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调查分析扬子鳄野生及饲养种群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中国扬子鳄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野生扬子鳄栖息地岛屿化严重及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的缺陷;饲养种群基础设施规模的局限及没有建立完整谱系资料等。同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改变保护区的管理体制,恢复扬子鳄丘陵人工湿地型栖息地及建立扬子鳄成片滩涂型湿地栖息地;加大对宣城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饲养种群的遗传谱系建设,开展扬子鳄种群生存力分析及有效种群大小评估。  相似文献   

2.
人工饲养幼鳄出现卵黄硬结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导扬子鳄幼鳄卵黄硬结形成的原困和防止的方法。人工饲养扬子鳄幼鳄卵黄硬结形成原因是过早喂食,野生幼鳄从孵出到第二年冬眠苏醒是不吃食的。孵出7—9天开始喂食将导致幼鳄卵黄消化困难并形成硬结,死亡率很高,饲养一年后死亡率达40%。幼鳄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卵黄变性,胃扩张,接近卵黄囊附近的小肠彼此粘连长合在一起。1987年初孵幼鳄饲养于31—32℃的幼鳄饲养室内,以提高卵黄吸收速率,同时,孵出后18天触摸幼鳄腹部,当卵黄完全吸收时立刻开始喂食,死亡率很低,饲养一年后幼鳄成活率为97.9%。少数幼鳄死亡原因多种多样,但无一例死于卵黄变性。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来自4个不同地点(包括安徽宣城野生和饲养种群、浙江长兴的饲养种群及在美国的饲养种群)的64个扬子鳄线粒体DNA控制区部分序列.结果共检测出4个单倍型共3个变异位点,与龟类、鸟类、哺乳类及其它鳄类相比较,反央出扬子鳄线粒体区的序列变异性很低.在此基础上,对扬子鳄遗传保护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扬子鳄因其濒临灭迹又绝处逢生而闻名于国内外,一度成了热门话题,特别是对它的研究意义、饲养、保护等方面均有过许多较详尽的报道.近几年来,国内学者对它又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不少新成果,简报于下.人工饲养和繁殖方面有关扬子鳄人工饲养和繁殖的技术,早在八十年代初期已获成功.又经长期实践,该技术已日臻完善,有些方面,又取得新的突破.人工饲养幼鳄过程中出现卵黄硬结而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5.
扬子鳄种群数量变动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鳄类具有近两亿年的发展历史,而扬子鳄则是在地球上出现稍晚些的、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属真鳄亚目Suborder Eusuchia,鳄科Crocodilidae,鼍亚科Alligatorinae。扬子鳄自从在地球上出现后,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行了剧烈的生存斗争。由于它具有较高级的形态、生理和生态适应能力,从而在剧烈的生存斗争中取得了胜利,得以繁衍下来。扬子鳄和其他动物一样,也有过它的兴盛史,但人们对它的过去了解得很少。本文拟据很不完全的蜘丝马迹的记载和通过实地调查,对扬子鳄的种群数量变动进行了初步探讨。它也许能对扬  相似文献   

6.
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眼球形态学参数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1条扬子鳄的眼球的各种形态学参数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扬子鳄眼球形状呈稍扁圆球形;眼球大小与其它鳄类相似,且随年龄增长而增长;角膜在眼球的覆盖面比昼行哺乳类大,比水生哺乳类小;晶状体与角膜比值较小,这表明扬子鳄眼球聚焦能力较差;另外,角膜、巩膜和晶状体的生长关系表明,角膜轴径比巩膜轴径生长快,角膜屈光度随年龄增长而加大,因而成鳄较幼鳄近视。  相似文献   

7.
虽然扬子鳄在名气和长相上,都远不及大熊猫,但是它的濒危程度却高于大熊猫,因为其分布面积及在野外的数量都少于大熊猫。1973年国际上已把扬子鳄列为临危种和禁运种。在目前全球乍活的23种鳄类中,中国的扬子鳄被认为是处于最濒危状态的鳄。1972年我国把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了对野生扬子鳄的现状有所了解以及探讨合作研究保护野生扬子鳄的可能性,在安徽省林业厅的支持下,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王小明博士、盛和林教授和 IUCN(世界保护同盟)的鳄专家组成员约翰·索伯加  相似文献   

8.
在太湖流域的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一个叫尹家边的小村庄里,有一个由当地农民自发建立的“扬子鳄保护区”。近年来,随着扬子鳄的完好保护与其子孙的繁衍,吸引了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韩国以及国际鳄类组织的科学家们前来考察。1997年县林业局的科研人员攻破了扬子鳄第二代自然繁殖难关后,全国有近两万名鳄类爱好者前来参观。他们在赞叹扬子鳄种群壮大的同时,对精心呵护它们的养育者发出由衷的赞叹。扬子鳄古称鼍,俗称水壁虎、猪婆龙、土龙,属爬行纲、鳄目。扬子鳄在地球上已生存了2.3亿年,有“活化石”之称。也许,与世界上其它自然保护区相比,尹家边扬子鳄保护区算是最小的保护区了,目前“区长”兼保护员就是一个人——任大斌,一位憨厚、纯朴的青年农民,今年只有32岁。  相似文献   

9.
扬子鳄,俗称土龙,为我国特有的珍稀保护动物,也是世界上仅存的两种淡水鳄之一。因其曾广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故得名扬子鳄。由于人类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使扬子鳄的栖息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它们的分布面积已急剧减少。目前,扬子鳄已从我国湖北、湖南、江西、江苏等省的栖息地中消失,仅在安徽南部、浙江西北有少量残存。由于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已处于岌岌可危的地位,因此1998年在新加坡召开的第14届 IUCN 鳄鱼专家组会议  相似文献   

10.
野生扬子鳄栖息地土壤金属元素含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9—11月,作者在皖南地区对扬子鳄栖息地进行了质量评估,主要是对现有野生鳄的栖息地以及曾经有鳄分布的栖息地共20样点土壤中的Cd、Pb、Zn、Cu、Fe、Ca、Mg等7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对重金属元素的数据分析,采用我国土壤元素背景值作为评价标准,每个样点的污染程度以多因子评价指数为指标,发现曾经有鳄分布的样地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较其它样地的重金属元素含量高,野生扬子鳄对于栖息地的无机环境是有一定的依赖性的,人类的生产、生活不但影响了野生扬子鳄的生物环境,也影响和改变了野生扬子鳄的无机环境。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定时、定点同时计数方法,对大山包自然保护区越冬黑颈鹤种群数量进行调查,以了解越冬黑颈鹤种群数量变化与其越冬生境保护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993—2010年大山包越冬黑颈鹤种群数量在线性关系上呈上升趋势.分析表明大山包越冬黑颈鹤种群数量的增长,与近年来对保护区内黑颈鹤越冬生境的多方面保护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我国鳄类养殖业的现状鳄俗称鳄鱼,在分类学上属爬行纲鳄目。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全世界现存鳄类共有3科8属23种。我国历史上曾经有湾鳄和马来鳄的分布,现仅存中国特有种扬子鳄,其野生种已成为世界受威胁最严重的鳄类之一。大多数鳄类分布在非洲、美洲、亚洲南部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只有我国的扬子鳄和北美洲的密西西比鳄分布于温带。目前,所有鳄类物种均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或Ⅱ,在我国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相似文献   

13.
对短额负蝗的饲养方法进行了研究,包括卵的获得、卵的越冬保存、卵化及室内外饲养。卵的越冬保存采用3种方法,(1)将卵保存于花盆土中,室温下越冬;(2)卵在室外土中越冬;(3)将卵保存在4℃的冷藏箱中越冬。于第二年3月中旬将卵转入25℃恒温箱中进行孵化,孵化率分别为99.2%、98.5%和92.1%。3种方法无明显区别。孵化后以天然饲料饲养。  相似文献   

14.
盐城沿海丹顶鹤种群动态与湿地环境变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盐城沿海滩涂即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丹顶鹤越冬分布和数量调查,探讨了数量动态变化与湿地环境变迁间的关系.丹顶鹤在本区的越冬种群数量在1982年到2000年间曾有显著的增长,最多时达1 128只,但近几年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分析表明近期丹顶鹤越冬种群数量下降与保护区湿地类型的变迁有关.对丹顶鹤种群动态分布分析认为,未来于本区越冬的丹顶鹤种群在核心区的栖息仍然保持稳定及增加趋势,另有部分群体也有继续向异地迁移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影响野生扬子鳄生存的环境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被保护物种生存环境的分析是探知该物种灭绝和种群数量下降的重要手段.2002年9月间,作者在参加南陵县野生扬子鳄栖息地生境的考察工作的基础上,以安徽省南陵县野生扬子鳄生存环境作为对象,对野生扬子鳄的生存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影响野生扬子鳄生存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为食物、隐蔽条件和水体以及人的活动.在安徽省南陵县二个官方指定的保护点中长乐点尽管食物、隐蔽条件和水三大生境基本要素都较为理想,但因为没有足够的栖息地因此这里并不适合野生扬子鳄种群的生存.比较而言,如对楂林点野生扬子鳄的生存环境进行一定的人工修饰,此地应该有着较为合适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6.
扬子鳄是我国特产的珍稀动物,是目前生活在地球上的鳄类中的“临危种”.1973年联合国把它列为世界保护和禁运动物. 扬子鳄分布的面积越来越小,目前仅生活在安徽、浙江、江苏三省交界的部分水域地区.为了挽救这种动物,浙江省建立了两个扬子鳄保护饲养基地:一个在吉安县灵峰寺,一个在长兴县管埭公社尹家大队.这一带河流纵横交错,大小鱼塘星  相似文献   

17.
徐杨 《大自然》2010,(2):56-57
在全球23种鳄中,扬子鳄是日前仅存的两种淡水鳄之一,体长约1.5-2米。扬子鳄曾与恐龙共同生活在2亿年前的中生代。恐龙灭绝后,作为恐龙家族一个分支的扬子鳄却奇迹般地一直繁衍到今天。  相似文献   

18.
试验发现越冬代七星瓢虫雌成虫,春季饲养时不经雌雄交配,单雌可产卵,卵能正常孵化。结果证明:①春季去雄饲养单雌产卵量和卵的孵化率与雌雄交配混养无差异。②单雌所产的卵及子代各虫态历期和发育所要求环境条件与混养相同。③对越冬期雌成虫进行解剖镜检,证实储精囊有精子束,带精越冬。  相似文献   

19.
中华秋沙鸭弋阳越冬区生态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0年至2005年,通过对江西省上饶市弋阳越冬区中华秋沙鸭的数量变化和越冬栖息地生态因子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华秋沙鸭种群数量已明显减少,在越冬区的生活不稳定,常沿河流逐步迁徙,沿途常作短暂的停留,越冬区范围分布散。越冬栖息地生态因子的改变和人为干扰是其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食物缺乏,气温变化与其种群数量的改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扬子鳄繁殖生态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的生态情况,我们曾于1976年3月至1978年2月,对其繁殖、食性、洞穴和冬眠等,作过初步报导。本文系我们于1978年5—10月,在皖南宣城、郎溪和南陵等地,就扬子鳄的繁殖生态所作的专题研究。这为今后进行扬子鳄的人工繁殖与饲养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对动物志的编写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现将所获资料初加整理,报导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