉,在灌溉中做好节水工作成为水田丰产丰收的基本前提。研究以水田灌溉抗旱节水工作为出发点,对水田干旱的基本形式与状况展开了分析,提供了加强水田灌溉用水管理的科学性,做好水田抗旱水源工程的建设工作,充分利用水田周边水资源,做好在农业综合工作等一系列措施和方法,为做好水田灌溉抗旱节水工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唐启益 《科技信息》2007,(20):296-296,222
为适应藤县抗旱工作需要,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分析干旱灾害特点从而制定应对干旱灾害应急对策,落实防旱抗旱措施,增强干旱风险意识,提高抗旱应变能力和抗旱主动性,减轻旱灾带来的影响和损失。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水分胁迫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主要生理过程的影响和干旱对作物造成的直接及间接危害,为抗旱育种和抗旱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抗旱能力不同的春小麦幼苗在干旱和盐分胁迫条件下积累脯氨酸的规律,结果表明:在干旱条件下旱地小麦比水地小麦积累的脯氨酸多,盐胁迫时脯氨酸的增幅因品种而异,小麦幼苗在干旱和盐胁迫条件下积累氨脯酸的机理不同。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水稻在干旱胁迫下的伤害机理进行了总结和综述,干旱胁迫会诱导水稻特定基因表达,这些基因的表达和调控能使水稻抵御干旱胁迫的伤害。在此通过简要概述水稻抗旱机制和抗旱相关基因一些进展,为提高水稻抗旱性和抗旱育种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8.
冀东滨海区玉米品种抗旱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确定玉米在冀东滨海区的抗旱表现,按河北省地方标准“农作物品种抗旱性鉴定规程”(DB13/T398.5-1999),对12个玉米品种在冀东滨海区干旱胁迫和非干旱胁迫下的产量和抗旱指数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富友一号、丹玉86、东单66号、东单19号、沈玉18、邯丰79的产量和抗旱指数都高于对照品种农大108,具有较好的抗旱性,适宜在该地区干旱条件下栽培。  相似文献   

9.
初生根的形态解剖结构与春小麦抗旱性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长在半干旱条件下的春小麦,如果其初生根数目较少或者种子根后生木质部的中央大导管的直径较小,就可以提高作物对有限水分吸收的抵抗力,从而提高作物群体的抗旱能力。这是其形态解剖结结构对水分胁迫的一种适应。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北部地区春季土壤干旱、多风少雨.文本介绍在这种条件下如何抗旱保墒进行春播.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温室盆栽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抗旱品种“定西24号”和不抗旱品种“陇春10号”在长期干旱下的渗透调节及其与叶卷(leaf rolling)的关系.在严重水分胁迫条件下,小麦叶片在充分膨胀下的渗透调节,在“定西24号”达0.5—0.6MPa,“陇春10号”为0.3—0.4MPa.干旱处理的叶片,其叶卷发生时的水势低于灌水对照的叶片,而且抗旱品种叶卷发生时的水势又低于不抗旱品种.因此,渗透调节可通过延迟叶卷,以维持气体交换及其他生理过程的继续进行,有助于小麦抗旱能力的提高.就渗透调节与叶卷的关系在选育抗旱性品系上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作物抗旱性是极为复杂的生物适应现象。越来越多专家认为抗旱性是复杂的系统,但经过专家大量艰辛细致工作,培育出了抗旱节水作物新品种,增强了节水农业技术集成创新能力,使我国节水农业技术应用面积达世界之最。目前,我国已获得一系列抗旱节水作物技术和节水作物新品种,如抗旱节水小麦、棉花、牧草、陆稻等。通过对作物种植结构和作物水肥高效利用联合调控技术,建立了抗旱节水型种植结构评价指标体系和区域节水型种植结构模式,在豫、晋、冀、陕、甘、蒙等地推广20余万亩,新增产值近亿元,农田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8%~20%;筛选出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15个,并已辐射推广5306万亩,累计增产增收9.95亿元;基于生命需水信号与环境信息作物高效用水调控理论,研究人员建立了作物调亏与非充分灌溉技术指标体系,与传统灌溉技术相比,在冬小麦与夏玉米连作模式下,亩均节水30~50立方米,作物水分利用率提高25%~28%。值得一提的是,在作物水分信息快速监测诊断、土壤水分动态快速测定、区域作物水分分布监测等方面,科学家开发了植物蒸腾速率热脉冲探头和可实现定位自动连续监测的土壤水分传感器,使测量精度提高10%~15%,造价降低20%,而性能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监测结果被农业部作为主要信息源实时发布,用于指导生产实践。这些新产品、新技术的形成,大幅度提升了我国节水农业技术的原创新能力,使相关领域研究水平与国外差距缩小了5~10年。  相似文献   

13.
分析研究了在春季严重干旱条件下,杨树大苗和截干苗及浇水方法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截干苗造林无论在秋季还是春季均能提高造林成活率。春季造林植苗后初次浇水不要超过7天,春季严重持续的干旱发生时,在造林后20左右第二次浇水抗旱,能显著提高杨树春季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4.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先进农业耕作体系,其主要特点就是为作物创造适宜的生长条件,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地表面或混入浅层土壤,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地力,改善土壤结构和抗旱能力的耕作技术。此项技术主要适应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生产及牧草的种植。结合鸡东县农业发展现状,雏系农业的可待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沙尘暴的发生,就必须走保护性耕作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目前已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干旱的定量识别与监测,它是利用遥感方法获得的一个衡量地表植被生长状态以及植被覆盖度的指标。因此在气象干旱背景下,对干旱时段的NDVI进行计算,建立玉米干旱风险诊断模型,通过作物对干旱的响应表征农业干旱的风险。本文在气象干旱条件下,从玉米对干旱的响应出发,利用NDVI建立玉米干旱风险诊断模型,评估了研究区典型干旱年内典型干旱时段玉米的干旱风险。利用K-Means法将玉米干旱风险分为低风险、中等风险以及高风险3类,运用GIS与RS手段绘制了玉米干旱风险等级图,并对玉米干旱风险的时空格局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在玉米干旱风险时间变化规律上,由于土壤水的影响,玉米干旱风险不能完全与典型干旱年内典型干旱时段的降水距平百分率成反比;从玉米干旱风险空间分布特征来说,受纬度、海拔高度以及防旱抗旱能力的影响,干旱风险表现为南北差异明显。研究玉米干旱风险的时空动态格局,能够为政府部门和田间管理者掌握干旱的发生、发展变化,以及因地制宜地制定防御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比较研究了紫茎泽兰及其伴生种在干旱条件下的光合特性,了解紫茎泽兰在干旱条件下的入侵特性,探讨紫茎泽兰具有较强入侵性的原因.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紫茎泽兰最大光合速率(Pmax)并不高,紫茎泽兰通过关闭气孔,降低蒸腾速率(Tr),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UE)等方式来适应胁迫环境.紫茎泽兰通过保持较长的生长时期获得生长优势,这可能是其入侵干旱贫瘠环境的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7.
比较研究了紫茎泽兰及其伴生种在干旱条件下的光合特性,了解紫茎泽兰在干旱条件下的入侵特性,探讨紫茎泽兰具有较强入侵性的原因.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紫茎泽兰最大光合速率(Pmax)并不高,紫茎泽兰通过关闭气孔,降低蒸腾速率(Tr),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UE)等方式来适应胁迫环境.紫茎泽兰通过保持较长的生长时期获得生长优势,这可能是其入侵干旱贫瘠环境的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范围内,干旱是限制作物生产力的重要环境因子,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倍受人们关注,提高单位水量的生产率是缺水地区农业面临的严峻挑战。除了节水灌溉和水土保持耕作技术之外,深入了解那些限制和调控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有助于人们准确地鉴定和筛选生理和育种性状,从而有可能在水分有限条件下,大幅度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和抗旱性。生物节水就是实现上述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生物节水的机理就是通过遗传改良和生理调控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加强生物节水的机制与途径的研究,无疑会为节水作物品种的选育开拓新的思路,同时也将为节水灌溉和旱作栽培提供新的科学依据和技术。  相似文献   

19.
保水剂是一种超强吸水性材料,可由天然材料或人工合成方法制得,其吸水率可达自身重量的几十倍到几百倍,保水剂对作物生长无任何不良影响。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对于提高土壤有效水分的利用率,克服干旱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和节约水资源,都具有深远的意义。使用保水剂抗旱,节水栽培,不论是将种子包裹后播种或涂于移栽作物的根部,还是施入土壤中,都能迅速吸收土壤中的有效水分,在植物种子或根部形成一个“小水库”。干旱时,它又可以把储存的水分逐渐释放出来,供植物吸收利用。据试验,保水利所吸收水分的95%可被作物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20.
山地核桃节水抗旱造林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少林  马晓东  谢小军 《汉中科技》2011,(4):I0001-I0001
对于秦巴浅山丘陵干旱瘠薄立地条件下,因地制宜地采用核桃节水抗旱栽培技术,在很多山地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极大的提高了核桃栽植成活率及生长质量,达到节水抗旱、水土保持与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