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孙常亮 《科技信息》2011,(15):J0266-J0266,J0303
英汉习语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在习语翻译的过程中做到归化和异化的统一,既有利于源语文化向目的语文化渗透,又符合译语的习惯。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从认知范畴化的视角探讨习语翻译的归化和异化的关系,认为英汉习语的翻译不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更主要的是认知范畴的移植。  相似文献   

2.
归化和异化是翻译中的两个重要策略。本文针对英汉习语的不同特征,探讨了英汉习语翻译的策略,即归化法,异化法和归化异化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英语习语作为英语语言和文化的精华,其翻译在整个翻译界中占有突出的地位。文章从英语习语、异化归化的理论基础及趋势等方面探讨了习语翻译中异化的必要性,并从异化的角度介绍了几种翻译英语习语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习语又是语言的精华。英汉习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翻译时应该根据目的语国家的语言习惯做出恰当的处理。本文借助语用学的理论,对英汉习语的语用意义及翻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英语习语翻译的归化和异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语习语翻译过程中常用两种方法-归化译和异化译。归化译和异化译的区别在于翻译过程中是用引进原语的表达形式还是使用译语的表达方式。归化译易于读者理解和接受,但它是以牺牲大量的文化附载作为代价;异化译有利于两种异质文化和语言的相互交流和渗透。采用归化与异化主要受语用环境的制约,而且还需要把握好尺度。  相似文献   

6.
英汉习语的语用意义对比及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习语又是语言的精华。英汉习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翻译时应该根据目的语国家的语言习惯做出恰当的处理。本文借助语用学的理论,对英汉习语的语用意义及翻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跨文化的视角下进行英汉习语翻译一般采用归化和异化两种方法。不管是使用归化法还是异化法,都必须遵循适度原则。可能时尽量异化,异化时不妨碍译文的通顺可读;归化时不改变原文的"风味",特别不导致"文化错位"和"文化误导"。  相似文献   

8.
苏学雷 《科技信息》2008,(6):262-262
英汉习语中的隐喻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因此,翻译英语习语中的隐喻时,可以适当采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方法.并在保证读者接受的前提下,更多地采用“异化”的翻译方法,以促进不同文化之家的交流。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详细分析相关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来解释英汉两种语言的相同点和相异点,进而提出归化和异化的翻译方法。为更好的促进跨文化交流和满足读者对不同语言风味和表达方式的需求,我们在翻译与动物相关的词语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同一动物在不同文化和不同动物在同一文化中的内涵,然后根据原语言和译入语的特点相应地采取归化和异化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0.
归化法和异化法是处理原语文化时采取的两种策略,翻译有着丰厚文化内涵的汉语习语时,译者更要面对归化法和异化法的选择。本文着重阐述了汉语习语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问题及处理对策,发展趋势,及与文本类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浅探英汉习语互译中的异化与归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当今译坛的异化与归化之争,阐述了英汉习语互译中使用异化法与归化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及两种译法各自的优势与劣势,指出英汉习语互译中异化与归化的选择受语境的制约,并建议两译法结合使用,互为补充,灵活处理.  相似文献   

12.
曹二玲 《科技信息》2007,(26):152-153
This article approaches to one of the translation theories——the "foreignization".In applying the foreignization method,special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and what is acceptable to the Chinese readers.When foreignization is not feasible,the domestication method should be applied as a supplementary method.  相似文献   

13.
从接受美学审视文学翻译策略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探讨了中国文学翻译策略选择的不同取向,认为文学翻译不是简单的归化为主或异化为主的问题,而是根据读者的文化接受程度不同可划分为四个取向阶段:归化为主、少量异化为辅阶段,归化为主、大量异化为辅阶段,异化为主、大量归化为辅阶段和异化为主、少量归化为辅阶段。  相似文献   

14.
英汉翻译中归化与异化存在对立统一关系。厘清两者的来源及其定义,将几种分别使用归化和异化的典型例子予以分析,从而得出二种手段分别独立存在的必然性。而后又对综合使用归化和异化的例子加以分析,从而证实了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的统一。作为对立统一关系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实现一方向另外一方的转化。  相似文献   

15.
在跨语言、跨文化的翻译中常常会碰到源语和译入语之间的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处理这些差异的策略:意译、直译、归化、异化。而策略的选取受到翻译的形式、目的和意图,文本的体裁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文学翻译主要目的是引进差异、促进文化交流,因此宜采用直译、异化的策略,尽量保留原文中的语言文化、艺术风格等差异,充分体现原文的诗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Proverbs are culture-loaded linguistic symbols.The E-C/C-E proverb translation involves not only the transfer of language but also the transmission of culture.Through analyzing the necessity of employing foreigniztion instead of domestication in proverb translation,the author holds that foreignization should be mainly employed so as to achieve better conveyance of the cultural peculiarities of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proverbs and wherever necessary domestication should be employed in order to facilitate natural and fluent expression,but domestication should not distort the cultural flavor of the original.  相似文献   

17.
从跨文化研究视野出发,首先探讨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及其后殖民解构主义渊源,并对语言形式层面上的直译和意译与文化层面上的归化和异化进行比较区分。然后通过实例阐述了归化和异化的辩证关系,提出二者是互为补充的和动态发展的。最后强调采用归化或异化都要把握好分寸,过度归化和过度异化都是片面的,不科学的,要努力避免。  相似文献   

18.
归化和异化问题历来是翻译策略中争论的焦点,学界对此观点各异.没有定论。本文从跨文化交流和传播的角度,通过比较分析英汉谚语中的文化异同,探讨了英汉谚语互译中的归化与异化问题。指出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是一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矛盾统一体。适度异化是文化得以交流传播的有效途径,但是归化的作用也不可低估。两者之间“度”的把握应始终以动态的读者反应作为判断的标准。在译文读者能接受的条件下应尽量采用异化的方式;如若不然,就应该选择归化的方式。最后笔者认为这种“度“的把握可以通过高斯定理进行量化,从而更加清晰的反映译文在不同读者间的可接受程度。  相似文献   

19.
归化和异化是译者通常使用的主要翻译策略。通过对萨满学术文籍的翻译实践,探讨归化和异化策略的合理运用,提出了萨满学术文籍翻译的原则:一是尽量异化,二是适度归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