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长江口九段沙湿地及其附近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2年春、夏、秋和冬季对九段沙湿地及其附近水域(吴淞口至九段沙下沙东面)进行了浮游植物调查,初步研究了九段沙湿地及其附近水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并讨论了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此次调查共记录列浮游藻类139种,隶属于8门84属.硅藻门占总种类数的51%,其次为绿藻门.种类数占31%,主要种类的生态类群包括淡水、近岸和广盐3大类.冬季浮游植物生物量最低.平均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为(12.6±1.2)×10~4个/L;春季浮游植物生物量最高.平均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为(117.3±6.5)×10~4个/L.浮游植物生物量主要由中肋骨条藻贡献,其分布状况决定了水域浮游植物平面分布格局.此外,不同季节影响浮游植物分布的因素存在差异.冬季的低水温是限制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因子;春季盐度上升是促进其生长的主要因素;夏季丰水期强径流带来的营养盐则是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根据1995年3月至1996年1月胶州湾北部水域调查资料,对调查区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细胞数量、优势种组成和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与历史资料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浮游植物主要由硅、甲藻组成,其中硅藻在细胞数量和种类上都占优势;浮游植物细胞数量平面分布的总趋势依月份而异;季节变化属双周期类型:高峰期出现在1月和9月,低谷期出现于5月和11月;与历史资料不同的是,网采浮游植物的种类和细胞数量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对青城山部分水体及潮湿环境中的藻类植物的种类及生态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该地区的藻类植物共有21科26属45种.绿藻门植物种类最多,共18种(46.67%),分别属于12科,10属;硅藻门12种(31.11%),分别属于6科6属;蓝藻门14种(24.44%),分别属于4科7属;金藻门1种(2.22%).  相似文献   

4.
用站位采样方法,分别于1990年4月(春季)和10~11月(秋季)对涠洲、斜阳两岛附近海域进行浮游植物调查,研究其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结果共鉴定浮游植物96种,其中,硅藻31属88种,甲藻4属8种。出现种类较多的属有硅藻类的角刺藻属24种,根管藻属9种,辐杆藻属5种和菱形藻属4种。春季共出现57种,主要以细弱海链藻[Thalasiosirasubtilis(Ostf)Gran]为主,其数量占总量的63.1%;秋季出现79种,优势种不明显;两次取样的平均细胞总数量为710×104个/米3,春季平均细胞数量640×104个/米3,略低于秋季的780×104个/米3。浮游植物多分布在两岛附近的水域,随着水深增加数量逐渐减少。浮游植物主要种季节交替明显。  相似文献   

5.
广西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现状与评价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演  宁世江 《广西科学》2002,9(2):124-132
调查于1997年10月至2001年6月进行,分布范围狭窄的物种采用方调查,分布面积较小的物种采用资源全查法,区性广泛分布或局部地域广泛分布的物种采用方调查,辅设线带,线段单元,按《中国植被》分类系统归类,调查发现自然分布目的物75种,其中属国家Ⅰ、Ⅱ级保护物种分别为22种和40种,省级保护物种13种,属广西特有17种,我国特有58种,物种的分布区类型以热带分布为主,50%属于古老成分。广西广布种仅有樟(Cinnamonum camphora)和金毛狗脊(Cibotium baromnetz),南部岩溶地区的局域广布种是蚬木(Burretiodendron hsienum)、任豆(Zenia insignis)、剑叶龙血树(Dracaena cochinchinensis),其他多数物种的分布面积都很狭少,除金毛狗脊外,现存资源量(株数)在100万株以上的种类仅有任豆和剑叶龙血树,占全区保护野生植物物种总数的2.7%,10万-100万株的8种,占10.6%,1万-10万株有9种,占12.0%;0.1万-1万的有20种,占26.7%;100-1000株的有24种,占32.0%;现存不足100株的有11种,占14.7%;部分各类现存株数极少,如广西火桐(Erythropsis kwangsiensis)3株,水松(Glyptotrobus pensilis)9株,未发现目的物种14种,其中国家Ⅰ、Ⅱ级保护物种分别为2种和7种,省级保护物5种。  相似文献   

6.
浦东国际机场东移建在潮滩之上,少占用了土地,却也影响了长江河口的湿地生态环境。上海市非常重视市政工程建设与湿地环境保护的问题,通过在长江河口的九段沙岛实施种青引鸟的生态工程,补偿湿地被占用而失去的生态功能;在九段沙中沙和下沙共引种芦苇(Phragmite communis)和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90 hm2。经过3年连续监测,植物种群生长和扩散良好,鸟类数量有所增长,生态工程取得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7.
于2001年至2003年间对吉林省石湖自然保护区的蝶类资源进行了调查,首次报导了蝶类8科86属134种;其中凤蝶科4属7种;绢蝶科1属2种;粉蝶科7属12种;眼蝶科12属18种;蛱蝶科27属53种;喙蝶科1属1种;灰蝶科20属22种;弄蝶科14属18种。对保护区蝶类的区系进行了分析,其中东洋种3科5属5种,占3.73%;古北种7科54属74种,占55.22%;东洋古北共有种7科30属49种,占36.57%;广布种3科4属6种,占4.48%。蝶类的垂直分布现象明显,100%的蝶类分布在红松针阔混交林带中,27.61%分布在针叶林带中,11.93%分布在岳桦林带中。成虫活动的时间主要在6~8月,其中7月为盛期。  相似文献   

8.
2002年5月-2003年9月对渤海天津海域赤潮监控区进行了网采浮游植物的生态学调查,天津海域共发现浮游植物37属68种,其中硅藻为优势类群,共24属51种,占总种数的75.00%;甲藻7属11种;其他6属6种为少量的蓝藻、黄藻和金藻,其生态类型主要为温带近岸型。圆筛藻属的种类是该海域的全年优势类群,在群落总细胞数中的比例平均高达63.41%。浮游植物群落以大型细胞硅藻.甲藻占优群落为主,其平面分布与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2006年3-5月,通过对南充高坪机场及附近5种生境6条样带的调查,共记录春季鸟类67种,分属11目35科.其中东洋种28种(41.8%);古北种27种(40.3%);广布种3种(4.5%);不易归类的种类9种(13.4%).繁殖鸟类中,东洋种28种(62.2%);古北种14种(31.1%).夏候鸟25种(37.3%);冬候鸟10种(14.9%);留鸟28种(41.8%);旅鸟4种(6.0%).通过重要性值分析表明,最重要的鸟11种,有家燕,金腰燕、白鹭、棕背伯劳、白颊噪鹛、家鸽等.按鸟类的生境分布系数划分,广性分布型鸟类是31种.优势种(D〉10)3种,分别是家燕,金腰燕,白鹭.  相似文献   

10.
四川木本植物区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调查和四川树种名录,统计了在四川自然分布的木本植物1404种(含种以下单位),隶属于96科,311属.对区系成分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木本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主要以热带-亚热带分布型(29科占34.1%)和热带-温带分布型(17科占20%)为主.属的分布区类型主要以泛热带(53属占17.3%)、热带亚洲(39属占12.8%)、北温带(46属占15%)和东亚分布(44属占14.4%)4种类型为主.四川木本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结为:①区系成分复杂,联系较为广泛;②热带、温带成分明显,特有现象显著;③区系起源古老,珍稀濒危和孑遗树种多;④裸子植物种类多;⑤川东、川西替代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11.
根据对包河浮游植物群落调查,1987年共检出163种,分隶于67属、8门;藻总量年平均达42678.7×10~4个/升(细胞数,或个体数为38071.9×10~4个/升);以绿藻占绝对优势,在湖区各样点群落组成中均居各类群之首,其中小球藻(Chlorella spp.)为优势种;其次为蓝藻,其平裂藻(Merismopedia sp.)可为亚优势种。根据藻类数量、生物量及指示种评价,该水体已受到α—中度污染,属绿藻、蓝藻型α—富营养型湖泊,与理化指标评价结论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2.
拒马河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4月至11月对拒马河北京段的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研究,共鉴定出203种浮游植物,隶属8门29科64属,其中以硅藻门种数最多,占种类总数的64.04%.4月至11月硅藻在各采样点出现频度均为100%,其数量占藻类总数的73.92 %,说明硅藻为优势类群,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属于硅藻型.浮游植物的平均密度为77.88×104个/L,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并且各采样点也有差别.依据污染指示种判断拒马河的水质为β-中度污染至寡污染水体,依据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判断总体为寡污染水体.从以上评价指标综合分析,拒马河水质污染较轻,为寡污染水域,但可能有向中污染类型转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兴义马岭河春季浮游植物多样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4月对马岭河浮游植物进行调查研究。经定性,定量分析共纪录浮游植物130种(其中包括变种和变型),隶属4门7纲13目22科39属,其中硅藻在种类及数量上均占优势。通过浮游植物数量、群落结构、硅藻商、Margalef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对该地区进行了富营养状况评价。结果表明:马岭河受到中偏重污染,属于富营养型水体。  相似文献   

14.
滴水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对其水质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2009年1、4、7、10月对滴水湖浮游植物进行4次调查采样,研究滴水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评价滴水湖水质现状.共鉴定浮游植物96种,隶属于8门48属.其中绿藻门种类居首位,有21属51种;其次为硅藻门11属20种;蓝藻门8属16种;隐藻门2属3种;裸藻门2属2种;金藻门2属2种;甲藻门1属1种;黄藻门1属1种.平均数量生物量是2054.28×104个/L,其中绿藻比例最高,占总量的41%;其次是硅藻,占总量的30.5%;蓝藻第三,占总量的16.5%;其他藻类所占比例较小.根据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并结合部分理化指标对湖区进行水质评价,结果显示滴水湖水质属于中-富营养.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陈桥东湖浮游植物群落的时空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于2017年1月、4月、7月和10月对陈桥东湖的4个样点进行采样调查.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8门67属118种.其中绿藻种类最多,共47种,硅藻其次,共35种.浮游植物丰度变化为2.52~39.7×106 cells·L-1,平均丰度为8.54×106 cells·L-1,最高值出现在夏季.硅藻为陈桥东湖冬季的主要优势种类,绿藻和蓝藻则在夏、秋季节占优势.利用修正的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TSIM)来评价水质,结果显示陈桥东湖整体呈现富营养化状况,且夏季水质最差,冬季相对较好,主要与人为干扰有关.浮游植物丰度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蓝藻、绿藻与营养盐及水温极显著正相关(P0.01).金藻则与水温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溶解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溶解氧、水温、pH、总氮、透明度和化学需氧量是影响陈桥东湖浮游植物优势种变化的重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6.
南四湖浮游植物种群构成特征及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浮游植物是评价水体质量的一项重要生物指标,2008-06~2009-05在南四湖设置5个监测点,每月采样一次,对浮游植物种群组成、密度和优势种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南四湖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59属117种;绿藻、硅藻分别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48.7%、23.9%;浮游植物种数夏秋季节多,冬春季节少;浮游植物密度与种数季节变化一致。南四湖浮游植物优势度指数变化范围为0.04~0.35,优势种种数较多,主要有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二形栅藻(Scenedesmus dimorphus)、颗粒直链藻(Aulacoseira granulata)等23种。南四湖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1.56~2.36、0.59~0.84,表明南四湖水体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较复杂。南四湖浮游植物种群特征较20世纪80年代发生了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7.
鱼塘施放光合细菌条件下浮游植物的变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塘泼施光合细菌后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及生物量均发生变化。试验表明,泼施光合细菌之后,鱼塘中蓝藻的过量增殖受到限制;绿藻,硅藻等藻类种类及生物量明显增加;优势种群中,鱼类适口性的藻类种类增加,有害种类减少。导致浮游植物种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光合细菌在严重营养化的鱼塘中具有明显优化水域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入滇池河流柴河、宝象河与盘龙江从上游到下游河段的24个样点水样水质理化指标测定与浮游藻类研究,利用生物指示法(藻类种属数、藻类密度等)与生物多样性指数法(Maglarf、Shanon-wiener、Simpson多样性指数)对3条入滇池河流进行水质监测分析.结果显示河流各样点浮游藻类多样性与各项理化指标数值没有出现从上游到下游由低到高的顺序变化.各样点理化监测指标TP值达到0.1 mg/L且TN值达到0.8 mg/L,浮游藻类能够被检出.检出藻类的10个水样中,藻类频度大于12.5%的浮游植物主要有硅藻、绿藻、蓝藻与裸藻植物,其中硅藻植物最多,频度最高包括硅藻门的舟形藻Navicula、针杆藻Synedra、小环藻Cyclotella,绿藻门的栅藻Scenedesmus、纤维藻Ankistrodesmus、新月藻Closterium较高,裸藻门的裸藻Euglena较高,蓝藻门的微囊藻Microcystis等较高.3条河的共有藻类有舟形藻Navicula、栅藻Scenedesmus、纤维藻Ankistrodesmus、裸藻Euglena、小环藻Cyclotella,多为富营养化水体指示种.3条河流中盘龙江各样点浮游藻类检出率33.3%最低,宝象河检出率50%,柴河80%最高,宝象河与柴河水样中藻量也高于盘龙江水样,盘龙江水质在近年治理后明显改善.作者认为,在河流水质监测中,浮游藻类的检出率可在一定程度上动态反映河流整体水质状况;生物多样性香农指数比其他指数在较少样本情况下,具有更好的河流水质监测识别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