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随着城市进程的加快,经济的飞速发展,居氏出行总量剧增,出行距离增加,再加上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普遍不是很高,居民出发地或目的地离公交站点距离太远,等车时间过长,换乘不便等问题,导致更多的人选择小汽车出行,从而使小汽车增长速度过快,城市道路日益拥堵,环境不断恶化。中国许多大城市出现的严重的雾霾天气更加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低碳交通、绿色出行的讨论,自行车的零能耗、零排放、低噪音、占地少成为国内大城市发展低碳交通的新生力。  相似文献   

2.
县级中小城市的居民出行和公交规划因土地利用和出行习惯等原因,呈现异于大城市的特征。通过实地调查,对研究区域的人口分布情况、土地利用现状和居民出行发生量分布进行分析,得到研究区域的公交线网方案,并对两方案进行运营和服务指标的评价。总结出小城市公交规划宜进行地毯式普查,细分到社区小组和以常住人口为规划依据等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发展中城市交通低碳发展,对发展中城市居民日常出行进行碳排放测度分析.通过构建主体出行日常出行碳排放测算模型,利用随机调查问卷建立居民日常出行数据库,对同一主体工作日和非工作日的出行碳排放量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出行主体在工作日和非工作日的碳排放总量呈上升趋势,其中,单一出行方式碳排放总量占总排放量的78.16%;消费终端能源的出行方式产生的碳排放占比达到95.17%;不同出行方式中私家车出行产生的碳排放量最大,从工作日到非工作日增幅最大;混合方式出行产生碳排放排在第2位,从工作日到非工作日降低最多;人均碳排放呈上升趋势,不同出行方式碳排放均值只有混合方式呈下降趋势,其他都是上升趋势,其中私家车上升最明显;以汽油、天然气等为燃料的交通工具出行是造成高碳排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潘莹  赵晓冬  赵晓峰 《科技信息》2013,(19):48-48,55
本文分析了自行车交通的特征优势,探讨了"建立自行车专用道路系统"、"发展'自行车+公交车'出行模式"、"改善自行车停车条件"等提高自行车交通服务效率的有效途径,旨在为我国小城镇低碳交通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绿色出行观念的广泛传播,公共自行车在中小城市越来越普及.总结了中小城市公共自行车项目规划性强、覆盖率大、制度性好和完善度高四大现状特点.同时,也发现存在功能定位不清晰、后续资金不足、替代风险高三大突出问题.最后,提出通过开源节流和技术创新来发展中小城市的公共自行车运行体系.  相似文献   

6.
以问卷、SPSS等作为调查研究工具,分析了合肥市居民在选用低碳交通工具——共享单车上的使用目的和意愿,运用多元统计学,结合社会人口学特征相关数据,深入研究了其对居民选用共享单车作为低碳出行工具上的使用意图;结果表明:合肥市居民对共享单车作为低碳出行工具的使用意愿较高,并对共享单车的可行性与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但是他们在共享单车投放数量、城市公共绿道和存在安全隐患方面也表现出担忧;同时,绝大部分居民对共享单车作为低碳出行工具的使用意愿及目的一致度较高;社会人口学特征的多因子交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居民低碳出行使用共享单车的最终意图;最后,共享单车作为低碳交通的重要补充,在国家低碳城市建设中,应重点关注"公共绿道/慢道系统"在国家低碳城市建设中的开发与规划;"监管与规范"构建良好的使用环境;将居民对共享单车的使用频次、公里数等,纳入碳补偿机制体系,有效提升居民低碳出行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小城市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关注其交通问题,疏解日益增大的交通压力,规划工作者责无旁贷。“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结合中小城芾发展特点和居民出行特征以及各种公交方式的特点,小城市的公交优先政策应该侧重于优先发展常规公交。  相似文献   

8.
轨道站点影响区自行车出行环境评价对于促进自行车接驳出行效率和服务品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采集百度街景、路网、轨道站点等多源数据,选取自行车出行环境的舒适性、安全性、便捷性和可达性评价指标,运用DeepLabV3+模型和sDNA分析法对轨道站点1 500 m范围影响区内不同类型道路的自行车出行环境进行评价,并以南京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站点影响区自行车出行环境存在空间差异性;交通型道路的自行车出行中间性、天空可视度高,但自行车存取方便程度低;生活型道路的自行车存取方便程度、绿视率高,但自行车出行中间性、安全性低;综合型道路各指标相对协调。  相似文献   

9.
设计了基于碳排放-位置分配模型的公共中心规划支持系统(CELA-PCPSS),该系统可分为支撑层、数据层、模型层、功能层和表示层.其中,基于小汽车出行碳排放的位置分配模型是模型层乃至整个CELA-PCPSS的核心.CELA-PCPSS的主要功能是基于低碳视角计算出公共中心布局选址的最优位置,定量、可视化地模拟出不同公共中心布局形式下的小汽车出行碳排放空间格局与碳排放总量.以广州市为例,将CELA-PCPSS应用于其假设的公共中心规划选址中,模拟与计算出规划1~6个公共中心的最优选址位置及其相应的小汽车出行碳排放空间格局与碳排放总量.发现新增公共中心能减少小汽车出行碳排放总量,具有边际效应.因此,需综合考虑经济社会成本和人文因素来确定规划公共中心的数量和调整其选址位置,以使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控制机动车碳排放增长,缓解因尾气排放带来的气候改变,本文采用演化博弈理论,研究如何通过实施机动车碳税政策来影响居民出行方式的选择。通过构建政府管理部门与居民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机动车碳税政策下两者之间的策略演化及影响因素,并使用Matlab对博弈结果进行数值仿真验证。研究发现:政府管理部门实施机动车碳税政策能够有效提高居民低碳方式出行比例。降低管理成本、加大对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加低碳出行补贴、提高居民低碳意识等措施有利于构建低能耗、低排放型社会。研究结果为政府管理部门决策提供指导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研究陕西省碳排放量的测算,预测未来碳排放态势及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清单法和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运用碳排放余额法和超对数模型模拟预测研究。测算了1991—2013年陕西省的碳排放余额,预测陕西省2020年的单位GDP碳排放余额为0.313 9,比2005年水平减少18%,且碳排放随着人均GDP增高逐步增大,但增幅以平均1.6%水平递减,因而,陕西省碳减排压力较大。针对陕西省碳排放情况,提出继续走区域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提倡清洁能源研发和应用;提倡生态、循环、集约型的农业生产模式;提升区域居民的低碳环保意识;增加生态补偿力度等有效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12.
建设公共电动自行车系统是有效利用资源、满足居民经济低碳出行需求的可行途径之一.文中提出了公共电动自行车网络系统的概念,并采用出行链对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双层规划模型解决该网络系统中的租赁点选址问题.上层模型考虑政府的目标,为系统最优模型;下层模型考虑用户的目标,为用户均衡模型.上层模型采用混合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下层模型采用Frank-Wolfe算法求解.算例结果表明,文中算法能够同时确定站点选址和站点规模,收敛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城市因机动车过多导致的交通拥堵与环境污染问题,方便城市居民的出行,太原市人民政府决定启动公共自行车交通项目建设。针对太原市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结合太原市居民小区、旅游景点、商业网点的实际布局以及太原市公交系统实际发展情况,文章详细分析了太原市公共自行车交通的规划方案及运营管理模式,结果表明,太原市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方案切合实际,不仅为居民出行带来方便,还有利于缓解道路交通拥堵,改善城市环境。  相似文献   

14.
为减少实行交通微循环过程中日益增加的对区域内居民生活和出行交通的不良影响,以最小化道路连通性、最小化慢行交通的出行时间、最小化环境污染和最小化道路饱和度为优化目标,考虑干道路网饱和度约束、慢行交通平均限速值约束、慢行路网密度约束,建立了多目标区域交通路径优化的双层规划模型。利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采用轮盘赌选择算子和非均匀变异算子进行操作,得到了最优的微循环路网优化组织方式。通过算例分析,与实行微循环前的路网相比,实行微循环后的路网饱和度明显下降,减小了对街区内的居民影响和生态环境破坏,得到了一个合理的街区交通微循环网络。  相似文献   

15.
共享自行车逐渐成为我国居民短距离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但共享自行车的投放与用户需求不平衡的问题仍待解决。针对共享自行车的投放位置和规模的问题,提出了共享自行车区域投放和虚拟站点的概念,构建了共享自行车网络系统,建立了共享自行车区域投放双层规划模型。上层模型以系统用户总的出行成本最小为目标,考虑了企业、用户等约束条件,为系统最优模型;下层模型为网络用户均衡模型,并提出了混合遗传算法与粒子群算法求解该模型。最后,用某中等城市共享自行车出行数据进行分析,验证模型与算法的实用性。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同时确定投放区域虚拟站点的选址及规模,为共享自行车的投放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供需平衡理论,修正路网密度和级配最优化计算模型,以济南市某高密度高强度开发的区域地块为基础,构建一般地块分析模型,标定各种计算参数,以平均容积率为唯一变量,进行容积率对路网密度和级配的影响分析。在城市平均的出行模式下,研究发现容积率的大小变化对路网密度指标的影响分三个层次。当平均容积率小于等于3时,采用95规范推荐的路网密度和级配可以获得较好的交通供给。当平均容积率在3~5时,在规范推荐值基础上加大各等级道路密度和道路面积率来增加交通供给,但无法获得合理级配。当平均容积率大于5时,按照现有规划方法无法得到满足需求的路网密度和级配,必须同时采取交通需求管理才有效。  相似文献   

17.
陈强 《科技资讯》2012,(29):27-27
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道路交通规划的相关研究,以山地小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为研究对象,从道路选型,桥梁与道路衔接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基于供需平衡理论,修正路网密度和级配最优化计算模型,以济南市某高密度高强度开发的区域地块为基础,构建一般地块分析模型,标定各种计算参数,以平均容积率为唯一变量,进行容积率对路网密度和级配的影响分析。在城市平均的出行模式下,研究发现容积率的大小变化对路网密度指标的影响分三个层次。当平均容积率小于等于3时,采用95规范推荐的路网密度和级配可以获得较好的交通供给。当平均容积率在3-5时,在规范推荐值基础上加大各等级道路密度和道路面积率来增加交通供给,但无法获得合理级配。当平均容积率大于5时,按照现有规划方法无法得到满足需求的路网密度和级配,必须同时采取交通需求管理才有效。  相似文献   

19.
为识别自行车通勤出行中不同出行者选择偏好的差异,针对基于出行态度的自行车通勤出行市场进行划分.根据南京市居民通勤出行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从29个观测变量中提取出若干态度潜变量,分析了出行偏好态度变量间的相关性,并采用K-means聚类方法对自行车通勤出行市场进行划分.根据选择自行车通勤出行意愿、对固定出行时刻需求、对出行舒适度需求及环保意识4类态度变量将自行车通勤出行市场划分为6个子市场,同一子市场内个人选择自行车出行意愿近似,不同子市场间选择意愿明显不同.分析了每个子市场内个人通勤出行态度特征以及自行车方式选择特征,针对每个子市场提出了相应政策以引导自行车通勤出行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低碳交通实质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新型交通发展模式,公共自行车作为一种低碳、高效、健康的出行方式,最近几年受到国内外城市政府的广泛关注。潍坊市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枢纽,积极响应省政府号召,将公共自行车建设作为低碳交通建设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以潍坊市区公共自行车系统为主要调研对象,调查分析了市区公共自行车的管理与使用现状,揭示了公共自行车公益项目对潍坊低碳交通建设的积极意义,指出其管理与使用效率的不足,进而探讨绿色低碳理念下公共自行车建设的公共政策取向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