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利用酸性、中性和碱性硅溶胶制备改性海工水泥,研究它们对海工水泥的强度的影响,并通过FTIR、XRD等手段研究了其水化机理.同时分析了碱性硅溶胶对海工水泥胶砂抗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碱性硅溶胶对海工胶凝材料的增强效果明显高于酸性和中性硅溶胶的,尤其是早期强度,在3d龄期时,掺3%碱性硅溶胶抗折、抗压强度增幅达到6.3%和2...  相似文献   

2.
首次在我国研究开发出适合于造纸使用的改性膨润土。对比几种改性方法 ,发现碳酸钠 -有机盐混合改性的膨润土与CPAM联合使用可大大改善纸料的滤水性能和留着性能。研究其改性的最佳工艺及改性机理 ,并将碳酸钠 -有机盐混合改性的膨润土与进口膨润土的助留助滤效果进行对比表明 ,改性膨润土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系统研究了CPAM /膨润土微粒助留助滤体系的特征应用工艺及其电化学性能。发现CPAM/膨润土微粒助滤体系比CPAM体系更抗电解质干扰 ,在CPAM体系中 ,当NaCl浓度为 5 0mmol/L时已基本无滤水效果 ;而在CPAM /膨润土体系…  相似文献   

3.
双改性酚醛树脂的制备和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油、硼双改性酚醛树脂的化学反应和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TG和IR分析结果表明了产品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油溶性。对油改性机理及分子油溶性与聚合程度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改性聚丙烯酸乳液织物防水剂的配方设计,合成工艺。通过性能对比实验,表明在乳液共聚时加1%N-羟甲基丙烯酰胺,可提高树脂的防水性能及与织物的粘结力;加入改性剂,则可明显提高树脂的防水性能。  相似文献   

5.
改性多元醇防塌剂的研制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降解和阳离子化反应,研制出了抑制性好而增粘负效应较低的改性多元醇防塌剂SD-306;通过红外光谱分析了改性多元醇防塌剂的分子结构,证明阳离子化反应引入了正氮基团;通过滚动分散、电动电位测量、粒度分布测量、吸附以及压力传递等实验手段,探讨了改性多元醇防塌剂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改性多元醇的防塌机理主要为:通过吸附包被防止泥页岩颗粒水化分散;多元醇吸附在泥页岩颗粒表面,改变其表面电荷,压缩扩散双电层,抑制泥页岩颗粒水化;吸附于地层岩石表面成膜,覆盖裂缝和孔隙表面,从而阻缓压力和钻井液滤液传递。  相似文献   

6.
通过降解和阳离子化反应,研制出了抑制性好而增粘负效应较低的改性多元醇防塌剂SD-306;通过红外光谱分析了改性多元醇防塌剂的分子结构,证明阳离子化反应引入了正氮基团;通过滚动分散、电动电位测量、粒度分布测量、吸附以及压力传递等实验手段,探讨了改性多元醇防塌剂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改性多元醇的防塌机理主要为通过吸附包被防止泥页岩颗粒水化分散;多元醇吸附在泥页岩颗粒表面,改变其表面电荷,压缩扩散双电层,抑制泥页岩颗粒水化;吸附于地层岩石表面成膜,覆盖裂缝和孔隙表面,从而阻缓压力和钻井液滤液传递.  相似文献   

7.
活性白土的化学改性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活性白土的化学改性及其作用机理,对活性度最高和脱色率最大的两种典型活性白土,分别采用Ca(OH)2为改性剂进行无机改性和十六烷基三甲基胺为改性剂进行有机改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Ca(OH)2改性时,Bronsted酸活性中心和Lewis酸活性中心均可参与反应,以脱色率最高的活性白土为原料,阴离子交换容量可达1.404 mmol/g;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胺改性时,只有Bronsted酸活性中心参与反应,以活性度最高的活性白土为原料,有机烧失量可达0.775 mmol/gMMT。XRD分析表明所有改性活性白土的层间距均增加。采用一价阳离子改性时,反应比较容易,可采用简单的湿法工艺;采用二价阳离子改性时,反应比较困难,必须采用温度较低的干燥反应工艺。  相似文献   

8.
SBS改性阳离子乳经沥青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5-6%的SBS改性沥青为原料,以JY-2型及YJ-2型阳离子为乳化剂:以羟甲基纤维素或羟乙基纤维素、氯化钙等为助剂,进行乳化沥青原研制,经实验验证以1.0%JY-2型及1.25%JY-3型阳离子乳化剂、0.3%羟甲基纤维素或羟乙基纤维素、0.2-0.25%的氯化钙可制得相以稳定的SBS改性阳离子乳化沥青、以便为生产、应用SBS改性阳离子乳化沥青提供新技术、新配方、新材料。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改性聚醋酸乙烯孔液的合成方法.配以各种助剂并经过高速分散、调色等配制而成水溶性建筑涂料,它具有附着力强、优异的耐酸碱性、耐水性。合成工艺简单、施工方便、价格低廉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硅溶胶性能及特点,论述了温度、pH、黏度、电解质等因素对硅溶胶稳定性的影响以及硅溶胶在国内外催化裂化催化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分别以1,2-丙二醇碲和四氯化碲为原料,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TeO2薄膜.研究了非水解溶胶-凝胶聚合过程的聚合机制以及TeO2薄膜热处理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2-丙二醇碲为链状齐聚团簇结构,齐聚团簇间通过非水解脱醚聚合反应形成凝胶网络;四氯化碲则先与乙醇发生部分取代反应生成中间产物氯代乙醇碲,中...  相似文献   

12.
选取水体富营养化中最为常见、难去除、危害大的铜绿微囊藻为除藻处理对象,研究了以天然高分子淀粉通过丙烯酰胺与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接枝共聚改性,制备除藻絮凝剂,研究其对铜绿微囊藻除藻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淀粉接枝共聚物对含藻水体有较好的治理效果,并初步分析了淀粉接枝共聚物对藻细胞的絮凝机理.  相似文献   

13.
利用壳聚糖与香草醛反应制备出更为高效的天然高分子絮凝剂-改性壳聚糖(VCG),用自制的VCG处理川中角53井的酸化废水,COD和SS的去除率分别达91%和71%.与PFSS和PFS相比,具有投加量少、处理效果好的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新型水处理剂,值得开发生产.  相似文献   

14.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改性的钛溶胶,通过单体预乳化方法结合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合成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等聚合物乳液,将改性钛溶胶加入到聚合物乳液中,制得具有核壳结构的改性钛溶胶/羟基丙烯酸酯复合乳液. 考察了乳化体系、改性二氧化钛溶胶添加量、羟基单体用量对聚合反应稳定性以及乳液性能的影响,用红外光谱、DSC、GPC以及SEM对乳胶粒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乳胶粒具有规整的球形结构,平均粒径为200 nm左右;当选用SR-10反应性乳化剂,改性二氧化钛溶胶的添加量(质量分数)为5%,羟基单体质量分数为20%,制得的乳液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且乳胶膜的耐水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5.
木质素磺酸钙改性聚羧酸的研制及其保水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工程上聚羧酸高效减水剂(PCE)对掺量敏感和容易出现离析泌水的问题,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和复配法,以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MPEGMA)、丙烯酸(AA)、木质素磺酸钙(CL)为原料,制备共聚型木质素磺酸钙改性聚羧酸高效减水剂(GCL-PCE)和复配型木质素磺酸钙改性聚羧酸高效减水剂(FCLPCE),研究了木质素磺酸钙用量对两者保水性等性能的影响,并与改性前的聚羧酸高效减水剂进行对比.通过FT-IR证明,GCL-PCE与FCL-PCE被成功制备,随着CL用量的增加,掺FCL-PCE和GCL-PCE的砂浆泌水率比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掺FCL-PCE的砂浆泌水率比均小于100%,保水性好,符合高效减水剂泌水率比≤100%的要求.当CL用量达10%,GCL-PCE掺量达0.2%时的减水率为23.16%;当CL用量相同时,GCL-PCE的减水分散作用较FCL-PCE更佳.  相似文献   

16.
采用乳液聚合法,使用氧化还原引发剂,将乙烯基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 St)接枝到氯丁胶乳上。研究了乳化体系、引发体系、单体/聚合物配比(M/P)及单体组成和反应温度对单体转化率、接枝效率等的影响,分析了乳液接枝机理。结果表明, MMA和St接枝改性氯丁胶乳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聚合温度为50℃,反应时间5.5h,引发剂叔丁基过氧化氢一四乙烯五胺(t-BHP/TEPA)用量占氯丁胶乳干重的0.5 %,M:P =3:5,WMMA:WSt=3:2,单体以滴加方式加入,乳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SDBS)用量占单体总重1.5%,此时单体转化率可达99.6%,接枝效率为54.9%。红外光谱和凝胶含量分析证明MMA和St接枝到氯丁胶乳主链上。在最佳条件下合成的接枝共聚物乳液配制成的胶粘剂对PVC人造革、SBS橡胶、海绵等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能。接枝反应活性点在氯丁胶乳胶粒的表面,接枝过程是一个表面控制过程。  相似文献   

17.
分别以1,2-丙二醇碲和四氯化碲为原料,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TeO2薄膜.研究了非水解溶胶-凝胶聚合过程的聚合机制以及TeO2薄膜热处理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2-丙二醇碲为链状齐聚团簇结构,齐聚团簇间通过非水解脱醚聚合反应形成凝胶网络;四氯化碲则先与乙醇发生部分取代反应生成中间产物氯代乙醇碲,中间产物间发生非水解脱氯代烷聚合反应形成凝胶.分析表明,2种凝胶中残余有机基团的数量和所处地位存在差异,其造成薄膜中的Te4+以不同方式还原为Te0.脱氯代烷聚合凝胶网络中残余的氯离子会造成薄膜中非桥氧数目增加,并导致Te2O5晶体析出.随着煅烧温度提高,金属Te和Te2O5分别氧化分解为TeO2,同时依次析出了β-TeO2和α-TeO2.  相似文献   

18.
矿山酸性废水的形成机理及防治途径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硫化矿系的矿山在开采过程中常常产生含有金属硫酸盐的矿山酸性废水。这些酸性废水在井下腐蚀管道和设备,危害矿工健康,危害矿工健康;在地面污染地表水,破坏水生和陆生生态环境。本文根据微生物学,化学动力学和化学热力学的理论,探讨矿山酸性废水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一些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采用添加极性与非极性添加剂优势互补的多组分复合添加方式,制造出可供亚稳相存在的空间,在极性铁离子发生"同晶替代"以及硫酸根离子"插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非极性表面活性剂对晶体形貌的"修复"作用,创建有利于所需目标产物结晶的环境相体系。在近中性环境下成功制备了晶须、片状、颗粒、荷叶状及六角形等多型态异型纳米AlOOH。用能谱图证明了添加元素的存在,用结构点阵间接印证了非极性离子的表面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20.
改进了经典的Fc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使其能同时测定无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中Fe和Al的含量,从而分析出[Fe,Al]的三种形态分布.利用该方法测定按不同nSiO2/n[Fe,Al]、nAl/nFe、nP/n[Fe,Al]比例制备的新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PSPAFC中[Fe,Al]的形态分布,结果表明,不同的PSPAF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