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梦与文学的关系、梦境与仙境的结合、梦与精神家园的回归等几方面的剖析来阐释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神秘的梦境,可以看出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正是以梦的方式在矛盾中寻求精神的解脱,寻求愿望的达成.  相似文献   

2.
本文赏析了《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独特格调。从诗人的怀才不遇的愤懑到瑰丽奇特的“天马行空”式的构思,从诗人丰富想象,大胆夸张的浪漫主义气质到诗人蔑视权贵的傲岸性格,从诗人出类拔萃的材质到娴熟驾驭语言的能力,可以说《梦游天姥吟留别》是诗人理想与现实碰撞的耀眼的火花。  相似文献   

3.
张红霞 《镇江高专学报》2012,25(2):14-15,28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的代表诗作之一,这首诗想象丰富,意象奇特,意境雄浑,变幻莫测,带着浓厚的理想色彩。深度解读天姥山的象征意味,可以感受、体会诗人梦中攀越天姥山的情感经历,从而获得独到的理想感悟和人生体验。  相似文献   

4.
从地理人文学角度考察,天姥山一带具有浓厚的道教文化色彩,“天姥”即西王母的别称;李白诗中仙境的艺术原型是教道篷瀛、。金阙、西王母等宗教传说故事的结晶。天姥山是诗人梦游的浪漫起点和辉煌归宿,辉煌仙境瞬间破灭的悲剧成困在于道教文化与儒家文化本身的巨大矛盾,以及诗人道教文化人格与儒家文化人格之间存在着的剧烈的人性冲突。  相似文献   

5.
唐玄宗天宝三年被排挤出朝廷的李白,潇洒出游,寄情山水,写出了诸多洒脱出尘的浪漫诗篇;<梦游天姥吟留别>形象瑰丽、意境奇异、情思飘逸、感慨深沉,借对名山仙境的神往表达对权贵的抗争,唱出了封建社会怀才不遇之人的心声;李白蔑视权贵的精神和超然自信的风范,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6.
潘岳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具有争议的作家,而争议主要集中在对他人品与文品的评价上.《闲居赋》是潘岳最优秀的赋作之一,从中可挖掘出潘岳积极仕进的思想根源与现实动力,进而揭示潘岳的人生悲剧其实是理想在现实中破碎的悲剧.《闲居赋》描绘着潘岳理想中的人生境界,身处偷生尚且不易的乱世,他却因看不清时局而最终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其人格上体现出来的矛盾,其实也是人生理想与残酷现实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杜甫流寓同谷时是其一生中最为悲惨的时期,他用心血凝成的《同谷七歌》充满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及理想幻灭之感慨,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了其生活的举步维艰,颠沛流离造成的骨肉分离的悲痛,自身遭遇的屡屡不幸,以及忧国忧民的悲愤情怀。《同谷七歌》既反映了诗人的悲剧人生,也展现了诗歌浓浓的悲剧主题。  相似文献   

8.
鸡年话德禽     
<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古人有"五牲"之说,又有"六畜"之说,"五牲"和"六畜"中都有鸡。据《韩诗外传》卷二载:"君独不见夫鸡乎!首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鸡有此五德。"因此,鸡又被人们称为"德禽"。根据作者韩婴描绘的特征,他称颂的是公鸡。"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唐朝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鸡鸣报晓,日复一日,精准  相似文献   

9.
甘翠兰 《科技资讯》2006,(24):191-192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田园诗人,一生中创作了大量以田园生活为题材的田园诗,充分体现出他独立的人格。本文对陶渊明诗歌中凸显的独立人格,最为核心的孤独意识的根源,以及诗人一生中对理想的人生,社会.审美的追求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同时对其“质性自然、任真自得”的个性特色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0.
蔡燕盈 《科技信息》2012,(1):537-537,530
公元1080年正月初一,一代文豪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贬黄州。公元1080年到1084年是苏轼的黄州时期。他从人生的顶峰跌落低谷.现实与理想产生了巨大的反差。对儒家坚持、对佛老向往,儒释道的思想在他心中产生强烈的碰撞。在这种矛盾的冲突中,智者苏轼的心灵得到蜕变.完成了在苦难中完美的超越.他的创作也进一步升华.吟出了赤壁边的千古绝唱。  相似文献   

11.
中唐诗人元稹的悼亡诗善于从日常生活小事作笔,以质朴的语言来抒发自己对妻子的深情厚爱。元稹的悼亡诗,用大量的关于黑夜与梦境的描写,构建了属于他自己的怀念天地。诗人惯用对比手法,以今昔之反差来强调往日之欢、今日之悲。由于有着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对死亡的深刻感受,诗人在诗中反复地吟咏死亡——这个人生的永恒主题.从而使全诗笼罩着一种深深的死亡意识,呈现出一种万事皆空的幻灭感。  相似文献   

12.
本通过对台湾女作家席慕蓉诗歌与散表达内容相互矛盾这一个案分析,论述了诗与散这两种体的本质区别。诗从本质上是诗人站在审美立场上,表达人类对理想彼岸探求的体,品散则是作站在现实立场上,表达具体、真实的现实感受的体。因此才会出现同一作家、同一题材,但在诗与散中却出现旨趣不同,甚至矛盾对立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艺术人格是文学家现实人格的升华和理想化。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作家人格追求的深层意蕴。本文通过对《临川四梦》的分析,论述了汤显祖人格的深层内涵。尤其对《南柯记》、《邯郸论》的积极意义作了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14.
神话是祖国宝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由于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的文学,具有“儿童时代的天真”,因而显示出“永久的魅力”(马克思语),对后世有着深远而广阔的影响,不少文艺创作直接取材于神话,高中课文中的许多篇目,如《黄山记》、《五蠹》、《涉江》、《梦游天姆吟留别》等等,也大量运用神话典故。凡课文注释中加“传说”“相传”一类字眼说明的(以别于真有其事的历史典故),基本属于这种情况,据统计,仅象这样作出注释的神话典故就达30余处之多,而我国文字记载的神话又只零散地保存在《山海经》《淮南子》《庄子》等古人著作中,为了便于以整个神话体系作为参照,更深入系统地了解这些神话典故,本文拟就这些神话典故的类型和作用,作一浅说。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台湾诗人墨人的《中秋雨中吟》、《大屯山之雾》和黄雍廉的《唐人街》、《相逢》的诗情画意作了分析,挖掘了四首诗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16.
《梅雨之夕》作为20世纪30年代的作品,有着与主流文学不同的特质:全篇采用意识流手法,运用精神分析,传达出作者对现代都市文明的人性困惑、人生理想与现实矛盾冲突下的焦虑,表现出现代文学所具有的现代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柏拉图的著作《理想国》以正义为主题,以国家与个人同构的方式论述了国家与个人的正义,并试图通过“哲学王”之理想人格的培养而解决政治与哲学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二十四诗品》中的儒家天人台一思想,首先表现在《雄浑》、《劲健》、《豪放》三品对诗人人格修养的论述中。它们要求诗人在人格修养上效法天的健的精神,从而与天契合为一。其次,表现在《沉著》、《悲慨》二品所描绘的诗歌境界中。下苍生,从而成就自己的道德,与天契合为一。它们表现的是人在人伦日用中爱亲人、爱朋友、爱天《二十四诗品》中儒家思想的影响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19.
柏拉图在《伊安》、《理想国》等篇章中审视了诗人及其诗歌创作现状,从他的道德主义原则出发对诗人进行了严厉批评,要把诗歌驱出城邦以正视听;同时他又认可诗歌通灵的能力和诗性语言的魔力,希望诗歌以某种方式介入哲学领域,为城邦建设发挥潜力。柏拉图诗学思想中的矛盾是他的政治理想和他的诗人天性的矛盾,艺术与真理合一的构想和实践又体现了柏拉图作为诗化哲学理想先驱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20.
弗罗斯特的诗歌名篇《一条未走的路》有多处布满矛盾的文本叙述,但评论界却较少给予关注。诗人采用悖论这一叙述形式,表现了人生在面临抉择时候的矛盾性思想。探究诗歌中的矛盾叙述形式和思想,一方面可以揭示出诗人对人生思考的深刻性和复杂性,另一方面则可看出诗人对悖论诗歌语言的匠心独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