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制造业是我国工业的主体,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先进的制造业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带动作用.本文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SM)法,从增长分量、结构分量、竞争力分量对中部六省制造业28个行业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河南省发展最快,山西省最慢;以传统制造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少;除个别产业发展较好外,其他行业的竞争力分量和结构分量均低于平均水平.建议中部六省应加强合作,减少产业趋同、错位发展;充分发挥各省的优势,借鉴东部地区优势产业的经验,发展属于中部六省独有的产业,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运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将广东省作为参照对象,基于2011—2017年江门市工业行业竞争力相关数据,从多个微观周期刻画江门市产业竞争力的变化趋势,研究以两年为一周期,对六期江门市的29个工业行业的发展状况与竞争优势的稳定性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广东省相比,江门市工业行业的主导行业竞争优势不稳定,工业行业整体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并据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旅游经济增长的本质要求.本文基于多部门经济模型和SSM空间模型揭示了安徽省各地市旅游产业结构变动对旅游经济增长贡献的空间差异及其效应分解.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安徽省各地市旅游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地域差异明显;旅游经济总量不大,区域旅游整体竞争力不强,各地市旅游业空间竞争力均有所提升,毗邻地区旅游产业结构对研究区域影响显著;旅游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与各地市份额分量、结构分量和空间竞争分量的差异及其消长变动方向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区位熵法和结构系数变动分析法,运用相关统计资料对安徽工业结构及相对优势变动进行计算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工业的相对优势部门主要分布在轻工业、采掘和原料工业.安徽省工业结构整体变动趋势:轻工业是专业化优势部门,但优势在弱化;加工业是安徽的劣势部门,90年代以来相对地位还在下降;采掘和原料工业是传统优势产业,虽然位置波动较大,但仍然是安徽省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进入新世纪后,安徽省行业相对地位发生了的变化,加工部门的一些行业位置提升较快,最明显的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取代了纺织业成为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例最大的行业.  相似文献   

5.
基于SSM的江西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江西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计算2000-2008年各地市及其3次产业地区生产总值的结构份额分量和竞争力份额分量,根据各地市在产业结构与竞争力方面的优、劣势比较分析,探讨江西省产业结构和竞争力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差异,研究表明:①江西省11个地市中景德镇市、萍乡市、九江市和南昌市的产业结构优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新余市和鹰潭市的竞争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突出.②江西省区域经济增长中起推动作用的主要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有待提高和加强,各地市3次产业竞争力的差异性较大.  相似文献   

6.
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优化产业结构是促进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对济南市的产业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区位商和偏离一份额分析方法,测算区域产业发展优势和产业综合竞争力,结论显示济南市的主导产业为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和金融业三大产业部门.积极培育主导产业,优化区域资源配置,在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同时,积极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是济南市城市经济发展和提升整体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7.
基于工业结构基础,应用钱纳里工业阶段理论、区位熵、工业结构偏离——份额分析等方法对济宁市工业整体结构和部门结构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济宁市目前工业结构不够优化,份额偏离分量、结构偏离分量、竞争力偏离分量均低于山东省平均水平.支柱工业部门和专门化工业部门显现,但结构层次偏低.未来工业结构调整应在保持工业稳步发展的前提下,做强做大主导产业,积极培植新兴产业,适度发展传统优势产业,逐步提升工业结构层次.  相似文献   

8.
辛向阳  乔家君 《河南科学》2012,30(5):652-656
运用偏离-份额法,较系统探索开封市制造业现状及发展.发现开封市制造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较大,行业势头发展良好;开封市制造业绝大多数部门的竞争力趋于弱化,开封市制造业的竞争力急需提高.提出了增强开封市制造业竞争力的主要措施:紧抓"中原经济区国家发展战略"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大力招商引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延长产业链条等.  相似文献   

9.
基于偏离份额分析的区域产业效率评价——以西藏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效率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内生变量,是区域产业内部协调性和外部竞争性的表现。文章以西藏为例,通过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对各产业部门的份额分量、结构分量和竞争力分量进行实证分析,动态揭示西藏产业结构合理程度和产业竞争力强弱性。研究表明:西藏第一产业发展缓慢,结构亟需优化;建筑业竞争优势大于工汪,第二产业发展不平衡;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好,产业效率高。  相似文献   

10.
京、津、沪、渝4个直辖市经济发展存在差距,产业结构优劣是重要原因之一.采用产业结构信息熵定量分析了4个城市产业结构的动态变化,并进一步采用四分量偏离一份额分析法,评价了产业结构、竞争力及分配因素对4个直辖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北京产业结构层次最高;上海第三产业优势未充分发挥;天津和重庆的第二产业优势突出,但天津产业结构演进活力不足,重庆产业发展缺乏特色且服务业发展滞后等.认为北京应走高端产业发展之路,上海要加强创新以提高现代服务业竞争力,天津应加强现代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重庆要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1.
以关中经济带5城市制造业为研究对象,以行业竞争力和产业技术密集程度作为重要依据,构建行业竞争优势度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法研究产业转型趋向.结果表明: (1) 不同地区间同一行业或产业的竞争优势度差异较大,同一时期不同地区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和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门类及其技术密集度存在差异; (2) 关中经济带5城市制造业结构转型态势可划分为4种类型,即西安-咸阳都市区高技术产业发展型、宝鸡市中高技术产业发展型、渭南市中低技术产业发展型和铜川市资源匮乏开拓型; (3) 基于行业竞争优势度及其对应的技术密集程度的产业规划,能够客观地反映地区间的"生产力差",有助于避免同一区域不同地区的重复建设、产业结构趋同和盲目竞争现象.  相似文献   

12.
在东北振兴背景下,对东北三省制造业竞争力和集聚水平进行测度尤为重要.运用偏离份额和区位熵,对1999年~2008年20个两位数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和竞争力变化以及集聚水平进行测评,得出以下结论:①快速增长型部门由5个上升为8个,而竞争优势部门由8个增加为12个.②竞争优势部门从石化产业向医药、交通运输等制造业转移,显现出高技术化和技术密集型特征.③总偏离量为正值的部门达11个,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为565.73亿,竞争力为977.39亿,总偏离量1543.12亿.④地理集聚和专业化程度高的制造业部门中辽宁有5个、吉林和黑龙江各有3个,具有竞争优势的制造业部门其专业化和集聚化程度也很高,产业集聚对提升制造业竞争力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3.
"十五"期间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的SS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偏离份额(shift-share,SS)分析法,从经济增长的3个相关因素,即份额分量、结构分量和竞争分量,考察了我国“十五”期间主要是1999—2004年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差异.并对各地区制造业和高新产业的增长差异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考察.得到以下结论:1)主导因素不同是导致经济增长巨大差异的根本原因;2)山东和天津两地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最为突出;3)中部各省区无论是整体经济还是制造业和高新产业,经济增长的竞争力都很弱.以期为从全国层面把握各地区经济发展特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将2006-2010年重庆市工业行业的增长率分为区域增长份额、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和区位偏离份额3个部分,对重庆市38个工业部门进行研究,找出各个工业部门的结构效应和竞争力效应;通过对测算结果的分析,重庆市38个工业部门对于全国来说大多数属于增长性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基于SSM的河北省主要工业产业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method),选取河北和全国10个工业行业2003年和2005年的数据进行计算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10个工业行业整体产业结构水平偏低,产业竞争力不足;支柱产业的产业结构优势明显,但产业竞争力不强,对自然资源有较强的依赖性;主导产业已具备一定的实力,但产业结构水平亟待提升.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壮大提升工业主导产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浙江省2009-2014年高新技术产业为研究内容,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通过对温州市与浙江省内其他城市进行横向和自我纵向比较,进行温州市当前产业结构和竞争力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温州市医疗仪器设备及仪表仪器制造业在浙江省内具备较高的行业基础、完善的产业结构和强劲的竞争力;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总产值较高,产业结构较为完善;医药制造业和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相对较为平稳。  相似文献   

17.
加入WTO后。我国国民经济中各产业将面临新的竞争形势,正确评价制造业的区域竞争力,是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本文利用1999—2003年我国工业企业数据,对我国制造业产业进行动态基本面分析。研究和评价我国制造业企业区域分布、企业规模状况、技术结构及企业类型。在对我国各区域制造业竞争力结构的稳定性进行考察后,对处于竞争力不同层次的省份进行了要素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合理的产业结构作为前提.以2005-2009年的经济数据为基础,以山东省为参考系,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对济宁市工业结构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济宁市煤炭产业、纺织业、造纸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占主导,其中,煤炭采选业结构和竞争力出现两极差异.济宁市需以调整产业结构为重点,推进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  相似文献   

19.
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从现代服务业各行业的行业结构偏离份额和竞争力偏离份额两个角度,对山东半岛城市群8个主要城市现代服务业的9个具体行业的产业竞争力从行业整体、具体行业及增速方面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现代服务业除威海外增长趋势显著,各行业均为区域性增长型部门,产业发展门类和增速水平基本一致.从动态的角度阐述了山东半岛城市群现代服务业的优势和劣势行业,并从产业结构、主导产业和市场需求、政策方面提出了提升半岛城市群现代服务业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依据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内涵和层次分析法原理,构建了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工业产业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实证研究表明:海峡西岸经济区竞争优势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竞争优势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轻型化特征,产业结构优化步伐还要进一步加大;区域重点扶持产业优势并不明显,产业重点扶持力度要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竞争力偏弱,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