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新安晚报》看语言模糊性在新闻语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性是语言的固有属性之一,其语用功能在各种语体中均有所反映。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新安晚报》为例,结合丰富的新闻例证,分析了模糊语言在新闻语中的语用功能:提高新闻语言的表达效率、可读性和准确性,增强新闻语言表达的灵活性、真实性,使新闻言语表达更鲜明,生动形象和委婉、含蓄、有礼貌等。 相似文献
2.
赵沛霖的《诗经》研究是对《诗经》学史建构模式的超越,对《诗经》研究作了多方面的深入与拓展,彰显了研究上可贵的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3.
《诗经》中的农耕文化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关于农耕的祭祀。由《诗经》中的农耕祭祀诗,可以看出周人对于农耕的重视。二、关于农耕生活。《豳风.七月》反映了农夫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涉及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三、《诗经》中涉及的食物品种,异常丰富,有植物类,有动物类。四、关于农耕劳动的场景描绘。五、农耕生产者数量众多,农耕生产工具能满足当时的需求。六、关于恋土怀乡意识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姜双双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4,(4):80-83
《诗经》和柳词在性质上具有巨大的差异,同时柳词中又存在着化用《诗经》的现象,二者既对立又统一。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即用俗于俗、用雅于雅、用雅于俗,对柳词化用《诗经》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从而探讨柳词对《诗经》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元服即首服,指头之服饰.《诗经》时代的元服主要有冠、冕、弁、胄、巾、帻、笠等.冠、冕、弁为王室贵族所用,是尊贵的象征,一般都非常讲究,有的异常华丽.假如打仗还要戴“胄”.平民百姓一般不戴冠,但要留全发而上罩头巾.当时还有人戴斗笠,用以遮阳防雨.唐代以前妇女无冠,女子头饰主要有笄、副、珈、瑱、揥、栉等物.当时妇女发式新潮,有的用笄簪装饰头发,有的以飘带来在发端,有的以发尖梳合上指,还有的戴假发,这充分体现了人们对头发的重视和修饰.可以说,《诗经》中的元服描写不仅反映出其防晒御寒、遮风挡雨的实用功能,而且还揭示出其礼仪政化、身份地位的内涵征象,传承着文质彬彬、追求时尚的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6.
模糊是自然语言的一个基本属性。翻译属于自然语言的一部分。因此,翻译具有模糊性。近年来,模糊语言学研究的发展对翻译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有着重大影响。本文在对近几年自然语言模糊性与翻译理论、实践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自然语言中翻译的模糊性作了简要归纳。 相似文献
7.
《诗经》中的不少爱情诗是上古男女恋爱婚姻的真实写照,从恋人们或甜蜜或痛苦的爱情经历可以看出在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之前人们的爱情观念。由于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男女双方的恋爱受的限制和束缚较小,男女双方在恋爱中的地位相对平等,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方面表现出积极的态度;由于礼制的确立和一夫一妻观念的形成又使他们的爱情观表现出精诚专一的严肃态度。从这些爱情观可以感受当时社会的一些礼俗和它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薛富兴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05,18(5):5-10
尽管《诗经》并非专门的审美理论文本,它所包含的审美观念却大有可观。它们数量众多,涉及到广泛的审美领域;既有一般性观念。也有特殊性观念;有男女,有物我,有内外,有兼言,有专称,似足以形成一小小的审美评判系统,足可显示先秦中华早期审美意识之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
论《诗经》中的女性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田田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4,17(1):92-95
《诗经》为我们展现了一道两千多年前的女性世界的艺术长廊,对女性的赞美是《诗经》的一个鲜明特点。《诗经》中的女性具有形象美、品德美和精神美。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表现理想"、"抒发激情"、"想像丰富"、"神话传说"等四个方面,论述了《诗经》的浪漫主义色彩。《诗经》中的浪漫主义色彩是很丰富的,对后世的诗歌创作,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刘宇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8,(3)
通过对《左传》与《国语》等史籍中收录的关于《诗》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推测出孔子之前的《诗》可能有三次重大的编辑。最后由孔子编定整理出了今天所见的《诗》的版本。 相似文献
12.
根据清代《诗经》研究的实际,本文将清代《诗经》学分为3个发展阶段:清初经世致用思潮与《诗经》朴学研究之风的开启、乾嘉时期《诗经》朴学研究的极盛阶段和后期今文经学影响下《诗经》辑佚学的全面发展,并概况出每个阶段的特点和重要的派别,意在为清代《诗经》研究描绘出一个轮廓和线索,从而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前提。 相似文献
13.
14.
栾梅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7,(4):101-103
《诗经》和汉乐府为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但时代的变化和文学自身的发展使得汉乐府既与《诗经》具有"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共性,又有差异。因而从《诗经》时代到汉乐府时代,爱情诗的内容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诗中女性形象也有显著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16.
17.
清代特殊的时代文化背景促成《诗经》文学接受丰收期的出现,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读《诗》之作,形式上可分为评点、评析、诗话、诗说、诗问、诗论等。清代的《诗经》接受在经学的笼罩下注重发挥个人见解,以传统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法阅读《诗经》,并将“温柔敦厚”的诗教观引中为艺术原则,从而对《诗经》的艺术特质揭示得更细致深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