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告读者     
《世界科学》杂志到明年就满十年了。1978年,全国科学大学召开,在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主旨下,本刊和其他一批科学、科普杂志应时而生。近10年来,《世界科学》在数以千万计的海内外读者的关心、扶助下,在中国的大地上,为科学技术的新思想、新观点的传播尽了一份力量。它在海外,同享有盛誉的Nature,American Scientist,Die Umschau等十多份外文期刊始终保持交换关系,在英国爱丁堡大学的阅览室里亦有《世界科学》陈列;在国内,我们杂志的订户数以万计。而关心支持我们的工作,时常与我们保持联系的热心的译者和读者更难计其数,这是堪可自慰的。  相似文献   

2.
《世界科学》创刊15周年科学家发言摘录夏禹龙(本刊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世界科学》杂志办刊15年来,尤其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可谓是惨淡经营。但可喜的是,15年来,《世界科学》杂志在办刊的方针上始终坚持自己的宗旨.力求在中国普及与传...  相似文献   

3.
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创刊于1880年7月3日,经过几代人一百年的持续努力,已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杂志。据《科学引文索引》杂志的报导,1978年《科学》上的论文被引用59057次,在全世界3500种主要科学杂志的引文数中,名列第7位;在综合性科学杂志中,仅次于英国的《自然》(Nature)。平均每篇论文每两年被引用5.9次。《科学》是世界上70种最有影响的科学期刊之一。 1980年7月4日,《科学》在纪念创刊一百周年时出版了专辑.以主要篇幅概述了当代科学技术的  相似文献   

4.
我是个没有进过理科专科学校的普遍读者,却不乏对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曾天真地想,要是能将数、理、化、生、天文、地理等等一切科学都贯通该多好啊。但由于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这是不可能的。在许多学问面前,在懂得一般的科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通过了解别人的研究成果而知道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主流趋势,这是可能的。我发觉,在浩如烟海的书籍杂志中,《世界科学》满足了我的这一要求,我读《世界科学》连续有10年了。读了《世界科学》以后,觉得它把我引进了一个不平凡的科学世界。因为它是在认识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爱心与厚望     
我是在80年代中的一次偶然机会看到《世界科学》杂志的,从此,我对它可谓“爱不释手”,订阅《世界科学》已12年,这期间,读《世界科学》已成为我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到月初,我如果看不到新一期的《世界科学》,好像失去什么重要之物那样不自在。记得去年4月份的《胜界科学》被邮递员遗失了,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试着《世界科学》编辑部去了一封信,说明情况,希望能卖我一本。我很快地就收到了我所要的刊物,并附有编辑同志的一封信,信中表示,感谢我对《世界科学》的厚爱和支持,免费赠送我这本《世界科学》。通过这件事…  相似文献   

6.
2010年12月10日出版的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报道了科普出版社出版的《潜海世界》、《走近科学》等中国科普图书。以"为了年轻的读者——来自中  相似文献   

7.
1915年创刊的《科学》杂志最近已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复刊.1985年11月5日上午,《科学》杂志编委会和编辑部在北京召开了纪念会.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科学》杂志主编周光召主持.他回顾了《科学》创刊后在中国现代科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介绍了这次复刊的一些情况,并表示要继承《科学》的光荣传统,把复刊后的《科学》杂志办好.中共中央政治局委  相似文献   

8.
《世界科学》问世以来,已接近20周年。在这20年的岁月中,我的医学科技生涯和她结下了不懈之缘。我既是她创刊以来的忠实读者,又是她多年的友好译者。从读者走上译者的人生之路,是《世界科学》选题的新颖、立题的别具一格、报导的迅速、译文的优美洒脱,开阔了我的视野,萌发了我成为《世界科学》译者的进取心。然而更使我醉心于《世界科学》杂志的原因,是我的医学情报专业,需要我及时吸取世界最先进的医学科技知识。我年复一年,月复一月地阅读着《世界科学》,从中得到了不少教益,也获得了非常满意的回报。纵观《世界科学》开辟的栏…  相似文献   

9.
采访孔向阳博士有点偶然。在做《世界科学》3月号封面时,编辑调阅了最新的国际科技期刊,很快一幅漂亮的纳米环照片跃入眼帘,这是2月27日的Science网站上配文刊登的一幅照片,非常吸引人。仔细读文发现完成这一工作的是几位中国学者,当即决定把这幅纳米环照片刊印在当月《世界科学》的封面上。《世界科学》3月号杂志出刊一周后,编辑部接到一  相似文献   

10.
十年     
1978年5月《自然杂志》创刊问世。在广大科学工作者,各界读者和有关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自然杂志》走过了十年不平静的历程。自然杂志社的全体同仁们谨向在这十年中所有关心、帮助和支持本刊的海内外学者、同志们、朋友们致以衷心的谢意。《自然杂志》诞生的1978年,正值我国科学大会召开之际,也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举行的前夕,郭沫若同志称之为“科学的春天”,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关头。现在十年过去了。这  相似文献   

11.
<正>2017年4月22日,美国科学界发起全球性的科学大游行。为此,《科学》杂志发表社论,主编杰里米·伯格(Jeremy Berg)号召人们重视科学,依靠科学创造前景光明的未来。在弗兰克·卡普拉的经典之作《生活多美好》中,主人公乔治·贝利希望他从未出生过,于是他被传送到了另一个版本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所有曾经存在过的痕迹都被抹掉了,这个世界与他原来的世界大不相同:一个蒙昧不开化的世界,一个文明程度更  相似文献   

12.
丁公量(上海市顾委会委员,原上海市科委副主任)创办《世界科学》杂志的1979年,我当时在上海市科委工作,我是积极支持创办这本杂志的。  相似文献   

13.
当代我国年老的科学工作者接受的,大多是分门别类的单项专业教育,它往往形成一套传统的思维方式,习惯把自然界分成由各种细部组成的彼此独立的部分,就象一只钟是许多机械零件组装起来的一样。1985年我在《世界科学》杂志第8期上读过一篇文章,使我对科学研究对象的看法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这篇文章前冠以科学哲学的栏目名称,标题是三个字:《系统论》(作者W.I.B.Beveridge,万崇信、张伟钧译)。后来才了解,早在80年代初,在我国哲学杂志中已介绍过贝塔朗菲的系统论思想。为什么《世界科学》.上的这篇介绍会给我如此强烈的印象…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个理科教师,酷爱自然科学,喜欢订阅科技方面的报刊杂志,关注世界科学技术的新动向,不断丰富和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以利于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新型人才。《世界科学》是我所订科技杂志中最为最捧的杂志,从第一次发现她到现在,已经有8个年头了,每年必订,每期必读。近两年来,逐渐长大的儿子也成了《世界科学》的忠实读者,我还向周围的同事、朋友以及学生推荐,大家都认为该杂志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给人以启迪,收益匪浅。《世界科学》是一份层次较高的科学杂志,不是一般的科普读物,她充分体…  相似文献   

15.
未来50年,最大的科学突破会出现在哪里?作为世界科学界享有盛名的英国《新科学家》杂志创刊50年度祝活动的一部分,他们在2006年11月18日出版的杂志上发表了当今世界最具才华的科学家各自对未来50年科学发展的预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2010年5月20日,美国《科学》杂志刊登了一篇惊动美国政府的文章。克雷格·文特尔研究所数十名科学家历时十余年,花费4000万美元,终于成功地制造出世界上第一个能自我复制的人造生命,之后该成果在《科学》上发表。美国科学家克雷格·文特尔博士宣布世界首例人造生命——完全由人造基因控制的单细胞细菌诞生,并将它命名为"辛西娅"。  相似文献   

17.
<正>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初创于1978年的《世界科学》杂志如今已经走过了40个年头,迎来了创刊40周年的日子。2019年4月25日,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和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召开"新时代的科学与科学传播——《世界科学》创刊40周年研讨会"。研讨会以"新时代的科学与科学传播"为主题,邀请来自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分享关于科学发展与科学传播的研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四季如画     
《世界科学》2007,(2):F0003-F0003
新年伊始,本刊忠实读者吴正安先生给《世界科学》杂志寄来了多幅他利用业余时间拍摄的反映大自然的精美照片,希望《世界科学》这朵科普园地的小花越开越绚丽。  相似文献   

19.
《今日启明星》发刊词新年伊始,万发更新,亲爱的读者,当您一打开<世界科学>蔽丁丁十年第蔽期,您一定会清注意到杂志内又增设了一个崭新栏目──<今日启明星>,是的,这是上海市科技启明生星联谊会与<世界科学.>杂志联手,从今年第1期起正式推出一个刊中刊.在...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在北京推出一份上乘的大众科普杂志《Newton科学世界》。可以说这在我国科普媒体界带来巨大的冲击波。这个冲击波给我们的启示就是:面对市场能不能办好一本高品位的科普杂志?我们回答是:“能,但有困难。”只要克服了困难,那么就可以创造人间任何奇迹,办好一本科普杂志也不例外。记得抓年代初,上海有一本《科学画报》,当时印数每期都超过百万大关。一次我去南京出差,某研究所的几个研究人员提出要我设法在上海为他们代订《科学画报》,说在南京订不到,请我帮忙。为什么那时候的《科学画报》这么吃香呢?原因有三:一是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