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袁荷芳  朱振华  徐霞 《科技资讯》2012,(33):248-248
目的:建立一种程序升温快速测定食品中多种防腐剂(富马酸二甲酯(DMF)、山梨酸(SA)、苯甲酸(BA)、脱氢乙酸(DHA)、尼泊金甲酯(MP)、尼泊金乙酯(EP)、尼泊金丙酯(PP)、尼泊金异丁酯(IBP)、尼泊金丁酯(BP)、尼泊金庚酯(HP))和抗氧化剂(BHA、BHT、TBHQ)。方法:样品酸化后用乙酸乙酯提取,采用HP-5色谱柱,优化色谱条件,可将上述多种防腐剂和抗氧化剂很好的分离。结果:防腐剂及抗氧化剂在8.0~500μg/mL范围内呈很好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在0.9997以上,检出限在0.8~2.5μg/mL,加标回收率为87.5%~106.7%。  相似文献   

2.
尼泊金酯是一种高效、安全的食品防腐剂。是目前国内外应用广泛的食品添加剂之一。本文以固体杂多酸为催化剂,以对羟基苯甲酸与异丁醇为原料合成尼泊金丁酯。对酯合成的催化剂用量、醇酸配比、反应时间、带水剂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获得了最佳反应条件。此工艺简单,副反应少,产品的收率高。  相似文献   

3.
尼泊金酯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尼泊金酯是低毒中性防腐剂,已被广泛用于食品、饲料、化妆品、医药等领域,对近年来尼泊金酯的合成方法进行了评述。建议对近年来开发的有应用前景的催化剂扩大试验和筛选。  相似文献   

4.
TiPW/SiO2催化合成尼泊金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尼泊金酯是一种高效、安全的食品防腐剂。是目前国内外应用广泛的食品添加剂之一。本文以固体杂多酸为催化剂,以对羟基苯甲酸与异丁醇为原料合成尼泊金丁酯。对酯合成的催化剂用量、醇酸配比、反应时间、带水剂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获得了最佳反应条件。此工艺简单,副反应少,产品的收率高。  相似文献   

5.
文章用苯甲酸钠、山梨酸钾和尼泊金酯进行两两搭配组成复合防腐剂,用于改善甜面酱的保藏性能。添加了复合防腐剂的甜面酱,在28℃条件下贮藏6周,每周测定甜面酱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的变化,以考查复合防腐剂的防腐效果,实验证明用苯甲酸钠0.4g/kg和山梨酸钾0.2g/kg进行复合的复合防腐剂,其防腐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以H_2SO_4为催化剂,无水ZnCl_2为脱水剂,用对羟基苯甲酸和乙醇进行酯化反应合成尼泊金乙酯。讨论了酯化过程中,催化剂用量,反应物配比对尼泊金酯收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洗发乳中两种尼泊金酯的含量。色谱条件如下,色谱柱:hypersil C18-ODS,4.6 mm×250 mm,5um;流动相:V甲醇:V水=70:30。先对系统适用性进行考察,得到分离度大于1.5,线性相关性值大于0.999。尼泊金甲酯和尼泊金丙酯的回收率分别为97.4%和102.5%,洗发乳中尼泊金甲酯和丙酯的含量分别为0.25mg/g样品、1.74mg/g样品。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结果较好,能够广泛用于药品、化妆品中尼泊金酯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尼泊金甲酯钠是对羟基苯甲酸甲酯的衍生物,是一种新型的广谱、高效食品及化妆品添加剂.本文通过对羟基苯甲酸甲酯与氢氧化钠反应制备尼泊金甲酯钠.确定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为研究配料比、温度、加料方式,获得尼泊金甲酯钠的合成最优化条件.该产品含量99.5%,符合药典标准.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的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用于分离和测定调味品中常见的9种防腐剂(山梨酸、苯甲酸、脱氢乙酸、6种尼泊金酯类),样品经C18固相萃取柱净化,气相色谱测定,外标法定量。9种防腐剂在0.10×10-4~1.00×10-4g.mL-1范围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1 6~0.998 7,回收率为90.72%~109.43%,相对标准偏差为1.25%~4.10%。方法净化效果好,可以满足日常食品中多种防腐剂的检验要求。  相似文献   

10.
在超声波辐射下以对羟基苯甲酸和正辛醇为原料、SnCl4为催化剂合成尼泊金正辛酯.考察了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超声波辐射功率及辐射时间对尼泊金正辛酯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辐射下SnCl4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最佳工艺条件为:对羟基苯甲酸13.8 g(0.1 mol),醇酸物质的量比2.5:1,环己烷15 mL,催化剂0.7 g,300 W超声波辐射30 min,尼泊金正辛酯收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该文建立了RP-HPLC法快速测定一次性塑料餐具中尼泊金甲酯、尼泊金乙酯、尼泊金丙酯、尼泊金丁酯和尼泊金异辛酯迁移量的方法.优化了色谱分离和分析条件,采用Diamonsil C18(150 mm×4.6 mm×5 μm)色谱柱分离,用甲醇-水体系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4 nm,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 ℃.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1 000 ng·mL-1(R>0.99),检出限为0.37~0.52 ng·mL-1,重现性良好,日内及日间重复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0%~5.3%、4.3%~7.5%.该方法成功应用于塑料杯、塑料碗、塑料盘等一次性塑料餐具中5种尼泊金酯迁移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用壳聚糖硫酸盐作为催化剂合成了尼泊金丁酯,其反应的最佳条件为:酸醇物质的量比为1∶4,催化剂用量为1.2g(0.1mol)对羟基苯甲酸,反应时间4h,产品收率达92.6%.该催化剂催化效果好,酯收率高,污染小,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3.
磷钨杂多酸、负载磷钨杂多酸作为合成对羟基苯甲酸正丁酯(尼泊金丁酯)的催化剂.催化剂用量为对羟基苯甲酸质量的5%,反应时间为3 h.  相似文献   

14.
为建立化妆品中防腐剂和抗氧化剂的分析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化妆品中4种尼泊金酯类防腐剂和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Diamonsil C18(5μm,250 mm×4.6 mmi.d.)分离柱,甲醇-水(体积比72∶28)流动相,流速1.0 mL/min,室温,检测波长254 nm.4种尼泊金酯类防腐剂在1~100 ng/L内均有良好线性,检出限为0.05~0.1 ng/L,回收率为82.9%~96.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17%~2.64%.  相似文献   

15.
尼泊金酯类防腐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尼泊金酯的性质、应用与合成方法以及国内外生产情况。  相似文献   

16.
微波辐射纳米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尼泊金庚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纳米固体超强酸SO42-/ZrO2为催化剂,以对羟基苯甲酸和正庚醇为原料,在微波辐射下合成了尼泊金庚酯。讨论了微波功率、微波辐射时间、催化剂用量、醇酸物质的量比等对合成尼泊金庚酯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功率450 W、微波辐射30 min、醇酸物质的量比3.0∶1、催化剂用量为酸质量的1.5%,尼泊金庚酯的产率可达96.0%。同时,考查了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  相似文献   

17.
日本准许使用的食品防腐剂有苯甲酸(及钠盐)山梨酸(及钾盐)、脱 H 醋酸、对羟苯甲酸酯、丙酸钙及新开发的低浓度醇类杀菌防腐剂等,均在商标上注明用量,现分别简述如下:一、山梨酸和山梨酸钾山梨酸及山梨酸钾:毒性较低,是日本生产和用量最多的一种防腐剂,除本国使用外,还大量出口。山梨酸使用时要控制好  相似文献   

18.
徐霞  顾成鹏  李殷  余花 《科技资讯》2012,(7):118-118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饮料中苯甲酸、山梨酸、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等6种防腐剂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用水溶解,去除蛋白后过滤待测。检测时以甲醇-乙酸铵(0.02M)为流动相,经梯度洗脱,在238nm波长处进行检测,以外标法定量。结果:6种防腐剂的加标回收率在93.2%~103.8%,相关系数0.9996~0.9999,检出限0.01~0.03g/kg。结论:本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以满足饮料中防腐剂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9.
该文主要研究硼酸、丙三醇、透明质酸钠、尼泊金甲酯和V_C这几种常见化妆品原料对杨梅叶原花色素稳定性的影响,为杨梅叶原花色素作为功能性成分在化妆品中添加进行初步探究。通过设计对照试验,利用香草醛-硫酸法测定原花色素含量的变化,以此为依据对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常见的化妆品原料中,作为收敛剂的硼酸,当其浓度1%时,原花色素的稳定性会随硼酸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这与硼酸影响pH有关;作为保湿剂,丙三醇比透明质酸钠对杨梅叶原花色素的稳定性影响小;浓度低于0.04%范围内,尼泊金甲酯这种防腐剂对原花色素几乎无影响;V_C可以有效提高杨梅叶原花色素的稳定性。因此,若将杨梅叶原花色素作为功能性成分加入化妆品,可选择与低浓度的硼酸及尼泊金甲酯,丙三醇,V_C进行复配。  相似文献   

20.
快速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的六种常见防腐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一种分离测定食品中6种常见防腐剂(山梨酸,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的简单、准确的快速气相色谱法,采用10m长,100μm内径的HP-5溶融石英毛细管柱,在快速程序升温条件下,六种常见防腐剂的分析时问为1.3min。各组分平均回收率(n=3)为96.45%;最低检测限为1.2-10μg/mL;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