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脾胃学说和脾虚证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国内学者从生化学角度对脾胃学说和脾虚证进行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从蛋白质、糖类和脂肪代谢到调节代谢的酶学和各种激素神经介质,从微量元素到分子生物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对脾虚证实质的阐明以及指导临床实践都有积极的意义。在动物实验方面,有人报导了脾虚证与D─木糖吸收率的关系,作者用番泻叶制造Wistar大白鼠脾虚模型,从动物实验角度证实了脾虚证发生时D─木糖吸收率降低,香砂六君子汤对脾虚动物模型的治疗,使D─木糖吸收率恢复正常,旁证了D─木糖吸收率是诊断脾虚证的可靠指标。首都医学院报导了大黄造型的脾虚动物、脂类的吸收显著低于正常组,与糖类有类似的结果。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报导了实验性脾虚动物致虚过程中血浆胃泌素含量的变化,发现脾虚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北京市中医研究所报导了利血平化脾虚小鼠脑内单胺介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利血平化动物脑内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5─羟色胺含量较正常动物明显下降,喂服四君子汤后,利血平化小鼠脑内单胺介质的下降有所回升,从而推测四君子汤对利血平化动物脑内单胺介质的合成可能起促进作用。北京师范大学报导了实验性脾虚动物结肠组织中V 相似文献
3.
4.
5.
6.
邴雅珺主任医师为甘肃省第五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从事中西医结合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20余载,在冠心病的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尤其从脾胃论治冠心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学术见解独到.就邴老师从脾胃论治冠心病的临床经验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探讨亚健康的防治与调护脾胃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蕾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5(5):78-80
从中医药角度探讨亚健康防治与调护脾胃的关系,阐述了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分析了亚健康与中医脾胃理论的关系,得出调理脾胃气机对纠治亚健康的重要性,并以岭南医学为例说明如何调护脾胃,防治亚健康。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李东垣脾胃学说的研究分析,探讨晕车症的发生发展机制及其治疗方法。以李东垣《脾胃论》为基础结合众多学者对脾胃学说的解析,与《内经》等医学巨著中有关脾胃的理论相互印证,对脾胃学说进行深度剖析。晕车症的发生不是由某一单一因素导致的,它常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气血虚弱—痰湿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气血虚弱这一恶性循环过程则是导致晕车症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过程。依据李东垣脾胃学说中对脾胃病的治疗原则,在临床治疗中阻断导致晕车症发生的恶性循环过程的同时,加强其他环节的抵抗能力是治疗晕车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根据脾、肾、天癸相互关系的理论,就绝经前后诸症一病提出了以下认识:(1)绝经前后诸症应按照机体胃、脾、肾功能循序渐进地衰退,分为过渡绝经期、绝经期、绝经后期三个阶段,分别从胃、脾、肾论治,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措施;(2)脾胃肾功能失调,而致气血阴阳失调,引起天癸由匮乏而渐竭,是绝经前后诸症发病的中心环节,尤其应重视脾胃虚弱在该病发病中的地位,强调从脾胃论治的重要性;(3)脾胃虚弱而致气血营卫失调,引起天癸匮乏,与下丘脑垂体性腺功能的改变存在着内在联系,开拓绝经前后诸症防治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2-72
2009年6月18El中国商务在线旅行网报道:中医学认为,经常打瞌睡表示脾胃功能不好.中医古书早有记载,脾胃之虚,怠惰嗜卧.夏天嗜睡,因为暑热耗伤元气,有损精神;冬天经常嗜睡,表示身体阳气不足或脾虚湿热.经常思虑多,好动脑或饮食控制失当的人,往往伤脾,影响脾运动能力.当脾胃功能欠佳时,容易气血不足,气血两虚的结果造成脑部供氧不足,易昏沉嗜睡.脾和胃像孪生兄弟,功能相辅相成.脾的功能是消化食物,负责运送营养,至于胃,负责吸收食物. 相似文献
11.
12.
13.
当下百姓对人间真情的渴望与呼唤尤为突出,情感类电视节目也因此应运而生。但在社会生活和人们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的今天,许多情感类节目暴露出了缺乏审美正义与人文价值的弊端。因此,消除浮躁心理,重塑电视情感类节目的审美正义与文化伦理,也就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在文学作品中,脏腑说虽偶能散现在某种场景或片段,却并不是常用来抒写人物性格以及心理变化的主要手段。但冯梦龙“三言”中的一篇《拗相公饮恨半山堂》,作者就是通过对拗相公王安石的生理的恶疾,来反映他的情绪情感;又通过对他的情绪情感的变化,来反映他的恶疾的状况。也算古代文学作品中,一种对人物心理特别的表达方式了。 相似文献
15.
16.
17.
徐多义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9,(1)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新时代,经济内涵,生产方式,管理模式,思想观念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推动新世纪经济发展的动力应是综合的知识创新,创新是新世纪经济发展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