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近年来,理论界在总结苏东剧变的教训和学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对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特别是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的问题展开了研究,并形成了一些理论成果。但由于人们对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解不同,其看法也就不尽一致。有的认为,马克思早期与晚期的东方理论互相矛盾,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是其晚年思想困惑的产物;有的认为,苏东剧变表明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不能跨越,跨越本身就是"误会";也有的认为,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是可以跨越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其现代实现形式,等等。对此,我们不想简单地予以…  相似文献   

2.
探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离不开马克思晚年关于东方国家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论断。看待这一跨越设想不仅要深刻反思它的历史价值,而且要积极回应当前社会主义发生的深刻变化。所以,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沃土中看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并使这一思想能够与时俱进和重新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这对实现中国和平崛起以及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探讨马恩东方社会发展理论的原意,深入理解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与现实社会主义实践的关系,对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五种社会形态"的演变与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并不是自相矛盾的,人类社会总体上是沿着"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这是在把人类社会看作一个整体的情况下,但是,具体的国家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有不同的演进方式。现实社会主义在成功跨越了资本主义制度之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的真正价值在于它开启了在生产力不够发达的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关键问题的命题以及所提供的方法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关于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叙述历来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东方国家是否可以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具有“两重性”而非“定一性”的命题,列宁对跨越峡谷的发展模式予以了否定。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前苏联的解体正是跨越峡谷的两重性在历史实践中的应证。“卡夫丁峡谷”的论争是一种关于历史“线性”的论争,它与当前的全球化问题缠绕在一起。  相似文献   

5.
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实现社会主义有两个途径:即经过资本主义阶段发展而来的社会主义和直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来的社会主义。现有社会主义大都建立在跨越“卡夫丁峡谷”之上.不可避免地带有某些历史局限性,因此,我们必须客观辩证地来认识这个问题,科学地认识和看待当代社会主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跨越”设想包含着他们的历史代价思想,体现了他们在资本主义世界历史即将步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世界历史的时代背景下,期望不遭受或少遭受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灾难、以较小的历史代价获得巨大历史进步的共产主义人道追求。他们在如何实现代价最小化上进行了苦苦探索,尽管俄国公社事实上解体了,通过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但他们的代价思想,他们以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历史进步的追求值得我们今天深思和借鉴。我们应该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确立积极的代价意识,以期以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历史进步。  相似文献   

7.
19世纪7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俄国社会发展前景时提出了"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该理论对正在建设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十八大报告中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理论,都是建立在"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基础之上的。因此,我们要始终坚定信念,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时俱进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斗。  相似文献   

8.
准确理解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的理论基础和逻辑前提是“生产一般——剩余劳动”。“跨谷”在哲学意义上就是历史活动主体的人基于既定的低级生产力水平选择“劳动占有”的公有制社会经济制度。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和奴隶——封建主义的区别是“性质”区别,即“劳动占有”,而不是“形式”区别,即“生产一般——剩余劳动”的表现形式可以是一致的(商品经济或自然经济)。俄国农村公社作为“劳动占有”的社会主义若在自然经济阶段上替代“非劳动占有”的奴隶、封建社会,进而也就顺理成章地替代了“非劳动占有”的资本主义社会,这就是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准确理解马克思“跨谷”思想(社会主义即劳动占有)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于捍卫十月革命为代表的不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于澄清当前理论界三个突出的似是而非的“新论”与“共识”。  相似文献   

9.
马恩在对东方社会特别是对俄国社会的历史和现实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设想。列宁把这一设想付诸俄国革命的实践,领导俄国跨越了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对如何建设东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理论上的探索。邓小平则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系统地、创造性地发展了“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理论,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思想是马克思晚年的重要理论研究成果。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深入挖掘这一理论的科学内涵,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劳资关系伦理,是研究《资本论》经济伦理思想的重点。剩余价值生产中的劳资关系,体观着资本主义制度下劳资伦理关系的本质抽掉经济关系的这个特定规定性,就不能看清被形式的平等所掩盖着的实质的不平等关系。人格化的资本和被异化的劳动,是资本主义雇佣伦理关系的基本内容.劳资伦理关系的本质不是平等,而是雇佣;不是自由,而是专制。劳资伦理关系的调节在一般情况下有道德的作用,在利益冲突的一定界限上,道德的调节就要通过法律来解决,而且从关系的总体上说始终带有政治性。要区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伦理关系中的两种不同的服务。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关于"医生和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用来支付他们报酬的基金"提法的涵义是医生和教师的劳动不创造物质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据此推论不出服务劳动不创造价值。根据马克思对教育服务的理论提示,运用劳动价值理论可以推论,医生和教师的劳动只要生产用于交换的服务产品,就形成价值。服务产品理论研究工农业劳动与服务劳动的交换,确定在新条件下服务劳动为什么形成价值以及怎样形成价值,不是背离而是继承和发展劳动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13.
贝塔朗菲的"机体论"包含三个主要观点:生物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的观点;等级观点;动态的开放系统观点。这三个观点为其后来创立一般系统论奠定了基础。有机体生物学中所阐释的许多基本原则和范畴,后来推广成了一般系统论的基本原理和范畴。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文艺论述是马克思文艺理论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丰富和发展,是毛泽东文艺思想和新时期邓小平文艺理论的高度融合;“三个代表”的思想是江泽民论述文艺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江泽民文艺论述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在论述19世纪中叶德国革命前途时,针对当时德国的具体情况和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提出了仍处于封建专制统治下的德国可以跨越资产阶段革命阶段,直接进行了共产共主义革命的思想,这表明马克思此时就已经对社会形态发展的多样性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可跨越性有了初步的认识。这种认识实际上成为马克思晚年东方社会理论中提出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思想的先声。因此,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理论价值作出重新评价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
杨华 《科技信息》2011,(3):131-132
伴随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国内外政治、经济局势的不稳定,新欧亚主义成为俄罗斯国内重要的思想理念。"强国论"的意识形态和普京时代俄罗斯的国内外环境,决定了新欧亚主义对普京的执政理念产生着影响,尤其体现在国家定位的选择上。结合普京时代俄罗斯国家复兴思想,分析新欧亚主义在普京时代俄罗斯国家定位选择上的体现,对了解今后俄罗斯在政治和外交政策的走向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落后国家能否跨越“卡夫丁峡谷”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建设的重大课题。跨越“卡夫丁峡谷”既是制度的跨越 ,又是生产力的跨越 ,只有达到这两方面的跨越 ,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跨越 ,否则 ,就会葬送社会主义的前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的理论视阈,现代性不仅是“世界历史”内在的张力,而且是人类进入“世界历史”时代的一种社会状态和社会秩序。一方面,“世界历史”为现代性的扩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现代性的“世界历史”扩张使“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另一方面,“世界历史”时代的现代性又具有内在的矛盾和冲突,它给世界带来进步繁荣的同时,也日益加剧人类的生存困境。惟有以共产主义现代性取代资本主义现代性,才能使其在“世界历史”范围内彻底转变为服务于人类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关于“平等”,哲学史界探讨已久,马克思在《手稿》也进行了论述。我们认为,首先马克思主张人的平等实际上是对异化的自我本质的复归;其次,他主张平等只能在消除了异化劳动的社会才能实现,平等是作为一种结果存在于共产主义之中,而不是作为一种基础存在的。  相似文献   

20.
1918年春苏俄由“夺回俄国”时期进入了“管理俄国”时期,列宁鉴于形势的这一变化,将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确定为建立更高的劳动组织形式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社会主义奠定物质基础,并为此制定了一整套相关的经济措施。但“左派共产主义者”却认不清这两个时期的区别,认为“当前”的主要任务仍是用赤卫队进攻资本,并进行更为激烈的阶级斗争,以完全打倒资产阶级。因此他们对列宁确定“的当前”任务和制定的经济措施进行了激烈攻击。列宁则一方面对他们的错误观点进行了批驳和清算,另一方面又分析了他们之所以产生这些错误观点的各种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