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童的小说中始终有种挥之不去的孤独与迷茫,这已成为苏童小说文本的显著特征。从类型和特质两方面深入探悉这一特征,我们可以对苏童的创作独特性和哲学意蕴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苏童小说以其叙述的优美、精致,想象的奇特和舒卷的美学气韵而引人注目,他的小说开阔了当代学的视野。从苏童小说女性形象塑造的角度,思考其创作中人的注入和女性意识的凸现,不仅能洞悉苏童小说的女性世界,而且能了解其独特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3.
首位入选全球“重述神话”项目的中国作家苏童,根据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孟姜女哭长城”,创作了《碧奴》。在重述的过程中,苏童将叙事的重点从传统的“哭倒长城”结局巧妙地置换到“在路上”的过程,并为我们重现了满载一幕幕“苦难与生存”的路途。在这路途中,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是善、爱及苏童们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4.
诸多文学评论家及评论专著 ,对苏童的创作归属问题 ,有着不同的看法 ,有的认为属于“先锋小说”作家 ,有的则称之为“新写实小说”作家。这样的分歧 ,一方面反映了作家创作与批评界的类型研究之间存在着矛盾 ,另一方面也正体现了作家本身流动的创作轨迹  相似文献   

5.
苏童的短篇小说创作在当代文学中堪称经典,而这种经典地位的获得与其在小说创作中对"人性"的深入挖掘与阐释、对小说审美形式的高度自觉是分不开的。对苏童而言,小说是"灵魂的逆光",他将自己的灵魂--"人性"--注入小说空间,使小说具有深广的叙述张力;同时他又擅于在小说中营造诗意的审美氛围,通过意象的选取、童年的回忆姿态、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使小说呈现出诗意焕发、韵味遥深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6.
纯文学是20世纪中国文论的一个重要概念,自2001年李陀的《漫说"纯文学"》发表后,在文学界引起了一场不小的论争,但学界对其概念的界定仍旧莫衷一是。本文通过对先锋派作家苏童小说创作发生过程的论述和作品生成后评论家对其研究,希图从微观的角度对"纯文学"这一概念做进一步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与苏童都是以风格和技巧著称的作家,他们的小说有着颇为神似的艺术风格,现代颓废与中国古典美学巧妙地交融在一起,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文章以现代性理论与古典美学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作家的创作背景,从文本人手,着重分析张爱玲与苏童独特美学风格的来源、构成及艺术感染力,以此为径来探索两位作家在艺术上成功的奥秘。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以马原为开头的先锋小说作家进行了一场叙事革命,他们在实践中完成了中国小说由“创作”向“写作”的转换。格非、苏童等人对马原的叙述策略有所发展,他们在语言实验、叙事策略以及抒情风格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变革,凸显出中国先锋小说的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9.
田野 《科技信息》2012,(4):189-189,190
1985至1987年,马原、洪峰、刘索拉、徐星、残雪、余华、苏童等人相继发表先锋文学精品,形成一股怪异而清新的文学潮流。他们的创作在内容上、艺术上几乎都与传统小说逆向运作,比之前期现代派作品艺术视野更宽,力度更大,借鉴西方现代主义创作手法更明显,不仅扩大了表现生活的范畴,也拓展了艺术空间,使文学创作有更多的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中国自古就有“文史一家”之说,悠久的史官文化与多样的民间奇闻逸事,都为历史题材的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写作资源。即以当代历史小说而言,自1976年姚雪垠《李自成》的前两卷问世伊始,到20世纪90年代凌力、刘斯奋、唐浩明、二月河、熊召政等一批中年作家运用较为传统的历史还原手法,创作出诸如《梦断关河》《白门柳》《曾国藩》《雍正皇帝》《张居正》等一大批优秀的长篇作品,再到以苏童、叶兆言、刘震云、格非、莫言等青年作家为代表的新历史小说创作的异军突起,中国当代长篇历史题材小说一直都保持着稳健的写作或发展态势,并在当代小说创作中占有较高的思想艺术水准。  相似文献   

11.
意象化和感性化描写作为苏童小说的重要艺术手法,在小说《妻妾成群》中承担了女性想象的载体,在对女性形象的意象化描写中,苏童本身实际上是实现了自身的一种突破,这种突破不是存在于两性之间的关切,而是站在人性的立场上对包括男性女性在内的一部分人群的悲悯与同情。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是中国现当代一位优秀的作家,在1943到1945年内的上海沦陷期,她的创作达到了一个惊艳的巅峰。1952年她出走香港、美国之后,创作了几部长篇小说,好多中短篇小说,但艺术水平都达不到她早年的高度。近期出版的她的遗作——长篇小说《小团圆》,就艺术质量而言很一般,但它给了我们一个阅读和深入理解张爱玲其人其作的路径,让我们看到了她内心深藏一生的隐痛。  相似文献   

13.
作为20世纪80年代先锋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苏童在2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发表了300多万字的作品,这些作品逐渐形成了“香椿树”系列、“枫杨树”系列及“红粉”系列等.纵观他小说的这3个系列作品,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就是小说中贯穿着浓厚的感伤情调.他的这种感伤情调主要从感伤的意象建构、感伤的小说语言、悲剧的人物塑造等3个方面来展现.  相似文献   

14.
陈忠实的作品通常通过描写农村生活,来叙说农民的遭遇和命运。在陈忠实的前期作品中,大多是描写农村的政治变动、社会变动及人的精神变动的。但从《蓝袍先生》开始,作家的创作思想有了崭新的突破:民族文化心理意识对于民族历史进程的影响——即民族命运进入了作家的意识形态。在其后创作中,关于民族命运的思考“非但没有终止反而继续引伸”。本文试图通过对陈忠实在创作上逐渐变化的分析,来揭示作家创作的心灵历程。  相似文献   

15.
苏童的“新历史小说”《我的帝王生涯》可以看作他的巅峰之作,小说中大量铺陈了灾难、死亡、罪恶,这些外在的表叙形式掩盖着苏童自我沉迷的心理定势,通过对现实的抗拒,把对自身的消解和对历史的虚构赋予笔下人物,欣赏把玩他们的挣扎和呼号、沉沦和救赎,其目的是为了完成自己长久以来对理想生命模式的追寻和构建。  相似文献   

16.
青年作家苏童的《妻妾成群》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本文从三个不同侧面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其精湛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7.
苏童的“新历史小说”《我的帝王生涯》可以看作他的巅峰之作,小说中大量铺陈了灾难、死亡、罪恶,这些外在的表叙形式掩盖着苏童自我沉迷的心理定势,通过对现实的抗拒,把对自身的消解和对历史的虚构赋予笔下人物,欣赏把玩他们的挣扎和呼号、沉沦和救赎,其目的是为了完成自己长久以来对理想生命模式的追寻和构建。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近期长篇小说创作中,面向历史的多,直面现实的少;热衷于性事,沉湎于色情;忽视了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塑造等三个主要问题进行剖析,指出产生这些问题的主客观原因,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促进长篇小说创作发展繁荣的四条意见.  相似文献   

19.
台湾著名小说家兼评论家陈映真自50年代开始创作以来,形成了自已独特的风格,本文就他70年以后的创作思想及创作实践进行深入研究,勾勒出一条逐步觉醒,走上成熟的创作之路的作家创作轨迹。  相似文献   

20.
曾新玲 《科技资讯》2011,(4):210-210
本文从陶艺创作的内容开始分析,通过对各民族美学认识的研究,根据实践经验总结了陶艺创作的方法、技巧以及主要种类,为陶艺创作以及相关研究提供借鉴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