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传媒格局正处于结构性转变之中,以党报等为代表的主流媒体舆论场和以互联网"自媒体"为代表的民间舆论场,在诸多新闻事件尤其是在面临突发事件时,报道角度和所持观点时常存有分歧,更甚者会相互博弈。在相互争锋的过程中,主流媒体在公众中的信任度有所降低,突出表现就是频遇"塔西佗陷阱"。官民两种话语体系隔阂、主流媒体信息输出方式单维度、公信力消减,是"两个舆论场"存在的重要原因。从儒家思想文化视域下探讨"两个舆论场"的融通之道,营造和谐的舆论生态环境,须以儒家文化为介质,通过信义人物塑造"信义媒体",通过客观报道凸显"诚实媒体",通过强化职业道德营建"礼智媒体"。  相似文献   

2.
正新华网四川频道11月24日电(汪昕)11月24日,《中华智库影响力报告(2015)》发布会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举行。该报告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联合成立的"中华智库研究中心"发布。据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李后强介绍,该报告综合运用信息抓取技术、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从决策影响力、专业影响力、舆论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五个角度,对我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的276家智库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3.
大学新闻舆论治理的目的是帮助大学有效规避舆论风险,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基于范式转换的媒介融合理论,以"实践-制度-和谐场域"的社会结构观为基本视角来考察大学新闻舆论的治理问题,形成大学新闻舆论实践规制、制度建设以及构建和谐舆论场的三维治理框架。这个三维治理框架构建了大学新闻舆论治理的理论逻辑和实践基础。在三维治理框架中,实践规制是治理策略,制度建设形成保障机制,构建和谐舆论场是治理目标,三者之间密切关联。大学新闻舆论治理要超越一维思维模式,从三维治理框架着手,系统性、全方位地破解治理难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结构变迁、利益格局重构、思想观念变革,民众利益诉求也呈现出了多元化、多层级、多途径的趋势。互联网的异军突起,更为公众参与公共事务讨论和自身利益诉求表达,搭建了一个足以颠覆任何传统新闻传播介质和规律的快捷的革命性的平台。以网络为代表的"第四媒体"、"第五媒体"、"自媒体"的迅猛崛起,注定了新信息传播矩阵和舆论格局已经构建成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必须以长远的眼光、理性的思维和科学的态度,审视、关注和充分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手段,积极构建和优化网络媒体生态,良性协调"主流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关系,最大限度增加两大舆论场"公约数",用网络的手段提高执政水平。  相似文献   

5.
如何把“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落到实处,是做好新形势下舆论宣传工作的重要课题.只有增强舆论引导的有效性,不断扩大党报党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才能使正确的舆论深入人心.本文从舆论引导的有效性是党报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做好结合文章等方面对增强舆论引导的有效性问题作了论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论网络舆论的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文欢 《科技信息》2007,(31):26-26,109
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舆论在大众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民众可以通过网络参与到很多重大事件的讨论中来,进而形成对该事件的网络舆论,但网络舆论是把双刃剑,大量的网络舆论也充斥着非理性的声音,使人们失去对事件的正确的判断,因此,如何对网络舆论进行理性引导,保证其正确的舆论导向,就成为本文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时代,舆论工具的日益丰富催生出更多的舆论主体和舆论机会,构成了开放而复杂的网络舆论场。加强网络舆论的引导,需要认识网络舆论形成的多样性、两极性、阶段性和不可控性,把握网络舆论发展的态势,改进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民众心态可以全方位反映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情绪、共识和价值取向,它是舆情危机事件频发的潜在动因。新时代民众心态的负面成分直接反映为舆论场生态,导致舆情危机的无序、失控状加剧。运用社会心理学研究理论,通过大量案例事实分析新时代民众心态的负面呈现,概括网络舆情危机爆发的"新常态",在把握舆论引导的导向原则、遵循舆论自身系统规律、进行多元协同治理等基础上,建构网络舆论引导立体化模式,从舆论、民众心态、社会问题中寻求逻辑,力图最大化发挥网络舆论的社会善治功能。  相似文献   

9.
劳雷尔正式与阿基诺夫人分道扬镳。阿基诺夫人面对反对党要她下台的挑战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反击。菲舆论认为,反对党成立“全国行动联盟”对阿基诺政权短期内尚不构成威胁。前不久,菲律宾反对党对刚刚平静下来的科.阿基若总统发动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遥宫"运动。8月13日  相似文献   

10.
基于SNA的网络舆论领袖确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重远  李珊  赵文  李瑞 《科技信息》2011,(12):36-37,39
网络舆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度发展对于现实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有着逐渐超越传统媒介影响力的趋势。也是因为这一点使得有关部门越来越难以对网络舆论进行有效地控制。事实证明,一些普通的手段诸如封号、删帖对于网络舆论的影响无异于杯水车薪,没有目标的行动只会事倍功半。网络舆论的产生通常是由网络舆论领袖所发起,如果能够将之确定,便可以针对其制定一系列的方案,有的放矢。笔者提出一种以社会网络分析为主的快速确定网络舆论领袖的方法。实验证明,运用此方法来进行网络舆论领袖的搜索,将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政务微博是政府部门与民众交流的重要平台,在社会管理创新、政府信息公开、新闻舆论引导、倾听民众呼声、树立政府形象、群众政治参与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作为浙江省科技厅"三微"中"一极"的创新浙江微博,亦应在科技宣传中承担起相应的作用。本文选取特定时间段,对创新浙江微博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并提出进一步提升创新浙江微博影响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语境下,微博舆论场仍旧是移动舆论场的主阵地。微博舆论折射社会心态,反映社会万象,具有主导权精英化、载体移动化、扩散圈层化、传播裂变化、语言娱乐化等传播特征,同时也具有正反两个方面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3.
舆论引导能够发挥连接民众的纽带作用,是提升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客观需要。文章从新疆科技期刊舆论引导的形势入手,认为当前新疆科技期刊舆论引导十分必要,这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并阐述了科技期刊舆论引导的内涵、原则、核心,提出科技期刊舆论引导需坚守正确导向、注重引导实效、防范学术不端、提高编辑综合素质、加强学术引导,切实提升期刊舆论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14.
针对经典有限信任模型在观点更新时需考虑其他全部个体的观点,以及虚拟社会网络规模巨大、用户时间和精力有限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影响力和信任阈值、含有双重选择机制的网络舆论演化模型,并对参与网络舆论演化个体的观点坚持策略进行建模,在多个参数集下对该模型与经典有限信任模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所获得结果与实际网络舆论演化的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变化与挑战,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处在这样一个新闻信息爆炸、真假难辨的环境中,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开创性地探索集监管于一体的万媒互联智能化新闻舆论工作新体系、新模式,对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有着极其重要的迫切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我们要加强媒体的影响力、引导力、公信力、传播力。在近几年新媒体飞速发展的趋势下,迅速准确地在作品中"埋藏"意图,发挥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力至关重要。该文以笔者参与制作的关于海峡两岸民间风俗的系列微纪录片《乡关何处》为例,探讨如何更好地将核心意图融入该类型特点的影片中,使其潜移默化地植入,更容易被受众接受,从而达到预期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自媒体是一种以网络为传播载体的新媒体类型,在突发事件的传播中具备传播实时、速度快、受众面广等特点,具有很深的社会影响力。该文通过突发事件在自媒体传播的特点,强调了自媒体在事件传播中的正面影响,以及自媒体舆论传播所存在的负面问题,并针对自媒体舆论传播的负面问题对如何引导自媒体的舆论传播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赵长春 《科技信息》2012,(19):215-215
校园网络舆论是构成校园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校园舆论的整体走向和趋势有重大的影响,如何使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是目前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高校在引导校园网络舆论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建设健康向上校园网络舆论环境的路径与方法,以加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积极营造"网上网下"良性互动的舆论氛围,积极引导网络道德自律和加强高校辅导员博客团队建设等方法推动促进健康向上校园舆论环境的建成。  相似文献   

19.
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要求,新闻媒体应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牢牢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真正成为政府与民众沟通和联系的桥梁。新闻媒体要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提高和增强新闻宣传的影响力、竞争力,就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抓住新闻改革的重点,重视重大事件舆论引导的议题设置,增强舆论导向的效果,提高宣传的沟通能力和建设能力。  相似文献   

20.
晚清时期,四川连续出现大规模反教事件,这些事件与反教舆论有着密切关系。乡绅凭借其在社会上特殊的影响力,成为了反教舆论的主要制造者和引导者。舆论内容既有控诉教士教民劣迹的合理性,又有谣传教士为犬羊妖魔的荒诞性,还有鼓动宣传,呼吁民众反教的内容。这些反教舆论成为引发了四川反教案件的重要因素。进入20世纪后,在官、教、民三方的共同努力下,反教舆论渐趋消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