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监控装置在调车状态下存在的失控问题,已经给铁路运输生产埋下安全隐患。针对调车机车容易发生的调车超速、挤岔子、侵正线、上土挡等事故隐患,通过研究LKJ-93装置的调车软、硬件控制,以调车场为单位进行数据编组,实现调车关键点的自动控制,减少和消灭调车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李海涛 《海峡科学》2006,(11):58-59
机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是保证行车安全的有效设备,它与平面调车接口后能较为有效的防止调车作业中的超速、挤岔、冲撞等调车惯性事故及机班的操作过程予以记录,具有防超和防"两冒"的作用,对监控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结合我段调小机车监控装置的使用、分析情况探讨其在调车安全中的作用,以进一步提高乘务员的操纵水平,完善管理制度,进一步发挥监控装置在调车安全中的功效.  相似文献   

3.
王华威 《甘肃科技》2010,26(6):53-55
调车机车监控记录系统是计算机集成的控制系统,它通过与微机联锁系统或站场DM IS/CTC系统联网,对站场联锁等信息进行采集,将站场对调车机车的调车机车信号、调车进路的开放、调车作业单、调车限制条件等信息通过无线信道传送到调车机车上,实现站场机车或车列的自动跟踪,实现调车信号、调车进路及作业单等在机车彩色显示器上的实时显示,并结合列车运行记录监控装置实现了对调车作业的自动安全防护控制和作业数据记录。主要讲述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功能和在青藏铁路公司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4.
模块化单片机实验平台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单片机实验装置存在线路相对固定,可供学生动手的机会少等问题,以满足课程实验,支撑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要求为前提,提出了"积木式"模块化单片机实验平台设想.文章详细介绍了单片机实验平台组成,并以实例的形式介绍了基于平台的单片机实践过程.模块化的实验平台对今后电子类课程实验装置的改进,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SSRF前端光子挡光器的结构设计和热应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子挡光器是同步辐射光束线前端区的重要部件,其主要作用是阻挡高强度同步辐射.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上海同步辐射装置(SSRF)前端光子挡光器,进行了精细的温度和热应力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新设计的光子挡光器热应力水平有了显著的降低,提高了光子挡光器承受热负载的能力,满足SSRF前端部件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道岔精调     
何昌彬 《科技信息》2013,(11):362-362,400
在道岔初步组装完成后焊接及锁定前,应对道岔及前后线路进行检查。保证道岔几何形位符合设计要求,并进行精细调整。无砟轨道道岔区的精调和固定采用道岔侧向/竖向支撑调整系统实现,该系统包括侧向支撑调整装置、岔枕端部竖向支撑调整装置和长岔枕区域竖向辅助支撑调整装置,以上装置同道岔区专用测量系统配合使用,完成无砟轨道道岔的精调和固定。道岔安装调试包括道岔第一次精调、道岔第二次精调。道岔第一次精调在道床板底层钢筋网安装完成后进行。道岔第二次精调则在道床板上层钢筋网安装完成、形成钢筋网架并绝缘测试合格后进行。  相似文献   

7.
轨道交通车门远程监测系统包括前端装置、无线传输和后台监测中心三个部分,实现对列车车门状态信息的实时监控功能.安装于列车中的前端装置是系统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完成对车辆总线数据采集、存储、封装、发射等功能.根据系统特点和需求,设计了前端装置总体方案,阐述前端装置的组成部分,介绍数据采集转换、ARM处理单元以及电源系统设计等内容;分析系统软件设计,给出系统功能测试以及后台监控中心运行结果.通过对前端装置在南京地铁二号线列车上的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较好地完成各项功能,有效地提高了车门运行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一种装载机工作装置电比例操纵器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装载机工作装置电液比例先导操纵控制的原理,并考虑其实际工作环境,以可靠性高的涡流式电感传感器为电比例传感转换元件,进行电比例操纵器的方案、结构设计.通过操纵器研制、实验和装载机的装机测试,表明该操纵器能输出所需要的操纵控制电信号.经控制器处理后,可满足装载机工作装置电液比例先导操纵控制对前端装置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设计用于烟雾探测器结构测试使用的实验装置,满足在恒定条件下对烟雾探测器外壳结构是否有利于烟气进入进行测试的实验需求.实验装置由测试实验箱体及测试控制显示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硬件系统采用Arduino开放平台作为核心控制单元,结构关键零部件使用3D打印技术成型,实现实验装置的稳定使用及实验对象的快速更换.通过实验装置的设计搭建及实验测试应用为烟雾探测器的结构设计改良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
针对空间对接机构五自由度动力学实验台转动装置结构简单、质量轻、摩擦力矩小的技术要求,研究了一种四点支撑式转动技术。进行了四点支撑方案的结构分析和主梁设计,提出了主梁径向位置的保证措施及具有低摩擦力矩的轴向承载结构。研制了二吨台四点支撑方案模拟实验装置,实验结果表明:最大静摩擦力矩仅为2.1N·m,满足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利用调单型调车数字无线通信系统实现调车业务,能够实现话音通信功能,调车指令收发及强插功能,调车作业单无纸化传送功能,满足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的需要,提高劳动效率,保证安全生产。文章结合包头西编组站综合自动化工程,提出调单型调车数字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2.
通过动应力测试得到交叉支撑装置疲劳薄弱部位在线路运行中的应力谱,从而识别出提速货车交叉支撑装置在运用工况下的载荷,为其室内疲劳试验加载提供依据.根据疲劳薄弱部位在室内疲劳试验中的应力谱及该部位典型接头的S-N曲线,按照疲劳损伤等效原则建立交叉支撑装置的寿命预测模型,得到了交叉支撑装置实际运用寿命与室内疲劳试验加载循环次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采用反应谱分析法和时程分析理论对电容器进行了抗震分析,首先建立起了该装置的有限元模型,得到了该装置的前9阶模态,然后依照地震响应谱给该装置施加加速度载荷,得到了组架、塔架,角钢,绝缘支撑的应力与各层位移,在模态分析的基础上给该装置施加共振拍击波,同样提取组架、塔架,角钢,绝缘支撑的应力与各层位移响应,通过强度分析认定该装置强度满足抗震要求,该分析步骤与方法为工程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对人体内神经电信号非常微弱、噪声大、环境干扰大等特点,研究与设计了一款应用于神经信号采集的高电源抑制比(PSRR)和共模抑制比(CMRR)的低噪声植入式模拟前端.该模拟前端采用全差分结构来实现模拟前端中的前置放大器、开关电容滤波器及可变增益放大器,使得电路具有较好的电源抑制比和共模抑制比;采用斩波调制技术来抑制电路的低频噪声,并通过带电流数模转换器(DAC)的纹波抑制环路来抑制前置放大器的输出纹波,从而使该模拟前端在具有高PSRR和CMRR的同时能保持低噪声性能.文中采用0.18μm CMOS工艺设计该模拟前端芯片,版图后仿真结果表明,该模拟前端在0.1 Hz~10 k Hz内的等效输入噪声为2.59μV,实现了46.35、52.18、60.02、65.95 d B可调增益,CMRR和PSRR分别可达146及108d B,很好地满足了植入式神经信号采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该申请中所述的一种封闭支撑装置的压纸轮,包括支撑装置、弹性支撑装置、压轮装置,支撑装置包括上夹座、下底座、咬弹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座沿着下底座的一侧端向下底座的另一侧上端延伸形成,上夹座的上端为上夹座顶端,上夹座顶端与下部的下底座之间设有固位口,上夹座下端与下底座一侧端合并,该合并位置向外部延伸有咬弹部,下底座左端上设有可转向的封闭件,封闭件与下底座左端的交接位置穿插有封闭螺栓,支撑装置右端固定插接有"丫"字形的弹性支撑装置,弹性支撑装置的右端上固定有压轮装置,压轮装置为橡胶滚轮;至少具有便于调节、结构紧密配合、稳固性强,安全性高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景泰电厂调车绞车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宗红 《甘肃科技》2010,26(19):51-52
大唐景泰电厂用煤以铁路运输为主,煤车流为始发直达列车。由于铁路道岔、煤车采样装置、翻车机控制室等设施的影响,装煤重车无法到达翻车机系统重调机位置。利用调车绞车系统,牵引重车至重调机位置,满足需要。调车绞车系统可以实现双向调车,并且该系统投资少、简单易行、维护费用低。  相似文献   

17.
基于Mie光散射原理设计了一套以光纤传感器为前端,半导体激光器为光源和以光窗低温模拟靶为冷凝制样核心的光电检测装置,成功地对液体一氧化碳-液氮-石墨混合体系的冷凝-拌过程进行了实时监测,制备出均质的低温流体混合样品.根据实验曲线能较准确地预测该混合样品的暂稳态时间在5~6 min,基本上满足了冲击压缩实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针对3GPP基本要求和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设计一种应用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多模移动通信射频前端电路方案。在软件无线电思想下进行射频前端电路方案的对比分析,完成对射频前端的滤波器、混频器、放大器、AD/DA等模块设计,并对电路进行SI仿真及PCB设计实现,严格按照3GPP技术要求测试射频模块的各项指标。结果表明,相位噪声小、转换灵敏度高,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业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对于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立移动和固定节点相结合的WSN越来越重要.在100m*100m的场景中,对Zigbee组成的移动和固定节点相结合的WSN进行组网仿真.在该场景中,建立9个节点,其中8个为固定节点1个为移动节点,通过NS2仿真软件,分析了丢包、延时等网络性能,为建立移动节点和固定节点相结合的WSN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多层住宅新型复合结构的Pushover分析及支撑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柔性梁柱加“人字”支撑的新型住宅复合结构的静力弹塑性(Pushovei)分析,进行了抗震性能评 估,并优化了结构构件截面.采用250mm×250mm的梁柱截面、120mm×120mm的支撑截面及正常配筋所 形成的复合结构,满足按9度抗震设防(多遇地震)的抗震能力和延性要求以及8度罕遇地震的抗倒塌验算. 其耗能机制为“混合机制”,塑性铰出现的位置及顺序为:支撑、梁端、柱下端、柱上端,因此满足“强柱、中 梁、弱支撑”多道抗震防线的抗震要求.在柱截面不改变的情况下,薄弱层出现在底层,最大层间位移满足 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薄弱层弹塑性层间位移的要求.计算分析得出合理的支撑与柱的抗侧刚度比在4-10 之间;最后优化了支撑截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