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语言把意思表达出来,可以用动词“话”、“说”、“谈”、“讲”等。例如:“话家常”、“说闲话”、“谈天”、“讲情”,这些动词都含有“讲说”的意思。在客家话中,“话”这个动词,可以用在“你话他”这句话中,就是“你对他讲”的意思;“你话给他听”,就是“你讲给他听”的意思。但是,“话”这个动词,除有“讲说”的意思外,  相似文献   

2.
“()”、“()”、“()”是在象形符号“()”上附加指事符号“一”、“二”、“三”构成的指事字,就是甲骨文“()(继)”。  相似文献   

3.
赵磊  幸尧 《世界知识》2013,(7):23-25
“美国梦”,“英国病”,“日本热”——在逐渐远去的20世纪后半叶,这些词汇一度流行在西方社会,如今只剩下“美国梦”仍在西方价值体系中虎踞龙盘。  相似文献   

4.
“时”、“小时”、“点钟”“钟点”等都是计时单位,本文想说说它们的用法和语法特点。 (一) “时”和“小时” “时”和“小时”都表示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它们的用法又各不相同。 时 通常用来表示时间的位置和先后,与数词(其数词是表序数的)一起指明在什么时候,表时点。例如: ①〔1945年〕八月九日,晨六时起床,将《屈原》剧照详细注出。八时过在食堂遇熊式辉、沈鸿烈诸人。……九时半苏太太来……(郭沫若《苏联纪行》)  相似文献   

5.
“怯气”“惬气”明清小说中常见,词义均同“服气”,“惬”可能是本字,而“怯”是通假字。《鼓掌绝尘》中的“恡气”当校为“怯气”,意为“服气”。虽然“怯气”“惬气”在现代汉语中仍使用较多,但词义都不再是“服气”。  相似文献   

6.
从文献学角度来看,以前各家对“话本”的含义的界定——“故事底本”或者“故事”,都有以偏概全之嫌。因为这种理解忽视了其含义的历时发展——“话本”之含义在历时的发展中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话本”早期作“话”,从唐代到明清文献中的“话”、“话本”、“话文”的用例来看,“话本”、“话文”均为偏正结构,其含义均指“故事”,并无“故事底本”之义,“本”指“(故事)本末”,“文”指故事内容。指“故事底本”的“话本”是现代才发展出来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尔雅》中“法”与“律”是一组同义词,但是在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中,“法”的内涵远远大于“律”,它是一种抽象意义上的所指,而“律”则侧重的是刑法.它们不仅单用,也经常连用,因此逐渐凝固为“法律”一词.但是直到1815年它才正式出现在工具书中,可见现代的法律观念是在明清之后逐渐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尔雅》中“法”与“律”是一组同义词,但是在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中,“法”的内涵远远大于“律”,它是一种抽象意义上的所指,而“律”则侧重的是刑法。它们不仅单用,也经常连用,因此逐渐凝固为“法律”一词。但是直到1815年它才正式出现在工具书中,可见现代的法律观念是在明清之后逐渐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在北京现在有运行于地下的“地铁”列车,也有运行于地上的“轻轨”列车,你知道它们的联系与区别吗? 其实,“轻轨”与“地铁”都是电气化铁路系统的一种形式,如果要问你“轻轨”与“地铁”的区别,你一定可以不假思索的  相似文献   

10.
当人类还未从“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反常气候中恢复过来时,另一种称为“厄尔尼诺”之妹的“拉尼娜”的气候特征似乎又要降临人间。 “拉尼娜”在西班牙语中是“姑娘”的意思。“厄尔尼诺”与“拉尼娜”总象一前一后相互追逐的孪生兄妹一样,在过去的20年间,已出  相似文献   

11.
王伟 《科技信息》2009,(5):110-110,116
古今中外,哀叹“世风日下”的呼声不绝于耳,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世风日下”观念更加强化。笔者在文中从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道德观念领域的“实然”与“应然”的矛盾入手,对“世风日下”观念在当前社会中异常强化的原因进行了探析并对道德嬗变的走向进行了展望,对于解决人们在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迷茫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观点多认为“风”是民间歌谣,可是“风谣”说如果成立,那么先秦时期就曾出现过一个从人人会作诗(“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到无人会作诗(“《诗》亡”说)的怪现象。同时,两汉以来曾进行过多次“采风”,可是所采到的民歌却无法与“国风”相比。这并不是劳动人民的文化素质愈来愈低,而是“风”根本就不是什么民间歌谣,其实质是“巫风”。或者说,巫是先泰时期的诗人歌手,风是“巫歌。” 文章首先通过对《易经》中古歌谣与《楚辞》的作者皆为巫的考证,论证出《诗经》的作者亦是巫。其次,《礼记》:“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其中“民”在此指臣,引伸为诸侯;“风”指“歌舞为巫觋之风俗”。由于列国的巫觋歌舞之风体现了礼乐制度,所以在礼坏乐崩之际引起了周天子的极度重视,从而所陈之“诗”即是巫觋歌舞时所唱的乐诗。其三,探讨了“省风作乐”的实质与“诗不能作”的原因。最后揭示了巫风中的“性”文化,“郑声淫”等是巫风中性文化的产物。并探讨出孔子“乐正”并不是删诗而是修正或订正诗,即将诗中的“淫声”之处改正过来,使之符合礼教。  相似文献   

13.
战后以来,美日反动派为了复活日本军国主义,一直在“自卫”、“保安”的幌子下重新武装日本。日本现行宪法禁止日本拥有军队,但是“自卫队”实际上就是日本的覃队。一九五○年六月日本在美国发动侵朝战争期间,建立了“警察预备队”,一九五二年改名为“保安队”,同时建立了海上“警备队”。一九五四年正式建立了拥有十几万人的陆、海、空“自卫队”。日本“自卫队”是以  相似文献   

14.
《汉语大字典》作为当今常用工具书,其释义具有权威性,但在一些字的释义上仍有讹误,本文试就“安”的“坐”义进行考析。“安”主要有八大义项,但其“坐”义与其它几个义项缺少义素上的联系,实为“止”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统计第一人称代词“吾”与“我”在上古典籍《尚书》、《左传》、《庄子》中的使用情况,并进而探讨“吾”与“我”的区别。分析典籍中“吾”与“我”的消长,认为其在语法功能、语用色彩上略有分工。“吾”的使用频率日渐超过“我”。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史前文化可分为“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两大系统。“彩陶文化”又称为“仰韶文化”。1921年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发现史前人类的遗址,其中有许多精美的彩色陶器。彩陶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典型器物,彩陶艺术在仰韶文化中占  相似文献   

17.
现行古汉语语法著作一般都视“而后”“而况”“而且”“然而”为表示承接、递进、转折关系的合成连词,视“而已”为表示限止语气的合成语气词,视“既而”“俄而”为表示短暂时间的合成副词.我们认为,这是以泛时观采认识这些语法现象的.汉语的双音合成词一般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白族形成的历史渊源出发,考察了在此过程中“封”“邦”“白”三字与白族族名的历史渊源关系,引申订正了学界对此问题的部分误解。  相似文献   

19.
我从经济角度对世界格局谈一点见解:“极”与“圈”。“极”就是指多极化的极,“圈”就是指经济圈的圈。目前,世界格局正在向多极化发展,虽然还很难预料未来多极格局究竟是个什么样子,但至少在经济方面,美国、西欧、日本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20万亿美元当中大约分别占“5、5、3”万亿美元,它们可以说是三个“极”。  相似文献   

20.
“无我之境”并非绝对意义上的“无我”,在“无我”“有我”的背后总是有一个“我”——诗人的自我意识存在;诗人的自我意识分为理智的自我意识和情感的自我意识两种;而且在具体的条件下,二者总是处于矛盾斗争之中:“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都是这两种自我意识由冲突到平衡而最终谁占主导地位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