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小鼠肺腺癌细胞系(LA-795)高、低转移亚系(LA-795-C_6和LA-795-C_7)体外培养第20及30代细胞染色体G显带核型进行比较,结果高转移亚系细胞染色体众数较低转移亚系细胞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表明转移潜能的差异和遗传物质的稳定程度密切相关.高、低转移亚系出现相同及不同的标志染色体和异常染色体,其中,高转移亚系出现标志染色体8种及del(8)q ̄(ter),del(12)q ̄(ter),11P ̄+,13P ̄+,tri(2M4),dic(2M5),M6:7q ̄+?;而低转移潜能亚系出现标志染色体12种及del(8)q ̄(ter),del(12)q ̄(ter),r(15),dic(M6;2M7),M8:7q ̄_?t(2:2),t(2:15),t(15:M10),t(15:M11),t(5:M12).表明来源于同一母系而转移潜能不同的亚系染色体核型具有本质上的差异,转移潜能与其密切相关.另外,分析低转移亚系出现t(2:2);t(C2:15)t(15:M10);t(15:M11); t(5:M12);r(15)等现象,推测高、低转移潜能亚系细胞可能存在本身H-2系统及CD44抗元表达的差异,这很可能  相似文献   

2.
利用单细胞克隆化培养技术,对小鼠肺脓癌LA795细胞系进行单细胞克隆化培养,分离出8个亚系,体外培养35代内生物学特性稳定,反复液氮冻存能复苏。将其中4个亚系细胞在裸鼠体内移植,结果命名为LA795-C6的细胞亚系较命名为LA795-C7的细胞亚系具有更大的肺转移能力,表明了母系确实存在转移潜能不同的异质细胞;将高、低转移潜能细胞体外培养,并进行形态学观察,发现高转移潜能细胞比低转移潜能细胞表现为更幼稚,且更具有生长活跃性的特点,说明高转移亚系LA795-C6和低转移亚系LA795-C7在体外培养存在着分化程度上的差异,且该肿瘤体内转移能力和体外培养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这提示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其分化程度和体内转移潜能有密切的矢系。  相似文献   

3.
CEA高表达人肺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例人肺高分化腺癌手术标本直接移植于NIH裸小鼠皮下,建立了CEA高表达人肺高分化腺癌裸小鼠移植瘤模型(LAX-91),裸鼠间已传32代,历时2年余。LAX-91潜伏期短,生长稳定,移植成功率100%。各代和多植瘤病理组织学观察均保持了原病人肿瘤的结构,并且有分泌功能,染色体分析显示人恶性肿瘤特征。血清CEA含量多次测定结果表明,LAX-91具有稳定高分泌CEA的生物学特性。该移植瘤模型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抗人肝癌单克隆抗体JHⅢ的制备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肝癌细胞株BEL-7402脾内直接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获得一株分泌肝癌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JHⅢ,其染色体众数为90-110,单抗JHⅢ系IgG2b亚类。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和腹水的效价分别为1:10^2~10^3和1:10^6以上。ABC法证实它对肝癌组织有较好的相关性。IFA法也证明它对肝癌细胞BEL-7402有强的阳性反应,而对其他肿瘤细胞株和肿瘤组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A-LAK细胞的抑瘤和抗转移作用,并与LAK细胞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A-LAK对高转移人肺腺癌细胞在裸小鼠体内的肺转移抑制率达82.7%,而LAK的肺转移抑制率46%,二者相比(p<0.01)有显著差异,对人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也有显著的抑瘤作用,并有明显的延长动物生存期的作用。总之,A-LAK细胞具有较高的抗肿瘤和抗转移作用,是一种较理想的新型效应细胞。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人β-珠蛋白基因在基因转移中的稳定性与在红系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构建了带单个和多个基因座控制区核心序列的人β-珠蛋白基因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virus,AAV)载体AV53HS2△β2Neo和AV53HS432△β2Neo。利用AAV载体介导的基因转移将两种重组体导入红系细胞(MEL),分析了它们在MEL细胞中的整合与表达。结果表明,AAV载体介导带多个基因座控制区核心序  相似文献   

7.
利用小鼠肺腺癌高、低转移潜能亚系(C6/C7)细胞,在体外对其细胞移动性、粘连性、细胞骨架以及内源性非特异性酯酶的表达进行比较。结果小鼠肺腺癌高、低转移潜能亚系(C6/C7)细胞体内转移能力与其体外移动性、粘连性呈负相关;与其细胞胞浆骨架网络分布不均、紊乱,常纠集于胞核一侧以及细胞内非特异性酯酶的高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应用C-分带和喧技术对阿拉拉特小麦(Triticrm araraticum Jakubz,2n=28,A^bA^bGG)的根尖细胞进行染色体构成分析,结果分析,结果表明:(1)C-分带和N-分带方法均可以使阿拉拉特不麦染色体显示稳定带型;(2)根据带型可以明确区分阿拉拉特不麦各条染色体;(3)阿拉拉特小麦A、G组染色体带型与普通小麦A、B组染色体带型差异明显,利用分带方法可以区分阿拉拉特小麦与普通  相似文献   

9.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三元混配配合物Cu(UTP)L2-(L=吡啶,3,4-二甲基吡啶,异喹啉)在水溶液中的稳定常数,并通过比较三元混配配合物Cu(UTP)L2-和二元配合物CuL2+的稳定常数,指出在UTP的嘧啶环和芳香氮碱的芳香环之间存在着堆积作用,而且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Cu(UTP)L2-分子内的堆积作用弱于Cu(ATP)L2-分子内的堆积作用.  相似文献   

10.
苦丁茶降血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实验性高血脂小鼠分别用1.2%和2.4%的苦丁茶水灌胃45d后,取尾血测定其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和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的相对活性,并计算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浓度及动脉硬化指数(AI),并与绞股蓝茶的降脂作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饮用苦丁茶可以明显降低实验性高血脂小鼠的TC、TG和LDL-c、VLDL-c(P<0.01或P<0.05),显著升高HDL-c含量及HDL-c/TC(P<0.01或P<0.05),而作为阳性对照的绞股蓝茶组HDL-c与高脂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二个苦丁茶组与绞股蓝茶组的LDL-c/HDL-c及LCAT相对活性均与高脂组有显著差异(P<0.01),与对照组则无明显差异。由此说明,苦丁茶具有降血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提示苦丁茶的降脂机理与其能够升高LCAT相对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用pH电位法研究了Cu(Ⅱ)-正已(辛)烷基亚氨二乙酸(H2A)DL-天冬酸、L-谷氨酸(统以H2B表示)体系的混配型配合物。在25±0.1℃,μ=0.1(KNO3)的条件下,测定了该体系的混配型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相似文献   

12.
分析小冰麦异附加系列I(TAI系列I)的叶片酯酶(ESTL)、胚乳酯酶(ESTE)和胚芽鞘酯酶(ESTC)的酶谱表型,根据同工酶结构基因Estc-A^ig1和Estl-A^ig2在异附加系TAI-12,基因Este-A^ig4在TAI-15中冰草染色体上的定位,推知TAI-12和TAI-15中的冰草色染色体分别属于第3和6同祖群。由于此二冰草染色体上还分别存在小麦第6和3同祖群染色体部分同源的基因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量子化学的SCC-DV-Xα计算方法,分别研究了C3A分子结构中2种AlO4四面体和3种CaOx(x=6,6,9)多面体的价键特性与活性。原子净电荷、键强、电子态密度、ELUMO以及ΔE(LUMO-HOMO)等的计算结果表明:与水反应时,多面体活性大小顺序为Ca(4)O9>Ca(1)O6(或Ca(3)O6)>Al(1)O4>Al(2)O4。C3A具有高水化活性主要与弱的Ca-O键和空洞缺陷有关。  相似文献   

14.
利用小鼠肺腺癌高、低转移潜能亚系(C6/C7)细胞,在体外对其细胞移动性、粘连性、细胞骨架以及内源性非特异性酯酶的表达进行比较。结果小鼠肺腺癌高、低转移潜能亚系(C6/C7)细胞体内转移能力与其体外移动性、粘连性呈负相关;与其细胞胞浆骨架网络分布不均、紊乱,常纠集于胞核一侧以及细胞内非特异性酯酶的高表达里正相关。提示:癌细胞体内转移能力与其体外移动性、粘连性不一定相互平行:癌细胞浆骨架分布不均、紊乱,尤其常纠集于胞核一侧的现象,以及内源性非特异性酯酶的高表达,很可能是高转移性癌细胞的重要生物学表型。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新试剂5-(3-羧基苯偶氮)-8-氨基喹啉(m-CPAQ).Cu(Ⅱ)与m-CPAQ反应生成稳定的紫红色1∶3络合物.λmax为544nm,摩尔吸光系数ε为7.3×104L·mol-1·cm-1.铜量在0~16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有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用于实际样品分析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水杨醛Schiff碱双核Cu(Ⅱ)配合物合成及磁交换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两种新的双核铜配合物〔Cu2L3〕ClO4·nH2O,其中L为4-(邻羟苯基亚甲基)亚胺-3,5-二甲基-1,2,4-三唑(A)和4-(邻羟苯基亚甲基)亚胺-3,5-二乙基-1,2,4-三唑(B),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等手段表征,推断配合物具有酚氧桥的结构,Cu(Ⅱ)离子配位环境为畸变四方构型。配合物(A)的变温磁化率表明铜离子间有反铁磁相互作用,g=2.07,2J=-136.9  相似文献   

17.
HL-60细胞分化对动粒蛋白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为实验材料,用终浓度1μmol·L-1甲酸(RA)和二甲亚砜(DMSO)分别连续处理细胞6d后,可使HL-60细胞按粒系途径定向成熟分化,即表现出核分叶,具有NBT还原能力的正常粒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特征。利用ACA间接免疫荧光方法,观察到在终未分化的细胞核中荧光斑点强度要明显弱于对照细胞。用RNANorthern和斑点杂交方法研究发现,在HL-60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Id,CyclinB1基因表达很快受到明显抑制,在终末分化的细胞中已基本被关闭;CENP-B基因表达水平也明显降低,但表达变化过程与Id和CyclinB1基因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8.
CHO细胞胞质分裂阻断微核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胞质分裂断微核(CBMN)法,采用CHO细胞评价一些环境因子造成的染色体损伤和细胞毒性,当细胞松驰素B(CB)的剂量为6mg.L^-1,作用时间40h时,不能获得一个含有适宜数量又核细胞和多核细胞的CHO细胞体系,利用这一体系,研究了这一种标准的实验室致突变剂丝裂霉素C(MMC)对CHO细胞的影响,在实验剂量范围内,得到了可重复诱导微核形成的效果,并与其它实验室的研究结果一致,此外还检测了另外  相似文献   

19.
研究单参数方法解中立型微分方程组x'(t)=Ax(L-τ)+Bx(l)+Cx'(l-τ)的数值稳定性性态,其中A,B,C是实对称矩阵及τ>0.并且,我们研究了稳定域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以二氧六环为溶剂,三乙胺(TEA)为催化剂,谷氨酸乙酯-N-羧基-2-氨基酸酐(ELG-NCA)与谷氨酸苄酯-N-羧基-2-氨基酸酐(BLG-NCA)基聚反应。用1HNMR谱测定了共聚物中两种单体单元的组成。利用Kelen-Tüds作图法和最小二乘法计算了两种单体竞聚率。结果表明ELG-NCA的竞聚率r1=0.926,BLG-NCA竞聚率r2=1.1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