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观察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对心肌梗死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受体KDR(kinase insert domain receptor)的调控作用,分析其对心肌梗死大鼠的保护机制。对SD雄性大鼠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复制心肌梗死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40、20、10 mg·kg-1·d-1);另设假手术组,各组均为8只。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各组采用上述对应剂量灌胃给药,模型组和假手术组采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饲养28 d后采用ELISA法、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分析VEGF及其受体KDR的表达变化。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各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VEGF及其受体KDR随着剂量加大表达明显升高(P0.01,P0.05)。说明: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可以有效上调VEGF及其受体KDR的表达,从而促进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组织中血管新生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对心肌梗死大鼠VEGF及其受体KDR的调控作用,分析其对心肌梗死大鼠的保护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复制心肌梗死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40,20,10mg.kg-1.d-1),另设假手术组,各组均为8只。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各组采用上述对应剂量灌胃给药,模型组和假手术组采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饲养28d后采用ELISA法、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分析VEGF及其受体KDR的表达变化。结果: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各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VEGF及其受体KDR随着剂量加大表达明显升高(P<0.01,P<0.05)。结论: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可以有效上调VEGF及其受体KDR的表达,从而促进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组织中血管新生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在心肌梗死模型大鼠中的心脏保护作用,通过缺血再灌注复制模型大鼠后,随机等分假手术对照组、模型组和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组3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进行干预。3周后处死大鼠,分别采用游泳测试、超声心动图测量、Masson染色法、酶联免疫吸附法、TUNEL染色法和蛋白质印迹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通过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干预后,可以提高心肌梗死模型大鼠的运动耐力,改善心肌结构,减轻心肌纤维化和炎症水平,发挥抗细胞凋亡的作用。实验结果可见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在缺血性心肌中能有效延缓心肌重塑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为观察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对心肌梗死大鼠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血管生成素Ang1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Tie2信号通路的表达影响,对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复制成功后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模型组、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以对应药物灌胃4周。观察大鼠一般生活状态,并分别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试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结构和VEGF、Ang1、Tie2的蛋白表达。结果表明:模型组心肌结构紊乱伴有炎性侵润,VEGF、Ang1和Tie2蛋白表达较假手术对照组有所增加(P 0. 05);低、中、高剂量组的这些表达随着药物浓度梯度增加,心肌结构逐渐规整,内皮细胞完整、新生血管增多,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 0. 05或P 0. 01)。可见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可以上调心肌梗死大鼠VEGF、Ang1和Tie2的表达,促进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5.
为观察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对心肌梗死大鼠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血管生成素Ang1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Tie2信号通路的表达影响。通过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复制成功后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模型组、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以对应药物灌胃4周。观察大鼠一般生活状态,并分别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试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结构和VEGF、Ang1、Tie2的蛋白表达。结果表明:模型组心肌结构紊乱伴有炎性侵润,VEGF、Ang1和Tie2蛋白表达较假手术对照组有所增加(P<0.05);低、中、高剂量组随着药物浓度梯度增加,心肌结构逐渐规整,内皮细胞完整、新生血管增多,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可见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可以上调心肌梗死大鼠VEGF、Ang1和Tie2的表达,促进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6.
张瓅方  李梦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29):11883-11890
为证实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对心肌缺血模型大鼠的心脏具有保护作用,通过左前降支结扎诱导心肌梗死(MI)大鼠模型的方法,研究培哚普利组(PB组)、黄芪组(HQ组)、丹参组(DS组)、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组(HQ+DS组)等药物干预后对心功能的影响。采用Notch信号抑制剂RO4929097探讨Notch信号在HQ+DS组诱导心肌梗死边缘区(infarcted border zone,IBZ)血管生成中的作用。用动物超声和Masson染色评价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用免疫荧光法测定心肌IBZ中CD31和vWF的平均光密度(average optical densities,AODs)。Western blot法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alpha,HIF-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FGFR-1)、Notch1和Notch胞内结构域(Notch intracellular domain,NICD)等血管生成相关蛋白和干细胞动员相关蛋白,例如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 1,SDF-1)、C-X-C趋化因子受体4型(C-X-C chemokine receptor type 4,CXCR-4)和心肌营养素1(cardiotrophin 1,CT-1)。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治疗3周后HQ+DS和PB组的LVEF均明显改善、心肌梗死面积降低,尽管与模型组相比HQ组和DS组LVEF增加、心肌梗死面积减少,但差异不显著;模型组和HQ+DS-I组IBZ中CD31的AODs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与模型组相比,HQ+DS显著增加IBZ中CD31的 AODs,降低梗死区CD31和vWF的AODs;模型组和各治疗组HIF-1的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与模型组相比,HQ+DS组的FGFR-1、SDF-1、CT-1、Notch1和NICD表达增加;与HQ+DS组相比,HQ+DS-I组的Notch1和NICD表达降低。可见黄芪丹参配伍对IBZ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优于黄芪或丹参单独应用,黄芪丹参配伍保护MI大鼠的的机制可能通过Notch信号传导和动员干细胞向IBZ移动而发挥促血管新生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观察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对心肌梗死(MI)模型大鼠心肌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信号通路的影响,将8周龄SD雄性大鼠通过"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复制成功后,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模型组、黄芪丹参配伍低、中、高剂量组(10、20、40 mg·kg~(-1)·d~(-1))。对应灌胃给药4周后采用ELISA法、RT-qPCR法和Wstern blot法观察经PI3K-AKT信号通路对MI干预作用。结果表明: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随着浓度增加可明显提高PI3K、AKT表达(P 0. 05,P 0. 01)。可见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能增强PI3K-AKT信号通路,对保护心肌细胞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观察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大鼠TNF-α-TNFR-PI3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6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余下造模成功后随机等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相应药物灌胃。28天后分别心脏取血检测血脂及取肝脏组织检测TNFR、PI3K、磷酸化PI3K蛋白的表达。结果:1)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高、中剂量组明显降低TC、TG、LDL及Apo B,提高HDL、Apo AI;2)空白组、阳性对照组和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高、中剂量组明显表达PI3K、磷酸化PI3K和TNFR蛋白。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可以有效调节血脂水平,其作用机制与增强TNF-α-TNFR-PI3K信号转导通路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观察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影响,分析其保护机制。雄性SD大鼠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复制心肌梗死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10、20、40 mg·kg~(-1)·d~(-1))、卡托普利组、每组8只。各组每日采用对应药物剂量灌胃给药,28 d后采用心脏超声检查心功能情况,ELISA法测定心肌组织中脑钠尿肽(BNP)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可改善心脏功能,其中BNP和TGF-β含量明显降低(P 0. 05)。说明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可以提高心梗后心室舒缩功能,增加供血量,降低心肌纤维化、有效抑制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0.
研究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对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将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对照组(非诺贝特)、黄芪和丹参配伍提取物低、中、高剂量治疗组。4周后测定大鼠TC、TG、HDL-C、LDL-C、Apo AⅠ和Apo B等指标。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高、中剂量组、阳性药对照组血清中TC、TG、LDL-C及Apo B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高、中剂量组HDL-C及Apo AⅠ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说明黄芪、丹参配伍提取物高、中剂量组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TG、TC和LDL-C水平,提高HDL-C水平,调节脂质代谢,并减少高脂血症大鼠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机率。  相似文献   

11.
多元函数的极限、连续以及间断,是数学分析中最基本的概念。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流行的教材中对这些概念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为此,本文探讨了以上几个概念,并提出了合理的定义,特别是给出了二元函数间断点的合理定义。  相似文献   

12.
从混合气体系统中任意两个组分的速度的几率分布出发,在证明了从速度坐标集合到速度坐标集合之间的速度坐标变换为正则变换的情况下,本文作为柯尼希定理的应用之一,较为详细地给出了推导相对速度分布、质心速度分布的另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了模拟和预测定向井的井眼轨迹,需要确定岩石的弹性常数。本文把岩石视为横观各向同性材料,给出了岩石的本构方程,根据电阻应变片的基本原理,研究了岩石五个弹性常数的实验测定方法,并给出了几种岩石的五个弹性常数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地下水系统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矿井涌水量预测难以得到理想结果的原因,指出地下水系统的稳定性判断是其关键,并从系统理论和统计理论两方面探讨了进行地下水稳定性判断的依据,提出了从系统状态估计入手进行地下水系统稳定性判断的方法。参7。  相似文献   

15.
杨树溃疡病菌致病力分化及杨树抗病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来源于不同地区、不同寄主上杨树溃疡病原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17个菌株在杨树上进行接种试验,结果表明,病原在杨树上存在致病力分化的现象,但不同来源地的菌株之间和不同寄主来源的菌株之间致病力没有明显的差异,说明病原致病力分化与地区分布和寄主来源无关。文章试用一种数值方法,对11种杨树感病性分别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6.
纤维乙酰化对提高硬质纤维板性能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本文研讨乙酰化可否显著提高硬质纤维板的性能。试验时所用纤维浆料为25%(体积比)醋酐的二甲苯溶液,在125℃下进行乙酰化。结果如下:(1)纤维乙酰化导致硬质纤维板厚度显著增加。尺寸稳定性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增积的结果。(2)乙酰化纤维板在调湿后,含水率增加很小。纤维素羟基变换成憎水性乙酰基减少了纤维吸水量。(3)浸水厚度膨胀显著减小。乙酰化使硬质纤维板具较大的尺寸稳定性。(4)乙酰化对干弯曲强度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结球生菜基因转化组织培养受体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结球生菜马莱克为试材,以MS为基本培养基,采用不同的激素配比,经愈组织诱导及芽分化、生根、移植入土三个步骤的离体培养,获得正常的再生植株,建立了结球生菜的基因转化受体系统,为下一步的基因转化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愈伤组织诱导及芽分化培养基为MS+B0.1-4.0mg/L+IAA(或NAA或2,4-D)0.005-2.0mg/L;分根培养基为1/2MS,还测定了外植体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中立型抛物方程组解的振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给出了一类中立型抛物方程组解振动的若干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9.
几种木兰属植物花粉粒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木兰属(Magnolia L.)植物全世界约有80余种,主要产于亚洲及北美;我国有30余种,大部分是著名的观赏树种和药用植物。而且其中某些树种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氯气等有较强的抗性,所以又是城市绿化、净化空气的优良树种。 哈钦松的真花学说认为,木兰科植物是现存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类群,得到了许多植物系统学家的赞同。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植物系的James W. walker曾研究了毛茛类(包括木兰科)植物1000种以上,和若干属的醋酸酐分解的花粉,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了其中的100多个属的代表种花粉。可是他们所研究的只限于美国的特有种,如福莱氏木兰(Magnolia fraseri)、达老玉兰(Talauma sp.)等。至于我国的特有种类,前人曾做过部分光学显微镜下的形态研究,但应用电子显微镜方面的研究还仅开始。我们对南京林学院校园内栽培的木兰属六个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方法对花粉纹饰结构进行比较观察,并拍摄了照片,以增补植物分类学的基础内容,并为良种繁育工作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20.
藻类富集金的机理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蓝藻、绿藻、隐藻三大门类的某些种的富集金模拟实验,确证了藻类富集金的普遍性.将藻类细胞的细胞壁(细胞膜)及一些细胞质膜从细胞中分离、提取出来,并测定了壁(膜)中金的含量;通过与整个细胞的金含量之间的对比,提出了在藻体中主要富集部位为细胞壁(膜)及一些质膜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