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俎继兵 《科技信息》2012,(11):61-61
众所周知,火电厂和各种各样的工业锅炉是排放二氧化硫造成酸雨的主要污染源。目前火电厂二氧化硫排放量约占全国排放量的1/2,因此火电厂脱硫,减少二氧化硫排放是今后的重点任务。半干法烟气脱硫工艺与传统的湿法烟气脱硫工艺相比具有投资费用低、能耗小、易于处理等优点。本文在半干法烟气脱硫艺的基础,探讨了半干法烟气脱硫中喷嘴雾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发电厂湿法烟气脱硫工艺系统烟气加热器特点的分析,论述了采用湿法烟气脱硫工艺设置烟气加热器的必要性,同时对回转式烟气加热器与管式加热器技术特性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回转式烟气加热器运行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玻璃炉窑脱硫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昆峰 《科技资讯》2009,(19):70-71
主要介绍了玻璃炉窑烟气中SO2的来源,阐述了目前使用较多的烟气脱硫工艺原理,并对其作出相关比较。通过介绍现有玻璃炉窑烟气脱硫得实际运行状况,提出了适合我国玻璃工业特点的烟气脱硫工艺。  相似文献   

4.
电厂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废水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电厂烟气脱硫废水二次污染和脱硫工艺水的污染问题,全文以某2x300MW机组电厂烟气脱硫工程废水处理为例,提出了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废水经过中和、沉降、絮凝等一系列工艺得到合理处理的方案。通过实验及废水处理前后部分水质指标和相关规定标准值数据对比的方法,指出石灰石——石膏法脱硫废水处理的高效性。对研究石灰石——石膏法脱硫废水处理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烟气脱硫技术为很多的国家解决了二氧化硫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我国的中小化工燃煤锅炉烟气脱硫技术路线要怎样选择才能造福我国的环境质量?本文针对中小型锅炉烟气脱硫的主要技术、中小型锅炉烟气脱硫工艺的选择与中小型锅炉烟气脱硫技术路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钢铁厂烧结烟气脱硫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概述了钢铁企业二氧化硫污染的现状和主要控制技术,指出烧结烟气脱硫是有效的控制措施。分析了烧结烟气的特点,主要介绍了密相干塔烟气脱硫工艺,并对烧结烟气脱硫技术的选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模拟中试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东南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建立的φ600mm,处理烟气量达2000m^3/h(标准状态,下同)的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中试试验台上,进行了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的试验研究,分别讨论了Ca与S的摩尔比、烟气流量、入口SO2浓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脱硫效率影响。试验结果表明,Ca与S的摩尔比和反应温度的影响最为显著,烟气量和SO2入口浓度也有一定的影响,但不十分明显,说明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工艺对锅炉负荷和燃煤煤种的变化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从软锰矿的特性和烧结烟气的特点出发,综述了软锰矿浆吸收烧结烟气中SO2的研究进展,内容包括烧结烟气脱硫的发展趋势、软锰矿浆脱硫的化学反应机理、软锰矿浆脱硫副产品的回收、影响脱硫效率的工艺参数等等.通过分析发现,利用软锰矿浆进行钢铁企业烧结烟气湿法脱硫是可行有效的,并且具有良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湿式石灰石/石灰—石膏法烟气脱硫技术是世界上治理工业烟气脱硫工艺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脱硫技术,目前市场上常用的各种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技术,包括喷淋塔、鼓泡塔、液柱塔等。本文对烧结机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技术进行了简要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0.
浅析我国钢铁企业烧结烟气脱硫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钢铁企业烧结烟气的特点,结合钢铁企业烧结烟气脱硫工艺实践,探讨了我国钢铁企业烧结烟气脱硫的主要技术及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1.
页岩气藏分段压裂水平井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页岩气是主要以游离态和吸附态赋存于泥页岩系统中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游离气和吸附气含量是影响页岩气藏水平井产能的关键因素。为了研究游离气和吸附气含量对水平井产能的影响,对含气量确定方法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利用Eclipse双孔介质和对数间距网格加密方法建立了页岩气藏水平井地质模型。设计5套不同游离气和吸附气含量方案进行模拟计算,将水平井日产气量、累积产气量、游离气和吸附气日产气量、游离气和吸附气采出程度、地层压力分布进行对比分析,明确了页岩气藏游离气和吸附气含量对水平井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游离气含量增加和吸附气含量降低,水平井日产气量和累积产气量逐渐增加;水平井初期产气量主要由游离气贡献,吸附气主要在气井投产的中后期产出;游离气采出程度远高于吸附气的采出程度,高游离气含量是页岩气藏获得高产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2.
探讨四川盆地中江气田侏罗系沙溪庙组天然气的成因和气源,为找气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天然气组分特征、碳同位素特征、轻烃特征等地球化学资料对该区天然气成因类型进行了分析,根据轻烃的气、源配对参数和碳同位素参数对天然气的来源进行了追踪。沙溪庙组天然气以烃类气体为主,含少量的非烃类气体,为腐植型干酪根裂解成因的煤型气;对碳同位素和轻烃的研究均表明,天然气为有机成因的煤型气。气源对比结果表明,须五段烃源岩为沙溪庙组煤型气的主要来源。中江气田侏罗系沙溪庙组气藏为次生气藏。  相似文献   

13.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natural gas in Kela-2 gas field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ith the guidance of petroleum system theory, the dynamic filling history of natural gas in the Kela-2 gas field is analyzed by using a large suite of oil and gas geo- chemistry evidence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tectonic evolu- tion history and reservoir evolution history. It concludes that the Kela-2 gas field was formed by capturing the gas gener- ated during the main gas generation period, while the late kerogen cracking gas contributed a little to the gas field. It suggests that the gas generated during the main gas genera- tion accumulated in the early-formed wide-gentle anticline, which is the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natural gas to re-migrate and enrich late to form the large-scale gas reservoir. The newest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filling history of gas in the Dabei-1, Yinan-2, Tuziluoke and Dina-2 gas fields was re- lated with the natural gas accumulation in the early wide- gentle anticline as well as late re-migration and enrichment of natural gas.  相似文献   

14.
传统钻孔周围瓦斯压力分布规律研究均以煤体对瓦斯的吸附处于平衡状态为基础,但是,瓦斯流动本身就会使得这种平衡被打破。本研究首先对瓦斯流动条件下的吸附平衡性实验方案进行了设计,并开展了相应的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处于非吸附平衡条件下的钻孔周围瓦斯压力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出了钻孔周围煤层瓦斯压力计算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在瓦斯流动条件下,煤体对瓦斯的吸附作用处于非平衡状态,钻孔周围煤层瓦斯压力随时间基本呈线性规律下降。采用瓦斯压力指标对预抽煤层瓦斯消突效果进行检验,可能出现低指标突出现象,建议改用瓦斯含量指标。  相似文献   

15.
HeUanhe gas field, Lungudong gas field and Tazhong gas field are marine marine-origin natural gas reservoirs in the craton area in the Tarim Basin. The natural gas is generated from Cambrian source rocks. The simulation experiment indicated that the cracking of the dispersedly dissoluble organic matter remaining in the source rocks is the main origin of marine natural gas. There are two modes to form gas reservoirs, one is the dry gas reservoir such as HeUanhe gas field, in which gas accumulated on the fault belt with violent tectonic movement, the other is condensate gas reservoir formed on the inheriting uplift such as Lunnan and Tazhong gas fields. The hybrid simulation experiment of cracking gas and crude oil indicated that crude oil accumulated on a large scale in those uplift belts at the early stage, and natural gas filled the ancient oil reservoir at the late stage, and the gas reservoirs were formed after the gas mixed with the crude oil.  相似文献   

16.
深盆气藏是一种有别于常规气藏的特殊气体聚集类型,在靠近盆地中心的下倾部位致密砂岩内聚气、而在上倾方向渗透性较好的砂岩中含水,并且具有异常压力特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深盆气的聚集是一种动态的气、水驱替过程,深盆气藏的异常压力特征也是这一过程中不同阶段气、水流动关系的一种表现。当气体供应速率大于散失速率时为气排水的过程,气、水同向流动,此时气藏表现为超压异常;当气体供应速率小于散失速率时为水排气过程,气、水逆向流动,此时气藏表现为低压异常。供气速率的自然变化导致深盆气的演化过程表现为静压→超压→低压→静压的压力变化过程,伴随着这一压力变化过程的含水饱和度表现为高→低→高的变化过程。大面积致密砂岩的存在、砂岩的低渗透性以及充足的天然气供应都是形成深盆气藏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7.
针对以前的研究认为济阳拗陷孤西断裂带深层天然气主要发育煤成气,以烃源岩特征分析为基础,综合运用天然气组分、稳定碳同位素、稀有气体同位素、轻烃组成和伴生油生物标志物等多种指标,并结合成藏地质条件分析,系统剖析了孤西断裂带古生界天然气的成因和来源。认为该区并非都为煤成气,发育有3种类型的混源气:孤北潜山主要为C—P来源的煤成气,混入了部分油型气;渤古4和渤深6潜山均以渤南洼陷Es4上生成的高成熟油型气为主,前者还存在煤系的贡献,后者则混有部分源自Es3下的伴生气。  相似文献   

18.
 在回顾致密气、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藏定义的基础上,基于天然气水合物藏的特征,认为天然气水合物藏是指具有一定量的甲烷等气体运移到温度-压力适宜的地层,并以固态形式赋存于地层/松散沉积物中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及其与之有直接关联的天然气聚集。因此,在开展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与评价时,应当查明天然气水合物层下部游离气状况,存在游离气层的"固-气两层楼式"天然气水合物藏是当前有利的天然气水合物开发靶体。分析认为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属于"固-气两层楼式"天然气水合物藏,在进行资源评价和试采时,应该对天然气水合物层和游离气层进行统一考虑,从而有望进一步提高单井日产量和经济效益,促进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与开发。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对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奥陶系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将其组分、烷烃气碳同位素、氦同位素、氩同位素等与盆地中部主要气田进行了对比,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综合分析了天然气的成因类型.指出该地区奥陶系天然气具有"干燥系数大、二氧化碳含量高、烷烃气碳同位素组成轻、热演化程度高"的特点,与靖边气田奥陶系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非常接近.应用国内学者建立的甲烷碳同位素与镜质体反射率关系方程式计算了富县地区奥陶系天然气的Ro约为3.33%,处于过成熟演化阶段.利用天然气成因判别图版综合分析,认为富县地区奥陶系天然气为油型气和煤成气的混合气体,且以油型气为主.  相似文献   

20.
东濮凹陷马厂地区天然气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濮凹陷黄河南地区具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根据已有的地质资料 ,对马厂构造的天然气分布特征进行了描述 ,从气藏的地质特征、气藏的流体性质及气藏压力等多方面分析了天然气成藏条件。研究结果表明 ,东濮凹陷的马厂构造中天然气显示活跃 ,气藏类型多为反向屋脊断块型 ,其气藏流体性质以聚集煤层气为主 ,属于低压气藏。马厂地区天然气成藏条件优越 ,具有良好的天然气资源量和可观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