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妍 《甘肃科技》2000,16(5):7-7,15
1 抓好高新区内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大学科技园是既可以充当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器又是高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基地还是创新创业人才的摇篮所以说它是产学结合的重要基地是高新区的内核1993 年前后我国就有部分大学与高新区筹划共建大学科技园但时至今日除清华大学东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少数学校外包括我省大学科技园在内的其他大学科技园的建设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其核心和灵魂创新网络的建设未能真正抓起来创新网络是大学科技园行使功能的基础创新网络的形成要求大学科技园有相当的规模园内企业科研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等的…  相似文献   

2.
王懋 《安徽科技》2014,(11):22-24
合肥高新区孵化体系由合肥民营科技企业园、合肥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合肥留学人员创业园、合肥高新创业园管理有限公司、合肥软件园等6家国家级孵化器以及安徽大学科技园、安徽循环经济技术工程院、安徽省科园创业中心、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等4家省级孵化器及部分民营孵化器组成,创办资本涵盖高校、政府和民营等三大板块。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科园创业中心由安徽省科技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和安徽省科创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组建,是安徽省首家由企业创办并按照公司制运作的高科技孵化器.中心位于合肥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内,与合肥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合肥软件园、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合肥民营科技企业园、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共同构成合肥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一区多园"的格局,是创业者的理想园地.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高新区中大多数民营科技企业持续技术创新的能力比较弱。经过几年、十几年的发展,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已深感乏力和后劲不足,他们迫切需要同大学合作,以获得技术和智力的支持。而大学是我国高技术产业最重要的源头,在国家创新系统中,大学是最重要的创新源,大学科技园所形成的创新网络将有力地推动高新区企业同大学的联合,将加速大学高技术的扩散,同时将加速社会企业向高新区集聚。大学科技园对企业强有力的吸引作用和技术辐射作用,使其成为高新区的坚强内核。因此应把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作为高新区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 截至目前,我国的大学科技园已有50多个。来自22个  相似文献   

5.
最新一轮国家大学科技园绩效评估结果公布后,引起了社会极大关注.为总结建设经验,扬长避短,布局未来,本文根据绩效评估情况,指出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面临的难点和痛点,提出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间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战略的基本构想与建议.为推动大学园高质量发展,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科技园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6.
孵化功能是大学科技园的核心功能。目前我国大学科技园受管理体制、增值服务能力、高校资源利用、与高新区关系等因素制约,影响了大学科技园孵化能力的提升,亟待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探索以市场为手段、以服务社会为目的的国家大学科技园运营机制,转变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与发展思路,理顺与所依托高校和高新区的关系,真正提高大学科技园的孵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3月28日.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迎来了建区15周年纪念日。为庆祝合肥高新区建区15周年,全区评选出10家企业.并授予“优秀孵化企业”称号。其中,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创业中心内3家企业——合肥华清金属表面处理有限公司、合肥齐美检测设备有限公司、安徽中科大擎天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获得表彰。  相似文献   

8.
首批国家大学科技园经过三年多的建设,皆具规模.现在的问题之一是园区有什么内涵,有什么特色,与已有的开发区、高新区有什么区别.本文以天津大学科技园的实践探索为参照,探讨科技园创新环境建设的内容与形式,论述通过搭建独具特色的创新创业平台充实园区内涵、形成品牌特色的思路,以求专家、同仁的指点、斧正.  相似文献   

9.
大学科技园的功能定位为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结合三元参与理论,提出天津地区大学科技园及其与高新区发展空间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大学科技园-区域经济作用的结构关系模型,最后以天津地区为例对该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大学科技园在对高新区和大学资源重新配置后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更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合肥科技》2008,(1):10-10
继高新区、科学岛、科学城之后,合肥西部再添一科技园区。1月16日,总体规划面积约12平方公里的合肥高新区南岗科技园正式开工建设。“南岗科技园”最终将与“科学城”和“航空城”相融,成为合肥西部一片迅速崛起的新兴城区。  相似文献   

11.
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经国家科技部、教育部批准的首批22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之一,坐落在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一期规划占地面积63.67公顷,由创业孵化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产业园、合肥工业大学产业园、安徽大学产业园4部分组成.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根据"政府引导、多元集资、市场运作"的原则,按照"统一规划、分园建设、创新分开、创业集中、产业分流"的方式组织实施建设,依托安徽省雄厚的人才资源和技术资源,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体制创新为保证,以机制创新为动力,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建设需要,通过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和科技人才培养.经过4年时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初具规模,成为向社会辐射高新技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正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省科学技术研究院、安徽省教育厅、合肥市创新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是科技部、教育部1999年12月批准的15家国家大学科技园试点单位之一,2001年5月批准的首批22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之一,也是安徽省唯一一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属"多校一园"模式,主要依托省内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通过提供优惠政策、优质服务、优良环境,吸引高校师生和海归人才入园创  相似文献   

13.
正国大众创空间由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与合肥市包河区政府共同发起设立,运营主体为合肥国大创业服务有限公司,是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链条的重要组成部分。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与合肥市包河区政府及合肥滨湖投资控股集团三方合作共建"国大众创空间"。国大众创空间以包河区文化创意、新能源汽车、科技金融、高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14.
正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科技部、教育部于1999年12月批准的15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试点单位之一,是2001年5月30日批准的首批22家国家大学科技园之一,也是安徽省唯一一家国家大学科技园。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建设,采取"多校一园"的经营管理模式,由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创业孵化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U创客空间(国家备案众创空  相似文献   

15.
正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科技部、教育部于1999年12月批准的15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试点单位之一,是2001年5月30日批准的首批22家国家大学科技园之一,也是安徽省唯一一家国家大学科技园。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建设,采取"多校一园"的经营管理模式,由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创业孵化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U创客空间(国家备案众创空  相似文献   

16.
孟辉 《安徽科技》2005,(3):17-18
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经国家科技部、教育部批准的首批22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之一,坐落在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一期规划占地面积63.67公顷,由创业孵化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产业园、合肥工业大学产业园、安徽大学产业园4部分组成。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根据“政府引导、多元集资、市场运作”的原则,按照“统一规划、分园建设、创新分开、创业集中、  相似文献   

17.
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在短短3年时间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得益于其先进管理经验--搭建三个平台,促进创新创业.  相似文献   

18.
孟辉 《合肥科技》2005,(2):13-14
2月1日下午,台湾大学创新育成中心(即科技企业孵化器)主持人范光照教授一行3人访问了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并在热烈友好的气氛中就孵化器的运行管理等方面问题与合肥大学科技园公司副总经理徐宁、张大鸣及各部门经理进行了座谈。详细介绍了台大创新育成中心发展情况,座谈会上双方并就与大学科技园相关的企业孵化、资本运作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正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科技部、教育部于1999年12月批准的15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试点单位之一,是2001年5月30日批准的首批22家国家大学科技园之一,也是安徽省唯一一家国家大学科技园。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建设,采取"多校一园"的经营管理模式,由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创业孵化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U创客空间(国家备案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加速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园、合肥工业大学科技园、安徽大学科  相似文献   

20.
根据国内外相关大学科技园区发展模式的理论及实践经验,立足于构建完善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区域创新网络,对现有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基本运行状况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对比分析。以此为依据,对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的模式进行研究并对其特点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实例,力图在已有的园区实体模式下,提出改进建议,为园区的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