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13):21-22
本课题主要针对我国当前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分析中缺少系统的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基础参数,缺乏规范的城市交通工程实验规程,以及在实验平台条件下建立的客观全面的评价技术的现状,面向实践工作,开展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实验平台研究,重点研究了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实验交通工程技术、城市交通系统评价和运行保障技术以及城市客运交通运行管理系统测试与评价技术,为综合系统地研究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功能,提升与设施建设的关键技术提供基础参数、评价方法和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城市路网愈加复杂,城市拥堵状态持续加剧,为了实现城市路网交通可知、可见、可控,对城市交通决策支持和智能管控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技术在确定宏观控制策略、实现交通信号精细控制、保障交通管控数据安全方面存在问题难点.以缓堵保畅为目标,"问题难点-技术创新-集成应用"为路径,...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机动化进程加速和全国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迅速发展,城乡一体化、城市集群的区域经济、综合交通运输等方面的蓬勃发展,未来,智能交通一体化发展L经是必然趋势。不仪在城市交通领域,更包括跨地区、跨行业的综合交通等诸多领域,智能交通越来越成为公众出行和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08,(13):48-48
“城市中心区拥堵收费机制研究”(2005BA414808)是“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现代中心城市交通运输与管理关键技术研究”的课题之一。研究目标是:以缓解城市中心区交通拥堵、合理配置使用中心区道路资源为宗旨,结合我国城市中心区的布局和功能特点,研究城市中心区交通拥堵收费的适用性、可行性及相应的配套措施,探索城市中心区交通与城市功能、城市环境协调发展的相互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07,(24):46-46
我国城市交通正以高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发展,城市交通问题已经影响到社会和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但交通研究和分析技术手段在中国还不具备应有的基础,所使用的交通分析软件系统几乎全部为国外的产品,限制了我国交通分析技术手段和技术水平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有8亿城市化人口,每天出行约15亿人次,主要大城市每天出行人次超千万次。虽然各城市都广泛采用基础设施建设和政策调控等措施,但交通拥堵情况依然严重。本文主要介绍以"感—知—判—算—治"为主线,围绕提升交通全面感知能力、高可靠实时研判和态势推演能力、大规模高效计算能力,构建高效智能的城市交通智能治理大数据计算平台,进而缓解交通拥堵问题上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在"感"方面,建立了万路级视频分析引擎,实现了人、车特征识别率 80%,跨摄像头重识别率 60%;在"知"方面,研究了城市交通知识图谱的标准化设计方法,构建了包括2.87亿个实体和12亿条关系的深圳市交通知识图谱;在"判"方面,利用深圳市静态测试数据构建了大规模复杂系统推演算法,实现15 min交通状态的预测时间2.2 s,预测精度达94.09%;在"算"方面,研发了"云—边—端"协同的交通大数据智能平台软硬件,支持大规模智能治理大数据平台的集成与部署;在"治"方面,依托研发建成的城市交通智能治理Trans PaaS平台,在深圳和宣城实现了重大活动应急疏散、异常事件快速响应、出行服务、路段交通溯源、交叉口群信号协同五大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7.
推进城市交通方式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的拥堵状况日益严重,其影响因素当然是多方面的.本文针对交通出行方式这一因素展开讨论,对各种交通方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剖析,进而提出了一些改善性的建议来协调多种交通方式之间的关系,缓解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矛盾,减少城市交通所面临的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8.
智能交通技术是当今国际交通运输领域发展的前沿技术,依靠智能交通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共识。智能交通是我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交通运输领域优先发展主题之一,“以信息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揭示了城市汽车化的生态代价,阐述了步行和骑车的生态价值,介绍了欧美国家关于慢交通的理念与实践,提出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快与慢的交通,强调中国城市化交通建设要快慢交通兼顾。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成果》2008,(8):39-39
交叉口作为城市道路网的节点,是城市交通系统的咽喉。据统计,城市道路网络中80%以上的延误集中在交叉口区域。目前,我国大城市的道路交叉口大多数为平面信号交叉口,在这些交叉口处,交通流的显著特征是机非行人混行、低速和高密度,针对该特征的混合交通流检测及其通行能力研究是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精细化管理和控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成果》2014,(2):37-40
智能文通作为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大部分城市在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之时就已把城市变通建设作为切入点之一明确到了发展规划当中。智慧城市系统规划乃智能交通的产业化发展,离不开新兴信息技术的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为缓解城市道路交通高峰严重拥堵的问题,在网联大数据驱动的新技术环境下,建立数据交互应用体系,规范多模式交通系统设备物联、系统平台互联数据共享。以多源交通大数据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解析刻画动、静态交通场景,建立典型拥堵场景目标导向的靶向治理优化方法体系。打造"感控一体化"的前端多元感知控制设备,升级构建面向非饱和交通动态变化的实时响应控制、面向过饱和交通均衡疏堵的主动调控新技术新系统。构建"端云一体化"智慧交通协同管控体系,研发新一代大数据驱动的城市交通智能网联管控与服务平台。形成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城市交通动态管控与协同服务理论体系、关键技术、装备系统及标准规范,为全国道路交通管控科技水平提升和出行服务改善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3.
交通系统维系着国民建设和人民生活的正常运转,特别是近年来,在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经济飞速发展的影响下,其地位也日益重要。另一方面,交通拥堵已成为制约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而且随着机动车数量的迅速增加而日趋严重,对城市交通、智能导航与位置服务等提出了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14.
<正>智慧停车包括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其中:硬件通过立体停车设备建设而拓宽城市停车的空间;软件则通过互联网软件系统建设来整合城市停车资源。通过停车信息的实况采集和实时数据的同步更新,搭建静态交通统一管理平台,为动态交通发展助力。应该说,智慧停车既优化了停车管理环节,又降低了停车时间成本,是未来解决停车问题的发展趋势。其中,智能化立体车库包括升降横移类、垂直升降类、水平循环类、多层循环类等基本类型,系统由钢/土建结构、载车台、传动系统、控  相似文献   

15.
一、工作站建站背景 保定市位于环渤海经济区、京津石三市的中间地带,具有依托中心城市发展经济的独特区位优势.新市区地处历史文化古城保定市区的西半部,交通发达,面积139平方公里,人口40万.改革开放以来,新市区人民把握机遇,真抓实干,经济建设各项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相似文献   

16.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现代中心城市交通运输与管理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应急交通疏散预案仿真研究”课题(2005BA414811)作为研究内容之一,由北京工业大学承担。该课题于2005年立项,经过课题组2年多的研究于2007年10月28日成功通过验收。首次对应急车辆疏散领域进行研究,研究过程中整理和总结了大量国内外研究成果,总结提出了应急交通疏散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7.
1982年12月23日下午,国务院代总理万里同志和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胡启立同志接见了全国城市发展战略学术思想讨论会部分代表,就我国城市发展的理论和政策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万里同志说,从人类历史讲,有了阶级、国家,就有了城市,开始是政治、军事中心,以后随着经济发展,城市成为经济中心、交通中心。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是综合性科学,又是自然科学,又是社会科学。要很好认识城市的重要性,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全国,城市地位很重  相似文献   

18.
当前,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和发展,城市人口剧增、全国道路里程不断增加、汽车拥有量和驾驶员数量的成倍增长,导致城市交通拥堵、交通事故更是频繁发生,给人们的出行带来诸多不便,也极大地危害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工作、生产和生活。因此,业内专家认为,仅靠传统的运营管理方式,已经不能完全解决当前复杂的交通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9.
1规划背景 随着北京市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北京市电力负荷需求增长迅猛,需要进一步加快电力设施的建设.但随着社会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和人们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变电站是否有电磁辐射并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变电站与居住建筑应该怎样合理布局等问题,都受到人们的空前重视,其中有关的电磁辐射的认知误区则是人们反对变电站在住宅附近建设的重要原因,从而导致了变电站选址困难重重.民众阻碍变电站建设的现象在美国、法国等国家的主要城市都曾发生,国内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近来也都频繁出现,成为社会焦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0.
"马路杀手"何其多 城市交通被称做城市生命线.如今,这条生命线脆弱得不堪一击,一场不太大的雨雪,就让我们的城市半瘫痪;登上可能升往天堂的飞机,坐进也许开往地狱的地铁;一系列的灾难害得我们骨肉分离:每天死亡300多人的交通事故,动辄死伤数百人的坠机、沉船、车祸,年均死亡近20万人的灾难事故……我们正处在一个高风险社会中,越来越多的灾变已如脱缰之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