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二齿差摆盘式活齿传动系统在高速重载的工作条件下容易产生局部的挤压变形或疲劳磨损等问题,依据二齿差活齿传动的对称性,对二齿差摆盘式活齿传动系统的模型进行简化,并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计算各零件在接触点附近的等效应力。研究反映传动动态过程的活齿相位以及活齿振幅、活齿半径、沟曲率半径系数等参数对接触应力的影响。应用接触力学的经典理论,研究接触点次表面不同类型应力的分布状态,并且在静强度校核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疲劳分析,计算接触疲劳寿命,确定系统可能疲劳失效的危险区域。研究结果表明:各零件的应力均集中在接触点附近的微小区域内,分布状态符合预期,属于典型的接触问题,同时验证了差异化网格划分的合理性;振幅增大、活齿半径增大、沟曲率半径系数减小均会导致接触应力最大值的减小,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2.
利用三维建模软件CATIA对回转机构的回转齿圈进行了建模,并将模型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中进行接触分析,计算了齿圈的接触受力情况,得出了齿面接触分析的应力应变云图,并和传统的齿面接触强度校核数据做了对比,可为齿圈强度优化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外波式活齿减速器的传动效率和温升进行了现场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外波式活齿减速器的结构工艺性和传动性能均优于内波式活齿减速器.外波式活齿减速器结构的合理性和良好的传动性能、为它的推广应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以非对称齿轮为研究对象,分析齿面摩擦和压力角对齿轮接触强度的影响.在考虑齿面摩擦的条件下,通过建立轮齿受力模型,推导出齿面接触强度的计算式.文中给出了表征工作侧压力角及齿面滑动摩擦因数的综合影响因子.研究表明:非对称齿轮强度计算中不可忽视齿面摩擦的作用,适当增大工作侧压力角将有助于提高齿面接触强度.该文所建模型较接近工程实践,研究结果能更真实地反映齿面接触应力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直刃刀具加工的面齿轮近似齿面不同于传统插齿法定义的理论齿面,为揭示其承载接触特性,基于齿面接触分析(tooth contact analysis, TCA)完成承载接触分析(load tooth contact analysis, LTCA)。计入安装误差及边缘接触的影响,以TCA啮合转角为依据,将齿面坐标变换到TCA固定坐标系中,编写有限元节点坐标、单元编号和设置前处理条件以生成LTCA有限元inp文件,批处理导入ABAQUS求解承载接触问题。定量分析预设接触路径、安装误差对齿面接触应力、齿根弯曲应力、承载传动误差等承载接触特性的影响,对比分析近似齿面与理论齿面承载接触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面齿轮近似齿面接触强度有所降低,按齿面对角线预设接触路径,可使近似齿面齿根弯曲强度高于理论齿面的弯曲强度。  相似文献   

6.
在圆柱活齿传动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微分几何、弹性力学和优化设计的方法推导出这种传动的强度计算公式.这些公式可供设计计算时参考.  相似文献   

7.
结合渐开线斜齿轮和少齿数齿轮设计理论,对少齿数齿轮副各参数进行选取,建立少齿数齿轮副的三维模型,进行少齿数齿轮副的接触有限元分析,得到了少齿数齿轮副传动过程中接触区域和轮齿接触应力。通过对比两种齿面接触强度计算方法,初步验证了以下界点作为齿面接触强度计算点的合理性,为少齿数齿轮副的优化设计和齿面接触强度公式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平面弹性理论的保角映射函数法,提出了圆弧齿同步带带齿变形的计算方法。利用这种方法,以接触压力为基础计算出了带齿变形、接触变形及齿廊上各点刚度分布,并根据带齿等接触强度原则,讨论了带轮齿廊修形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弧齿接轴的受力分析及强度计算提出四个主要问题,并从理论上论证及提供解决方法。1、论证轧钢机主传动两个齿形接轴的力矩分配不均匀性,为强度计算提供数据; 2、提出弧齿接轴的每个轮齿在园周上开始接触时的瞬时扭矩和在稳定负载时按等差级数分配的轮齿扭矩。并将稳定负载时轮齿的最大扭矩做为轮齿弯曲强度计算时的扭矩; 3、弧齿齿面接触是集中负荷P下的椭圆面接触(长轴在齿宽方面),而不是均匀负荷下的沿齿宽方向线接触; 4、弧齿在运动中产生轴向摩擦力TH和径向摩擦力Tv,引起齿面胶合,设计时必须进行胶合强度计算。  相似文献   

10.
从选取合理的切削用量出发.设计了在滚齿机上加工活齿内齿轮的新的加工装置.给出了数控铣齿时铣刀直径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