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提起声波,人们往往把它与语言,音乐等音响概念联系起来。其实它的内容要广泛得多。从本质上说,它是介质质点机械扰动的传播。原则上凡有介质之处,就可以有声波的存在。从伴随台风而产生的,其频率仅为十分之几赫的次声波,到活跃在固体物理领域中频率在10~(12)赫以上的特超声波,频率覆盖宽度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频率在20kHz以上的声波叫超声波,因为它已超出了人耳的听觉上限。超声波在医学临床上的应用可分为两大类,即超声诊断和超声医疗。用于诊断时,超声波只作为信息的载体,把超声波射入人体的目的是通过它与人  相似文献   

3.
<正>巧妙听到声音人类和大多数其他脊椎动物依靠耳膜将声波压力转化为大脑可以理解的信号,一旦大脑处理了这些信号,就能知道是什么声音、来自哪里、有多响。我们的耳膜是外耳道深端的膜状物,声波经过耳廓进入外耳道,然后振动鼓膜,鼓膜振动就会导致附着在鼓膜上的听骨链发生振动,然后传导到内耳。没有耳膜,世界将是一片寂静。昆虫和蜘蛛这样的动物就没有这样的听觉工具,那么它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呢?  相似文献   

4.
超声波与声波一样,是物质介质中的一种弹性机械波,其频率范围为2×104Hz~109Hz.超声波在物质介质中可形成介质粒子的机械振动.当超声波能量足够高时,就会产生超声空化现象:液体中的微气泡在声场作用下发生一系列动力学过程,压力波的作用使流体中分子的平均距离随着分子的振动而变化,在超声波纵向传播形成的负压区微气泡产生、生长,而在正压区又迅速崩溃、闭合.理论和实验已证实,空化过程可以把声场能量集中(聚焦)起来,伴随空化泡崩溃瞬间,在空化泡周围的极小空间内产生异乎寻常的高温(>5000K℃)、高压(>5×107Pa)、强冲击波和射流等极端物理条件,其能量效应和机械效应会引起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次声波武器     
声音是一种波,是由物体的机械振动而产生的。受生理结构所限,人耳只能听到音频范围内的声波。音频之外人耳听不见的声波被称为超声波和次声波。超声波是指20000赫兹以上的声波,次声波是低于20赫兹的声波。  相似文献   

6.
正在大自然中,形形色色的声波和信号不绝于耳,充满了整个世界,而其中的大部分信号人类是听不见的,动物却可以听见。究其原因,不得不提到它们的神奇耳朵。可以听到人类听不到的声音科学家研究发现,动物们使用的声音,人类能听到的还不到10%。人类的耳朵能听见频率在20~20 000赫兹的振动波,对于其他频率则是充耳不闻。但是,不同的动物所听到的声音频率的范围也不相同,例如猫科动物能分辨出30~4 500赫兹的  相似文献   

7.
超声波振动对积屑瘤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立江 《科学通报》1988,33(12):896-896
超声波振动切削是超声波物理与金属切削原理相结合的边缘技术科学。长期以来,某些人对于振动的认识有片面性。事实上振动不都是有害的,可控的振动会带来许多益处和意想不到的作用。近代在日、苏、美、联邦德国和我国兴起的超声波振动切削新技术具有一系列的优点。它彻底地改变了传统的切削加工理论,使之从宏观的连续切削变成微观的脉冲断续切削;从常速切削变成多变形态的变速、变加速切削;从单向切削变成双向往复熨压切削。它  相似文献   

8.
著名文学家苏东坡,曾经为狗写过绝妙的诗句,其中《咏犬一诗中写道:“昼驯识宾客,夜悍为门户。”活灵活现地刻画了狗的特性。的确,狗是最早被人类驯服使用的动物之一。过年时,我国广大农村所张贴的春联就有“六畜兴旺”(这其中就包括狗)。狗还有它特殊的“天才”,即嗅觉和听觉非常灵敏。人的耳朵只能听到3万赫以下的声音,而狗却可以听到10万赫以上的声音。人的嗅觉细胞一般只有50万个,而狗竟有2.2亿个,可以分辨大约2万种不同的气味。人们充分利用狗的这种特殊的天赋和机智勇敢、忠实可靠的特征,专门训练军犬、警犬等。训练有素的狗,不仅能助…  相似文献   

9.
声波电冰箱     
利用声波振动原理制成的一种新型声波冰箱系统最近在美国诞生。该系统省去了用活塞进行制冷剂压缩过程,完全靠“声音”制冷。据发明人蒂姆·卢卡斯宣称,这种冰箱不仅避免了因使用CFc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而且还可节电40%。卢卡斯设计的这种冰箱系统不用活塞泵,而是通过一线性电机振动挠曲隔膜使其产生声波。隔膜的作用类似一台扬声器,它能将声波传入一特定声波室。  相似文献   

10.
王耀俊 《科学通报》1986,31(18):1382-1382
一、引言液体中常常有许多线度较小的悬浮粒子。当超声波在悬浮液中传播时,悬浮粒子与流体之间的内摩擦、热传导和粒子对声波的散射作用会引起声波的衰减。研究声波在悬浮液中传播规律对于海洋通讯、医学超声和声波测井技术等均有重要的意义。至今实验上和理论上对超声波在悬浮液中的传播问题都作过不少工作。研究表明,当  相似文献   

11.
岩石超声波检测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通过检测声波信号在岩体岩石内传播过程中的波速、波幅、波形及频谱等声学参数的变化,间接地了解岩石介质的物理力学特性.具有简便快捷、能进行大范围测试以及对被测介质无损伤等特点,文章针对超声波测试原理及测试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正科学家基于对多地区人类基因组的研究结果提出,人的音乐才能很可能与基因有关——基因决定耳蜗的构造。耳蜗是耳朵的一个解剖结构,负责将来自外界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相应的神经电信号,传送到大脑的中枢听觉系统接受进一步处理,最终实现听觉知觉。在音乐从外界传递到耳朵并最终传递到大脑的过程中,不同频率的空气震动(声波)被转换为神经冲动,这  相似文献   

13.
<正>如果发生严重的鼓膜破裂,一般需要手术修复。但是,组织工程学技术或将提供一种更简单的方案。耳的工作原理当声音传入耳道,声波使鼓膜振动,并通过由锤骨、砧骨和镫骨组成的听小骨将振动从中耳传到耳蜗。在耳蜗中,振动被转化为神经冲动,继而传导至脑完美的振动鼓膜是一层厚度不足1毫米的薄膜,它通过纤维软骨环与周围的骨头相连,并分隔出耳道与中耳。鼓膜不仅是一道物理屏障,保护着中耳免受如细菌等外来异物的侵袭,还在听觉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鼓膜的病症如同脚趾骨折或是手指划伤,鼓膜破裂(又称鼓膜穿孔)是一种相对常见的病症。这一疾病通常是由中耳感染造成的,感染使鼓膜局部压力增大,而后发展为撕裂·但是鼓膜穿孔还有许多其他成因,包括所处环境压力的突变或是棉签在耳中伸入过深等。鼓膜穿孔会引起疼痛,并且可能引发听力损失。而听力损失很大程度上是由鼓膜裂孔的大小决定:裂孔越大,听力损失越严重  相似文献   

14.
黄鱼是个“乐天派”,欢喜歌唱。其汛期发声频谱为400~1000千赫,峰值频率为800千赫,在100多米远的海区内,可闻其音。古代田九成著的《浏览志》云:“石首鱼每岁四月末来自海洋,绵亘数里,其声如雷……”据科学家研究,它的发声旨在威慑御敌或寻求伴侣。  相似文献   

15.
人类大约在400年前找到了扩展自己视觉的方法——望远镜,但在听觉的扩展上,一直到本世纪早期,才发明了声音接收器——声纳。那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为了防范潜艇的袭击,使用了这种在水下的声波定位系统。现在声纳的应用已远远越出了军事目的,就其工作原理,可分主动和被动两种。所谓主动,是指它能向目标发出声波,然后接收来自目标反射出的回波,由于声波的速度是已知的,这样即可测出目标的距离;直接接收目标发出的声波,即谓被动。声纳接收员全神贯注地倾听着来自目标的声音信号:乒、乒、乒……声纳找到目标,发出回波的声响。且慢高兴,不要以为已找到了目标,此时接  相似文献   

16.
ANC智能薄膜     
一架巨型喷气式客机在跑道上滑行,随即翘首插入空中。送行的人好像突然惊醒过来,怎么这次起飞没有巨大的噪声呢?一位机场工程师解释道,这架飞机已装上了 ANC 系统。何谓 ANC?即噪声主动控制系统。随着工业的发展噪声也伴之而来。物理学家说,物体振动引起其周围空气的振动,它以压力波的形式,沿着传播方向交替地压缩和扩展空气分子,若此波动的频率在20——20000赫兹,正好为人耳听觉所感知,这种声音就称为噪声。而机器的  相似文献   

17.
《科学通报》1978,23(9):530-530
校准用压电式高频振动台的频率一般从2到50千赫,振幅不超过0.2微米。为了提高测振幅的精度,我们以相位细分法(又称内插示波管法)为基础,在激光干涉系统的参考镜上施加三角波形振动,对被测振动进行相位调制,用多周期平均法进行测定,取得了满意结果。这个  相似文献   

18.
正总所周知,海豚能发出超声波,对周围环境和猎物进行回声定位。但科学家最近发现,海豚发出的超声波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复杂。科学家们早就发现,海豚发出的超声波是由两个不同频率的波束混合而成。最新的研究发现,这两个频率的超声波并不是完全同时发出的,两个声波信号之间存在一个微小的时间差。这种特殊的双频系  相似文献   

19.
《科学通报》2012,(11):897
太赫兹(THz)波一般指频率在0.1~10THz范围的电磁波,介于微波与红外之间.太赫兹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特性,例如其频率与大分子的振动和转动频率一致等,这使得太赫兹在很多领域具有重要的科学技术应用价值.由于太赫  相似文献   

20.
在“闹鬼”的房子里,蜡烛会突然熄灭、不可思议的感觉和毛骨悚然的颤抖袭上心头……但是,在2003年9月8日于索尔福德召开的“英国科学协会大会”上英国科学家宣布,最新进行的一项试验首次证实,这些现象并非是因为鬼魂的存在,而是人类无法听到的低频声波在作怪。研究显示,次声波会对人产生异乎寻常的作用,使人变得焦虑、极度悲伤和感到寒冷,这一研究成果验证了长久以来次声波与古怪感觉之间存在关联的普遍看法。9月8日路透社和《泰晤士报》对此进行了报道。次声波:“听不见的音乐”次声波的频率低于20赫兹,超出人耳听觉极限,因此有时被人们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