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应用PCR技术对天津市于桥水库、北京市密云水库、日本北海道和日本青森县4个群体共151尾西太公鱼(Hypomesusnipponensis)的mtDNAD-loop区段进行扩增,得到长度约为1.8kbp的扩增片段.扩增出的DNA片段使用13种核酸内切限制酶进行酶切,其中8种核酸内切限制酶(AluI、DraI、HaeⅢ、Hindm、HinfI、MboI、TaqI和XspI)有酶切位点,5种核酸内切限制酶(AluI、HinfI、MboI、TaqI和XspI)个体间存在变异.不同酶切结果组合后,共得到28种单倍型,于桥水库、密云水库、北海道和青森西太公鱼均以单倍型6为主,分别为36.36%、38.30%、43.33%和26.67%;于桥水库、密云水库、北海道及青森西太公鱼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危)分别为0.8171、0.8141、0.7793和0.8828;核苷酸多样性指数Or)分别为0.007918、0.007326、0.007255和0.009710.于桥水库西太公鱼与密云水库西太公鱼之间的Rogers遗传距离最小,为0.1499;于桥水库西太公鱼与日本青森西太公鱼之间的Rogers遗传距离最大,为0.2215;日本北海道西太公鱼与密云水库西太公鱼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1511,大于于桥水库西太公鱼与密云西太公鱼之间的遗传距离,但小于日本境内北海道西太公鱼与青森西太公鱼之间的遗传距离.  相似文献   

2.
为从分子水平上揭示青海省曲麻莱牦牛的母系遗传多样性及遗传背景,对34头曲麻莱牦牛线粒体D-loop区的部分序列进行测定,确定多态位点、单倍型数目、核苷酸多样度及单倍型多样度,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在获得的618 bp D-loop序列中,排除1处插入/缺失后,共检测到36处多态位点,其中单一多态位点4处,简约多态位点32处;根据序列间的核苷酸变异共确定了20种单倍型,其中优势单倍型为H1,单倍型多样度(h)为0.952±0.021,核苷酸多样度(π)为0.018±0.009,将测得结果与中国牦牛进行对比,曲麻莱牦牛具有非常丰富的母系遗传多样性。使用NJ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20种单倍型可以分为2个支系,表明曲麻莱牦牛有2个母系起源。  相似文献   

3.
西藏牛亚科部分群体线粒体DNA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从母系遗传上研究西藏牛亚科部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进化关系,通过PCR扩增西藏巴美牛、当地土种牛、驼峰牛以及引进娟珊牛4个群体18个个体的mtDNA D-loop控制区全序列,并测序.结果显示,D-loop区大小分布在892 bp~912 bp之间,不同群体间存在长度差异,同时西藏各群体牛D-loop区富含A、T碱基,共检测到颠换、转换、插入、缺失以及颠换和转换共存同一位点等5种突变类型.4个群体发现17种单倍型,多态位点达到125个,平均单倍型多样性约为0.992,平均核苷酸多样性约为0.039,表明西藏黄牛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系统进化分析显示17种单倍型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在其进化过程中出现相互交流的情况,巴美牛和驼峰牛亲缘关系最近,当地土种牛仍为较纯的黄牛,西藏黄牛群体不包含瘤牛单倍型,均为普通牛单倍型.  相似文献   

4.
采用PCR和测序技术,分析了30只蒙古国西北部狼线粒体DNA(mt DNA)D-loop区519 bp核酸序列,基于mt DNA D-loop区序列对蒙古国狼和NCBI公布的其它狼种群进行系统树构建。结果显示:蒙古国狼存在7种单倍型,检测到29处变异位点,占所分析位点总数的4.9%,各单倍型间的遗传距离为0.006~0.024平均遗传距离是0.004±0.001。单倍型多样性为0.952±0.096,核苷酸多性为0.011 60±0.006 46。聚类分析表明,蒙古国狼分布在2个支系中,与中国新疆、内蒙古种群亲缘关系较近,与中国青海、西藏、喜马拉雅山脉种群的亲缘关系较远。蒙古国西北部狼种群具有比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进化的历史过程中受到其他狼种群的影响较大。中国青海、西藏、喜马拉雅山附近的狼种群应同属于一个群体,该研究为蒙古国乃其与我国毗邻区域狼的遗传多样性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从分子水平上探讨西藏牦牛的序列多态性、群体遗传多样性和系统进化关系,本研究对17个西藏牦牛类群170个个体的mtDNA COⅠ全序列进行测序,用MEGA5.0、DNASP5.0等软件分析核苷酸组成、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基于Kimura-2-Parameter双参数模型,分别采用邻近法(NJ)和最大似然法(UPGMA)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不同牦牛类群的亲缘关系和分类.结果表明:①西藏17个牦牛类群的mtDNA COⅠ全序列长度均为1 545 bp,个体间无长度差异,无内含子,起始密码子为AUG(ATG),终止密码子为UAA(TAA),共编码514个氨基酸.T、C、A和G 4种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9.5%(29.3%~29.8%)、25.5%(25.2%~25.6%)、28.7%(28.6%~28.9%)和16.3%(16.2%~16.5%);A+T的平均含量为58.2%,存在一定的碱基偏倚性.②在17个西藏牦牛类群的170头牦牛中,共发现mtDNA COⅠ有25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值在0~0.978之间,平均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值分别为0.566、0.00326,表明西藏牦牛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③西藏牦牛mtDNA COⅠ中亮氨酸平均含量最多(11.496%),半胱氨酸平均含量最少(0.1946%).碱性氨基酸、酸性氨基酸的含量分别为6.6171%、4.8627%;亲水性氨基酸、疏水性氨基酸分别为57.39%、42.61%.④基于mtDNA COⅠ,西藏17个牦牛类群可分为2大类,即类乌齐(LWQ)牦牛单独成一类,其它牦牛类群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6.
为从分子水平上探讨西藏牦牛的序列多态性、群体遗传多样性和系统进化关系,本研究对17个西藏牦牛类群170个个体的mtDNA COⅠ全序列进行测序,用MEGA5.0、DNASP5.0等软件分析核苷酸组成、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基于Kimura-2-Parameter双参数模型,分别采用邻近法(NJ)和最大似然法(UPGMA)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不同牦牛类群的亲缘关系和分类.结果表明:①西藏17个牦牛类群的mtDNA COⅠ全序列长度均为1 545 bp,个体间无长度差异,无内含子,起始密码子为AUG(ATG),终止密码子为UAA(TAA),共编码514个氨基酸.T、C、A和G4种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9.5%(29.3% ~ 29.8%)、25.5%(25.2% ~ 25.6%)、28.7%(28.6% ~ 28.9%)和16.3%(16.2% ~ 16.5%); A+T的平均含量为58.2%,存在一定的碱基偏倚性.②在17个西藏牦牛类群的170头牦牛中,共发现mtDNA COⅠ有25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值在0~0.978之间,平均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值分别为0.566、0.00326,表明西藏牦牛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③西藏牦牛mtDNA CO Ⅰ中亮氨酸平均含量最多(11.496%),半胱氨酸平均含量最少(0.1946%).碱性氨基酸、酸性氨基酸的含量分别为6.6171%、4.8627%;亲水性氨基酸、疏水性氨基酸分别为57.39%、42.61%.④基于mtDNA COⅠ,西藏17个牦牛类群可分为2大类,即类乌齐(LWQ)牦牛单独成一类,其它牦牛类群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7.
福建近海蓝圆鲹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定了福建近海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 Temminck&Schlegel)2个群体共60尾个体的线粒体DNA(mtDNA)控制区序列,探讨了闽东和闽南群体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获得长度为834~838 bp的控制区部分序列,在所测的60个样本中,共检测到23个变异位点,定义了28个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为0.948±0.0145,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04 99±0.002 79,核苷酸差异数(K)为4.173±2.104,提示了福建近海蓝圆鲹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构建的单倍型邻接关系树没有明显的以地理群体为单位的家系式分支出现,单倍型网络图也未显示出单倍型和地理位置的对应关系.Tajima's D和Fu's Fs中性检验及核苷酸不配对分析暗示了蓝圆鲹闽南群体在63 000年前可能发生过扩张事件,而闽东群体符合中性理论进化,2个群体不同的历史动态可能是由于小冰河期海区间的气候差异和闽东群体的过度利用所致.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遗传变异全部存在于群体内,2个群体间具有紧密的基因流和较低的遗传分化,群体问和群体内的Kimura双参数遗传距离均较小.可知:福建近海蓝圆鲹遗传多样性较高,闽东和闽南群体的遗传结构相似,不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因此,建议将闽南渔场和闽东渔场作为一个种质资源评估、管理和保护单元.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洪泽湖翘嘴鲌(Culter alburnus)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状况,采集洪泽湖6个群体共233尾翘嘴鲌,采用线粒体控制区D-loop全序列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翘嘴鲌线粒体D-loop序列长度为934 bp~936 bp,碱基(A+T)含量(66.0%)明显高于(G+C)含量(34.0%). 243条D-loop序列检出23个变异位点,其中有9个单一信息位点,14个简约信息位点. 6个群体发现22个单倍型,全部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Hd)和核苷酸多样性(Pi)分别为(0.794±0.019)和(0.002 51±0.000 14),呈现出高Hd和低Pi的遗传多样性模式. 6个群体中洪泽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高(Hd:0.873±0.038,Pi:0.002 95±0.000 35),顾勒河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低(Hd:0.709±0.064,Pi:0.002 03±0.000 31).分子方差分析表明,...  相似文献   

9.
淮河乌鳢线粒体DNA控制区结构分析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线粒体DNA控制区(D-loop)序列分析淮河淮滨段、凤台段、蚌埠段、洪泽湖的野生乌鳢(Ophicephalus argus)种群遗传结构及种群历史.结果表明,在790bp的同源序列中,4个种群共检测到变异位点22个,占全部序列的2.78%,84个个体共检测到33种单倍型;4个种群的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核苷酸多样性(Pi)分别为0.956 8、0.0038,表明淮河野生乌鳢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4个种群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046 0,仅3.10%的变异来自种群间(AMOVA分析),基因交流值为10.3696,种群间K2-P遗传距离为0.003~0.005,从而显示乌鳢种群间没有发生明显的地理分化.NJ树揭示4个种群的个体组成2个谱系,但这2个谱系与地理分布并不相关.中性检验、错配分析和Network网络亲缘关系分析皆表明乌鳢鱼种群有过种群扩张,扩张时间约在末次冰期早期,距今51.8ka BP~74.6ka BP.  相似文献   

10.
以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控制区为分子标记,对分布于新疆温泉县6处自然栖息地的新疆北鲵(Ranodon sibiricus)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共采集新疆北鲵尾端肌肉组织样本60份,通过PCR扩增获得853bp的mtDNA序列,含D-loop序列747bp、tRNA-Pro序列72bp及部分tRNA-Thr和tRNA-Pro之间基因间隔区(ISR)序列34bp,其中D-loop序列中A、T、G和C 4种核苷酸所占百分比分别为31.92%,35.04%,15.02%和18.02%,A+T所占百分比为66.96%.经MEGA软件比对发现,所得60个样品的扩增序列(853bp)完全一致,共享一个单倍型,所有扩增序列仅在控制区的第449位碱基(均为A)与GenBank(AJ419960)中新疆北鲵线粒体该位点碱基(为G)不一致.结果表明,国内现存6处自然栖息地内的新疆北鲵遗传多样性极低,在近缘同属种及脊椎动物中都极为罕见,显示该种近期经历过严重的瓶颈效应,可能由一个单倍型扩散至目前的分布格局.研究结果可为该物种保护提供分子遗传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图集的统一协调,对图集质量有很大影响。本文是作者在编制北京市农业区划地图集的实践基础上,根据地图信息传输论的观点,对农业区划地图集的统一协调的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探讨。试图总结编制这类图集的统一协调模式,以供读者编图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认为西方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东方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存在实质的不同,原因在于思维方式、超验与经验传统、政治结构的差别。在现代法治理念下,传统民间法所代表的正义观将向混合正义观转型,西方法治所代表的国家法抽象正义观是其骨架。  相似文献   

13.
给出了一维非自治时滞系统点态退化的一个例子,拓宽了该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利用对位异构体的对称性由核磁共振氢谱测定了工业十二烷基苯在硝硫混酸中的硝化选择性,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为75% ̄80%。以月桂酸和苯为原料,经氯化、酰化和还原合成了正十二烷基苯。在同样条件下研究了正十二烷基苯的硝化,由核磁共振氢谱和气相色谱分析,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仅为60%。根据空间位阻效应,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并与甲苯,乙苯,异丙苯等短链烷基苯的硝化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YBCO掺杂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YBCO掺杂的基础知识,总结了YBCO各个位置采用典型元素掺杂而导致的超导电性和结构的变化,阐述了掺杂对YBCO的重要影响,并简介了当前YBCO掺杂效应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由于有限群的Lagrange定理的逆不成立,因此,n较大时要确定n次交代群An的所有子群或对An阶数的每一个正因数,确定是否存在这个阶数的子群是较困难的问题.文章通过对5-循环置换各次方幂的计算及其研究,构造出了A5的5个12阶子集,并证明了每一个子集都是A5的12阶子群,最后对A5的部分阶的子群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17.
18.
为了找出诱发高频机组基础不良振动的原因,从基础计算模型方面对基础激励与响应进行了分析,以两个高频机组基础为动测实例,经模态分析得出钢筋混凝土构架式基础竖向1阶振动与电机产生共振;应用功率谱法对动力机组及基础平台进行动测,得出平台异常响应频率66Hz为水泵工作频率,调整机器的工作频率可避开不良振源影响,达到明显的减振效果。由此而知,动力机器基础出现不良振动时,不可盲目改变结构的动力特性,应在机器不同工况比如:停机、起机及正常转速下,对机器及基础进行动测并对振动信号进行比较分析,以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减振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基于“前沿分支”的观点研究了圈幂补图的树宽,首先确定了它的树宽下界,又给出了达到此下界的标号,从而得到了它的树宽表达式。  相似文献   

20.
报告鸡法氏囊病的流行状况,主要症状,剖检情况及诊断,提出了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