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欣 《科技咨询导报》2009,(31):203-203
随着电影文化的普及,电影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借助电影这个媒体,电影植入式广告大行其道,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让受众在轻松的氛围中欣然接受广告信息。为了提高电影植入式广告的效力,研究其运作模式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电影植入式广告作为一种新兴的隐性广告形式,在近几年里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为了使电影植入式广告取得最佳的传播效果,需要品牌和电影媒介通力合作,遵循一定的原则,采取合适的策略,才能使广告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在新媒介环境下微电影广告发展迅速,它继承了电影植入广告与广告植入电影中优秀的模式与手法,创造出与微电影完美融合的传播模式。优秀的微电影广告无论从创意性、故事的完整性、品牌理念的融入性、制作手法或是营销模式上来说,都是植入式电影和植入式广告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4.
浅析电影中的植入式广告--从"环境即媒介"说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入式广告”是随着电影、电视等现代媒体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广告形式,它是指在影视剧情中刻意插入商家的产品或标识,以达到潜移默化的宣传效果。由于受众对广告有天生的抵触心理,把商品融入剧情的做法往往比硬销售的效果好得多。电影巨大的魅力令这种方式得以更好的发挥。文章将对电影中植入式广告产生的传播学、心理学基础作出分析,梳理出植入的方式,进一步分析我国如何利用和发展电影植入式广告。  相似文献   

5.
电影作为一种大家所熟知的文化产品,除了它自身原有的娱乐功能之外,还衍生出了崭新的媒体功能,进而发展成一种新的广告形式--植入式广告。探索电影植入式广告的出路,使这种新兴的广告形式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商家和消费者,以达到双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刘也畅  郑蕾 《科技资讯》2014,(33):241-241
随着营销渠道多元化的持续发展,传统的广告已经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植入式广告为业界带拓宽了发展方向。该文简述了植入式广告的特点,分析了植入广告的几种途径,主要包括电视剧植入、电影植入、活动植入、图书植入、电子游戏植入等。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电影植入式广告受众逆反心理的表现形式及成因,提出了消除受众逆反心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李祥 《科技信息》2011,(24):401-401
软件嵌入式广告(placement marketing of software)源于植入式广告(Product Placement),伴随后者的发展呈现出新的面貌。植入式广告是指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符号甚至服务内容策略性融入电影、电视剧或电视节目内容中,通过场景的再现,让观众留下对产品及品牌印象,继而达到营销的目的。软件嵌入式广告相对来说更加依托于电子计算机软件为载体来发布广告。软件嵌入式广告的悄然兴起有其丰富的背景,这既包括广告投放环境的因素,又包括品牌管理的需要。它的发展始终呈现出与信息产业发展同步的态势。  相似文献   

9.
植入式广告不具备传统广告的识别特征,不能直接纳入广告法的法律监管体系。从美国与欧盟有关植入式广告的立法进程来看,对植入式广告作出清晰界定是必要的,将植入式广告纳入传统广告法的法律监管体系也存在实现的可能性。参照美国和欧盟的立法经验,应当在促进产业链完善的基础上初步建构相关法律规范,承认植入式广告的法律地位,维护公共利益与商业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程锐 《太原科技》2014,(5):47-49
概述了植入式广告的定义及其特征,就具体案例对植入式广告的实现方式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植入式广告的实现方式主要包括点状植入、现状植入、面状植入,讨论了选择和应用植入式广告的方法。希望这些方法在未来的植入广告应用上可以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10年,在美国好莱坞上映的3D电影《阿凡达》,以先进的3D技术、逼真的视觉效果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这部电影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评价,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它在制作流程中运用了3D技术,使得电影的表现感和信息量有了极大的扩充,过去只能靠大脑想象的情节和场面,现在已经依靠3D摄影、动作捕捉新技术呈现到观众的眼前,以至于人们将这部电影称为里程碑式的作品。《阿凡达》是一部3D电影时代的"独立宣言",其将当代的3D电影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对3D电影的制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概念艺术是电影制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要素,是连接导演和观众的桥梁。本文通过一些著名影片的概念艺术设计实例,论述了概念艺术在电影制作中的重要性、特殊性以及概念艺术创作为电影剧情服务的特性;指出数字技术下概念艺术是当今影视制作中的主要手段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美国电影《盗梦空间》大受世界观众的欢迎,突出的原因不仅在于它娴熟的电影叙事技巧和策略的应用,影片更是站在一个哲学的高度,带领观众探索了现代人类生活的意识领域和内心世界,体验了理智和情感的不断纠葛,思考了现实和梦想的生存尴尬。  相似文献   

14.
文章借助数据挖掘技术,以非遗电影《百鸟朝凤》为研究对象,在豆瓣和猫眼两个平台共抓取观影者评论数据56 645条,利用内容分析法对评论进行情感分类、词频分析和语义网络分析,从观影者感知视角探究利用电影进行非遗活态传播的实际效果.研究发现: 1) 观影者能够通过电影感知非遗,即电影感知的三个维度(电影角色、电影故事、电影主旨)与非遗感知的三个维度(非遗传承人、非遗空间、非遗价值)之间存在映射关系; 2) 引发观影者正面评价的主要因素是剧情、演技和电影传达的价值观,引发观影者负面评价的主要因素是题材、宣传方式和非遗的表现力; 3) 电影叙事的完整性和场景的原真性使观影者普遍对非遗产生了较深程度的感知,并引发了大量观影者对非遗价值问题的讨论和思考.文章揭示了观影者非遗感知的路径、内容、情感特征和影响因素,并对非遗电影的制作和传播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电影片名的翻译已成为翻译学界学者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要翻好电影片名应充分考虑社会历史及文化背景的差异。针对当前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现状,通过对实例分析,指出电影片名就是影片的广告和商标。电影片名的翻译须遵翻译的基本原则,语言规范,方法适当。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以来,奇观电影的风行,对国内电影产业生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叙事性"不再成为评判电影视觉奇观及其美学价值的唯一标准.随着P2P技术日臻完善,深刻影响了"后经典"时代的影像传播、受众分层及其观看方式.3D电影在挑战观众视觉生理极限的同时不断进行技术调整,以寻求技术呈现与视听享受的平衡点.由此,技术对电影美学与产业的影响,包括影像制作与媒体传播两方面,电影生态在技术发展进程中不断追求新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7.
王玮 《科技信息》2013,(8):209-209,211
An analysis from the pragmatic perspective is conducted on the selected dialogues of the American comedy film Kung Fu Panda.It is done on the basis of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a theory formulated by American linguist H.P Grice to show how the humorous effect is created due to the non-observance of a certain maxim of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The pragmatic delving into humor aims to help the audience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of the nature of humor in this movie.  相似文献   

18.
英文电影《音乐之声》是一部深受观众喜爱的美国影片,影片在给人们视听觉的感性享受时,也引起人们对影片反映出的许多问题的理性思考。解读电影《音乐之声》,可以发现蕴涵其中的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思想及艺术。影片主人公玛利亚和少校家的孩子的相处过程和对孩子的教育,集中展现了和谐人本主义的教育观、审美主义教育观、素质教育观以及道德情感教育观,这些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对当前正在的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具有指导性、方向性和借鉴性价值,对于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创新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三年来,中国电影发展势头强劲。2010年的票房收入已经突破100亿元。中国电影收入中虽然票房占了几乎大部分,但是电影植入广告也日渐成为成本回收的重要手段。同时,电影广告植入手法生硬、商业痕迹太重带来的审美缺失,也严重影响了艺术作品的质量和受众的观影体验。因此,健康稳定地发展电影植入广告对提升电影产业规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